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529/7774頁 [首頁][上一頁][1527][1528][1529][1530][1531][1532][1533][1534][1535][1536][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台灣醫療文選  12482  2018-09-18 00:09:54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3戊 學號 1045101225 姓名 吳亞蕎 書名 台灣醫療文選 作者 焦桐 出版社 二魚文化 出版年月 2005年 3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有人說復健醫院是地域,有人說是天堂 2大眾不能愛心只在沸點時刻,除了對事件保持持續性的關心,更應該以正面的角度看待並檢討醫療制度與醫療糾紛的根本錯誤 3放下心中的完成愛恨情仇,迎接身體中心的生命,並感傷人生無常 4要做醫生之前,必須做成了人,沒有完成的人格,不能盡醫生的責務 5我們應該在重視技術的同時也該重視病人的權利,先懂得如何有完全的人格去對待你的病患,你才有辦法在身心靈上給他完整的醫護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我認為身為一位醫護人員,包括醫師、護理師、照顧服務員、看護等的人員,當你自己決定要去做一個救助別人生命及照護人的工作時你就逼需要先評估好你自己的人格是如何的,如果你的人格是不適合走這條路的,那麼你可以自己轉換適合自己的跑道或者是從中去改善自己人格中所缺少的因素,曾經我以為人格是不能狗改變的,但人生中,有需多人格轉變的事情,就像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個道理一樣,當你受到某件事情的刺激後,你一定會有所成長有所改變,當你知道自己的人格中缺少了什麼樣的因素你可以試著去挑戰自己,各方面的挑戰一定能夠開闊自己的視野,當你望得更遠你越能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樣子的調適。我們都知道人都是會生病的,而我們需要接觸醫療人員的時候不外乎就是在我們身體不適時需要被人照顧及關愛的時候,那時候的人們內心一定是缺乏安全感的,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位醫術高明的醫師,而是醫術及好人格兼具的醫師,因為一位有著好人個的醫師他一定會真心關心病人並且懂得位病人著想,有著同理心的人格因素能使自己在醫療工作上面能知道病患要的是什麼,更能懂得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使個案更好,一個好的人格的醫療人員是不會對個案有三分鐘熱度或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新鮮感,因為他們知道要把每一位病人當成自己的家人依樣去關愛,所以他們除了善盡職守的去關懷病人也會更努理想方法讓病人狀況能變好轉。 未來我將會是一名護理人員,在我就學的其間我會持續評估自己的的人格,當然了在我自己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我會加以改正讓自己有所成長,我會學習讓自己人格中的缺陷減少的,因為我明白醫護人員面對的是各個重要且寶貴的生命,唯有良好的技術與人格態度才能使人們的健康與快樂 綿延下去。
      
107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2471  2018-09-17 23:29:18

糖尿病合併胰臟癌患者術後回復身體活動功能之照護經驗心得 (楊、吳、孫,2018) 當癌症手術後,常會帶來許多阻礙會影響身體活動,要提早制訂訓練計畫才能協助病人恢復和維持身體功能狀態,可以減輕家屬照顧負擔, 進行個案臨床身體狀態、治療因素、影響其執行身體活動之障礙因素以及身體活動風險程度評估,依評估結果擬定符合其需求的計畫,給予糖尿病患者活動之建議,進行身體活動訓練;並且提供均衡營養攝取,避免營養不足成為身體活動執行障礙,且結合糖尿病注意事項之相關衛教術後照護中,以增進自我照顧能力,同時鼓勵家屬共同參與,給予個案心理支持和動力,協助回復身體活動功能,進而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可以做宣導來降低糖尿病人數比如可以在醫院做糖尿病預防保健, 因為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準提升,活動量減少與平均餘命之增加,台灣的糖尿病患據估計己超過百萬,血糖控制不良者將引起小血管與大管管病變,造成失明、腎衰竭、截肢、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等嚴重合併症。控制血糖之注意事項:血糖篩檢:四十歲以上每三年做一次成人預防保健,但高危險群應更早期做檢驗,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健康飲食、適量運動血糖自我監測、定時服用藥品。 楊惠婷、吳美枝、孫秀卿(2018).糖尿病合併胰臟癌患者術後回復身體活動功能之照護經驗.取至 https://www.hyread.com.tw/hyreadnew/search_detail_new.jsp?sysid=00480826&dtd_id=3&q_key=糖尿病&q_txt1=&q_txt2=&q_txt3=&q_txt4=&q_field1=&q_field2=&q_field3=&q_field4=
      
暑假作業心得  12415  2018-09-17 19:24:12

書名《我的天才夢》 我從侯文詠的文字間,體會了當上醫生之後,看到了人生赤裸裸的一面。那些人的生命注定走向尾端後,醫療技術似乎變得無用武之地。所以,侯文詠從寫作中找回了快樂,也意外找到了成功、名氣等等..很多人很想成名,成名後每句話卻只能照大家所希望的方向走,我想這就是不安的來源吧。以為只要知識累積越多,就能夠知道這世界上的所有答案。侯文詠曾經是這樣相信著,相信這樣的以為,去扮演答案示範者的角色。但這不過只是他自己的天才夢,直到現實逼迫這位天才,讓他的幻夢破滅後,才在最後破滅的盡頭,看到一見見面對生命的各種質疑、好奇。他自己在文章後面問了自己:『是不是平白地繞了一圈?』這話也許帶些惆悵,又也許,他對那一大圈遠路所帶給自己的助益感到感激。今天,他的天才夢已經圓了、醒了,而我們從這本書裡,可以得到一些醒悟。他也不再扮演回答者,而是成了探索生命、探索夢想,不斷去想像以及發現。不是每個人都愛讀書,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唸書的,我認為要進一步的認識自己並且去探討適合自己走的路,同時也要去追求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這樣人生才有意義,才是屬於自己的人生!
      
