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528/7774頁 [首頁][上一頁][1526][1527][1528][1529][1530][1531][1532][1533][1534][1535][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作業2018  12473  2018-09-19 15:10:11

班級:護四戊 姓名:林昀希 學號:1045101216 心得:從基護開始做個案報告,讓我更了解做個案報告時要去蒐集些什麼,我們要去分析、理解然後寫成報告,並與其他人分享個案的護理照顧,和自己的心得感想。我從台灣全文資料庫找到了幾篇有關個案報告的文章,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篇治療K他命戒斷誘發憂鬱個案報告,是在說一位女性在護理之家工作後,陸續地吸食K他命,出現精神恍惚、工作狀態不佳,也因為濫用藥物導致膀胱功能退化,出現頻尿等現象。而這位個案使用K他命前並沒有出現任何情緒疾病,個案表示使用期間會有情緒愉悅然後還有視幻覺,可維持數小時的快感,但是等到藥效過了就會情緒低落焦躁不安,而在入院接受治療後,就有大大的改善,已經可以維持生活品質回到職場工作。從小到大我們都知道吸食毒品是一件不好的行為,以前我總是覺得戒毒的人們為什麼情緒會低落,是因為他們沒辦法接觸到毒品,但是看了這一篇的個案報告發現,其實還有很多相關的東西是會影響的。而在看完這幾篇個案報告後,我覺得我的個案報告還要再繼續加油,希望在接下來以後不管是實習過程中學習到的還是學校或網路上所學到的知識都可以運用在以後的個案報告裡。
      
106學年度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12487  2018-09-18 23:15:39

文章1:提升老年髖部骨折術後護理衛教指導之改善專案 作者 : 鄭如玉、林雅慧 文章2:一位胃癌病人接受次全胃切除術之手術全期護理的經驗 作者 : 郭韻俐、黃瑞珍 文章3:提升剖腹產父嬰肌膚接觸率之改善專案 作者 : 雷宜芳、吳秀美、劉佩芬、郭明娟 【讀後心得】: 這篇文獻主要是要提升剖腹產後的親子肌膚接觸,肌膚接觸其實有很多優點,對媽媽好也對寶寶很好,肌膚接觸不但可以讓寶寶靠在爸爸或媽媽的胸前,讓寶寶的體溫可以不容易散失,也因為寶寶剛生出來對外面的環境不熟悉,被媽媽或爸爸抱在懷裡時,聽著在肚子裡最常聽到最熟悉的聲音,也就是媽媽的心跳聲,寶寶會變得有安全感,之所以心跳和呼吸就會逐漸平穩下來,盡早和寶寶肌膚接觸,讓寶寶吸吮媽媽的乳房,不但可以增強媽媽的子宮收縮,還可以刺激乳汁分泌變多,之後哺餵母乳時就可以順利很多,也可以降低產後出血的機會。但是有時候因為媽媽是剖腹生產,有半身麻醉的關係,導致產後可能會昏睡叫不醒媽媽,而不能第一時間和寶寶肌膚接觸,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讓在待產室的爸爸進行親子肌膚接觸,提供一個安靜獨立的空間,一樣也是讓寶寶躺在爸爸的胸前,時間至少也要有30分鐘,當然時間越長越好,和爸爸接觸其實也可以讓寶寶盡早認識爸爸,對爸爸不會有陌生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寶寶充滿安全感。我覺得剖腹生產和自然生產一樣都是生產,護理人員有時候會因為剖腹產後怕會影響醫生處方便縫傷口,或者是覺得太麻煩,或是對肌膚接觸的時間和過程不熟悉,就不執行肌膚接觸,我相信這些問題絕對是可以解決的,我想我們可以站在同理的的角度去想,如果換作是我的話,我想我一定希望第一時間能看到寶寶,所以我覺得每個媽媽或爸爸一定也希望在寶寶第一時間出生的時候,能趕快看到寶寶,接觸到寶寶,想知道寶寶是不是平安順利的,希望未來我在臨床上或是實習,如果有機會到育嬰室,作為護生的我會全力地去協助產婦,也會在不懂的時候去問學姊或是老師們,去學習了解在什麼時候最適合親子肌膚接觸,因為這個過程其實對寶寶和媽媽都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在媽媽麻醉昏睡還沒醒的期間,可以由爸爸代替,衛教爸爸該如何去安撫寶寶,也要適當覆蓋,給予寶寶溫暖,這些動作都可以讓爸爸媽媽提早對寶寶認識,也可以讓寶寶能更快體會在父母身上的感覺,之後寶寶如果哭鬧,只要父母抱起他,他就會很快感覺到一種熟悉又有愛的安全感。肌膚接觸是一個對父母及寶寶有效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也是產後和父母達到凝聚的最佳時機,所以我鼓勵以後每個父母都能參與這個美好的時刻。
      
