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517/7774頁 [首頁][上一頁][1515][1516][1517][1518][1519][1520][1521][1522][1523][1524][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專三上 寒假作業 閱讀心得  13507  2019-01-28 13:16:14

1.住院病患及醫護人員對病人安全目標及達成作法重視度認知差異探討

2.急診部護理人員罹患結核病之危險性

3.急診轉診制度執行現況之探討--以某區域醫院及某地區醫院之經驗為例

4.急診滿意度調查表完整性之比較

 

心得:說一句籠統含糊的話,科技的進步雖然與日俱增但還是一直讓人感覺有進步的空間,每次說到醫療的辛酸總讓我想到去實習時種種的畫面,好像醫學、護理不斷在告訴我們"醫療是治癒病人的疾病,而非延緩他們的病程",可在醫院實習時多少的是渺茫的希望和苦苦身心的處痛,其實內心非常不捨,我待的是血腫科病房,還記的我接的最後一個個案,他一天有差不多6顆藥,但6顆都是止痛藥...我想強效的止痛藥早已是他們對抗病魔的日常及最後一道支撐心理的防線。

4-5年了,送走罹癌的親人每一片刻都是歷歷在目,身心的煎熬,嗎啡變成心靈的寄託,生理的救贖,不是在批判醫生無力醫治是他們的問題,是醫療真的救了他們嗎?想起護理倫理的那部電影"死亡醫生",他為了讓那些身心難熬的人解脫,自己不惜吃上官司、受到社會的抨擊,感謝他的人不可計數卻沒人能為他辯護,台灣人總愛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我不覺得應該用這句話來剝奪我們追求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我們是應感謝被賦予生命的存在,但非為此拋棄選擇自己的權力。所謂醫療真的能為他們帶來尊嚴和幸福嗎?我想未必全然。


      
提高自癒力比吃藥有效:打造長命養生力  14021  2019-01-28 12:19:01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題目是有點令人吃驚。作者認為人體有自癒的能力,不需要藥物、開刀、放射治療,的確人體有自癒能力的這個觀念是正確的,但是西方醫學經過數千年的發展,越來越發達,這一點可以證明西方醫學存在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所以,客觀性的醫療加上主觀性的自癒能力,能夠相輔相成的話,就可以解除我們的病痛了。作者似乎否定了傳統科學化的西醫治療方法,而且舉例特定的人士,經過他的治療有痊癒的結果。不過,我想我們必須了解西方醫學科學發展的原則,是因為採用科學法的研究方法證明病人接受治療的結果,的確比沒有接受治療好。這樣的話,治療方法才能夠確定有效。作者認為開刀治療癌症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可是惡性腦瘤治療的方法研究,已經證明能夠切除越多的腦瘤細胞,病人存活的的時間以及生活的品質的確比較好,所以開刀是治療腦瘤的基本治療方法。作者也提到了安潔莉娜裘莉為了預防癌症的發生,做了預防性的乳房切除手術,甚至於要做卵巢切除手術。作者認為這是小題大做,根本不需要那麼積極去接受侵襲性的治療,而此時就要靠讀者的睿智,去判斷決定到底要怎麼做才好。因為預防性的治療,可以保證癌症發生的機率很小,可是器官切除之後的生活,是否會很快樂呢?擁有正常的身體,到最後得了癌症而死亡,何者為佳?那就必須由讀者自己去判斷了。所以,免疫治療的觀念必須是在腫瘤很少的情況之下才能夠有效地達成,一大塊的腫瘤存在而不去治療,光靠自己的免疫系統或者是免疫治療是很難消除的。筆者於中研院的楊文光教授在做人體惡性腦瘤的免疫治療研究時,也強調必須盡量把腫瘤細胞切除以後接受細胞免疫治療,效果也才會比較好研究的結果,也證實了這個觀念。不過,作者也提出了另類思考的一個方向,他認為癌症病人不接受開刀或者是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的話,就可以免除開刀、化療、放療所遭受的痛苦,很多病人也接受了他這種觀念,譬如說豬哥亮發現了大腸癌,他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或者是化學治療,結果他也快樂地活了兩年。人體有很多能夠自癒的能力,我也同意作者的論點,這種自癒能力都是取決於病人本身的免疫系統強弱。但是,要如何加強病人的免疫系統呢?我們以前就知道講過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係,能夠設法加強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就可以提升個人的免疫力,也可以減少癌症的機會。本書中,作者也強調自律神經的重要性,他甚至於提出疾病的發生與氣壓的高低有關係,到最後的研究也發覺因為氣壓的改變而改變了白血球的成分,而導致免疫力的變化,因此晴天的時候得了闌尾炎的病人比較嚴重。生活太緊張、不規律也能導致免疫力的下降而使得自癒的能力降低。作者一直強調不要太依賴藥物,但是我認為,的確藥物本身就是一種毒物,但是在症狀嚴重的情況之下,你要做任何緩和式治療,都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唯有立即使用藥物,才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解除病人的痛苦。甚至,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位紅斑性狼瘡的病人,嘗試著要降低類固醇的劑量,可是降低以後,病情反而更嚴重,只好繼續吃藥下去。藥物雖然沒有辦法把他的病情治癒,可是可以讓他的症狀緩和。還有,作者本身早期的憂鬱症,也是靠服用精神安定劑才得到緩解,當然最後靠他自己的毅力,解除了憂鬱症的藥物治療。所以,以長時間照顧個人健康的原則來說,能夠加強自己的免疫力,這樣對任何輕度的疾病就更有自癒的能力,更可以免除開刀或藥物治療的必要性了。為什麼有人可以靠自己痊癒,有人則是不行?作者說出了明確的答案,也就是跟個人的毅力以及想法有關係;能過自律生活,而且朝正面的方向去思考,放鬆精神,這樣的話就可以提高免疫力,可以靠自己讓很多輕度或者是早期的疾病不藥而自癒了。
      
