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2313 2018-09-10 01:13:07
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五護三乙 鄭宜軒 學號:1045101059 座號:6)
主題:產科----剖腹產
文章:楊馥綺、賴玉敏(2013)•協助一位新移民婦女剖腹產後哺餵母乳之經驗•護理雜誌、14 (2),43-52。
讀書心得:
文中有提到這是位越南籍的外籍新娘,在因陣痛、早期破水、胎位不正等因素下由剖腹產生下一名女嬰,其中我有發現其實個案一開始對於親子關係建立似乎有潛在的問題,在產後個案有跟護理師提到因為傳統重男輕女、生男生傳宗接代等傳統思想影響,有生第二胎的壓力且有埋怨這胎為女兒、認為自己未盡到生男嬰的責任,當生出的孩子不是親人家屬或自己期許的性別時便會對這小孩產生埋怨,對下一胎的壓力也跟著上升;而這問題我相信不只有這位婦女有,而是蠻多婦女共同的問題,雖然在現今社會有提倡「生男生女都是寶」的新觀念,但產婦和家屬對於小孩性別的想法上在短時間內可能還無法徹底改變,所以我覺得護理人員要幫助產婦們表達自己對於孩子性別之類的感受及協助產婦調適心理壓力,當我們忽略這個小小的潛在問題時,也可能對產婦和嬰兒之後相處產生嚴重的問題。
其中能明顯感受出個案對於自己是很缺乏自信的,也因為溝通不良和其他問題與婆婆相處上不太愉快,因種種原因相連以致在哺餵母乳方面有問題,幸好之後在護理師幫忙下得以改善,藉由提供個案越語版衛教單、實際教導等護理措施、向個案及家屬說明目前的情況屬正常之下,個案能成功並正確哺餵母乳,順帶使自己增加自信心,同時也增進了和嬰兒之間的親子關係,後來在電訪時也有表示對哺餵母乳的過程和結果感到滿意及高興,從中能明白面對不同文化的個案時我們護理人員該提供符合個案的護理照護。
個案身分不同於台灣大多婦女,她是新移民婦女,來到台灣後各方面都需要適應,也有著很多問題,如這次生產和新生兒照護等等;台灣新移民或稱新住民的人口不斷上升,且多為女性,但我認為有些醫院並未替那些新移民婦女們提供良好的生產、醫療環境。其實我的母親也是新移民,雖然因為是中國人所以語言方面沒有文獻中的個案有嚴重溝通障礙,但她生我和弟弟時的生產經驗並沒說很好,也曾受到護理人員或醫師的輕視、歧視,尤其是弟弟,媽媽說在懷弟弟時,產檢的結果出來後醫師跟媽媽說弟弟體重太低,但在分娩時媽媽一直遲遲生不出來,後來才發現弟弟體型太大無法從陰道娩出才又緊急剖腹產,而弟弟生下來時確實體重達四千以上,明顯先前產檢時的檢查有問題或不確實,讓媽媽白白多痛了一次,若當時產檢時能發現這個問題就可在產前預先選擇剖腹產,讓媽媽能有心理準備,而不是慌慌張張的在擔心孩子情況下臨時上手術台,導致媽媽留下這種不好的生產回憶。
很多在台灣比較弱勢的族群在各方面都需要我們的幫忙,更別說是在醫療方面,當他們比任何時候更渴求幫忙時,若我們拒絕伸出援手或對他們視若無睹甚至帶著歧視、不友善的眼光和動作時他們會多麼的傷心和難過,那些舉動無疑是對他們的傷害,原本就不安的心變的更不安,將他們推入更深的無助和痛苦之間。我認為在醫療、護理方面都應該將個案視為自己的家人、朋友,即便國籍不同語言不通他們始終是我們應該幫忙的對象,運用同理心去思考、仔細觀察個案們潛在的需求和問題,幫助且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在身心各方面都得到照護。
總歸一句話,不管是醫師抑或是護理人員我們都該以全方位的方式去照顧病人,用同理心站在病人角度,設身處地的去替他們著想,對待他們如同對待自己的家人,我相信有著這樣一顆心在醫護界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
107年第一學期 14550 2018-09-10 00:59:27
我還記得這則新聞是一件轟動全台灣的大事、因為大部分的病患都在18~35歲左右他們的人生才正要開始、在電視機前面的我看著近千人身陷火海,眾人在烈焰中狂奔逃命,慘叫呼救聲四起,許多人被燒得皮開肉綻,甚至全身著火在地上打滾。一旁的家屬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人痛苦的哀嚎感到不捨我的心裡滿是辛酸、也看見護理人員急忙安撫病患和家屬的情緒還有焦急的搶救病患、護理人員手邊的工作是沒有一刻是停止的根本就不敢有半點的疏忽、因為傷燙傷的病患是需要耐心的治療和專業的技術才能痊癒、但是在這過程中有的是因為燒燙傷面積太大而引發敗血症而亡、讓我感到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護理長說的一句話:「他們都很年輕,有機會撐過去,所以······一個都不能少!」我想這是身為一位護理人員都希望的、對護理人員來說經歷過生離死別才能體會生命的珍貴、這是他們對護理的敬業。隨著時代的進步讓民眾對護理人員的刻板印象不再是聽從醫師做事、反而對大家來說護理人員就是天使的化身讓世人能有完善的照顧下痊癒。
|
暑假作業4 13523 2018-09-10 00:55:34
『二年級』 主題: 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三本):20幾歲,就定位、14天克服你的焦慮、人際溝通
作者:水淼著、康薩仁波切(Khangser Rinpoche)著 ;陳克華編撰、李燕
文章(三篇):「人生的朋友」人際溝通實踐--綜合活動課程分享、
有效人際溝通兩大因素:自我揭露與他人回饋、人際溝通成長團體活動方案計畫