暑假作業三升四  12523  2018-09-18 17:59:56

看完這篇文獻讓我了解到未來在實習或在工作必須注意哪些事情,相信每個剖腹產的媽媽都希望在剖腹前後都能有最舒適最安全的方式來把孩子生出來,並以最快的速度恢復正常的生活,現在為了降低產婦不必要的壓力和不適,許多人開始研究哪些方法可以和以往的一些觀念不同,讓產婦能減輕生產前後的焦慮。例如以往剖腹前都需禁食,但有些媽媽可能會因為肚子餓而覺得不舒服,現在產前可以喝點無渣果汁或是碳水化合降低媽媽的飢餓感,讓媽媽在待產過程中也能比較舒服。以前產後需要等到排氣確定腸子有蠕動才可以吃東西,但其實媽媽們從待產到生產都有在消耗熱量,所以研究發現剖腹產在產後2個小時吃東西是最安全的,這些都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如果可以尊重每個產婦的需要,她們也會覺得有被看重。剖腹產的產婦,其實每個個案心裡都會很焦慮,當躺在那冰涼的手術台上或注射沒有加溫的點滴等等因素,可能會體溫過低造成出血、傷口感染、發抖等等,所以護理人員必須給予適當的措施,讓產婦在生產過程中能不要發生這種事情,最重要還是要給產婦保暖,注意傷口的清潔。適當的止痛對每個產婦是很重要的,以同理的角度來看,當一個人因為疼痛而很多事情都沒辦法自己完成,不只造成生理的不適,久而久之也會造成心理的壓力,所以當產婦有疼痛發生時,可以給予一些止痛藥來減輕他的疼痛,避免給予鴉片類的藥物,以免有不必要的副作用發生。有很多產婦可能因為安胎長期臥床或傷口疼痛而無法下床活動造成肌肉萎縮,甚至腸胃蠕動變慢,所以現在許多醫院都在鼓勵早期下床活動,當傷口疼痛時給予止痛藥幫助產婦減緩疼痛。未來在臨床上不管是在哪一科我們必須要用同理的態度來面對所有的個案,當個案的腿無力時我們也可以給予按摩幫助他讓他能趕快下床走路恢復肌力,疼痛時盡快給止痛藥降低產婦的焦慮感及不適,想想如果那個人是自己,也希望別人能用同理的角度來對待我們,只要一些小小的舉動,都可以讓產婦或其他疾病的感到溫暖,也可以教導一些產後照顧小孩的知識,當小孩健康的長大,是給所有媽媽們一個很正面的力量。希望未來我們能當一個能很快了解產婦的需要,並以最正確的方式來處理的護理師。
      