三年級暑假作業  12497  2018-09-17 17:07:42

現在已不在是以前,醫療科技愈來愈發達,剖腹產率也漸漸再升高,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在105年剖腹產率為35.5%,算是個高剖腹產率,全球排名是很前面的,而現在也以溫柔生產為導向,尊重產婦自主性,以產婦為中心,讓產婦選擇自己想要的生產方式,有時候會想為什麼會選擇剖腹產呢?能理解一些產婦是因為一些生理上的關係,例如情況緊急、胎位不正…等,有些孕婦則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在一個良辰吉日出生,甚至是受到電視報導裡的藝人們影響,覺得剖腹生產疼痛少且能保持身材,好像很少會想到剖腹生產感染機率較陰道生產高。在課本裡因為範圍多要學的多,很多東西都不會深入再深入,在還沒做這份作業看這篇文獻時只知道剖腹生產會感染是因為傷口沒有照顧好,但其實感染有很多原因存在的,經常藏在一些小細節裡,不管是在術前還是手術進行中與術後都有感染的可能,文獻裡提到護理人員會因為時間壓力,未落實剖腹產護理指導、依個人工作時間給術前抗生素、依各人判斷進行出院衛教,這些原因看似能避免,但往往成了我們忽略的東西,回想自己在實習時也常因為自己手邊的事而延誤了個案執行治療的時間,沒甚麼大事發生就只會一直覺得無所謂。這篇文獻雖然不是自己最一開始想選擇的那一篇,但我不後悔最後是讀了它,這篇文獻是在研究降低剖腹產婦女感染機率,但我卻從中學到了小細節的重要性,文獻當中也讓我知道了幾項預防感染的要點,平常不在意的事卻默默成為感染的兇手,這告訴了我以後不管是在實習還是在職場上,該遵守的還是得遵守,像是洗手、消毒,這些東西最簡單,就是因為他的簡單讓我輕視了他,洗手對我來說只會在髒的時候或是廁所完時才會做的一件事,記得剛去實習,洗手讓我很不習慣,總是忘記洗手,但洗手卻比什麼都還重要,不但能夠保護自己也能夠保護病人。原先我只知道術前抗生素是為了預防感染,但卻不知道它的使用規則,也因為這份作業讓我有機會主動去了解,看了一些研究,有些是在斷臍後給予,有些則是依照外科手術在劃刀前30分鐘給予,不超過一小時,但能夠確認的一件事為術前抗生素的確可以降低剖腹產婦女的感染機率,而使用時間是一件值得讓人研究的事。
      
三年級暑假作業  12488  2018-09-17 17:04:03

我讀的文獻是關於剖腹產的文化政治,透過幾十年來的資料及臨床經驗所統計出來的。如果以國家剖腹產排名台灣應該在蠻前面的,現在聽到剖腹產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許多媽咪因為受不了產程的痛,或是因為產程太久、骨盆問題、前一胎是剖腹產或前置胎盤,現在因為網路發達常常看到明星媽媽大多都是剖腹生產,因為這些原因產婦常選擇剖腹產,就是為什麼剖腹產率會逐年上升無法下降的原因。隨著時代的變遷醫療也不斷的進步,對於剖腹產的手術方式傷口照護也跟著不一樣,以前手術方式大多是子宮上段剖腹生產現在改為子宮下段剖腹生產,出血少也沒有明顯的疤痕,重要的是下次懷孕生產子宮也比較不易破裂,雖然手術時間長,對於傷口照護,很多藥不斷的在改良評估產後孕婦狀況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一個小小的數值都能讓我們更準確掌握媽媽的身體狀況,對胎兒還是母親的安全保障也更大了。關於剖腹產的議題常常提到一胎剖腹終生剖腹,以前我常聽到附近的阿姨們聊天,說自己上一胎是剖腹所以以後都會是剖腹產這類的話,我也是來到學校學習時才知道原來剖腹產後下一胎仍有可能是自然產,其實還是有許多媽媽沒有得到正確的生產觀念,以為自己剖腹產後終生只能剖腹生產,我應該要好好想想如何把正確的觀念帶給他們,也該提倡自然產的好處,生產對於社會的影響也蠻大的,常聽說因為懷孕或者生產在家要帶小孩而被告知必須要離職,讓許多孕婦不能接受,不過我覺得台灣還不錯,有許多公司有育嬰假就連學校都有產假,幫許多孕婦爭取了一份保障,但我覺得我們還能更好,或許未來我們成為這一群的時候我們也會站出來要求其他保障,值得我們思考,一起來達到社會的平衡。讀完了,覺得這份文獻真不容易,要花很多的時間很多的經歷去統整整個數據,還要通過很多的審核及修改,用簡單明瞭的方式讓讀者懂得剖腹產的盛行及文化,對想瞭解的人非常有幫助。看完了,未來的我應該還是會選擇自然產,雖然剖腹產會打麻醉之類的比較不會體驗到那劇烈的生產痛,不過我覺得就是要體驗那生產的痛才是最真實,而且也會覺得很有成就感,懷胎十個月努力的娩出新生兒,在那一刻的種喜悅真的無人能敵。
目前第1529/7774頁 [首頁][上一頁][1527][1528][1529][1530][1531][1532][1533][1534][1535][1536][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