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與醫療相關-絕處逢生(如果只有三個月可活) 14085 2018-09-11 21:56:09
作者:徐添盛醫師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年月:2007/8/1
佳句:
1:當你開始愛自己,願意為你的生命做承諾,身體就不會背叛你,它會開始治癒自己。
2:每個人內在都有一個求死慾望。
3:求死的慾望即求生的慾望。
心得:
我寫的這篇是在講如果只有三個月可以活,你打算做什麼?是一個關於癌症的一段故事,人平常活著的時候,不會意識到生命的珍貴,也不會想到過世之後的事。反而在知道自己要走了的時候,在抱怨為什麼會是自己,我都沒有做錯什麼事,一直在抱怨為什麼是自己,不會去為了自己去解決問題,之會怨天尤人,而是花大錢去醫院,吃很多藥,不會讓自己很痛苦嗎?
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只想把時間都陪在家人身邊,和自己身上,陪在愛的人身邊,也調整自己的心態,努力慢慢的去接受事實,而不是逃避,也多去和人講話,不要悲傷的過每一天,而是開心的過每一天。
|
讀書心得 14231 2018-09-11 21:45:59
護二己 許于媗 1065101271
描述:
願所有痛苦的靈魂,都有被理解的機會,並找到生命的出口。
所謂奇特行為的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本書揭開心理學中最幽暗、最深層的祕密,諸如自閉症、潛意識、憂鬱症、催眠、同性戀、殺人狂、性變態、臨終關懷等,除了是你應該瞭解的潛在自己,更重要的是如何同理別人的心理狀態,從而積極關懷。
以社會重大傷害案件來說,大眾應該開始重視人的心理偏差問題對行為的影響力,透過對特殊心理的了解,即時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傳達出的警訊。
他說: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成折磨。我的體液彷彿都被抽乾。
他說:看到動物在痛苦尖叫與鮮血四濺中,身體變得支離破碎,內心才得到充分滿足。
他說:我的心臟就好像被一把尖刀劃破後又挑出神經,無法自已地思念地震中慘死的媽媽,回憶起她死時的樣子……
他說:我為什麼不能像男人一樣主宰性愛,主宰這個社會?在這種嫉妒面前,除了性冷淡外別無其他洩憤的辦法。
他說:我們能允許並幫助病人逐漸離開那些他們曾經熱愛和留戀的人和事,他們就能輕鬆地離開人世。塵歸塵,土歸土,善始善終,人生的旅途就此結束。
他說:同性戀作為一種性取向是正常的,也是自然的,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種。
他說:孤獨不是孤立,有時候,身邊有人陪伴但內心依然孤獨,因為身體的依偎難以平復心靈的空寂。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過著與他人完全隔離的生活,卻能享受隱居的樂趣,而有一些人經常與人交往,卻感到孤獨。
他說:潛意識的想法總被這麼壓抑著,簡直要憋壞了。於是,在人們睡覺時,趁意識的警惕鬆懈,衝動和願望就改頭換面,以夢的形式表達出來。
他說: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都是潛意識出了問題。
他說:我們在遇到人生的打擊和無法承受的痛苦時,靈魂也會被「撞」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有的人不願意將靈魂「歸位」,因為那意味著將繼續面對痛苦。
你還想瞭解更多嗎?書末教導你用「樹木人格分析」更深入瞭解一個人。描述:
願所有痛苦的靈魂,都有被理解的機會,並找到生命的出口。
所謂奇特行為的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本書揭開心理學中最幽暗、最深層的祕密,諸如自閉症、潛意識、憂鬱症、催眠、同性戀、殺人狂、性變態、臨終關懷等,除了是你應該瞭解的潛在自己,更重要的是如何同理別人的心理狀態,從而積極關懷。
以社會重大傷害案件來說,大眾應該開始重視人的心理偏差問題對行為的影響力,透過對特殊心理的了解,即時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傳達出的警訊。
