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_個案報告閱讀心得 12407 2018-09-09 01:43:55
人的一生必定經歷生、老、病、死四個階段,閱讀過如何分析護理個案報告對靈性相關的照護幾篇文章之後,才發現其實一個人的信仰在面對不同的事情,都有一定的幫助在。靈性是一個很抽象的詞,我看了許多靈性照護的相關文章,發現大多是理論的闡述,如果是我面對病患靈性的需求一開始可能會不知道改如何開始,但文章中有提到靈性的護理方式主要為「以關懷的心陪伴病人」、「鼓勵從事靈性與宗教活動」,我就比較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對待病患,而作為護理人員的角色能自許提供病人全人照護是重要的,靈性照護於臨床實際應用情形也要用評估的方式,包括:人際關係、對死亡的態度、自我對生命的意義、還有對自己罹患疾病後的態度,來評估信仰對個案是助力還是阻力才能提高照護品質。我的家人信仰大多是基督教,在很多時候會用禱告的方式讓內心平靜,不只有心煩的時候、困難的事情,在用餐前也會用禱告來感謝上蒼給予的一切,信仰是生活裡的一部分,我想能善用宗教或非宗教的照顧方式,引導病患正面能量,看到生命的希望,發現困難的意義,也許當臨終的病患完整了自我與內在的安定,在靈性中超越成長了。鄭如芬、林雅卿、黃百后、韋至信、孫嘉玲(2014)•癌症末期病人靈性照護模式•護理雜誌,61(6),093-097。doi:10.6224/JN.61.6.93
|
106暑假作業 13203 2018-09-09 01:24:40
書名:我很溫柔不代表我不懂的回話
作者:妮可.斯道汀格
書名: 不被情緒左右的28個練習
作者: 西多昌規
書名: 圖解卡內基人際溝通
作者: 溝通達人工作室
文章:人際關係與人際情感的構念化
作者: 楊中芳
文章:精神衛生護理師培訓--建構「治療性人際關係」實務能力
作者: 陳碧霞、蕭淑貞、戎瑾如、黃瑞媛
文章:治療性人際關係養成歷程要素之探討
作者: 張凱雁、康云瑄、戎瑾如、蕭淑貞
心得:
不論是在未來還是現在,理性的溝通方式,對我們而言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學會不被情緒左右,不會因為他人的一句話就失控,在我們未來的職場上是不可或缺的
我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常因為一件小事,導致情緒失控,尤其是心理壓力特別大的時候,我更容易被情緒影響,在不被情緒左右的28個練習這本書內就有說到,當遇到壓力使自己的情緒越來越無法控制時,如何去克服它,書中說到,給他一個賞味期限,盡力做到最好,為自己設定一個時間,如果真的無法做到就放棄吧,去嘗試做其他的事情,不要被一件事情綁住終生,這也讓我聯想到我現在在學校所面對的壓力,或許我的抗壓力真的很低,我覺得自己已經被壓力壓得喘不過去了
但我還是想要努力去做,至少對我未來的生活是好的,護理是一個非常需要去溝通的一個工作,必須要透過溝通才能去了解病人,但也必須與別人成為朋友,人不可能沒有朋友,個性好的人,開朗的人,比較容易交到朋友,但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我還是會努力的,去跟不認識的人說說話,在圖解卡內基人際溝通中,就有告訴我們關於如何去和他人打交道,也告訴了我們人際溝通的重要性,但要顧好自己的人際關係,也必須顧好自己內心的健康,去克服內心的恐懼,要有好的人際關係,必須擁有好的溝通技巧,要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人,也必須做到人人都喜歡你的人,別人喜歡你,你自己也必須喜歡你自己,如連你自己也不喜歡你自己,那麼其他人會喜歡你嗎?
在讀這些書跟文章的時候,更讓我理解了這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改善,我不擅長用言語去表達我想說什麼,但我會將這些全部記在腦海當中,我想要變得更好,我知道很多東西都不是馬上都能改善的,但我願意去慢慢的改變,將自己不足的地方補齊,我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
1071學年度暑假閱讀心得 13292 2018-09-09 01:20:22
創造雙贏的溝通
我們每天處於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摩擦,這時候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溝通」,而有效的溝通首先是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了解對方的需要是什麼,再來進行彼此意見的交換,聽聽彼此是否有共通點的存在,要是雙方起了爭執,只要有一邊知道先讓步,無論讓的是真是假,事情就會變得順許多。接著,溝通絕不能一次不成功就放棄。溝通是要百折不撓,一次又一次,不斷的溝通。
人一旦有了接觸,就會有溝通,因此我們能說「溝通」與生活息息相關。看完這本書,讓我深深體會到,溝通是藝術,是技術,更是學術。要能有效去用運用多半來自經驗或學習,只是有些人在一生當中,未曾反省,也未曾借鏡,自然未曾學會溝通之道。其實在這本書中,作者教了我們有效溝通的捷徑就是-幽默。當我在起爭執的時候,能夠用幽默的方式來化解,還能使大家會心一笑,幽默通常不直接面對問題,而是採取事情的反面來說。
