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433/7774頁 [首頁][上一頁][1431][1432][1433][1434][1435][1436][1437][1438][1439][1440][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7暑假作業  13309  2019-02-17 00:55:12

文章:從病人安全談優質健康照護環境心得: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而大家生病需要住院都會到醫院,這篇文章提到將「病人為中心」及「重視病人安全」視為醫療品質的核心理念與目標,我想會這樣提出是為了要增加照護病人的品質吧! 為了不讓病人生病住在醫院時,有不舒服的感覺,所以想提升醫院對病人的照護品質。護理臨床能 提供「安全」、「有效」、「病人為中心」,等地照護,要以降低病人傷害,維護病人安全當作首要目標 避免意外的發生,運用正確及安全的操作手法降低失誤的發生率,達到給病人安全的護理照護。在 所有專業的遭作過程,如:給藥、打點滴、插管……等,都必須遵守醫院的規定,不能漏掉任何一個 步驟,這樣有可能會危害到病人的性命,不僅僅無法達到安全的照護,更不用去談到優質,而是為 害到了一條生命,不可用清福的態度去對待病人,對病人都要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用心的照顧 他們,這一才有機會去達成到所謂的「從病人安全談優質健康照護環境」。維護病人安全,是護理人 員最重要的職責,然而病人能否置身在一個安全的照護環境裡,絕非靠護理人員就能達到的,而護 裡人力也是重要的一個關鍵,當護理人力不足時,就沒辦法給病人一個完整的照護,當護理人力足 夠時就可以提供很完整的專業護理照護來照顧病人,讓他妥善且完整的得到它所需的安全優質的護理 照護。要有優質的照護,並不只是護理人員的責任,病人業要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護理人員才有辦 法達成,所以大家都必須互助,才能達成從病人安全談優質健康照護環境。
      
寒假作業  13196  2019-02-17 00:10:54

憂鬱,我們都知道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出了問題,當問題造成壓力使我們無法承受時,我們就會感到無比憂鬱。但葛拉塞博士告訴我們,憂鬱是可以選擇的,你的憂鬱的源頭來自於關係的不滿足;如果你與周遭的人際關係無法得到滿足,身心系統的創造力便會介入,讓你感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舒服,於是我們選擇以憂鬱或疾病的方式逃避面對問題或藉此壓抑我們心中的憤怒; 但如果我們關係課題可以獲得妥善解決後,困擾我們的身心疾病就會迎刃而解。 這本書舉了夫妻、親子、學校及工作職場中的許多實例,淺顯易懂,非常值得我們多加學習及參考運用,如果能夠熟練選擇理論的觀念和技巧,適時地予以推廣,相信可以讓我們的世界充滿了愛、自由與樂趣而沒有憂鬱。
      