提高自癒力比吃藥有效:打造長命養生力  14021  2019-01-28 12:03:02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題目是有點令人吃驚。作者認為人體有自癒的能力,不需要藥物、開刀、放射治療,的確人體有自癒能力的這個觀念是正確的,但是西方醫學經過數千年的發展,越來越發達,這一點可以證明西方醫學存在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所以,客觀性的醫療加上主觀性的自癒能力,能夠相輔相成的話,就可以解除我們的病痛,作者似乎否定了傳統科學化的西醫治療方法,而且舉例特定的人士,經過他的治療有痊癒的結果。不過,我想我們必須了解西方醫學科學發展的原則,是因為採用科學法的研究方法證明病人接受治療的結果,的確比沒有接受治療好。這樣的話,治療方法才能夠確定有效,例如作者認為開刀治療癌症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可是惡性腦瘤治療的方法研究,已經證明能夠切除越多的腦瘤細胞,病人存活的的時間以及生活的品質的確比較好,所以開刀是治療腦瘤的基本治療方法。作者也提到了安潔莉娜裘莉為了預防癌症的發生,做了預防性的乳房切除手術,甚至於要做卵巢切除手術。作者認為這是小題大做,根本不需要那麼積極去接受侵襲性的治療,而此時就要靠讀者的睿智,去判斷決定到底要怎麼做才好。因為預防性的治療,可以保證癌症發生的機率很小,可是器官切除之後的生活,是否會很快樂呢?反過來說,擁有正常的身體,到最後得了癌症而死亡,何者為佳?所以,免疫治療的觀念必須是在腫瘤很少的情況之下才能夠有效地達成,一大塊的腫瘤存在而不去治療,光靠自己的免疫系統或者是免疫治療是很難消除的,筆者於中研院的楊文光教授在做人體惡性腦瘤的免疫治療研究時,也強調必須盡量把腫瘤細胞切除以後接受細胞免疫治療,效果也才會比較好研究的結果,也證實了這個觀念。不過,作者也提出了另類思考的一個方向,他認為癌症病人不接受開刀或者是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的話,就可以免除開刀、化療、放療所遭受的痛苦,很多病人也接受了他這種觀念,譬如說豬哥亮發現了大腸癌,他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或者是化學治療,結果他也快樂地活了兩年,人體有很多能夠自癒的能力,我也同意作者的論點,這種自癒能力都是取決於病人本身的免疫系統強弱。但是,要如何加強病人的免疫系統呢?我們以前就知道講過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係,能夠設法加強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就可以提升個人的免疫力,也可以減少癌症的機會。本書中,作者也強調自律神經的重要性,他甚至於提出疾病的發生與氣壓的高低有關係,到最後的研究也發覺因為氣壓的改變而改變了白血球的成分,而導致免疫力的變化,因此晴天的時候得了闌尾炎的病人比較嚴重。生活太緊張、不規律也能導致免疫力的下降而使得自癒的能力降低,作者一直強調不要太依賴藥物,但是我認為,的確藥物本身就是一種毒物,但是在症狀嚴重的情況之下,你要做任何緩和式治療,都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唯有立即使用藥物,才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解除病人的痛苦甚至,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位紅斑性狼瘡的病人,嘗試著要降低類固醇的劑量,可是降低以後,病情反而更嚴重,只好繼續吃藥下去。藥物雖然沒有辦法把他的病情治癒,可是可以讓他的症狀緩和。還有,作者本身早期的憂鬱症,也是靠服用精神安定劑才得到緩解,當然最後靠他自己的毅力,解除了憂鬱症的藥物治療。所以,以長時間照顧個人健康的原則來說,能夠加強自己的免疫力,這樣對任何輕度的疾病就更有自癒的能力,更可以免除開刀或藥物治療的必要性了為什麼有人可以靠自己痊癒,有人則是不行?作者說出了明確的答案,也就是跟個人的毅力以及想法有關係;能過自律生活,而且朝正面的方向去思考,放鬆精神,這樣的話就可以提高免疫力,可以靠自己讓很多輕度或者是早期的疾病不藥而自癒了。
      
