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讀書心得 14615 2019-02-15 21:20:5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一甲
學號 1075101008 姓名 游佳謹
書名 女間諜的告白 作者 保羅.科爾賀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7年 10 月
索書號 885.716 ISBN 9789571371504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她唯一的罪就是想做一個獨立的女人。
2世上最優美的旋律,如果走了調,也不過是怪物一頭。
3雖然我現在是個囚犯,但靈魂卻是自由的。
4只要做妳自己就好。
5如果上帝會給了妳第二次機會,妳會選擇跟現在不一樣的道路嗎?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本書是以第一人稱及書信形式,並將瑪塔・哈莉的曲折人生呈現出來。在一開始寫瑪塔・哈莉要
被槍決所表現出來的不畏懼與淡定,並沒有像一般死刑犯所表現的那樣。在獄中寫了一封信給了克
魯內律師,訴說自己的一生旅程。為何舞台上曾經風靡萬眾的女神,會淪為階下囚,她熱愛表演,
以及表演帶來的名利財富。作者藉著她的故事,省思世人對於女性、背叛、原罪所作出的嚴厲審判
從未將息。律師在行刑前夕寫給她的最後一封信,寫出了他的看法: 「她唯一的罪就是想做一個獨
立的女人。」
瑪塔・哈莉,是歷史上最傳奇的女子,出身荷蘭鄉村的小鎮姑娘,搖身一變成為歐洲大路最有名氣
的脫衣舞孃,他表演聞名於世,他是位放蕩不羈的舞者,因為對金錢和權力的執迷,,名聲漸漸敗
壞,成為了在政商權貴間周旋的交際花,在信中他有提到他認識的男人都有給過他歡樂、珠寶、或是社會地位,除了第一個男人,學校的校長在16歲強暴了她。他家人曾隱約的告訴他親密關係是要。
以愛情為出發點從這次他開始將性歸類到機器式的行為,與愛情無關,瑪塔・哈莉在年輕時還是有
渴望過愛情,直到嫁給酗酒成癮的外交官,在印尼爪哇當地度過不美好的婚姻。他的丈夫時常酒醉
回來,並有了外遇。在他的懷孕10個月的兒子被保母害死後,瑪塔・哈莉便改變自己成為了走紅全
歐洲的脫衣舞孃,她憑著高明的手腕和時尚的妝扮,在巴黎社交圈打開知名圈,也是很多政治權貴
的紅粉知己。在離開印尼獨自一人前往法國,在那的表演場認識了一位男性,並答應幫他的忙,因
為事情的改變,瑪塔・哈莉在知道他所要幫的忙是他這一輩子,不會扮演的角色「間諜」。
最後儘管沒有證據足以入罪,哈莉依舊未能逃脫法國情報單位的起訴。在小說的最後由她的律師寫
了一封信,讓讓讀者去看戰爭下的歐洲,人心叵測,也見證一名女性想掙脫自己的命運。
瑪塔・哈莉,是位可憐的人,不過他卻是很樂觀,曾經說過:雖然我現在是個囚犯,但靈魂卻
是自由的覺得這樣的女性真的很厲害不管面對任何事都能樂觀的面對,是一個
很獨立的女性。
|
107學年度一年級寒假讀書心得 14754 2019-02-15 21:17:2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一丁
學號 1075101149 姓名 陳憶萱
書名 夜班急診室/以身相許 作者 高德曼/葉文鶯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經典雜誌
出版年月 2015年 5月/2011年 9月
索書號415.22 0026 2015 c.3/855 4409 2011〔民100〕 ISBN 978-986-3207-34-4(平裝)/978-986-6292-18-7(平裝)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你的情緒會影響你的決策。——夜班急診室
2讚美總是參雜了疑慮。——夜班急診室
3 人生裡還有更多東西,不是只有急診室和醫學報導,不論他們多迷人多充實。——夜班急診室
4寧願學生在我身上試劃二十刀,也不願見到學生將來畢業當醫生時,在病患身上劃錯一刀。——以身相許
5人生就像蝴蝶,雖短暫但很燦爛,要經過好幾次的蛻變。——以身相許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看完兩本書後,讓我覺得他們在醫療及社會上有很大的貢獻,並值得受人們尊敬。其中《夜班急診
室》的急診醫生雖然在深夜服務病人時已身心疲憊,但他們不嫌辛苦,反而付出更大的心力及耐心
一一為病人看診。在急診室面對病人是否採取復甦術時,總能給家屬最好的建議,並用同理心及愛
