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心肌梗塞 12371 2018-09-10 23:51:58
在台灣心血管疾病是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其中造成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是急性心肌梗塞,常在我們毫無預警情況下突然的發生。這篇個案第一次罹患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緊急情況下行心導管檢查,並置入IABP入加護病房觀察;護理過程中,由於個案第一次罹患疾病遭受到生命威脅中,對心理產生的焦慮及無助的情緒也常常發生。然而醫療團隊希望能給予維持冠狀動脈血流治療外,採開放性溝通降低疾病帶來的威脅,也會利用個別衛教方式,讓個案瞭解急性心肌梗塞之疾病認知與自我返家後的自我照護,預防再次疾病發生,有效的提升生活品質,讓個案部會再發生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供應心肌血液的冠狀動脈,因為有血栓形成或粥狀動脈的硬化而導致阻塞、心肌供硬的血流量不足以應付氧氣的需求,而造成心肌細胞的壞死,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家族病史等。
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需要縝密的在加護病房觀察與照護,包括:監測生命徵象、心輸出量及穩定血液動力學、當胸痛發生時,需要時依醫囑給予止痛藥(嗎啡),並 要追蹤十二導程心電圖及心肌酵素變化應 採集中式護理,並提供安靜舒適環境以 減少心肌耗氧量、使用抗凝血劑時觀察有無出血徵象,並監測APTT、PTT數 值;當病患接受IABP治療,應監測心電圖與IABP波形的正確性、白血球、血 小板計數及有無尿量減少等問題。
file:///C:/Users/123/Desktop/%E5%BF%83%E8%82%8C%E6%A2%97%E5%A1%9E.pdf
|
暑假作業 13997 2018-09-10 23:20:04
書名:死時誰為你哭泣
作者:羅賓.夏瑪
你的人生也許倒楣到家,但那或許是老天爺有更重要的任務要交代給你;而這任務會需要你在這些挫折中所學習到的智慧。
善用這些人生課程來讓自己成長;請記住,快樂的人跟不快樂的人,遭受的痛苦折磨沒有誰比較多,只是前者知道如何去管理自己的回憶,讓這些回憶幫助自己過得更加充實。你放不下過去的每一秒鐘都是你向未來偷的;你多在問題上執著一分鐘,就少一分鐘可以想辦法去解決;去懊惱為什麼壞事發生在你身上,就是阻礙了好事的降臨。
亙古不變的真理是:你的想法決定你的模樣;回想過去的錯誤沒有任何意義,除非你想溫習痛苦,再重複折磨自己一次。你應該做的是,從過去的錯誤中學到教訓,然後讓自己提升得更成熟、更睿智。
生命中最大的挫折,也往往會帶出最好的機會;如古代哲人歐里庇得斯 (Euripides) 所說:「最糟的噩運,裡頭暗藏著機會通往最好的改變。」
你的人生也許倒楣到家,但那或許是老天爺有更重要的任務要交代給你;而這任務會需要你在這些挫折中所學習到的智慧。
善用這些人生課程來讓自己成長;請記住,快樂的人跟不快樂的人,遭受的痛苦折磨沒有誰比較多,只是前者知道如何去管理自己的回憶,讓這些回憶幫助自己過得更加充實。
快樂的人跟不快樂的人,遭受的痛苦折磨沒有誰比較多,只是前者知道如何去管理自己的回憶,讓這些回憶幫助自己過得更加充實。
也請了解,如果你跌跤的次數比別人多,那很可能是因為你過的日子比別人豐富。本來嘛,如果你勇於冒險、勤於嘗試不同角色和作為,那你偶爾失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個人是寧願有勇氣去嘗試然後失敗,也勝過從來沒有嘗試。我寧願在有生之年設法自我突破,想辦法讓不可能變成可能,而不想過得安逸、安全但無聊,前者對我來說才是成功人生的真諦。
智者希羅多德 (Herodotus) 說過:「憑藉高貴的勇氣,冒險去面對預期中的惡境,勝過像懦夫
就算他人說三道四,也沒有人能代替你努力,無論如何你只能靠自己奮發向上。「連結感」不只是你與身旁的朋友、家人或是其他人的聯繫,也包括與自己內心的連接。具體來說,就是要將自己的夢想和目標連結起來。
舉例來說,那些目標考上志願學校,專注準備入學考試的人;決心要獲得大賽勝利,努力練習的運動選手……,就算一個人獨自念書或鍛鍊,也不會覺得孤單。
