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14275 2018-09-15 14:45:57
科別:護理科
班級:二年庚班
學號:1065101314
姓名:呂佩樺
書名:臨床老年醫學
作着:岩本俊彥
出版社:合記圖書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4年 9月
索書號:086221
ISBN:978-986-368-011-6
心得:
簡介
高齡者醫療的最終目的為維持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在醫療方面,以診斷、評估的綜合表現為基礎,由醫療、護理、照護照社會資源的運用,進行整合性的診療,雖然談到高齡患者就像駕照的「紅葉標誌」所代表的一樣,有枯萎的強烈印象,但比喻老年醫學為運用專業的知識與科技,提供多種疾病纏身,改善有限的高齡者有如「嫩牙標誌」色彩般、朝氣蓬勃的瞬間、生活與餘生的一門學問也不會言過其實。
心得:
讀了這本書讓我 了解了更多以前所不知道的東西也知道了如何跟他們接觸的方式與緊急的應對
例如:第一,真摯的態度與能使喚著放鬆的對話。 一般而言由於患者往往抱著強烈的不安感前來看診,應牢記接觸患者時應保持真摯的態度,也使用了讓患者放鬆的對話方式,真正的態度人產生信賴感,此信任感伴隨著輕鬆的交談方式能緩和患者的不安感,而。第二,使用簡單明瞭的話語與耐心傾聽的姿態。診療高齡患者時應具備且注意的點為1,使用簡單明瞭的話語2,耐心傾聽的姿態。前者主要是因為高齡者常有重聽與理解能力降低的情形,因此要在患者能清楚看到醫師的嘴唇閉合的位置與患者面對面,邊看著患者的臉,邊以輕柔的聲音慢慢的用簡短話語表達。此時最好重複重要的話語並確認。後者主要是因為高齡者表達能力應不時點頭附和並保持耐心傾聽,並在話語的間隔加入必要的問題來應對此狀況。
|
107年暑假作業 閱讀心得 12515 2018-09-14 23:29:06
讀書心得
我看了三篇有關腸病毒幼兒照顧經驗,急性氣喘之護理經驗及過敏疾病的免疫治療,這三篇都是一般兒童最常見的疾病,這三篇文章裡面前兩篇都有個共通點都帶有個案面對這些疾病裡所存在各種焦慮的護理問題’尤其是文章中都有提到孩童因為住院,需經歷陌生環境`疼痛`身體的傷害及傷害而喪失了某些自我控制的自我能力,帶來許多心理壓力及反應是相當大的,父母在孩子住院時更需要給予重視,而我們爭對腸胃炎兒童訂定的多項的理目標,分成疼痛護理目標:需要能讓病童主訴疼痛頻率減少:口腔潰瘍範圍減少:個案進食能逐漸增加至平日量,解決焦慮的護理目標:需能讓焦慮減少:父母表示能接受退化行為,通常父母常常非常焦慮,所以護理人員更因該協助父母認識更多相關知識來減輕父母的焦慮。再來是急性氣喘,通常都是家中突如其來的氣喘發作,入院時主要以給藥為主,給藥方是由噴霧為主裡面含有微量類固醇,來減緩之氣管收縮結果,出院則要衛教主要照顧者如何預防氣喘再次發作,所以在家庭環境中要預防一些導致氣喘發作的過敏原,並且實行醫囑給予的預防用藥,及早晚監測尖峰流速表如果黃色要特別注意`紅色則要盡速就醫。現在最新的治療為免疫治療,可透過打疫苗發是,施打過敏源疫苗可提升免疫功能,也就是增加T細胞,製造IgG來阻斷IgE。透過這三篇的閱讀,讓我更了解文獻是在說什麼,在未來我的實習中充滿的幫助我。
參考資料:
溫淑慧 、 吳麗敏(2004).運用Watson理論照顧一位腸病毒幼兒及主要照顧者之護理經驗.護理雜誌,51(3),100-105。
謝宗浩 、 張雅雯(2013).照顧一位學齡前期兒童患急性氣喘之護理經驗.彰化護理,20(2),008-015。
蔡肇基(2018).過敏疾病的免疫治療.台灣醫學,22(4),411-418。
|
暑假作業:最後的選擇臨終醫師給病患的八堂課 14108 2018-09-14 23:17:00
生命的意義何在?重症患者的需要又是什麼?就現今整個醫療的文化發展下,也涉及到非醫療的層面,而對於要探究真正的核心問題更是不容易。這本書綜合了人文與社會學的觀點來探討醫療,讓專業的建議幫助你做正確的選擇,作者將這本書分為八個主題,從親身經歷到病患故事開始,到綜觀整個醫療體系的問題,最後又回到病患和家屬面對這種狀況的選擇。
作者遷具歷史學家與急診醫師的雙重身份這種雙重身分剛好讓他成為一個很合適的嚮導,帶領病患和家屬走過生命的最後一段路程的重重迷思。身為急診科醫師讓他能夠第一線和病患和家屬交談,雖然急診室的工作繁忙複雜,他卻能快速掌握患者的特質和需求。同時也因為他是歷史學家,以弘遠的角度看到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並從哲學和宗教學的角度引導病人和家屬,兩者的結合讓他得以見樹又見林。
