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602/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00][1601][1602][1603][1604][1605][1606][1607][1608][1609][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作業 不抱怨的世界  13197  2018-09-07 16:29:27

抱怨在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會聽到,不管是從自己或是別人的口中說的。要學會不抱怨很難,因為一天到晚都有很多心煩不開心的事,我們總是會說出來,有不開心的事情憋在心裡不說會很容易生病。而這一本書是在教我們如何把不開心心煩的事情轉變成開心的,並不是把心裡的氣苦憋著。書中有一名知名的牧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的運動。只要養成了二十一天不抱怨的話,你就學會了不抱怨這一件事。這一活動真的難啊,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真的不是用說的這麼簡單,二十一天也沒有想像中的這麼短。抱怨或許是一種看似不痛不癢的壞習慣,但其實抱怨久了會不快樂也會不幸福,而在你身邊的人也會被你影響,或許看來不怎樣但長久累積下來的話不但自己不快樂,身邊的人也會跟你一樣不快樂。所以愛抱怨真的示一件很嚴重的壞習慣,不但傷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或許書中的不抱怨的運動不簡單,但我們可以隨時得提醒自己少抱怨一點保持樂觀一點,不但會讓自己更快樂也會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地順利幸福。
      
暑假作業 學會放下,把握當下  13197  2018-09-07 16:03:41

這一本書在寫說如何面對自己的過去向前看,。每一個人都有一些壞的過去,面對過去是一件難事,因為在過去你或許沒有現在這樣優秀懂事,也或許沒有現在這樣成功。有些人會把過去當成一段陰影,不管那個陰影是小的還是大的只要是會造成心理不愉快地都不適好的。書中有一段話我覺得寫得很好(每個人都有不堪回首的過去,但只有蠢蛋才會讓自己沉迷於那段過去。)在生活中不管在做麼事情,都不可能每一件事都稱心如意,人生也不可能一帆風順。與其一天到晚埋怨還不如勇敢面對。在過去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或難過的事情,現在就更加積極樂觀的面對,面對過去並沒有什麼可恥的可恥的是自己還放不下,沉迷於那段過去。學會面對過去,面對困難是很重要的,人總是要向前看,或許現在的生活還是不如意,但如果積極勇敢面對的話總有一天一定會快樂地,你會發現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的這麼困難,困難的是如何轉換自己的心態讓自己樂觀勇敢的面對生活。看了這一本書真的很有收穫,了解到面對這一件事,面對事情很難,但一旦學會了就沒麼難了,人生如果能學會樂觀面對事情,那一定會活得很快樂。
      
護二己 23 王宇佑 暑假作業  13424  2018-09-07 15:35:00

讀過三本書及三篇文章之後,讓我對人生以及關於急診方面的照護等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想特別介紹一本書叫做[人生,一個哲學習題],這本書是介紹人活在世上,時時刻刻都受到身、心、靈的影響。如果身體不健康,則人生一切活動皆受到限制,甚至面臨結束的威脅;如果缺少心智成長及發展的機會,那麼人很可能不如動物;如果忽略靈性修養,則一切「對自己而言」,將既無意義也無目的。書裡也提到人生中的一大重點就是,[我對自己滿意嗎?]大部分的人對自己是不滿意的,因為一個人如果對自己已經感到滿意的話,似乎就表示他這一生到此為止,再無所求。然而當我們說「對自己不滿意」時,應該要考慮到:是否理想訂得太高,與現實脫節? 在各地的許多年輕人,他們最常提出的問題是:當理想和現實出現差距時,該怎麼辦?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煩惱,年輕人尤其容易面臨這種難題。譬如「我的理想科系是文學, 但父母執意要我讀法律,我該怎麼辦?」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父母要他讀法律,是從現實角度考量,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而孩子想唸文學,則是因為覺得自己身為年輕人,應該要有理想,不能太早遷就現實。 關於生活的意義,有各種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屬於心理學,可以作為參考。這種解釋認為:人在出生時會放聲大哭,是因為離開了母親的子宮。在母親的體內,是平靜安詳的,一旦脫離母體,人就無所依憑。因此人的一生,一直都在尋找一個能夠讓自己感覺同樣平靜安詳的環境,這個環境能夠讓我們好像回到最原始的狀態一樣。換言之,人生走這一遭的目的,就是要「回到原點」。當然,母親生產的過程只是一個象徵,每一個人所要回歸的,並不是擁有身體的母親,而是指真實的、永恆的生命本身。藉由此一象徵,可以明白人的一生是要追求統合,回歸最原始的和諧狀態。
      
