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2019/2/16 寒假作業 13495 2019-02-16 23:20:24
寒假作業
班級:五護三庚 學號:1055101357 姓名:沈品萱 座號:43
書名:生氣不能解決問題 、有氣喘,我也能照樣玩
作者:容曉歌、卡翠娜羅伊
心得:
這本書對我來說還不錯,因為這本書讓我想起以前心胸狹窄又脾氣暴躁的我,看到現在的我再想到以前的我,真的差好多,我的脾氣真的可以讓我差到沒有朋友,這本書真的很適合推薦。
這本書裡有幾句話我很喜歡,例如:「凡事都需要三思而後行,以免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還有「氣量狹小的人暴躁易怒又缺乏遠見,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只要不和自己的意見就會為了這件小事而氣不停」。
這兩句句子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他真的把我之前的脾氣都講出來,我之前也是做事不三思,有做出讓我自己覺得很蠢又很後悔的事,
我真的很推薦這本書,雖然不完全能幫助到那些脾氣暴躁、愛生氣的人,但是我覺得還是會有一些幫助的。
第二本書,這本故事在講說有一個大象她叫艾蜜利,他很喜歡運動,可是他有氣喘,所以她媽媽會限制她,就算她的朋友有來,也有很多運動不能做,有一天風很大,就讓她不出門,之後艾蜜莉就有跟她的同伴去找醫生尋求意見,醫生說可以去泳池、河邊或海邊玩,因為海邊的空氣潮濕又溫暖,而且在游泳的時候,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和肺活量,讓呼吸可以更順。
我覺得艾蜜莉她以勇敢的心去面對氣喘這個疾病的這種心態很好,而且又值得去學習,所以很值得大家去學習,我看了,我也學到了一點東西,而且我在實習的時候我也有照顧到一位有氣喘的個案,所以我對這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
107寒假作業心得 13305 2019-02-16 23:17:39
如今長照,已是我們現今這個社會很重要的課題,台灣和日本一樣,漸進的邁向高齡化社會,每當
踏進醫院的第一步,映入眼簾的,坐在輪椅上的,都是高齡的老人,而在後方推著他的,卻是
外籍的幫傭,台灣是少子化嚴重的國家,長照是一門值得深思的學問及值得探討的話題。
台灣人口老化速度比日本更快。老年人伴隨老化產生慢性病,導致功能退化或失能失智不斷增加,因此,近十多年來,長期照護政策及相關服務輸送議題頗受重視。
雖然健康如同教育事業,應保障民眾的受照顧權,但是對於福利體制的規範,不應等同於對於長照產業發展的限制,而應透過長照政策常使用的配套措施保障福利對象的權益。在福利服務量能資源有限的事實下,民眾應有權在市場中購買所需的長照服務,而非形成大家都無法滿足的大鍋飯制!也就是說,政府對於長照產業的發展,不應該與福利服務綁在一起,影響或阻礙長照需求者購買所需的服務。俗話常說,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台灣社會的長照需求增加已然成為事實,如果無法找到合適的照顧與長照服務,大家只能落入選擇自行照顧或聘雇看護工的窘境
|
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14693 2019-02-16 23:00:3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一乙
學號 1075101087 姓名 郭宇芳
書名 媽媽的守護者/螢火蟲的願望
作者 王俐文/登蘊雅 出版社 文房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1/2008年 04/02月
索書號 063418/044543
ISBN 978-986-6342-55-4/978-986-6725-11-1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他除了吃飯,睡覺,幾乎把「復健再復建」當成一句口號和生活目標。
2 若不是有這種苦中作樂的精神,他可能每天都會活在愁雲慘霧之中。
3 幸與不幸,全憑一念之間。
4 一個真正的好朋友,不單是能給予你鼓勵和幫助,還能給你失敗和挫折。所謂「又苦又甘」的感覺,也就是樣。
