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605/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03][1604][1605][1606][1607][1608][1609][1610][1611][1612][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7暑假作業  12278  2018-09-07 11:32:28

這篇文章是在說丹麥的生產模式,他們有助產師這個職業,將生產分成初級和次級,若是風險不大就是初級,由助產師來接生,但是比較危險就會由產科的醫生來接生,助產師的工作沒被忽略,這和台灣不太一樣,而且醫療介入會比較少,也能提供更人性化的醫療服務。 18世紀時丹麥的助產師是由師徒制來培養的,若生產過程不是很危險的話,通常不會由醫師接生,但是到了19世紀中期,很多產婦都因產褥熱過世,很多人都認為只要經過助產師的手接生就會死亡,這造成對助產師的不信任,所以政府修改了法令,設置助產師的教育課程,讓學習更加完善,而這一波的改革是個重要性的指標,也影響到後來的發展!現在依舊有助產師的學校來保留助產師人力。 臺灣現在已經沒有在辦助產師的考試了,大部分的人都是去醫院生產,而且越來越多人選擇剖腹,更多的醫療介入對產婦會比較好嗎?不過現在開始很多婦產科提供人性化的生產模式,從待產、生產、產後恢復都在同一張床上完成,減少環境影響。或許未來又恢復助產師的職業,那麼生產就會更多元化!但是制度需要好好地設計,分工也要明確,不然就算有了助產師,也不知道他真正的工作是什麼,是護理師還是醫生?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創造出低風險的生產過程,使孕婦們面對接生的團隊有信心,這樣生產過程就會很順利了!
      
106學年暑假讀書心得  13550  2018-09-07 10:59:5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二辛 學號 1055101412 姓名 潘智琇 書名 專科護理師人際溝通能力、組織溝通滿意程度與自我效能關係之探討 作者 張艾玲、許秀櫻、顏妃伶、張淑真 出版社 台灣專科護理師學刊 出版年月 2015/02 讀後心得 對護理師來說,溝通是件很重要的事,不管是不是對病患的家人還是對病患,說話都是一門藝術,還有下對上的溝通方式都很重要,或許跟朋友說話可以放輕鬆,但跟病患和家屬說話就不能跟像朋友一樣,只要有哪裡說錯,那很有可能影響到病患和家屬的心情,也可能會導致病患因為我們的說錯話而造成無法挽回的事。例如:有的時候病患只是小小的咳嗽,結果護士把小小的咳嗽講成可能有肺炎,那不就會使家屬擔心,也會讓家屬花了更多錢只為了護理師說錯的那句話。 關於人際溝通其實真是一門大學問,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並不是很行,有時候總是會勉強自己接受一些不想要的意見,又無法堅持己見常常屈就於他人,明明就很想要這個卻要逼自己接受那個,這真的算是我的一個弱點。 在現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不可或缺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樑,人與人之間若缺少溝通,就像河的兩岸沒有貫通的橋樑,只要適當的溝通就能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糾紛。只要我們試著找出不喜歡的人的優點,我們對他的態度,或許將大為改觀。微笑,更是我們與人溝通前,就要先送人家的一個印象中的禮物,有誰喜歡對著一個冷冰冰的雕像講話,還有是真心待人,別在溝通裏,存有自我的個人偏見。偏見往往會把事實的真相扭曲,人都是相信自己的直覺,忽略了去尋找真相的必要。這樣惡性循環只會導致惡性溝通,把朋友變成敵人。這點,也正是我要不斷警惕自己的弱點。我們常常都會帶著一種舊日眼光去看待別人。其實,應該把自己的偏見去除到乾乾淨淨,才能做到真心相待,和平相處。
      
暑假作業  13245  2018-09-07 03:30:36

人際關係 書名:怕生,其實是優勢 作者:清水榮司 書名:人際關係與溝通 作者:王淑俐 書名:我與內心團隊的溝通心理學 作者:費德曼.舒茲.馮.圖恩 文章:班級裡的人際關係 作者:王柏壽 文章:大學生的人際關係 作者:李宏翰 趙崇蓮 文章:開啟或關閉? 網際網路對青少年人際關係的影響 作者:陳增穎 讀後心得: 大家都知道「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的重要,但往往說得頭頭是道卻無法實踐,因為做比說更不容易。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增進人際關係、化解人際衝突,將有助於改善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因此,人人都應增強溝通與表達的能力與技巧。而個性也會影響人際關係,像是不擅長表達的人,他的朋友可能就會比較少,然而活潑或者幽默的人,他就會比較受歡迎。不擅長表達或聊天的,他們可能是怕生,而書本說,其實,有超過六成的人怕生,怕生的人細膩、敏銳、謹慎、善於傾聽、深思熟慮,只要稍加調整和練習,就能擁有強大的力量。明明有喜歡的髮型,卻因為和髮型師講話太痛苦,只能丟一句「簡單整理一下就好」;因為不擅長與客戶溝通,不只遲遲無法開發新客源,連老客戶都和你漸行漸遠;發燒、咳嗽或頭痛等症狀都出現了,卻因為不想跟醫生交談,遲遲不敢去看病,這些煩惱看似不同,其實都源自怕生。怕生,是一種「對人際關係感到強烈不安」的狀態,但其實,只要透過一些簡單的自我訓練,就能大幅改善,甚至善用自身優勢,將怕生變成戰力,工作與人生大突破。維持人際關係,最需要的就是溝通,可能也會有喜歡安靜的人,所以與人溝通時,也要觀察他的表情,如果他會接著你的話題聊下去,那可以繼續的聊,但如果他面無表情的做自己的事,也許他不想再聊這話題又或者他想安靜的待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也會有喜歡這種個性的人欣賞他,所以不用特意的去迎合別人改變自己的個性。
      