1上寒假作業  14750  2019-01-27 23:23:1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一丁 學號 1075101145 姓名 陳柏安 書名 急診鋼鐵人Dr.魏的進擊:一起體驗笑中帶淚、有血無尿的急診人生! 作者 急診醫師Dr.魏 出版社 三采文化 出版年月 2014年 12 月 索書號 415.22 ISBN 978-986-342-267-9(平裝)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你甚麼都不會...那急診醫師….你會甚麼?哪一天你快掛了,我倒是很擅長急救! 2醫師也有年輕人,專業且熱忱! 3我們需要的是一句「謝謝」就夠了! 4你的耐心等待,是另一個病人活命的機會! 5身為醫護人員的我們,家人生病了,我們往往是最後一個知道。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個寒假在聖母醫院的急診室做志工兩星期,在急診室常常看見生命徵象穩定且沒有特別不適的病 人,卻幾乎沒看見真正需要緊急救護的對象,讓急診失去原本的用途,如同書中所說,急診已經被 民眾當成快速門診或健檢中心使用,卻可能在別人命危時,耽誤到他人生命能被拯救的時間,甚至 為了盡到自己所謂的「孝道」,而害自己的家人必須承受急救帶來的痛苦,也讓醫護人員因此可能無 法和家人好好吃一頓飯,甚至在自己的家人遊走於死亡的邊緣時,也無法立刻趕到他們身邊。 急診專治各中急症,是拯救生命的地方,在現在的台灣卻變成專治各種心急何著急的地方,對於急 診專科,幾乎是沒了應有的專業、尊重和價值。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一丁 學號 1075101145 姓名 陳柏安 書名 十月的天空:一位NASA科學家的逐夢少年歲月 作者 希坎姆 著:陳可崗 譯 出版社 天下遠見 出版年月 2011年 9 月 索書號 785.28 ISBN 978-986-216-116-6(平裝)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讓她們飛起來,給你爸爸看看你和我一起作的成績。 2您發射了我最後一枚最偉大的火箭,謝謝您,爸爸。 3爸,你的世界在地底,而我卻想飛上天 4那些人不會思考,他們的腦子通通加起來還裝不滿我的咖啡杯呢! 5不要擔心,如果我們耐心等待,有一天上帝會為我們打開另外一道門。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小孩子的創造力非常驚人,這句話是大人們說的,但每次家中的孩子們有想法出現時,卻常常說他 們是在做白日夢,強制他們照著家長的想法發展,只讓他們做對未來有利的事,而不是自己有興趣 、自己擅長的事,抹殺了很多人的夢想,也可能讓一個使世界更好的機會因此消失。 但本書中的主角,不管父親的反對,追逐自己的夢想,在通過各種考驗後,讓全鎮的人為他驕傲, 甚至連自己的父親也對他刮目相看,而且不管先前父親對他的不信任,認同自己的爸爸是自己的英 雄,最後完成了自己夢想,也見到了自己心目中的仰慕者,成為了NASA的工程師,讓以前總認為他 是壞學生的校長也在畢業典禮上公開表揚他的成就。 人人都有夢想,而夢想不會因為你年輕就應該被否定,而應該更受到重視和幫助,這樣才能使自己 更好,讓世界多一份力量。
      