5 「每一項『專長』都會受到挑戰,這樣才能成長。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守護者) 曾有多少次淚眼相望,以為未來從此指通往憂鬱的窄巷,然而,堅強的殘障母親和懂事、貼心得兒子,以彼此的愛作為唯一武器相互扶持,將自憐的淚水轉化成振奮的激勵保證,終於通過命運試煉,走出生命幽谷。二十七歲的筱棻如果沒有發生這場意外的話,他是一個有口皆碑加上他剛升值為小組長,又有一顆非常熱忱的心。但因為他跟送貨員一起把貨運到貨梯,當時貨梯因為超重所以送貨員就把電梯讓給筱棻搭,但貨梯到六樓卻發生外,筱棻一開始以為到終點,結果不是,而是望下墜落的速度感,導致了這場意外,而變成癱瘓,然而他也一直在做復健,她的老公跟小孩也都陪在她的身邊,但時間久了只剩下祐祐在幫媽媽,她的老公也在外面奔波,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幼小的幼幼在處理,媽媽下半身癱瘓,所以無法有自製的控制力,所以每次都因為有了味道才會換衣物,幼幼也因為這樣成了媽媽的賢內助,時間每道幼幼就開始幫媽媽的忙,雖然媽媽下半身無法動彈,但是他每天還是會做早晚餐給兒子吃,也會送兒子去學校,這也成為他的樂趣之一,慢慢的筱棻對幼幼的依賴也越來越重,他知道他會拖類兒子 ,但兒子卻不在意,他說以前都是媽媽在幫他把屎把尿,照顧他,所以現在換他來幫媽媽把屎把尿,然後照顧他,但筱棻還是覺得對不起幼幼,所以他一直從未怠忽過身為一位母親的職責,親力親為的照顧小孩,甚至比一般人還要付出的更多心力,幼幼也從中學習了很多事情,他變成了一個盡責\懂事和貼心的小孩,比別人更加得快成長,不讓媽媽擔心,他最後跟媽媽說:「我可以沒有爸爸,可是我不能沒有失去你。你答應我,以後不管發生任何事,都不能丟下我。」他也決定要一輩子守護著媽媽,媽媽也答應兒子。所以我們也不要讓媽媽擔心,他懷胎了十個月把我們生下來,我們就是要回饋給媽媽把我們生的白白胖胖的,而不是讓他每天對我們生氣,和對我們失望,要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而不是一昧
的要求。
(螢火蟲)同樣都是生長在同一個土地的人,只是五官不同,語言不同,生活習慣不同,但還是有些無法接受,比如「新台灣之子」,在台灣人口數佔有一席之地,但還是有很多都看不起他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他們卻都會遭受到被人排擠\霸凌,甚是同學們都說是菲傭的小孩。嘉兪也曾經抱怨,不一樣的膚色和腔調害她受盡白眼和奚落,但她學會用言語反擊,來捍衛自己的自尊心,而他們班除了她還有一另一位叫天佑,他在同學眼裡就是看起來髒兮兮\成績不好,天佑則是選擇用古怪的行為逃避,結果沒有同學靠近他...而第一個靠近他,又讓天佑第一個開口說話的就是嘉兪,嘉兪常常跟在天佑的後面,走到哪跟到哪,一開始的排斥,漸漸到接受她,這中間都是嘉兪常常跟天佑身邊,有事沒事就會跟他說話,但他們卻也還是常常遭到同學們的排擠,尤其是天佑,而嘉兪卻把他從自卑陰影中帶出來,把他從黑暗帶到一個充滿光亮的地方,雖然他們曾為一些事情鬧的不愉快,但是他們朋友之間是十分互相幫忙。所以我們應該要人人平等,而不是因為背景原因就用異樣眼光去看他們,如果換做我們,被這樣班上的同學嘲笑,自己也會很難過。如果換另外一面去試著接受他們,一定會看到不同的他們,時間久了,也會覺得其實他們很不錯,對人好,又有可愛的一面,也非常大方,非常得有親和力。人,不能只看外表,外表不代表一個人,一個人的背景也不代表什麼,而真正有涵意的是一個人的內心,人也是一樣,要去了解一個人,就是要去探索,去探所他的一切事情,其實也有許多的優點、缺點、大家不知道的一面。判斷一個人並不是聽大家說,而是要自己去了解。他人的一面之詞會讓你對他有所改變,及時你不認識他,這就是人心的可惡。朋友是每個人求學階段最重要的陪伴,他遇到問題,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跳出來幫他解圍,因為逃避不是解決方法,而我們要去幫助他走出來,和他溝通,不再逃避,然後面對問題,即使我們也無法解決,但我們會做自己最大努力和能力幫助他,這才是真正的朋友。
|
三年級寒假作業 13522 2019-02-16 22:59:36
主題:三年級專業科目相關的議題
書名:加護病房-生.死.病.苦——資深護士的真情紀事
作者:Tilda Shalof
【讀後心得】:
