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538/7774頁 [首頁][上一頁][1536][1537][1538][1539][1540][1541][1542][1543][1544][1545][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作業  14056  2018-09-13 22:07:35

心得 書名:長期照護機構管理 作者: 梁亞文, 林玉惠, 陳文意, 謝嫣娉, 侯穎蕙, 羅家倫, 張怡秋, 曾月霞, 洪燕妮, 林金立, 朱僑麗 班級:護二丙 姓名:陳恩惠 學號:1065101104 全球老人的年齡與數目日益增加,首當其衝的就是老人照顧的問題,逐漸成為政府必需面對的社會福利問題。目前散佈日本各地之老年收容與安養機構,為數甚多,依其照顧之需求而有不同之型態,其經營管理單位,有公立、私立,而財團法人經營者則佔極大比例。整體而言,其重視與社區結合,多元化服務方式,頗值得參考。由於集合了不同層次的照護,當原本功能較好的住民健康功能下降時,便可轉到所需照護區,不需轉到其他機構去,使老人能在其原來熟悉的機構內繼續接受照顧,這可以減少老人遷徙症候群發生。 此次在所參訪的老人機構裡,感受到照護工作氛圍是優雅的、安靜的、有禮的,在機構中聽不到工作人員對老人大吼大叫或是匆匆忙忙地來去,老人們也很自在地讀報、看電視或交談。而機構保留大片的窗戶或陽台,除了採光好,也能讓老人遠眺窗外。老人也能帶家裡的物品自行佈置自己的房間。見到日本的長者,活的健康、有品質,可以看見照顧者對長者的用心。日本養護機構對長者口腔的照護,定期有牙科巡診至機構服務,也是值得借鏡的,目前,日本養護機構與台灣有同樣的困境,年輕照護員招募不易,長期照護機構在政策的引導下如果能獲得補助及輔導,照護工作人員有足夠的資源和支持,終將能讓老者安居其所,獲得高品質的照護。世界先進國家對老人與身心障礙者的照顧政策均以「在地化」、「社區化」、「專業化」為發展原則,長期照護機構應採取與社區、醫院及各專業團隊為夥伴關係,整合各種資源,做資訊分享、交換與互相學習,如何建構一個完整的長期照護服務系統,進行跨領域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是目前最重要的發展措施。
      
107學年度暑假作業  13454  2018-09-13 21:11:16

班級:護二庚 座號:1 姓名:蔡旻哲 『二年級』主題: 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三本): 人際關係與溝通 作者;王淑俐 天天練習說話魅力 作者;方蘭生 卡內基的完美說話術:9大黃金溝通課,使人際更暢通 作者;周成功 *文章(三篇): 護理學生溝通能力之培育及省思 作者:蕭雅竹、吳麗瑜、鄭幸宜、劉碧霞 溝通技巧:如何與老人失智症者保持和諧之關係 作者:李宗派 使用功能性溝通訓練來減低多重障礙學童的固著行為 作者:唐榮昌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是希望被了解,透過同理心、語言與非語言溝通達到被了解的目的,這是人際關係建立的基礎。人際溝通在醫療照護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溝通可以提高照護品質和病人就醫的滿意度,也可以減少醫療疏失和醫療糾紛。 醫護人員與病人建立的人際關係與一般的社交性人際關係不太相同,病人應生病導致社會角色的改變,對病人是一種生活的脫序現象,除了身體的病痛,心理層面也有對未來的未知數與生活秩序重新調整的壓力,所以醫護人員必須扮演好減輕病痛、提供關懷與照顧的角色。良好的溝通可以幫助醫護人願快速正確收集病人資料確立診斷,獲取病人信賴感積極配合治療。所以良好的醫病溝通除了減少因為溝通不良而造成的損害,也有使病人安心的效果。 溝通是護理的基礎,是護理措施執行的重要管道,本身也扮演治療性角色,但護病溝通涉及護理人員本身之個性、以往學習與生活經驗,以及病人個人因素與疾病影響。護理人員要「能聆聽」、「會說話」、「會說好話」,能藉由溝通進入病人世界,展現護理專業關懷助人的核心價值。
      