三年級暑假作業  11739  2018-09-18 01:17:09

主題:運用紐曼模式照護一位肝硬化併發腹內積血病人之加護護理經驗 作者:蔡宛蓉 ; 彭素珍 領導護理 ; 7卷1期 (2006 / 06 / 01) , P54 - 63 主題:照顧一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之護理個案 作者:程淑媛 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 1卷1期 (2005 / 01 / 01) , P63 - 71 主題:親水性產氣單胞菌導致酒精肝硬化患者重度敗血症之個案報告 作者:蘇文麟;吳燿光;鐘雪文;顏鴻欽 中華職業醫學雜誌 ; 23卷1期 (2016 / 01 / 25) , P65 - 70 心得: 以第一篇光是單單肝硬化就併發了很多合併症,這個個案是有慢性C型肝炎的,因為呼吸喘和解黑便而到急診就醫,診斷為肝硬化且有併發下腸胃道出血,住院兩天後狀況也不太好,所以轉入加護病房,也發現到左鼠膝部皮膚有大範圍紫斑,檢查後結果為左側後腹腔動脈出血,隔天就做了腹部檢查和脾臟切除,穩定後就轉回一般病房並於幾天後出院。 第二第三篇分別都是酒精性肝硬化的個案,但又以第三篇為特別的個案,這個個案是以親水性產氣單胞菌感染導致的肝硬化,我從沒聽過這種菌也沒看過,在找個案報告的時候就因為好奇而拿來當作這次的作業,文章上面寫說這種菌可能會引起人類廣泛的疾病,例如腹瀉、腸胃炎、傷口感染和敗血症等,光看到這裡就覺得很嚴重了,這個個案可能是因為從事養殖漁業要清洗水缸但因為手上有傷口又因為他是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所以免疫力下降,經由傷口感染親水性產氣單胞菌;而第二篇是因個案有長期飲酒的習慣,飲酒後吐出鮮血而到院就醫,次數就有15次皆診斷為酒精性肝硬化。 因此肝硬化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所以一向都是以預防合併症為主,或是抑制疾病惡化,而肝硬化的合併症又很多,光是要去好好預防就難上加難,有的個案會因為家庭因素或個人習慣,而有酗酒的情形,一但有了酒癮要去抑制病情惡化就要花上一番功夫,光是喝酒就會引發諸多合併症,所以在這些個案報告中,我發現大多會以個人習慣、人際關係、飲食習慣和壓力原等,來了解並計畫如何照護。
      
台灣醫療文選  12482  2018-09-18 00:10:05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3戊 學號 1045101225 姓名 吳亞蕎 書名 台灣醫療文選 作者 焦桐 出版社 二魚文化 出版年月 2005年 3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有人說復健醫院是地域,有人說是天堂 2大眾不能愛心只在沸點時刻,除了對事件保持持續性的關心,更應該以正面的角度看待並檢討醫療制度與醫療糾紛的根本錯誤 3放下心中的完成愛恨情仇,迎接身體中心的生命,並感傷人生無常 4要做醫生之前,必須做成了人,沒有完成的人格,不能盡醫生的責務 5我們應該在重視技術的同時也該重視病人的權利,先懂得如何有完全的人格去對待你的病患,你才有辦法在身心靈上給他完整的醫護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我認為身為一位醫護人員,包括醫師、護理師、照顧服務員、看護等的人員,當你自己決定要去做一個救助別人生命及照護人的工作時你就逼需要先評估好你自己的人格是如何的,如果你的人格是不適合走這條路的,那麼你可以自己轉換適合自己的跑道或者是從中去改善自己人格中所缺少的因素,曾經我以為人格是不能狗改變的,但人生中,有需多人格轉變的事情,就像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個道理一樣,當你受到某件事情的刺激後,你一定會有所成長有所改變,當你知道自己的人格中缺少了什麼樣的因素你可以試著去挑戰自己,各方面的挑戰一定能夠開闊自己的視野,當你望得更遠你越能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樣子的調適。我們都知道人都是會生病的,而我們需要接觸醫療人員的時候不外乎就是在我們身體不適時需要被人照顧及關愛的時候,那時候的人們內心一定是缺乏安全感的,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位醫術高明的醫師,而是醫術及好人格兼具的醫師,因為一位有著好人個的醫師他一定會真心關心病人並且懂得位病人著想,有著同理心的人格因素能使自己在醫療工作上面能知道病患要的是什麼,更能懂得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使個案更好,一個好的人格的醫療人員是不會對個案有三分鐘熱度或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新鮮感,因為他們知道要把每一位病人當成自己的家人依樣去關愛,所以他們除了善盡職守的去關懷病人也會更努理想方法讓病人狀況能變好轉。 未來我將會是一名護理人員,在我就學的其間我會持續評估自己的的人格,當然了在我自己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我會加以改正讓自己有所成長,我會學習讓自己人格中的缺陷減少的,因為我明白醫護人員面對的是各個重要且寶貴的生命,唯有良好的技術與人格態度才能使人們的健康與快樂 綿延下去。
目前第1528/7774頁 [首頁][上一頁][1526][1527][1528][1529][1530][1531][1532][1533][1534][1535][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