我想,你在專心工作時,也不會感覺自己很孤單吧。所謂與「當下」產生連接的狀態,也就是指「專注狀態」。如果全神貫注在自己身上,無論是獨自待在圖書館K書、在河堤邊跑步、在咖啡店寫企劃,應該根本沒有餘力產生雜念,更無心煩惱:「萬一因此被認為是寂寞的人該怎麼辦?」
◆ 為沒興趣的事努力,只是浪費時間
時常感嘆「孤單」的人,很有可能是將自身的「不完全燃燒感」以及自覺「爛泥扶不上牆」的自卑感誤當成寂寞,結果便想藉由與他人的相處和接觸企圖蒙混心中的真實情緒。因此,我認為越容易感覺孤獨的人,越應該要找到讓自己熱衷忘我且能全力以赴的事。
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就算不必刻意為之,你自己也會不斷嘗試更有效率的方法、反覆修正錯誤。也會主動去思考:「為什麼做起來不順暢呢?」、「要不然下次這樣做好了。」事實上,這項作業過程正是所謂的「內省」,也是有助於培養自身「獨處力」的關鍵。
若能逐漸進步熟練,在這個過程中所獲得實際感受與成就感,將能夠讓你對自己產生信心。而這股自信則會轉化成力量,使你敢於對自己說:「我沒問題!」、「總是會有辦法的。」於是,你將不再覺得獨處是一件寂寞的事。
因此,你應當要追根究柢地搞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該捨棄什麼、要專注於什麼事物上。即使目前還暫時找不到也沒關係,只要多多挑戰,反覆嘗試錯誤,總會找到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的領域。若你在嘗試過程中發現自己沒興趣、無法投注熱情,那就請徹底放棄,並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一定要當機立斷放下不擅長、讓你感覺痛苦的事,並將目標鎖定在會讓自己覺得幸福的事情上。
不管是工作、運動或興趣,只要透過上述方法,就有機會找到「讓自己燃燒熱情」的心動之事。若你持續精益求精地努力向上爬,某天一定會碰壁、遇到瓶頸,然而那道高牆其實就是你自己的心。就算他人說三道四,也沒有人能代替你努力,無論如何你只能靠自己奮發向上。因此不要想依賴或期待他人,要透過與自己內心的對話去獲得力量、克服逆境。
據說無論在哪個領域,只要是達到「一流」境界的人們,都具備有高度的自我內省能力。這些一流人才的言行之所以舉足輕重,能夠說出動人至深的至理名言,應該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如果能注意到自己該做什麼,就算沒有外人催促,也能為自己積極努力。另外一個例子,是某位活躍於美國職業籃壇N B A的一流選手,他在受訪時曾說:「有七成的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練習,因為想要確實調整每個技巧。」據說音樂家也是如此,水準越高的音樂家,獨自練習的時間就越長。小說家、作家也是透過反覆嘗試以及對語言變化的挑戰,才能琢磨出更加細膩的表達力——這些都是沒有獨處時間就無法達成的事。
◆ 「天職」並非偶然遇見,而是「刻意選擇」
以工作態度來說,其實也是這樣。人們口中所謂的「天職」,並不是指「遇到適合自己天生特質的職業」,而是——自己積極主動地加深工作技能,對工作懷抱熱情,然後實際感受自己的成長與進步並且體會那份喜悅。
當然,能否如此也和你的「獨處內省力」有關。若你不管工作了多少年都翻不了身,原因很有可能是沒有足夠的問題意識,對於工作缺乏積極主動的熱情,甚至,自己根本也覺得工作無趣。因為感覺無趣、提不起興致,所以在你眼中只會看到同事的缺點、公司體制
當你因為落單而覺得不安時,其實就代表當下的你還尚有餘力。你只是無法完全燃燒、行動不足、沒有卯足全力在生活而已。孤單寂寞、不知道該如何生存、不懂自己存在價值為何……會在內心發出這種感嘆的人,請在睡前捫心自問:「自己的我是否也已卯足全力、不留餘力地努力過了呢
失愛時,救自己一命的「心理韌性」失愛時,救自己一命的「心理韌性」
放下得越多,寂寞感越少
恨讓寂寞變得可怕,愛讓寂寞變得美麗
一個人的世界也精彩
你寂寞嗎?心理學家教你如何克服孤獨感你寂寞嗎?心理學家教你如何克服孤獨感
關於不怕寂寞這件事
|
照護一位下肢開放性骨折接受多次手術病人之護理經驗心得 12380 2018-09-10 23:17:21
照護一位下肢開放性骨折接受多次手術病人之護理經驗心得
文旨在探討一位年輕女性因車禍導致下肢開放性骨折併多次手術後病人之護理經驗。
