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心得 胸腔外科 盜取心臟的醫生們 13966 2019-02-15 03:59:17
這部醫療韓劇主題圍繞在泰山醫院,敘述著在醫院的手術檯上醫生人性化的一面,醫生即使有妙手回春的醫術,仍必須面臨救誰為先的艱難選擇,如何在權貴施壓下堅持公平正義,更是考驗人性的困難決定。故事中出現多起不同醫療情況,也反映醫院的現實狀況。一開始醫院理事長的女兒有心臟問題,而找上崔錫翰醫生但她的女兒也剛好有急性心肌炎而理事長救女心切叫別的醫生串改崔錫翰醫生女兒的檢查報告讓他覺得女兒情況不危及而去開理事長女兒的刀但開完出來卻事讓他後悔一輩子的情況自己的女兒死了,有次院長為了泰山的利益而讓崔錫翰醫生幫總統候選人開心臟的刀但剛好有一位女孩跟當年崔錫翰醫生的女兒有相同疾病急性心肌炎這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女兒所以不能讓這個女孩死了讓朴泰洙醫生跟手術事團隊調虎離山取走心臟為這位女孩進行手術。有一位病人因左心室破裂(Lv破裂) 一直出血而醫院沒有止血劑跟葉克膜(ecmo),所以想到用膠水黏住破洞處 而趕快轉送泰山醫院,在死跟活2字你會為了醫生使用什麼能救你的命而跟醫生打醫療糾紛的官司嗎?特別喜歡裡面醫生所說的2句話;醫生不是神,就算竭盡全力也有救不活的時候耴果每次病人死亡就說是主刀一聲的醫療疏失還有哪個醫生會為重病痛苦病患作手術。之前也有看過一個影片事再說台灣醫生的告白病患總是有事沒事的要打官司這樣有哪個醫生還給為病人付出呢!另一句話;沒有麻醉科的幫忙,胸腔外科就不能動手術,這代表在一台手術中事分工合作的不可能1人可完成的,所以需要有同心協力的心!
醫護術語;ASD心房間隔缺損
Dissection主動脈剝離的疾病
EF以心臟排出血量評估心臟機能的數值
Mammary內胸動脈
Central中央靜脈導管
Hematoma血腫
LAD最重要的冠狀動脈
OM1 OM2 PT PL冠狀動脈的各分支血管
Acc clamp立起心臟前用手術鉗將大動脈夾住
DNR拒絕心肺復甦術
|
2年級寒假作業 14183 2019-02-15 03:12:2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戊
學號 1065101225 姓名 李玉尹
書名 心理學 作者
出版社 永大書局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年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到冰島,我們不是去觀光,而是去學習過簡單生活的快樂。
2沒有人喜歡被貼標籤。
3自己的心靈自己要照顧。
4每個人不能只做好分內的工作。
5懂得安排,但拒絕被安排。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前言:人類行為發展可分為眾多層面,生理的發展是指身體組織、器官的成成長過程;動作的發展是指身體動作的協調;認知的發展是行為的改變;社會的發展是指人與人互動和人際關係的;道德的發展是想法的成熟是非的明辨。
一、 主題
發展是一連續、不斷的變化歷程,
(一) 發展是連續性的,個體的發展是每秒、每分、每時、每月、每年持續變化的歷程,人們的行為在一生都持續不斷地在改變,亦不會僵化地決定往後一生的行為。
(二) 發展是累積性的,累積性是指人類的行為發展乃奠基於過去的基礎上,人類的行為不會憑空出現,而需要仰賴過去的經驗與基礎。
(三) 發展是方向性的,從簡單朝向複雜的方向邁進。
(四) 發展是分化性的,個體從胚胎時期,卵子經由不斷地分化逐漸形成複雜的型態,最終形成一個個體,從一般到特殊、從簡單到複雜逐漸改變的歷程。
(五) 發展是次序性的,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有些發展是有先後順序的,在動作發展方面,通常嬰兒先從能抬頭、翻身、爬、坐、站,到最後能正常行走及跑步。
(六) 發展是組織性的,組織性指個樣的技能逐漸朝向整合。
(七) 發展是整體性的,整體性指各樣技能變成一個整體的功能,而非單獨的運作,個體每面向的發展,不管是身體、認知、社會發展,彼此之前都需相護依賴,為此發展是所有技能交互作用的結果。
二、 總結
人的行為、認知、知識的增長都是需要經過時間的磨練,並在生活中學習將所學的運用在人與人之間和生活中運用,沒有人會不學習就成為愛因斯坦,沒有人學不會走路就成為跑者,所以身體的發展和學習都是習習相關的。
前言:什麼是情緒?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最普遍、通俗的情緒有喜、怒、哀、驚、恐、愛等,也有一些細膩微妙的情緒如嫉妒、慚愧、羞恥、自豪等。情緒常和心情、性格、脾氣、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爾蒙和神經遞質影響。
一、 主題
情緒大致可以包括四個層面
(一) 生理反應,生理反應就是當經歷某種情緒時,自然就會有一些生理反應,例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緊繃。
(二) 心理反應,個體主觀心理感受,如,愉快、不安、緊張、嫉妒等感受。
(三) 認知反應,個體對於引發情緒的事件或刺激情境,所作的解釋和判斷,如,看到別人不時直視你的眼神,就覺得別人對你有意思,所產生愉悅,也可能覺得對你不懷好意,所以變得緊張不安。
(四) 行為反應,個體因情緒而表現出來的外顯行為,包括語言與非語言,如,苦惱的表情、皺眉、眉開眼笑、聲調高低變化、哭泣、哈哈大笑;或者是用言語表達,說出自己的感受或心境。
二、 結論
情緒可以讓人類自動趨利避害,做出更利於生存的選擇。儘管憤怒看起來沒什麼好處,但在原始部落里,可以讓一個人被人害怕並建立起威望。羞恥和驕傲可以促使一個人維護自己的社會地位。
|
107學年級寒假作業讀後心得 13476 2019-02-15 00:45:29
聖母專校107第二學期寒假作業 護三庚1055101338李家君