歐普拉覺醒的勇氣 心得  13179  2018-09-07 15:10:28

生命不斷對你訴說的是:歐普拉覺醒的勇氣 心得 出處:天下文化 這本說在說對許多追尋平和與意義的人而言,痛苦最折磨人的根源,就在於努力去原諒。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經歷了童年受虐和個人背叛的創傷,因此十分同情那些面臨極大困難的人。放下所有仇恨、放棄復仇、放開過去原本可以如何的幻想,是人生中最艱難的靈性挑戰之一。喜歡裡面說的恩慈與感恩還有原諒,裡面說在你對自己擁有的一切表示感謝與感恩時,便能吸引更多東西,並改變你對人生的體驗。恩慈會變化,我們愈懂得感恩,生命中就會有愈多幸福湧現。我們人最重要的就是不忘感恩,若是一個人學不會感恩和原諒對自己的生命也不會帶來幸福和快樂。在來目次裡的原諒,,原諒就是不再期望過去能有所不同。接受逝者已矣,把握當下這一刻,讓自己前進。原諒,讓你自由。生命中,遇到不順遂的事,並不是非要報仇才能讓自己得到滿足,而是往另一方面的角度以及重新來過去想為何不順遂,在選擇原諒任何一切讓自己能夠釋放已快樂感恩的心過日子。歐普拉說; 我們所處的世界豐美富饒,但我們時常忽略。其實只要帶著崇敬的心情欣賞,即使最簡單的事物,也有全新的意義。一瞬間,一枝草,也從平凡無奇,轉變為深刻、鮮明,甚至神奇的美麗。我祝福你發現生命中的那些小空間,在裡面找到自在,深刻了解其中的意義,並看到通往不凡新生活的道路。我很喜歡她說的這句,也希望自己能夠時常存著感恩的心。
      
1055101271 廖品涵 護三己 身心靈主題-心靈病房心得  13410  2018-09-07 14:59:18

主角-貝寧教授 他的主治醫師-傑森醫師,貝寧一開始得知他生病了,卻沒有發現有任何異常狀況,傑森醫師就為了自己的實驗研究而給了貝寧過多的藥物劑量。然而每次要複診時傑森都只會問:你好嗎,而貝寧就回說:好,而不是用真正理解他的心情去問,關心他,也沒有同理心,甚至我覺得貝寧就像一隻實驗室裡的小白鼠一樣,藥物給的量過多,傑森醫師也只會在意使用的藥物效用而已,貝寧不安及恐懼的心情卻沒人能訴說只能自己承擔。 藥物的副作用每天都在不停的折磨貝寧,身體都快承受不住了,這時護理長發現了這狀況,他告訴了傑森醫師要減量,傑森還是不顧貝寧的身體每況愈下還是堅持自己的研究不肯少量,我覺得這很沒有人道,病人也是人,醫師也要用同理心去照護病人,關心他人,而不是只為了研究。在最後貝寧已經快無生命跡象時,傑森就趕緊用CPR搶救貝寧,殊不知他已經簽署了DNR,也照不顧就直接CPR完全沒有給貝寧尊重也沒有自主權。 其實我覺得生命很無常,人一定會離開,也要用正面的心去面對,對病人而言,身體上的治療是必要的,藥量給過多或過少身體上都會有不適,醫師也要關心病人的狀況,用同理心詢問有無不適或副作用的困擾。當病人面對疾病和死亡時,無論再堅強的人也都會不安,還有害怕不知道如何去面對,所以我覺得病人一方面需要藥物去治療一方面更需要心理上的支持與鼓勵,安慰。 希望我未來從事護理照護工作能用同理心去關懷病患,病人也是人,需要我們的支持與鼓勵,安撫他們面對死亡的情緒,對抗病魔。
目前第1602/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00][1601][1602][1603][1604][1605][1606][1607][1608][1609][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