筆者於2015年6月5日至2015年6月30日照護期間,運用Gordon十一項
評估,藉由觀察、會談、身體評估及病歷調查等方式收集資料,護理
過程中將所觀察到的語言及非語言行為作為資料來源,確立個案有三
項健康護理問題:1.急性疼痛/與左側脛骨開放性骨折併開放性傷口有
關;2.潛在危險性感染/與行開放式骨折復位骨外固定手術及開放性傷
口有關;3.焦慮/與面對多次手術有關。護理過程中藉由持續關懷及適
時鼓勵、運用家人支持系統與個案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主動提供個
案手術前後護理資訊,減輕個案的焦慮和疼痛感,同時也提升了個案對骨折的了解及相關照護能力,並且在筆者的鼓勵下,個案能利用輔
具緩慢於病房中步行,並以自身經歷分享鼓勵其他病友,希望藉由此
次的護理經驗分享,提供骨科病房護理人員更能瞭解此類病人的需求
而提升臨床之照護品質,並作為日後在臨床照護上之參考。
以感同身受的觀點來說,第一我能感覺到的是疼痛,第二是不方便,骨折這種外傷不只讓自己覺得生活許多不便甚至會擔心連累到家人,身心都會受到傷害。個案面對突如其來的車禍造成左側下肢嚴重骨折其經歷三次手術,
身體及心理承受極大之壓力,護理過程中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提供
個案身心靈所需的上個別性照護,個案從不敢正視自己的傷口、怕痛
不敢移動患肢到可以自行換藥、經由筆者及家人鼓勵陪同下,提早下
床復健並走出病房是最大的成就感。
http://www.hc.mmh.org.tw/object/Downloads/3568download_address.pdf
|
有關於個案報告的心得與重點整理 12661 2018-09-10 23:16:30
一、 書寫格式:
包含題目、摘要、前言、文獻查證、護理評估、問題確立、護理措施、結果評值、討論與結論、參考資料。
二、 前言與討論要如何寫?
1. 前言著重重點在於選擇個案動機及重要性。
2. 討論與及結論主要是描述此次的照護心得,並與文獻相呼應,另外此次的照護上限制有哪些?提供臨床上照護之建議。
三、 文獻查證要如何寫比較好?
1. 先從大方向寫,如腦中風相關題目,則依序寫出腦中風、腦中風所衍生的問題、問題相關的醫療處置、相關的護理措施、若有引用其他的評估模式,則需在文獻中介紹。
2. 最好文獻能採用五年內之中英文文獻。
四、 如何查閱文獻?
1. 上相關資料庫網站查閱與個案疾病及護理相關問題的電子期刊。
2. 先查閱中文的文獻,再由其文獻中所引用的參考文獻去尋找需要的資料。
五、 護理過程:
1. 簡述護理過程:如:筆者係以主護護士角色,於94年3月15日至94年4月8日參與照護。藉由觀察、會談及Gorde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模式作整體性評估,並加以歸納分析討論,擬定適切性之護理計畫,提供立即性、持續性及完整性之護理照護。
2. 個案簡介:如:個案為71歲已婚男性,台灣人,溝通語言文國、台語,小學二年級教育程度,信奉道教,一生務農。
3. 過去病史:如:個案從未健康檢查過,表示本身身體很健康,唯有痛風性關節炎及病史,病發時皆於家附近診所拿止痛藥服用,偶爾也會自行製藥局買酸痛藥膏來貼。
4. 現在病史:如:個案自訴於94年2月22日下午說話突然不清、頭暈,起初不以為意,便自行臥床休息,但於2月23日凌晨症狀加重,由家人送至本院急診求治,雖電腦斷層結果並無異常發現,經醫師建議住神經內科病房詳細檢查。2月24日發現右側肢體無力,經腦部核磁共振掃描得知為左側橋腦梗塞,以抗凝血劑治療,狀況穩定後,因右側肢體無力,日常生活無法自理,於3月10日轉至復健科病房開始復健治療。筆者於94年3月15日開始介入個案的護理照顧,個案於94年4月8日出院。
5. 護理評估應包含五步驟:護理評估、問題確立、擬訂計畫、護理措施與評值結果。
6. 評估部分:個案簡介集整體性護理評估。整體性護理評估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發展、靈性之整體評估,若因經驗有限,可參考選用比較合宜的護理評估架構,幫助自己較完整的收集個案之主客觀資料。一般常被引用的護理評估架構有Gorden、Orem、Roy、Neuman等。
|
照護一位下肢開放性骨折接受多次手術病人之護理經驗心得 12380 2018-09-10 23:1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