他說: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成折磨。我的體液彷彿都被抽乾。
他說:看到動物在痛苦尖叫與鮮血四濺中,身體變得支離破碎,內心才得到充分滿足。
他說:我的心臟就好像被一把尖刀劃破後又挑出神經,無法自已地思念地震中慘死的媽媽,回憶起她死時的樣子……
他說:我為什麼不能像男人一樣主宰性愛,主宰這個社會?在這種嫉妒面前,除了性冷淡外別無其他洩憤的辦法。
他說:我們能允許並幫助病人逐漸離開那些他們曾經熱愛和留戀的人和事,他們就能輕鬆地離開人世。塵歸塵,土歸土,善始善終,人生的旅途就此結束。
他說:同性戀作為一種性取向是正常的,也是自然的,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種。
他說:孤獨不是孤立,有時候,身邊有人陪伴但內心依然孤獨,因為身體的依偎難以平復心靈的空寂。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過著與他人完全隔離的生活,卻能享受隱居的樂趣,而有一些人經常與人交往,卻感到孤獨。
他說:潛意識的想法總被這麼壓抑著,簡直要憋壞了。於是,在人們睡覺時,趁意識的警惕鬆懈,衝動和願望就改頭換面,以夢的形式表達出來。
他說: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都是潛意識出了問題。
他說:我們在遇到人生的打擊和無法承受的痛苦時,靈魂也會被「撞」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有的人不願意將靈魂「歸位」,因為那意味著將繼續面對痛苦。
你還想瞭解更多嗎?書末教導你用「樹木人格分析」更深入瞭解一個人。
|
走進加護病房(暑假作業) 13973 2018-09-11 21:44:23
書名:走進加護病房 作者:瓊安•卡賽爾 出版社:原水文化
心得:這本書,是由一位美國醫學院外科部的研究員,由她的觀點揭開醫護人員,不為人知的秘密與感受。內容章節排序十分有趣,從小護士到小醫生,再到大醫生,又探討到外在環境,最後還談到死亡等。在每一篇的文章中,常常講到了,救與不救,簽與不簽,每一種決定,都是既主觀又為難,如果從外科醫生的觀點來看,如何積極治療一個病人,不管救活的機率有多低,即使以植物人的方式存活下來;甚至是只靠呼吸器生存,他們都會放手一搏;若是重症的專任醫生,他們眼中看到的是:能多救一個算一個,每一個生命的機會都均等,加護病房中,一有好轉的病人,就會希望他們能空出床位和資源,讓給更需要的病人,或是百分之百有救活希望的病人。這種事情並沒有誰對誰錯,一個是站在病患存活的權利;另一個是從理性與生命尊嚴的角度來看待。
它探討的不只是加護病房内的眾生相,也讓我們知道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士,他們在照護重症患者的辛苦、心酸及無力感;另外一般人眼中神氣的醫師,一但進入加護病房裡服務,就像是兩頭燃燒的蠟燭,除
了要救治與生命拔河的患者,還有自己的研究報告要做、論文要發表。
在醫療的整個過程中,不論最後的結果是悲歡離合哪一種,對於病人身旁的每位生死把關者而言,都必須擁有正確的想法及思考,醫師們不該將背後所擁有的利益看成標準,應該視每位病人為平等的,該給予的醫療程度都不能因為身旁的事物而左右,更需要擁有基本的醫療道德。對於家屬們所抱持的態度,不應該是將所以的希望寄託在醫師身上,更不應該認為醫師就是萬能的,能將所有的生命從死神中搶到手,而是要將一種信任交付給醫師。從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醫護人員、醫院、病患本身以及家屬的道德價值觀,必須得同時考量醫療體系、專業訓練、地域與文化之間的差異,更需透過彼此的互動、溝通來完成每一次的考驗。
讀完這本書,內心真是有很大的省思與很多的感觸,原來生命和醫療體系之間,是我們既熟悉卻又還無法兩全其美的大課題。當我們思考「死亡是什麼?」時,其實更應該問自己:「怎樣才算是活著?」,如果當重症患者在進步的醫療資源中,吃盡苦頭後終於救活了,但最後竟然是以植物人的情況存活下來,除了拖累患者的家屬外,對病人的生命尊嚴更是難以承受之重啊!『走進加護病房』這本書,是一本好書,一本值得我們一讀再讀的好書!
