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535/7774頁 [首頁][上一頁][1533][1534][1535][1536][1537][1538][1539][1540][1541][1542][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62暑假作業  12401  2018-09-14 00:26:11

主題: 三年級專業科目相關的議題 文章:一位初為人母的產後憂鬱症患者之護理經驗的心得 作者:黃秋敏 洪翠妹 楊子慧 讀後心得:文章裡的個案在大學時被診斷出為憂鬱症患者,後來經服藥後有漸漸地穩定下來。出社會後,由於工作壓力太大,以致於情緒不穩定亂丟東西跟未婚夫吵架,後來被醫院診斷出為躁鬱症。 穩定一段時間後,順利的與未婚夫結婚,並且懷了孩子。 在懷孕過程中她都會去參加產前課程,但在生產後由於身體不適所以沒去參加醫院的育嬰衛教,導致回家後忽然驚覺對於照顧寶寶的部分一竅不通,使她焦慮、煩躁,而她婆婆本來答應要幫她坐月子然後照顧小孩,可是後來生病住院了,以致於她只好去拜託娘家幫她坐月子與照顧小孩,而她的丈夫因為要照顧台中生病住院的婆婆又要忙於工作,疲於奔命,所以都無法來台北照顧她,使她感到孤單無助,後來在種種壓力下,併發了產後憂鬱,不停地哭泣自殘,後來安排她跟家屬可以和彼此講出心裡的話,並教導她在覺得自己快發作的時候可以做腹式呼吸,調解自身情緒與呼吸,並在個案情緒不穩定,使用腹式呼吸時給予加勉與鼓勵,而個案是佛教徒,所以也鼓勵個案能在情緒不穩定時唸唸佛經打坐之類的,後來在護理師的幫助下,病情有逐漸地穩定然後出院了,出院3個月後開始與個案密切聯繫,個案表示能在情緒快要不穩定時做腹式呼吸,並且穩定的調解情緒。 我會選擇這一篇文章是因為筆者知道相關臨床報告不多,想深入探討相關文獻,想要幫助產後憂鬱之病患,提供更多臨床照護之方法。 看完這一篇文章,讓我明白讓一位產後憂鬱症患者恢復像一般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困難,我們應該在平常生活時就應該注意並且避免生活壓力,給予適當的關懷與愛,不僅能避免產後憂鬱,甚至還能擁有家庭的幸福美滿。 參考資料:孔繁鐘譯(2006).情感性疾患.於DSM-IV精神科疾病診 斷準則手冊(311―372頁).臺北:合記。 沈裕智、陳紹基(2005).懷孕及產後期間治療躁鬱症之 相關研究回顧.慈濟醫學,17(2),7―12。 黃隆正、李明濱(2003).憂鬱症與自殺.臺灣醫學,7 (6),929―934。 陳偉任、林清華(2004).產後憂鬱症的回顧.臺灣醫 界,47(4),163―167。 陳志賢、戴嘉南、連廷嘉(2003).初為人父母心理調適之 研究.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9)17―46。 葉在庭、劉珣瑛(2002).生活事件、婚姻滿意度與產後 憂鬱症相關探討.臺灣醫界,45(9),33―35。 楊子慧、李明濱、張秀如(2005).產後憂鬱症.北市醫 學雜誌,2(7),9―15。 謝碧玲(2002).憂鬱症的人際關係心理治療.學生輔 導,80,76―83。 鄭銹絨、陳彰惠(2001).產褥期間母親的關注與社會支 持.護理研究,9(3),322―311。 廖玲玲(2005).新手媽媽與社會支持.教育社會學通 訊,10(2),23―27。 Brandt, K. A., Andrews, C. M., & Kvale, F. J. (1998).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 and breastfeeding outcome 6weeks after birth. Journal of Obstetric Gynecologic & Neonatal Nursing, 27, 169-174. Epperson, C. N. (1999). Postpartum major depression :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American Academy of Famliy Physicians, 59(8), 2259-2273. O’Hara, M. W., Stuart, S., Gorman, L. L., & Wenzel, A. (2000). Efficacy of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57(11), 1039-1045. Ruchala, P. L. (2000). Teaching new mothers: priorities of nurses and postpartum women. Journal of Obstetric, Gynecologic, & Neonatal Nursing, 29(3), 265-273. Yonkes, K. A., Wisner, K. L., Stowe, Z., Leibenluft, E., Vohen, L., Miller, L., Manber, R., Viguera, A., Suppes, T., & Altshuler, L. (2004). Manage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period.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1, 608-620. 精神衛生護理雜誌 3卷1期.中華民國97年10月 文章查詢:台灣全文資料庫(hyread)
      