106(2)105級暑假作業  14590  2018-09-13 20:59:55

基護情緒、人際關係的管理 班級:五護三庚 學號1055101316 姓名:林琦萱 書名:抗壓力 為成功人生打基礎 寂寞的不只是你 人生,一個哲學習題 過度的壓力有礙於身心健康,適當的壓力卻能激發潛能,學會正向思考, 培養正確的抗壓心態… 每個年齡層的小孩、大人,都一定會有各有所要面臨的壓力,有些人個性上有王者的風範,有些人個性卻內向膽小的如之貓 現代的大人、小孩,常常都處於在一種壓力的狀態下,現代人的寂寞都寫在都市兒童、青少年、中年人以及老年人的臉上,當然在 人際關係的高速公路上,有狂飆的跑車、霸道的砂石車、緩慢的龜速車、一板一眼守規矩的小車,多變的路況…… 在交友時,不一定要像宮廷中的爾虞我詐,但也不能完全的依賴、相信,最終能相信的還是只有自己,每個人都一定會有寂寞的時候, 書中也有幾短讓我印象深刻的句子,例如… 1.解決壓力,需要積極的行動,行動力是克服憂慮的解藥。 2.挑戰壓力,無所畏懼,只要有熱忱,就會有力量 壓力來臨時,不必害怕,不要憂慮,要積極的解決問題,平常上課遇到不會跟不上的課程時我就會感到害怕也有壓力,有的時候我也怕我提出來的問題問了同學,同學會覺得我怎麼連這種問題都不會,自己總想了很多,但當我鼓起勇氣豪不多想害怕地問了同學後也搞懂了問題之後就覺得其實也沒有我所想的這麼難,都是我自己多想,想太多了,冷靜後並應對克服,適當的解決壓力,要紓解壓力,絕對要有正面思考,找對自己有利的方法,培養更好的處理問題的能力,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情,我們反倒常會被自己的負面心態所影響,以理性的思考,一件事一件事的解決,並沒有想像中的這麼困難,只要願意冷靜的靜下心來思考,絕對可以找出紓解壓力的方法,相信自己是有自信能有所成就的。
      