書名(三本):護理雜誌 作者:蔣欣欣(Hsien-Hsien Chiang)『三年級』主題: 二、三  13333  2019-02-17 00:09:53

『三年級』主題: 二、三年級專業科目相關的議題 *書名(三本): 本土心理學研究臺灣社會心理學的發展 作者:瞿海源 文章:臺灣社會心理學的發展‧(刊於本土心理學研究第21期頁163-231,2004年6月出版) 王震武、林文瑛(1998)。傳統與現代華人的「士大夫觀念」—階級社會的素樸心理學分析。本土心理學研究,10,119-164。 李敏龍、楊國樞(1998)。中國人的忍:概念分析與實徵研究。本土心理學研究,10,3-68。楊中芳(1999)。人際關係與人際情感的構念化。本土心理學研究,12,105-179。 書名(三本):護理雜誌 作者:蔣欣欣(Hsien-Hsien Chiang) 文章:照護行動的立場-護理倫理課堂之對話‧63卷6期 ‧(2016 / 12 / 01)P69 - 76 余安邦(2014).倫理性護理照顧意味著什麼?人文臨床學觀點.護理雜誌,61(5),19–25。沈清松(2005).大腦、情感與情意發展.哲學與文化,32(10),119–135。郭昱沂(2014).尼帕蛻:如蟲化蝶―流動在病者與醫者之間.於劉斐玟、朱瑞玲主編,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人類學與心理學的對話.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書名(三本):長庚護理‧ 作者:蕭雅竹、吳麗瑜、鄭幸宜、劉碧霞。 文章:護理學生溝通能力之培育及省思23卷4期 出刊日期:(2012 / 12 / 01) , P464 - 475 劉伊津(2016)。臨床試驗團隊成員對臨床研究護理師專業知識技能之認知差異探討。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16。1-147。梁蕙芳(Hwey‐Fang Liang);吳光名(Kuang‐Ming Wu)(2013)。母嬰照護的推手-以口述歷史研究法探究戰後的產婆生涯(1921-1989)。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9(3)。237-247。 黃惠美(Hui- Mei Huang);洪麗玲(Li- Ling Hung);林麗英(Lih-Ying Lin)(2015)。新進護理人員學習型態與護理能力進階之調查。榮總護理。32(3)。304-310。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醫療上常可以看到並非所有的病人都能自己做決定,家屬會干預病人自己做決定,也會要求在治療上的過程成為主導的角色,所以常有病人臨終乃不知病情診斷,無效的生命延長,堅持急救等違反病人自主與意願的措施,這些常讓護理人員陷入尊重病人自主與維持生命倫理抉擇的兩難。病人有權利知道並了解疾病的進展,護理人員有責任提供病人疾病相關的資訊並告知可能的危險,才能維護病人的自主,醫護人員善盡告知說明的責任不只是倫理,也是法律的要求,所以告知病人疾病相關的資訊,不但有助於讓病人了解疾病的進展,也能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尤其對於年紀較大,超過80歲癌症末期的老年病人,多數的護理人員傾向不要告知實情,也不會說出事實的真相,而會選擇告知其他最親近的家屬,但是也有研究發現護理人員對病情告知抱持不同的態度。行動自主是病人不受拘束,控制身體活動的自主,護理人員執行病人身體約束的態度,也是常被探討的病人自主議題,臨床上護理人員會因安全考量來限制病人的活動以免受傷,但卻忽略了限制病人的行動會影響到病人自主的決定能力,綜合以上,護理人員必須深入了解病人自主的概念,才能讓病人有足夠的自主去做決定,護理人員對病人自主的態度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們比其他醫療人員更了解病人的需要並尊重病人自主的權力,甚至在權威的醫療環境為病人代言,對有能力做決定的病人,提供充分的醫療照護資訊,協助病人在治療過程做決定,並尊重其接受或拒絕醫療照護的權力,就是護理人員維護病人自主的最佳表現。平常護理過程可以透過完整的評估及依照疾病特性安排的護理計畫,提供詳盡的解釋及說明,尊重其個別性,盡可能維持身體的獨立,病免權威或控制性的語氣,透過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係,來提升病人得自主。
      