作者是加拿大多倫多市區醫院的一位資深加護病房護士,在這本書中作者說了很多自己在加護病房的所聞所見,包括形形色色的病患、家屬,以及一起共患難的醫護人員,在醫院裡,加護病房可以說是醫院裡死亡率最高的地方,作者用悲憫而不失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命,也同時省思護理工作所給予的衝擊跟激勵。作者在加護病房當護士已經有十二個年了,在這些年裡,她寫過與護理有關的文章,在會議中發表演講,甚至還有指導研究計畫。她說過不論她偶然涉足哪個相關的領域,總還是想回到臨床繼續工作,對她而言,這才是她自己能找到最大挑戰、獲得最大滿足的領域,至今依然還是一樣喜歡在臨床工作,除了兩次的產假之外,她長時間離開加護病房的情形也只有發生過一次,可見作者是多麼喜歡這份讓她有挑戰性又同時可以獲得滿足的工作。如果我自己是一位加護病房的護理師,我想我應該會瘋掉吧,面對一大堆的緊急狀況跟一堆問題,那種緊張感跟忙亂的現場,真的是非常震撼,看到護理師為了脆弱的病人奔波真的很讓人敬佩,不管自己有多累,還是一樣地在加護病房跑來跑去,就好像在照顧自己的家人一樣,這種視病猶親的精神得很棒,被服務到的病人一定也會很開心,達到和諧的醫病關係,我們每個護理師都應該跟病人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病人開心,我們也開心。
|
2019 寒假作業 13440 2019-02-16 22:51:25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三己 座號:39 姓名:陳品卉 學號:1055101301
篇名(3篇):
1. 照顧一位肺結核患者呼吸道隔離之護理經驗
2. 運用賦權照顧一位肺結核病患及家屬於手術前後之護理過程
3. 某區域醫院肺結核病患護理指導之改善
作者:
1. 賴雅惠、 徐惠禎 2. 陳鳳鈴、張嘉蘋3. 吳紹筠、陳淑怡、江宜珊、陳淑賢
刊名:
1.慈濟護理雜誌 2.慈濟護理雜誌 3.長庚護理
出刊年月:
1.200512 2.200506 3.200909
ISSN:
1. 10.6974/TCNJb.200512.0088
2. 10.6974/TCNJb.200506.0096
3. 10.6386/CGN
重點摘要或佳句:
1.患病初期會有驚嚇、害怕、擔心、否認、生氣、哀傷、羞恥(見笑、失德、不好意思)、無望感(等於得癌症、被判死刑)、無力感,擔心疾病會傳染而危及家人;家人擔心患病的消息走露,被親友鄰居知道而被孤立、被社會隔離、遺棄。
2.鼓勵家屬在適當的時機探視病患,並提供雜誌、收音機,可利用對講機與病患溝通,使病患於隔離期間能接受適當的生理照護,同時也減少其人際隔離的狀況,以減低住院所產生的社交活動障礙。
3.社會支持有降低不確定感的功能,尤其是家庭的支持,分享資訊,增加對未來的可預期性或與病友分享經驗。
4.住院是一壓力事件,其壓力來自於失去獨立自主的功能、和心愛的人分開、缺乏疾病相關資訊、害怕新的或未預期的診斷、睡眠飲食習慣改變等。
5.健康問題為焦慮及社交隔離,焦慮是許多情緒的組合,常見表現有肌肉緊張、無法放鬆、皺眉、生氣、脈搏或呼吸頻率加速、過度擔心、失眠,口頭表示不安。
讀後心得感想:
肺結核直至今日,仍是威脅全人類生命最可怕的傳染病之一。感染肺結核的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都受到極大的考驗。結核病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傳染病,每年新增一萬五千名病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評估全世界約有三分之ㄧ的人體潛伏有結核菌,每年也約有八百萬新增病例,造成全球一百七十萬人口死亡。結核病的治療主要是靠特殊的抗菌藥物與長期服藥,在適當治療下 95%的病患可以痊癒。在治療過程中,以服藥後有副作用及感覺很不舒服為困擾及造成病患未完治之主要問題。結核病如未良好控制,將危害民眾的健康及生命,尤其傳染性肺結核患者被安置在負壓隔離室,除了生理不適外、長期服藥過程的不確定性,生病期間又擔心自己的疾病會傳染給家人,住院隔離所造成的焦慮及社交活動障礙等問題。在生理方面常見之健康問題為咳嗽、發燒、體重下降、食慾不振、全身倦怠等,而體重減輕為肺結核常見的症狀之一,肺結核病人因炎症反應造成蛋白質分解、熱量消耗,進而抑制食慾導致體重減輕。服藥的副作用,例如:皮膚癢、痛風、腸胃不適、皮膚外觀改變(色素沉著、長疹子)、體重下降、感覺藥量太多、治療的時間太長,或者飲酒習慣不易改變等,噁心、嘔吐為結核病患服藥最常見之藥物副作用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