106暑假讀書心得  13970  2018-09-13 20:51:09

書名:停不下來的人 作者:大衛˙亞當 心得:這本書之所以叫停不下來的人,正是因為在敘述強迫症的人,具大家的認知,都會以為強迫症只是對小事情有莫名的堅持,但在我閱讀完這本書後,我對強迫症的患者更加了解,文中一開始講了一個故事,是有關於一個女學生吃掉自己家中一面牆,當時我認為這是一句非常詭異的話,但她沒辦法不這麼做,因為他腦中一直瘋狂得出現那面牆,真的快將她搞瘋了,只是即使她吃了好幾年的水泥牆,那面牆始終沒有在她腦海中消逝,反而更加的清晰,後來去醫院求助也沒有用,我才明白,有些事情如果持續地在心中哏哏於懷,不但活得不快樂,還有可能因此生病,十分得不償失,強迫症使人心中的怪念頭沒能力消失,反倒促使人們去執行,之前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是某家麵包店傳出有女客人偷竊麵包,並承認在同一家店裡已經偷了三次,可是他宣稱自己患有強迫症,沒辦法控制自己不去做壞事,雖然她這樣說,但警方還是以竊盜罪被抓走,其實聽到這個新聞我不太知道該如何表態,說這個病患很不對也不是,說她沒有錯也不合理,她因患有強迫症而犯法,她本身也不願意,在這世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疾病,我是頭一次這樣關注有關強迫症的事情,觀看這些報導和書籍,讓我對強迫症患者們的身心狀況有更深的體會。 書名:躁鬱之心 作者:凱˙傑米森 翻譯:李欣容 心得:這本書是醫者不能自救的典型故事。凱是精神病醫師,自己得躁鬱症,多年來都是一邊治療病患,一邊治療自己。你看她的描述,會驚覺疾病如何毀掉一個和他所有的家人、朋友。凱的生活就在兩個極端之間不斷擺盪,幾乎沒有跟正常人一樣頻率的時間。吃藥之後,她的感官能力下降,無法專注,甚至無法閱讀超過兩段文字。她在躁症發作時,曾經刷爆信用卡,欠下上百萬的債務。問題是,她的躁症又像嗑藥上癮一樣,輕微發作時會帶來高度的創作靈感、高亢激昂、充滿行動力,感情無比豐富而且美好。所以她有時候不願意真正根治自己的造鬱症。這看起來很矛盾,但是卻是事實。另外一個大問題就是,她不吃藥,除了怕副作用外,她「認為自己的病源比實際情況更複雜,而且根源於個人存在的問題。抗憂鬱藥也許可用於精神病患,但只限於弱者,我們可不在其列。」想像自己要處理的是一種很高層次的精神問題,不願承認這個遺傳疾病,根本無是靠他自己力量能夠解決的。凱是非常有勇氣和耐力的病患,她在發病期間,照常診治患者,進行醫學研究,談戀愛,取得終身教職,還有讀詩。即便如此,她因疾病而傷害的親人、朋友很多,仍然帶給她很大的愧疚感。你若看到家人要如何照顧躁鬱症的病患,你會為她們難過,那傷害太多了,你絕不會想成為當事人之一;你又會為她們喝采,因為照顧這種病患,實在是太偉大了。 書名:活著的理由 作者:麥特˙海格 心得:這本書是作者身為憂鬱症病人的經歷,他從想要自殺到無可自拔的沮喪、變成酒鬼,到最後靠著女友和家人的支持,走過生命裡最低落的時光,他才明白有些病是無法痊癒,可是卻能夠靠著意念和愛支撐下去。 當年的作者,在24歲時發病,那時他和女友住在西班牙,再兩週就要回到倫敦,可是他卻陷入一種想要自殺的衝動,也差點自殺成功,那時他想到自己的妹妹,他的基因夥伴會感到傷心和難過,或許這也是為何他即使深受憂鬱症之擾,還是能夠在一次次想要自殺和自我厭惡之中,逼著自己不要選擇走向絕路的原因,因為他的身邊有四個人愛著他,兩個是他的父母、一個是他的妹妹,最後一個是始終對他不離不棄的女友,讓他的心有了牽絆,不敢輕易輸給想死的念頭。 「憂鬱症,不在乎幸福快樂,只想要感受不到痛苦的存在。」這是作者曾在書中提到的話,對於不懂憂鬱症的人來說,作者在書中談論到的一切個人經歷都像是在自我否決,他的腦海裡有一個聲音,不斷地說著否定他這個人的話,讓他的人生走向一種難以言喻的痛楚,因此他有一段時間過著宿醉的生活,讓酒醉為自己暫時止住了痛楚,可是他的憂鬱症還是沒有好,他進入藥物療法時期,卻沒有得到太多的治療效果,後來他靠著運動和愛他的人的支撐,走過那段焦慮又否定的歲月。
      
讀書心得  14572  2018-09-13 20:28:36

『一年級』主題:「安樂死」議題 書名:權力視角下之自殺、加工自殺罪與安樂死 作者:陳和君 書名: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作者:尼采 書名:變形記 作者:卡夫卡 【讀後心得】(至少 500 字):在我寫下這篇心得時,前幾天安樂死公投連署才剛開始進行連署;對於我來說,安樂死不過是一種醫療手段,其目的不只在於減輕病人的痛苦,也在於減輕整個病人家屬的負擔,生命是毫無意義且荒謬的,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至少我們能決定自己的死亡,但安樂死終究只是結束的其中一個選項而已;這次的公投實際上著重的點並非安樂死而是協助自殺,也就是在本人意識清楚,且經過評估認可後透過醫療人員進行。 什麼是生命?這個問題在不同領域上總有著不同的解答,這也影響著每個人的對於死亡的看法,在台灣普遍對於死亡是相當的忌諱,也正因如此導致群眾對於死亡的看法都是負面的,甚至連精神疾病都被污名化的相當嚴重,當你跟其他人說明你有在吃抗憂鬱藥物時,大眾對你的態度轉變是。 當對於一切虛無的恐懼,不再產生,我們也能夠坦然的接受死亡了;我們不斷的做著同樣的事情,不斷重複相同的動作,不斷地回歸。 安樂死從以前到現在就是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當然這件事並沒有絕對的對或錯,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力,而這篇充滿實驗性的心得,也是我所想要的意見。
目前第1538/7774頁 [首頁][上一頁][1536][1537][1538][1539][1540][1541][1542][1543][1544][1545][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