心得  12356  2018-09-14 00:10:34

主題是地區性的母嬰親善措施與住院期間母乳哺餵得相關性。文內摘要大約是說,發現全母乳哺育產婦哺乳知識分數高於非全母乳哺育產婦,採用母嬰同室、依嬰兒需求哺乳產婦與全母乳哺育有明顯的關聯性,產後半小時哺乳、不提供奶嘴或奶嘴與全母乳哺育無明顯關聯性。還有為了協助產婦哺餵母乳,護理人員應加強產婦在哺乳的相關知識與衛教,教導產婦哺乳姿勢技巧,並鼓勵採用母嬰同室。內文有提到,產婦在住院期間母嬰同室是有助於母乳哺餵。母嬰同室也可以增加母親對於哺餵母乳的意願、降低哺餵母乳的困擾程度。此外也認為,24小時母嬰同室的執行,有助於哺餵的成功以及延長母乳哺育的時間。此收案僅限於花蓮某母嬰親善醫院,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地區,希望未來可以擴大到各個地區母嬰親善醫院並進行,以加強研究結果的外推性。雖然哺餵母乳有他的好處增加母親對於哺餵母乳的意願、降低哺餵母乳的困擾程度等,但有優點也會有他的缺點像是需要人力、經費,還有無法保持持續追蹤產婦出院後的情況。雖然現在很鼓勵母嬰親善醫院的推動,也推出了母嬰親善醫院療院所的十個步驟,但這推動也引起許多的抗議,我也在網路上查詢到兩則新聞是對於母嬰親善推動的負面新聞。在母嬰親善推動之下,也有許多媽媽表示「母嬰同室是要媽媽產後立刻憂鬱嗎?」、「好想把寶寶捏死,是我人生中最討厭他的時候…然後護理師又一直逼餵母乳,就沒奶,寶寶也吸不到…」。此外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時間資源。某文醫師發文表示「產後肌膚接觸及母嬰同室,需要有充足經驗的專業泌乳人員,用大量時間進行觀察與評估,以確表母嬰安全及達到正確專業的哺乳評估。但當下醫療環境,只會看到不斷離職又不斷補進還的新手護理師忙著各種護理工作。因成本限制,幾乎不會雇用專職泌乳衛教師,大家身兼數職,工作量太大,大家只能憑著一股熱誠無償服務母乳媽媽,但熱誠總會有燒完的一天。」當然也會有其他媽媽表示,這項推動很好,並說「母嬰同室直接學躺餵,不用去嬰兒室坐餵,傷口也不會疼痛」,也有網友表示「那是給媽媽一個機會,去感受小孩剛出生的喜悅與彼此之間需要的自然力」。我的看法是,在於每個人體質不一樣的關係,母乳多寡也不一定,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適應這項推動。產前母乳教育做得完善,讓媽媽身心做好準備,支持媽媽餵母乳,自然會有意願選擇母嬰同室,增加接受這樣的照護方式。不過主要是應該讓媽媽自由選擇想要什麼。每個人的家庭環境與背景不同,每位媽媽都有決定有自己哺育方式的權利。
      