心關懷每個病人,給予他們空間。因此在病人時日不多的情況下,身旁有一位可以傾聽他們聲音及
故事的醫師,這讓病人感到很是欣慰。使我覺得,在扮演一位傾聽病人聲音的醫師是值得人們尊敬
的,因為他們不在乎自己一天要看多少位病人才能賺得多少錢,而是以病人為中心著想的好醫師。
而在《以身相許》一書中,我看見身懷急症的患者不做治療減輕痛苦,反而在生前應允願意捐贈自
己的遺體做為醫學生的解剖教學材料,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犧牲奉獻可以為醫學上帶來更卓越的進
步,醫學生可以在未來救治更多為疾病所苦、生命剩餘時間不多的病人給予更多的希望。而這些人
的抉擇,也讓醫學生及社會大眾更加尊敬這些志願遺體捐贈者,不再認為他們只是解剖教學材料的
工具,而是體認到大愛的延續精神,以及對每一刀劃在大體上應有的尊重,使我覺得捐贈者的犧牲
奉獻很偉大。這兩本書讓我看見行動上的付出與奉獻極為重要,所有的抉擇都可以影響身邊的人事
物,讓時日不多的病人有一份溫暖的感覺、讓身旁的人尊敬、更可以影響到整個社會,因此對於這
些服務者及無語良師的付出,我們都應該對他們獻上十萬分的感激!
|
寒假作業 14279 2019-02-15 21:01:0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庚
學號 1065101318 姓名 張小菉
書名 我的生命只剩下一年:罹癌其實是一件幸運的事 作者 朝日俊彥/海老名卓三郎
出版社 九韵文化 出版年月 2014年 9 月
索書號 417.846202014 ISBN 978-986-5767-35-8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一般認知上,感覺好像是行為順從感情支配,其實行為與感情是並行的機制。
2秋刀魚啊!你就進到我肚子裡,化作我的血肉,與我一起服務世上的人吧!
3在40歲這種不上不下的年齡,就必須踏上另一個世界的旅程,你是否有不甘心或是遺憾的感覺嗎?
4我能夠繼續活著,是否表示我還有應完成的使命或任務呢?
5喜歡上那個[自己怎樣都無法接受的人]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通向死亡的疾病中癌症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治癒後便可活跳跳的過日子,即便惡化,也不是馬上
會過世,有機會善用剩下的時間,為今生畫下幸福的句點。
朝日俊彥醫生是日本臨終醫療觀念重要的提倡者。2008年罹患胃癌,他決定用人生最後一年的時
間及經驗,幫助人們可以以自在的生命姿態,面對癌症可以可能面臨的死亡。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五章[不管怎麼看,癌症都是種幸運的病]他上面寫說疾病的原因都是壓力,他
確認罹癌時每天都是與藥物相處,也多次苦於藥劑的痛苦中,但是即使罹癌還是要每天保持寧靜心
境的度過完這些日子。生病大多來自於壓力。以胃癌來說工作的壓力更是重要來壓力來源之一唷
在第六章[如何幸福的迎向往生]能夠滿懷幸福感迎向往生的三個訣竅1.相信[來世的存在],接納死亡
死亡只不過是我們從這個世界移往來世的過程。肉體僅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用的容器,靈魂不過
是透過死亡,離開這個容器,回到來世而已 2.減少遺憾與掛心之事,抹去心上的塵埃,這個訣竅就
是一一減去掛心的事務只要讓這些心緒纏繞在身的一天,寧靜之日就不會到來,結論來說,越是做
好心理準備的人活的越久3.日日抱持著感恩之心,人一旦生病,避免老是眼於自身的痛苦,加上身
體之痛楚與內心之煎熬,很容易使人陷入宛如墜落不幸之谷底的心情,然後正是因為處於這種情境
之下,我們更應該致力體貼並感謝自己以外的人,如此一來,心情勢必將轉為沉靜,更能體會到難
以言喻的幸福感。
|
107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14178 2019-02-15 20:39:46
書名:樂觀:卡奈基教你肯定自我
作者:熊力樊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人生是非常豐富而且充滿激情的舞台,每一種生活的嘗試都是對自己人生的體驗。
2.積極悲觀能使一個懦夫成為英雄重新自柔弱變成意志堅強 有軟弱、消極、悲觀的人,變成一個積極的人,積極心態具有改變人生的力量!