作者: 劉樂農、吳硯文、馮佳怡
【讀後心得】(至少 500 字):
讀完20幾歲,就定位本書之後我覺得創意比資本重要,我常在想,要獲利除了用錢賺錢之外,最重要其實是有投資的想法跟勇氣,未來我可能是創意發想者,我也可能是金主,創意發想者需要有超乎常人的創意,金主則須要有準確的判斷力與大膽的嘗試,並能在短時間做出正確的判斷。我們除了發揮創意、實踐創意外,身邊其實經常出現很多投資的機會,如何精準的判斷大膽的嘗試將是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也讓我明白人生不能重來,但可以選擇,早知道,早規劃;早行動,就早幸福,書裡也告訴了我有些事:20幾歲的時候不規劃,30幾歲的時候發現時間不等人;20幾歲的時候不思考,30幾歲的時候將沒機會去思考;20幾歲的時候不努力,30幾歲的時候想努力都很艱難;20幾歲的時候不敢做,30幾歲的時候想做也無能為力。年輕時的夢想決定一生的命運,現在開始還來得及,不僅要學會做事,更要會做人,不良的個性是成功的絆腳石,年輕更要懂得人情世故,要懂得如何和人溝通,學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從人生規劃、獨立生活、人情世故、職場潛規則、成功法則到愛情的道理等等,這本書教人提早運用年輕的資本,規劃美好的未來,敢於面對、敢於創新、敢於挑戰,讓自己的人生靠近幸福!
|
暑假作業 13208 2018-09-10 00:45:35
暑假作業
1.書名:趣味人際學 作者:林郁
2.書名:人際關係與溝通 作者:王淑俐
3.書名:這樣說最打動人心,這樣做最受歡迎 作者:孫京媛
1.文章:溝通的智慧 作者:江林月嬌
2.文章: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 作者:陳皎眉 博士
3.文章:人際關係省思管理文章--肯替別人想,是第一等學位
作者:戴晨志
閱讀心得:看完這些關於人際關係的書籍和文章,使我有很大的收穫,對於人際關係更加的深度了解,不僅可以把書籍上所講的內容運用在生活上和交流上,還對於以後我們去實習對於病患和家屬有很大的幫助,在[這樣說最打動人心,這樣做最受歡迎]裡面我學到最多,書本裡提到了說話的技術,要巧於婉轉迂迴表達自己所想講的話,直話不如拐彎說,還有如何去觀察身邊周遭的人然後再去下結論所要說甚麼話比較好,善於觀察和思考,可以讓自己更加厲害,在書籍裡也有運用一些古人或是小故事去解釋為甚麼要這樣做,有甚麼典故等等,能更加讓讀者理解人際關係,讀完其他書我也了解到怎麼創造好的人際關係和知識以及技術,解讀對方心裡,再去思考自己該怎麼和對方建立人際關係的基本技巧,使自己與人建立人際關係時更加順利順暢,我也發現觀察是最重要的,所有事情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觀察,靜觀其變,我也發現有幾種溝通技巧可以運用,以發揮的功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讀完這些後真的有體悟人際關係的感覺,以前覺得與人建立起人際關係需要很漫長的時間而且又很難,但是認真的閱讀完這些書籍和文章後,其實發現瞭解人際關係並不難,只是需要一點小技巧,和運用觀察和溝通與其他方式,有心去建立人際關係一定並不也是個難事
|
暑假作業1055101101 13238 2018-09-10 00:42:28
書名: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丶三分鐘突破術丶人生可以不必委屈
作者:彭懷恩丶櫻井秀勳丶石原加受子
文章:人際關係與人際界線丶人際關係與人際情感的構念化丶「亞斯伯格症」孩童的人際關係訓練-以弟弟的學習歷程為例
作者:盧宜蔓丶楊中芳丶曾湘淳
看過這幾本書和文章發現書裡都是告訴我們怎麼在人際關係上相處,教我們怎們和別人如何溝通和一些突破,不要讓自己因為想要有朋友而委屈自己,每個個性丶態度和一些不同的原因有的人有好的人緣丶有些人人際關係不好導致身邊沒有什麼朋友或者是那些朋友不是真心待你丶這幾本書中和文章中都有提到一些解決的方法,每一本書讀起來都有不同的意義,即使內容有些是一樣的也會從中學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讀過這些書發現以前的因為一開始害羞不敢跟別人說話,別人問話也不敢答,別人可人會覺得很討厭吧,心裡想問話是不會回歐,雖然自己知道但別人心裡不一定是這麼想的,所以後來有些改變,這樣的改變對自己在人際關係方面也有一些差異,因為別人在問話如果自己都不答的話,他們也會想說反正問她也不會說那就不要問啦漸漸的也沒什麼朋友,要適時發現自己一些問題然後把不好的改掉,有些人也為了要交朋友別人叫他做麼他就做每次都委屈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有一些身體不好的人或是身體上有缺陷的人也會被一些人歧視或是霸凌,要適時的關心他們而不是取笑他,他們知道自己身體先天就比別人身體不好還要被身邊的人這樣對待他們心裡也會受傷,有一些人他們連表達都有問題,如果他們一直被別人這樣對待他們也表達不出來,心理有時也會很受傷,想想看如果自己是那個身體不好的人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就應該改變那種不好的行為,多多去照顧他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