幽默也常是突然發生,出自於一種機智,反映了幽默者的智慧,以幽默的方式,會使人產生好感,進而認同你的意見,達到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在這個多元的時代,人人都想表達自己的意見,使溝通技巧變得愈來愈重要。不管是親人之間、朋友之間要先學會尊重對方,一旦受到尊重了,對方才會以同理心傾聽自己的需求。
|
107學年度暑假作業心得 13121 2018-09-09 01:00:07
這次的我找的是有關肌少症及多汗症的文章。
肌少症常被稱作老年糖尿病患的隱藏殺手,因為老年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面對很多可能的併發症,卻很常忽略了有關骨骼肌肉的可能風險。人在老化的過程中,肌肉組織會逐漸地減少,我們會稱為骨骼肌減少症或將其簡稱為肌少症。肌少症會影響身體功能與獨自的生活能力,也會使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增加,甚至死亡。加上骨骼肌肉的流失並不容易被察覺,很容易不注意導致老年人延緩就醫降低其生活品質,尤其年紀的增加不僅會造成身體瘦肉組織的減少更有可能會相對地增加身體的脂肪量,常會造成老年人的體重增加,又稱為肌少性肥胖。
我覺得肌少症對於老年人真的是很有影響力的一個疾病,因為老年人因為年紀越來越大,加上體重的增加,膝蓋要負荷的力量就越沉重,所以常常聽到或看到新聞上很多老年人因為浴室太滑啊之類的意外跌倒送醫,甚至死亡,也常常聽到大人說長者做任何事真的要很小心,如果一不小心跌倒的話,復健時間會比一般人要困難、要長,因為老年人的骨骼很脆弱,很容易就造成傷害。所以才會常常看到不管公共的廁所、公共場所、浴室、醫院等等,都會加裝握把還會放置防滑墊,就是為了避免意外發生,當然燈光及照明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醫院,會裝床欄也是要避免病患在剛睡醒意識不清楚的狀況下從床上跌落。也在文章內看到可以透過增加肌力的阻力性運動還有多補充含有高蛋白的食物,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
這次也有找有關多汗症的文章,是因為對這個有點興趣,所以想多了解一下。
多汗症是因為交感神經反射亢進造成的異常排汗,可以分為原發性局部多汗症以及次發性全身多汗症,前者比較常出現在兒童期並且會持續一生,多發生在特定的部位,而後者較常出現在成人身上,多是因為系統性的疾病或藥物造成。但是在確診前需要先排除夜間盜汗以及更年期潮熱。文章內有提到原發性的局部多汗症通常出現在兒童期及青春期,而且通常會持續一生。汗腺分布較多的部位常見於腋下、手掌及腳掌。真的!像我,每次流汗幾乎都是腋下流最多汗,也有認識的人是被常流手汗感到很困擾,尤其因為讀護理科,常常需要帶清潔手套或無菌手套,只要流手汗,手套就會變得超難戴上,也就很容易染污,所以有時候真的蠻困擾的。連我們都這麼困擾,那多汗症的病患就更不用說了吧,常常會因為緊張或輕微的運動就導致大量出汗,使腋下濕一片,如果又經細菌感染,很容易產生難聞的狐臭。不過在另一篇文章內有看到用微波熱能除汗術來解決,覺得是個蠻特別的方式,而且比起一般除汗劑只能短暫的維持而且又容易導致皮膚炎就覺得如果有倍多汗症所困擾的人可以去多找找看有關微波熱能除汗術的文章,或許就會讓你有更多的選擇去處理多汗症的問題。
|
2018暑假作業 13495 2018-09-09 00:48:14
『二年級』 主題: 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三本): 1.假裝不緊張就贏一半:49招狡猾的心理學妙計,讓氣場瞬間秒開。
2.沮喪吧,沒關係的。:致 被困在壞情緒裡不能脫身的你
3.想太多也沒關係:如何紓解紛亂的思緒?不再對人生感到厭倦!。
作者:1. 內藤誼人 2. KAORI, YUKARI 3. 克莉司德‧布提可南
*文章(三篇):1.面對事情的態度決定你的快樂指數
2.做情緒的主人3.聰明的你,別再「抱著怨」 作者:佳威教育訓練中心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讀完這些文章之後,我覺得真的可以懂很多。
我看完「面對事情的態度決定你的快樂指數」這文章後,我知道天氣有時候也是會影響情緒的,可是當真正遇到困難事的時候,不要去怪天氣,因為天氣改變不了,真正要改變的是你自己面對那件事的心情、情緒而且,當你情緒越來越低落、越來越不好、生氣,你反而會把困難是一直一直擴大,如果把你的情緒阿、心情阿,都改變另一種情緒去面對說不訂,在怎麼困難的事都可以很簡單的,很爽快的找到方法去解決。
當我看完「聰明的你,別再《抱著怨》」這個文章後我的感想是,每個人一定會有抱怨這個情緒,這個文章有提到,有一位女士他的車拋錨了,可是後面那台車不知道,然後一直按喇叭,那女士就下車跟他說:「你去發動我車子,我在後面幫你按喇叭」,這則故事是要告訴我們說,不要只想著自己,換個角度去想想看別人的難度,不要一昧的只抱怨,
也要放下當時的情緒去幫助他人、體諒他人,而且抱怨也不會讓你當時的情緒好轉,反而會讓你的心情,越來越不好。
當我看完「做情緒的主人」這篇文章後,我覺得這篇文章值得我一看再看,因為這文章裡面有教你怎麼正視你遇到的事情,還有教我們,你可以自己選擇情緒,而不是天氣跟遇到的困難事去選擇情緒,它裡面還有說,壞情緒事會把我們帶向低潮,很容易的就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糟。
這三篇文章,我覺得看完後真的有學到了很多,尤其是我看的(聰明的你,別再《抱著怨》)看完之後讓我學到,以後要抱怨之前,一定要換個角度或換個方向先替別人著想,而不是一昧的一直一直抱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