107年暑假作業  12642  2018-09-13 23:58:39

篇名:小男孩的笑容 心得:作者是因為受家人影響而選擇護理,讓我想到自己是因爲媽媽喜歡宜蘭,又希望以後我的生活能好一點,而讓我走上護理,內容提到作者兩個在醫院的經歷,一個因為長腫瘤必須接受移植,刮自己身上的肉移植,很努力堅持下去的一位龍爸爸還有一位外國小女孩的生病經歷,感覺作者很有愛心,幫助龍爸爸照顧小孩,讓龍媽媽能多睡一點,雖然最後不幸病逝,但龍媽媽還是很感謝作者當年的照顧,感覺在護理這條路,會經歷很多生老病死,會難過挫折,但是護理師還是有很努力的完成她的使命,希望自己以後也能跟作者一樣,盡力的為每一位病患,達到最好的照顧,不能達到最完美,但是一定要努力,做到最好;另外一位外國女孩,因為語言溝通不良,所以作者想了很多辦法,讓溝通不要這麼困難,還有因為小女孩對醫院陌生會害怕,所以作者做的圖卡,上面寫著小女孩國家的文字,祝福小女孩早日康復,我覺得作者很用心,不管病患來自哪裡,也給予他最好的照顧,很感人,自己也要多學習作者對工作的態度及用心。
      
107暑假作業心得  14562  2018-09-13 23:35:0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二己 學號 1065101355 姓名 周世姈 書名 突破關係困境的人格心理學 作者 佛朗索瓦˙勒洛爾˙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書名 親愛的我,你好嗎:十九歲少女的躁鬱日記 作者 思瑀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感受和行為;如:害羞、活潑、熱情、多疑等特質。人格特質會隨著其身處的環境而有所改變,以順利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變化。 在我們所學到的心理學、與人類發展學中、我們知道一個人的人格養成是從小到大所演變而來的,而對人格發展占極度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來自環境,環境對人的影響力很大,像是有些人會自卑通常我們就能知道他所處的環境是個對他非常壓迫或者他其實沒有能力去決定做任何事,書中提到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指無法根據環境和周遭的人事物,做出適時的改變,因此經常會對自己,或身邊的人造成相處上的困難和誤解的特殊人格。 例如,一位焦慮型人格者,無論何時何地,總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想要掌握對方的一切行蹤,好讓自己安心;但是這種無論事情大小、輕重都要涉入「關心」的結果,會令對方有種被「監控」的不舒服之感,進而造成雙方的關係不睦。所以我們讀了護理 應該要更去注意自己身邊的人,說不定就能阻止一件憾事發生。
      
暑假作業  14112  2018-09-13 23:33:59

書名:夏天的故事 作著: 珍.柏雪 班級:五護二丁 學號:1065101157 座號:16 姓名:陳旻陞 書中描寫彭德韋克一家人在亞龍德爾旁的小別墅的夏日假期,藉由一連串的生活趣事而成,四個女孩和當地一個富家男孩的故事。教育、父母深深的影響彼此的價值觀,女孩們的父親溫和又慈藹,極有耐心的陪伴,隨時傾聽孩子們的想法,適時的給予建議和教導,以及懂得留下空間給孩子們自由發展,使女孩們能隨意地發揮自我及拓展自己的一片天;反之,男孩的母親,處處限制,隨己意的安排男孩的課程,不懂得傾聽孩子的內心話,總認為自己給予的就是對男孩最好的,雖出自那無私的母愛及為孩子著想的出發點,卻不免給男孩帶來困擾及厭惡。這如同現代社會中無數媽媽的借鏡及倒影,也因此導致了難以計數的親子問題。再者,「單親」所造成的問題,書中的女孩們自幼就失去了母親,父代母職,雖艱辛,卻一一承受,但到了青春期,這何嘗不是問題呢?如書中有一段描寫大女孩羅莎琳情竇初開,卻是段沒有結局的單戀,對於女孩們獨有的細膩心思,為父的雖擔心卻又明白這是自己無法插手之事,女孩的母親早已逝世,更顯得自己力量的薄弱及無助。而男孩家中則獨有母親,男孩對著能素未謀面的父親有著無限的憧憬和期待,相信自己的容貌傳承自父親,希望能在未來的某一天能遇見既最親近卻又最陌生的父親,在後來的日子裡,母親另結新歡甚而論及婚嫁,對此男孩反感又厭惡,種種相歧的的價值觀導致越演越烈的親子衝突,與女孩們相似的背景,使五個孩子更能分享及融入彼此的想法,在女孩們前來度假的假期中,漸漸地拓寬了男孩的視野,接受來自女孩們的打氣,使他逐漸地成長,終至勇於表達自己,追求自己的興趣和夢想。
目前第1535/7774頁 [首頁][上一頁][1533][1534][1535][1536][1537][1538][1539][1540][1541][1542][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