寒假作業  14151  2019-01-27 18:58:4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二年戊班 學號 1065101193 姓名 魏恩惠 書名: 給孩子的心情療癒 : 真正的堅強,從痛快流一次淚開始  作者: 約翰.詹姆斯、羅素.傅里曼、藍登.馬琇思合著 出版社: 大是文化 出版年月:2012年 索書號:176.52 ISBN: 9789866037528 嘉南學報. 人文類 篇名: 青少年壓力調適、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促進之探討 作者: 江承曉、劉嘉蕙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哭是好事,堅強會壞事,請你務必容許孩子脆弱,允許孩子傷心: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千萬別說「別難過」,更不要用替代品試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更別相信時間過了就會好,孩子要的只是你的傾聽與同理心,不是批判事情的對錯。 2.人生不能重來,但回憶必須重來。鼓勵孩子與你一起回憶,把傷心往事中原本想說、想做,或當初不該說、不該做的事,勇敢說出來、寫下來,其中一定有甜蜜、有傷心、甚至有憤怒,不要在乎孩子是否記錯細節,弄錯順序,因為這是他平復情緒、了結情緒的重要過程。 3.你不需懂心理學,只要教會孩子說四句最簡單的話:「對不起、我原諒你、謝謝你、我愛你」,就可以幫助孩子把內心的情緒負擔、傷心或是放不下,轉化為積極前進的力量,而這些情緒原本就是孩子的天性。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些情緒困境,常來自我們從小被教育不准傷心。 我們教孩子要積極、要努力,要堅強,使他的人生因為許多「得到」而成功。然而有得必有失,大人們卻不曾教育孩子幫助他們應付大大小小因為「失去」所導致的傷心——主要原因是大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青少年之生活型態,會影響未來成年生活及社會發展,由於生活型態與慢性病,意外傷害,心理健康等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如何激發個人自動的爲自己行爲負責,在幼年到青少年階段養成健康之生活型態,非常重要。本文嘗試在壓力調適、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促進議題方面,加以深入探討。青少年時期若能養成良好的心理健康促進行爲,往往有助於成人時期的生活適應,教師或成人若不能了解青少年對白我的看法,自我實現的能力,對壓力的因應與調適的狀況,自我情緒的管理能力及人際關係的情況,則無法對青少年有具體而有效的協助,使他們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適度的縱力可以讓青少年學習責任心,但是過度的壓力卻有礙身心健康。有效的情緒管理,可作爲個人在面對壓力環境時的有效因應因子。學校在推動心理健康促進策略時,應加強墜力調適與情緒管理之教導。
目前第1517/7774頁 [首頁][上一頁][1515][1516][1517][1518][1519][1520][1521][1522][1523][1524][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