閱讀心得  14691  2019-02-16 23:50:1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一乙 學號 1075101085 姓名 邱于倫 書名 漁家女兒的魚鱻食帖 作者 新合發猩弟 出版社 幸福文化/遠足文化 出版年月 2017年8月 索書號 ISBN 9789869417488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相傳日本北海道的愛奴人,在鮭魚補貨量不佳時,像上天祈求出海作業的船隻都能滿載而歸,人 們合心祈禱的當下,湖邊吹落大海柳葉通通變成小魚,是柳葉魚的傳說故事。 2我們所吃的柳葉魚為什麼都有蛋?因為在漁夫補貨時第一時間就會將雌雄分類,有蛋的雌魚多數 採用急速冷凍的方式保存,而一般日式居酒屋吃到的無卵柳葉魚魚干,就是雄魚做成的一夜干。 3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在海邊買的魚一定都比較新鮮,隨便買都不會有問題,常常忘記挑魚其實跟 挑菜買西瓜一樣,真正新鮮的魚摸起來一點都不腥臭,只要一沖水就能讓手指不留味道。 4如果切角呈現直角又銳利的話,代表魚還很新鮮,相反的,若切角變得圓圓鈍鈍,就是保存溫度 不夠,或是放的比較久了。 5多從小細節做觀察,一一去突破,這樣在超市買魚,仍可挑出新鮮貨!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來自瑞芳的漁家女兒,現為新合發鯖魚品牌負責人。「新合發」是爸爸的漁船名,為承襲上一代「川 爸」的討海人精神,猩弟用自己的方式讓傳統漁業換上新面貌、納進年輕人思維做研發,希望讓更 多人體驗到「把魚吃到盤底朝天的滋味」。 設計過上百道鯖魚食譜的猩弟,處理魚鱻的流暢熟練有如呼吸般簡單自然,也深知新一代煮婦或料 理新手的困擾與需求,為此設計出簡單好做且創意不設限的菜色做分享。跳脫烹煮魚看似麻煩的舊 思維吧,猩弟帶你識魚知魚、做烹調變化,從今天開始愛上吃魚! 其實,在家也能做出不麻煩、多變化的魚鱻料理,只要知道訣竅與好用食譜,就能於日常實作,就 算是新手,也能做出令人上癮、飯多添好幾碗的厲害菜色!讓最懂魚鱻的漁家女兒-猩弟帶你識魚 鱻、簡單烹,從此餐餐都要有魚鱻才覺滿足。 看完這本書學到了新手的一招:為魚兒蝦兒做完美保濕 烹調前的魚鱻解凍法一把搞定!用剪刀理 魚身蝦蝦專用!免薑酒的去腥方式依魚皮魚肉顏色決定調味鹹淡魚身的刀花處理與判斷熟度蔥薑以 外的去腥增味法怎麼煮出不濁的魚湯魚皮煎「恰恰」的技巧免沾手就能去除秋刀魚內臟用筷子快為 秋刀魚去刺 再忙也能10分鐘上菜的烤魚法輕鬆去掉透抽皮與內臟魚菲力的美味煎法在家簡單自製 金勾蝦乾 書中醬料取得容易,做法簡單 真的是一本實用的書!
      
寒假作業 三年級  13140  2019-02-16 23:44:40

作者:黃瑽寧 文章:兒科醫生與家長的十點 停看聽、小孩撞到頭、著涼會感冒嗎 其實到了三年級後,讀的科目越來越多,但我覺得應該兒科室裡面最難的科目了,要面對小孩就是一大難題了,更何況是在生病時面對,一定更難面對,所以找了三章關於兒童的文章,我媽媽曾經帶過小孩,所以我那時也經常跟小孩接觸,小嬰兒剛生出來時,全身都沒有發育完成,所以抱的時候又要更加小心,尤其是他的頭,因為那時候還不知道嬰兒剛生出來的頭其實還沒發育完成,不然我可能就會去摸看看他的頭,是不適還軟軟的。所以撞到頭時就更加的注意有沒有不舒服的症狀,我在小時候也曾經頭直接撞到水泥地,但還好頭沒有暈暈的,但就是有傷口,後來就去醫院縫了針,到現在也沒什麼後遺症,所以我覺得照顧嬰兒時,還是要小心不要讓頭部撞到了。小時候家人常常叫我們剛洗完澡不要到外面去吹風,不然會感冒,所以小時候剛洗完澡我都不太敢出去,但在看了這個文章後,其實著涼了有時候還是會感冒的,而且我覺得在免疫力下降時更容易感冒,我上次從國外回來後就感冒了,因為當時溫差太大,回來時又穿太少,那時候天氣又很冷,當時在國外也晚睡覺,所以吹風加上免疫力下降真的很容易感冒,我現在的感冒幾乎都是這個原因,所以衣服真的要穿暖一點。在兒童時期時要很注意,但不要是因為一些小問題就開始緊張,要停下來觀察情況是不是真的很嚴重,所以觀察是很重要的事情,以後在實習時就要更加注意的觀察,希望我能記住這一點。
目前第1433/7774頁 [首頁][上一頁][1431][1432][1433][1434][1435][1436][1437][1438][1439][1440][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