書名: 父母親的兒童發展信念和幼兒社會情緒行為之相關研究/嬰幼兒情緒調節相關氣質對照顧者反應的影響/幼兒學習區同儕互動情緒表達之個案研究
作者: 許仲余 、 蘇育令 、 賴孟龍、江秀英 、 李宜賢、孫麗卿
心得: 這三篇文章是教我們以後有了小孩該怎麼讓他們控
制自己的情緒和跟同儕好好相處,還有該用怎樣的情緒方法和行為來去教導他們,首先我覺得我們自己就是要做一個好榜樣,因為小孩子還小你做什麼事說什麼話他都會很容易學起來,然後從小也要教他們不應該將自己不好的心情或脾氣附著於他人身上,不管是朋友同學、家人、師長,我都覺得都應該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雖然孩子遇到他們想做的事情受到了阻礙的時候,最原始的情緒反應就是生氣,但如果沒有好好正確給他們良好的觀念來教導孩子學習調節情緒或是解決問題,生氣就會一發不可收拾而引發攻擊行為,包括語言和動作,這是相當可怕的,所以說小孩就是要從小教!不能放任不管的! 而且根據國外報導,父母的價值觀對於未來小孩的行為也有很大關係,這我是不可否認的,看過很多新聞父母都有極偏差的行為孩子也會受到行為而跟著父母走偏,還有父母的教育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觀的,高教育程度的父母比較相信孩子有自我建構的能力,把孩子當作學習的主動者,所以他們比起相信學習論會更傾向於發展論的理念。雖然兒科沒有教到那麼細,但是還是覺得蠻有感觸的,可以讓我了解以後有了小孩要怎麼去教導他們,和要以小孩的思維去對待他們,所以這本書對我的收穫蠻大的。
|
一年級寒假作業 14664 2019-02-15 00:00:3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一乙
學號 1075101057 姓名 李艾蓁
書名 風起 作者 堀辰雄
出版社 新雨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3年 9 月
索書號 089889 ISBN 978-986-227-134-6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風起,唯有努力生存
2 預感生命將告終結,用盡力氣高雅地讓自己活下去的女孩
3 在很久之後的將來,若是想起此刻的生活,一定會覺得這時候是多麼美好
4 此刻,我們認為是幸福的時刻,該不會比我們所想像的更短暫、更加反覆無常吧?
5 從我們以為彼此關係已經結束作為起點,慢慢萌生了生命的喜悅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男主陪著患有肺結核的妻子去了山中療養院療養,夫妻倆都很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儘管彼此之間不發一語,但是只要能夠陪伴對方在一起,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很佩服女主的毅力,認命地接受事實,把握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為了丈夫和疼愛自己的父親,努力的在夾縫中求生存,哪怕多活那一分半秒,也覺得滿足,男主對女主的愛也值得讚許,儘管女主生了重病,依舊不離不棄,而女主的父親,疼惜子女的父愛很偉大,希望女兒在剩下不多的時間裡,能夠天天開心,沒有遺憾的走,所以凡事都依女兒的話,女兒在爸爸的面前也都展現出羞怯的模樣,就像小時候那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般隨著時間的流逝、病狀的惡化,雙方都各懷心思,但始終沒有人想打破這沉默,只想珍惜還能陪在彼此身邊所剩不多的時間,現在的人,或許都覺得「幸福」就是要愛得轟轟烈烈,但我想,比起甜膩的情話,一個真誠的鼓勵,一個溫暖的擁抱,更能讓人感動吧?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愛情的美好也體悟到生命的堅韌,沒有人一生都是順遂的,都會遇到、失敗,端看我們如何去轉換自己的心境,面對問題,解決處理,有的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只會不停的抱怨,怨天怨地,就是不想面對、處理問題,而有的人則是選擇正視問題,思考如何解決、應對問題,而要當哪一種人,就看自己的抉擇了。
|
107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13182 2019-02-14 23:31:35
書名:做寶寶的家庭醫生 作者:王貴容
書名:媽媽的急救箱 作者:矽緯資
書名:完全家庭小兒科 作者:陳以誠
心得:
對於每位小孩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爸爸媽媽的心,因為小孩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都是父母最大的安慰,可是小孩的抵抗力差,免疫力低,所以小孩的每個疾病預防和護理措施是一個讓父母十分頭痛的問題.透過這幾本書,了解了常見的生活護理和疾病預防,常見及正和意外傷的防治,能夠幫助爸爸媽媽們了解小孩發病的原因和發病後的症狀,隨時掌握小孩的身體狀況.像小孩發燒,感冒或是哪邊痛哪邊受傷,小孩的疼痛和受傷總是充滿了突發性,而小孩症狀的顯現和進展也和大人有幾點皆然不同的特徵,就連治療方法也或多或少有所差異,對醫生而言很多人總是說小孩抵抗力弱 一發病小孩又不會自己表達病痛,當小兒科醫生一定很累吧.但這些並不是都沒有發生,但在另一方面,不像是老人那樣經歷那麼多各式各樣的疾病,因此那一次染上的疾病也會單純的表現出來,又因為抵抗力弱而導致該呈現的症狀很典型,常常也可以過小孩的臉部表情知道他有不舒服的情形,而這些都是幫助父母照顧孩子,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