3.如果你想要改變你的世界,改變你的生活,首先就應該改變你自己。
4.樂觀的性格得到積極的人生;悲觀的性格換來憂鬱的人生
5.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 在技術,人力和智慧上的差別並不會很大 不過如果兩個人各方面都差不多,擁有有熱忱的人,將會擁有更多如願以償的機會。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從前有個人力大無窮,可以輕易地舉起重達千斤的大鼎;卻有一樣東西是他無法舉起的,就是他自己。然而這個大力士偏偏不信,於是他抓住自己的頭髮試圖舉起自己,但事實仍證明,任何人都無法將自己從地面上舉起來,我們很多人面對煩惱、痛苦、消極和憂鬱的情緒,就和大力士一樣,我們愈是想要講它們舉起來扔掉,就愈會發覺徒勞無功,而當我們感到事事如意時,一切都會做得很好,但有時仍難免會遭受挫折而陷入低潮中,想要改變負面狀態並邁向卓越,關鍵就在於瞭解心理狀況與力量,因為我們的行為就源自於我們的心境,實際上,我們經常力圖消滅消極的心態時,會連同真正的自我也一同消滅掉,我們常常忘了樂觀是由內而外的,如果缺乏篤定吧自我、持久的毅力、堅定的目標,缺乏所以源自於內心真正的力量所在,是無法擁抱真正的樂觀的。我們生命中有許多歡喜洋洋的日子,像是畢業典禮、結婚、升職、孩子誕生.....,但生活絕不是無止盡的歡樂與宴會、香檳與蛋糕。我們大多數日子都要面對單調瑣碎的事情,例如早起一小時趕早班車,擠在電梯裡當沙丁魚,終於趕到公司,對著電腦開始熟悉到厭煩的工作,有時候你會沮喪地發現並承認:重覆才是人生的真實面,事實上,重複的人生的確會給我們帶來安全感,以及因駕輕就熟而帶來的自信感,不過為了不讓生活淪為千篇一律的單調重複,我們必須學會給每一天添加新的發現、新的趣味。
|
三年級寒假作業 13521 2019-02-15 20:25:54
這個寒假裡我閱讀了一些有關安樂死議題的文章,我覺得安樂死議題的關鍵在於,人類個體對身體的自主權,每個人都沒有選擇出生的權利,那麼,死亡呢?若從生命應絕對尊重的觀點出發,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人都不應該結束自己的生命,更不可以殺害他人。贊成安樂死的人認為,病痛如果已經到達無法忍受的地步,人當然有選擇死亡的權利,他人應予尊重,安樂死是維護死亡權利的必要選擇之一。 我認為生老病死皆是生命的一部份。臨死前的痛苦與折磨也是,臨死前對家人或者親朋好友,甚至整個社會造成的困擾也是他們生命的一部份,追求「沒有痛苦」並不是人生的最大目標,眼睜睜地看著他人痛苦而死也不一定全然無益。我們都沒有面臨死亡的經驗我們怎麼知道死得當下不痛苦?醫學上的絕症讓我們承受生理上的折磨,但當面臨死亡之後不知道要到哪裡的這種未知、徬徨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所帶來的痛苦會不會比生理上的痛苦更難讓人承受?安樂死絕對不是以慈悲之心為出發點,想要為病人解決痛苦如此簡單的動機即可合法化的!所以我們的原則應該是 :非不得已絕不輕言放棄。換言之,在決定結束生命以前,所有其他的可能性都必須尋找 ;所有的努力都應該朝向生命的維繫。在無法確認死亡是病人的「朋友」之前,都應將它視為「敵人」。只有在成熟的文化中,才有對「生命」的尊重,也才能有成熟的「死亡」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