|
106-2暑假作業 12378 2018-09-11 21:31:02
護四丙 1045101123 林佳蓉
糖尿病患者之口腔保健之心得報告
台灣患有糖尿病的個案逐年上升,越來越多個案因為糖尿病或伴隨其他疾病而受到飲食或活動限制等其他問題,糖尿病個案傷口不容易好,在使用胰島素上也需要護理人員的衛教以及營養師衛教飲食方面等問題。我家中也有一位患有糖尿病,在生活方便就有些需要注意 。糖尿病患容易出血,傷口又不容易好所以需要多注意安全等….牙刷使嗽軟牙刷比較好,以防口腔出血又導致感染等問題。也不可以吃太甜的東西,以防血糖過高導致生理方面的代謝,也不可以吃膽固醇過高的東西,會導致高血脂症。長期飲用將損害肝臟。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若空腹飲酒,會引起低血糖。也不可以吃燥熱的東西,體質多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所以不宜食用此類食物。糖尿病分類有些人因為得到這個疾病之後,會覺得備受限了好多,而失去了自信。只是限制的比較多並不代表很多事不能做。它們更需要陪伴或著了解更多這個疾病的病情,護理人員的衛教也很重要以及陪伴,不只需要衛教個案,個案家屬也需要一些指導。要定期回診,定時吃藥或打胰島素,按時測量血糖,若連藥物都沒有作用的話,請立即會醫院。一個人得到甚麼疾病,都要堅持下去,我相信愛你的人你愛人都會陪著你度過,陪著你一起生活,部會因為這樣就遠離你。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
106學年度暑假作業 12653 2018-09-11 21:03:27
姓名:林琬珺 班級:護四辛 學號:1045101395 座號:24
篇名:孕期相關睡眠障礙的非藥物處置 作者:洪瑄曼 江曉菁
出刊日期:201702 DOI:10.6224/JN.000015
心得:
孕期過程會因為荷爾蒙在姙娠期產生劇烈的起伏變化,更在睡眠品質扮演,造成孕婦常抱怨噁心、嘔吐、胃灼熱感、疲倦、下背痛,影響睡眠及白天有嗜睡等不舒服情形。隨著胎兒的發育、子宮的脹大,膀胱容積降低使頻尿,而上述症狀可能造成孕婦睡眠中斷,而睡眠品質不好時,亦會影響心、生理變化,進而影響到家庭等。所以當我們發現到孕婦睡不好時,更應該去探討是甚麼問題導致此情形發生,這是我們需要去做的,正是我們所說的「評估」。並且解決或者減緩刺激源!例如:一位媽媽因為下背痛的問題,晚上睡不好。那我們一開始最先把重點放在於“下背痛”所以我們應該要做出如何減緩下背痛問題如:文章中提到,Wang等(2004)研究發現,五週的按摩能有效緩解孕期婦女的下背痛、焦慮和改善睡眠品質。同時指出,按摩療法能夠降低壓力荷爾蒙,此為有下背痛孕婦最常採取的非藥物處置。結論指出,方法包含:按摩、運動和睡眠 睡眠衛生教育,更能緩解孕婦下背痛或骨盆痛的情形, 但這些方法則看孕婦需求作個別性的設計。部分結果指出,孕期使用放鬆技巧(包含閱讀和音樂),可減少夜醒次數。文中提到,Akmeşe與Oran(2014)的八週臨床研究試驗,採一天二次、一次二小時的漸進式肌肉放鬆療法,孕婦藉由CD光碟口令的引導並配合呼吸,從腳到頭的肌肉群逐一漸進式的輕微收縮和放鬆,過程中搭配低音量的背景音樂,發現能有效緩解孕婦的下背痛知覺,和提升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另一種是具經濟、安全又簡易使用的工具,如孕婦常使用的托腹帶。如Carr(2003)的研究乃針對有中等程度下背痛的孕婦(姙娠週數20週以上),使用二週的托腹帶支撐腰薦區域,可以顯著改善其日常生活、運動 或睡眠時下背痛的程度。文中也提到常因考量藥物使用可能對嬰兒的潛在傷害,而不敢使用藥物,所以非藥物處置對孕婦而言,顯得相當重要。這次的作業讓我察覺到原來藥物性及非藥物性治療不僅僅是對於孕婦與胎兒有關,甚至是由關個案整個家庭的未來等...所以我希望我未來能夠把我所學,百分百對於個案所需,做出相對是當的護理措施,進而鼓勵自己、照亮他人。成為一位優秀的護理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