他在引導病人時通常不會提供一個標準的答案,而是以一個客觀的角度,提出很多值得省思的觀點不,這八堂課告訴我們,雖然我們無法像作者一樣提供這麼多的觀點給病患和家屬,但希望未來我們也能在追求高科技的同時秉持人性關懷的初衷。
|
暑假作業 12470 2018-09-14 14:38:09
相信大家對於阿茲海默症一點都不陌生,它就是俗稱的老人癡呆症,是一種漸進性腦部退化的疾病,好發於老年人,年紀愈大得病機率愈大。首先我們先來認識它有哪些症狀吧!像是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喪失對時間與地點的概念、判斷力變差與警覺性降低、抽象思考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等。那這種疾病有藥醫嗎?能治好嗎?雖然到目前為止尚無法根治,但可以使用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可依症狀給予抗鬱劑、抗焦慮-助眠劑或是抗精神病藥物。至於預防方法也是有的,運動可以延緩腦部的退化,達到預防老年失智症的目的,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多運動、保持愉快的生活、維持人際交往與避免憂鬱症等,都對預防阿茲海默症有效。然而正確的飲食習慣也很重要,如降低飲食中的膽固醇,可以避免或減緩三高症候群,高血壓、高血酯、高膽固醇的罹患率,進而減少血管性失智症的發生機會,抗氧化食物如維生素E可以阻止神經細胞被自由基所破壞、番茄所含的茄紅素抗氧作用尤其強大,亦可以有效預防癡呆,攝取不飽和脂肪酸或魚類,也能降低風險,適量的飲用紅酒會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濃度,減少血小板凝集及改善內皮細胞功能,進而改善血管病的預後,原因是紅酒中所含的抗氧化物如類黃酮具有防治阿茲海默症的療效。以上關於阿茲海默症的介紹就到這裡,如果家中有年紀大的長輩可以參考哦!
資料來源:阿茲海默症的十大警訊、營養與阿茲海默症、高齡社會的隱憂-阿茲海默症知多少
|
暑假作業 14139 2018-09-14 14:21:15
書名:不再讓你孤單 作著:米果
班級:五護二丁 學號:1065101184 作號:43 姓名:李璘
無論是單身還是獨居,都是一個人之後才能了解一個人的痛苦,當然在團體之中也不例外。我認為每個班上多多少少都會有幾個被排擠、被隔離的人,而現在的我就屬於這種情形。在班上找不到一個知心是每個人都害怕的事情,沒有朋友的孤單,只能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廁所、一個人做作業,甚至一個人自成一組,所有的事全靠自己單打獨鬥,這樣的寂寞心情也是大部分人難以體會到的。
作者米果藉由用己的經歷來給那些沒有男女朋友的同胞們一種鼓勵,他說一個人的自由勝過兩個人的孤單,不是有著男女朋友依偎的幸福才叫做幸福,在一起要花時間了解對方,吃什麼不吃什麼,如果現在是一個人的話,是不是就不用考慮那麼多了呢?他雖然說的頗有道理,但我卻認為無論是愛情也好、親情也罷,甚至是友情,只要能在群體當中找到一個和自己情意投合的人,那麼你將永遠不會成為那個孤單的人。
我最近上了一門叫做〈自覺內省〉的課程,自覺就是了解自己,就是看見自己的一切,像是看見自己的行為、姿態,還有說話的方式。看見自己是ㄧ種意識,了解自己的行為,從生活中鍛鍊自己、了解自己,而它的價值在於教導我們每個人如何認識自我!理解他人因為自身的經歷而有同理心,貼近想成為的人,了解自己會為了什麼事而感動,由感動受到激勵而去成為那個可以感動別人的人。雖然了解自己是多麼的想要對別人以好意的方式去表達內心的感受,但是某些外表、語態就是會讓人不自覺產生反感。觀察自己的行為,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思考自己會為了什麼事情而感到趣味盎然?透過這些自省方式,全面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因為自覺不點不亮,若是身旁又沒有人去說,自己是壓根兒不會知道的。
從小到大我在班上都是一個人,我曾試著去了解大家為何對我不友善、為何偏偏只討厭我?但……,這個問題卻一直陰魂不散地糾纏著我,形影不離。或許是我天生長的一副苦瓜臉,只要臉上一沒笑容看起來就像是心情不好,試問又有誰敢靠近這樣的人呢?搞不好還會不小心被颱風尾掃到呀。又或許是屢屢擔任風紀這個吃力不討好的職務,盡忠職守的我經常為了維護班級秩序而跟同學起爭執,我很努力試著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卻苦無對策,所以便花錢去上了這門課程,希望能從中找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