一年級升二年級(106級)暑假作業  14195  2018-09-07 03:11:44

『一年級』主題:「與醫療照護相關」議題 *書名:一個人的老後            作者:上野千鶴子著;楊明綺譯 *書名:你忘了我, 但我永遠記得你 : 以友善尊嚴方式照護失智症親友 作者:維吉尼亞.貝爾(Virginia Bell), 大衛.儲克索(DavidTroxel)作 ;蔡佳芬譯 *臺灣婦女典範人物-在地人的媽祖婆:劉張換(1915)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現在高齡及少子化的社會,預防的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態,不一定老人就是弱勢,往好處想可以享有專屬的福利,要接受現實去面對而非抗拒,有正確的生活型態(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及飲食習慣(清淡、營養均衡、補充鈣質銀杏等)。台灣離婚率高情況下單身也不代表著寂寞,一個人生活的基本要點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懂得愛自己才會有人愛你,愛情是需要時間經營,不斷的磨合和忍讓,但不是糟蹋和受委屈,談戀愛就是要開心不是找罪受的,兩個人不快樂又是何苦呢?所以無論何時都不能迷失自我,做好準備、最壞的打算,就算為人父母也要自立自強,凡事要靠自己別依賴他人,有錢才能受人尊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要做好理財規劃、培養興趣及人際關係。 對於失智症目前還沒有根治的特效藥,故著重在臨床的照護上(dementia care),目標不僅希望病程退化速度緩慢,達到所謂“保持原狀就是進步”的境界,且能提升患者及其家人心靈生活的品質,用朋友的對待方式試著當失智者最好的朋友,重新調整彼此的關係及互動的方式,讓患者感到友善、安全在充滿愛與尊嚴下度過未來的歲月,照護失智症者的知識不僅對其家人,且對相關醫療及專業人員來說非常重要。 宜蘭市東門人,退休助產士、第十屆醫療奉獻獎,是我們宜蘭的驕傲。愛孩子疼女人的劉產婆,足跡遍及台灣東北角,照顧產婦、新生兒,接生經驗已有四十餘年共一萬多條生命,都是母子均安。對窮苦人家免費接生,還奉送奶粉、食米解危;除了接生外,也在衛生所服務,曾擔任金山、萬里漁村、礦區衛生保健及預防接種工作,體諒漁、礦工作息,半夜起床為人打疫苗也不以為苦。重視助產專業,晚年退休後仍不斷為式微的助產士請命,呼籲政府重視這種人性化的生產、新生兒照顧專業。當時醫療人員嚴重缺乏,但少了專業人員協助,消毒設備闕如,產婦因難產死亡率及新生兒破傷風死亡率都偏高,俗諺說「生贏雞酒香、生輸四塊板」,反映了婦女生產的高風險,那個沒有超音波、科學儀器幫忙的年代,只受過一年助產訓練的「劉產婆」,憑著堅定、助人的心、一雙溫柔的手,全數成功地引領新生兒來到,連產科醫師都讚佩有加!
      
「長庚護理」護理學生溝通能力之培育及省思  13333  2018-09-07 01:20:59

『二年級』 主題: 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三本): 「長庚護理」護理學生溝通能力之培育及省思 作者:蕭雅竹 、 吳麗瑜 、 鄭幸宜 、 劉碧霞 *文章(三篇):護生健康諮商技巧訓練之成效研究 作者:李玉嬋 、 陳秉華 、 林一真 長庚護理 ; 23卷4期 出刊日期:(2012 / 12 / 01) , P464 - 475 【讀後心得】: 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 希望被了解 ' 透過同理心、語 與非語 溝通達到被 解的目的 ,這是人際關係建立的基礎。俗語道「良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 '人際溝通醫療照護場域更顯重要 因為,良好的溝通積極面可以提高照護品質與病人就醫滿意度,消極面則可減少醫療疏失及醫療糾紛,護病溝通 常是護理學生質習壓力源,一位護理學生說: 實習時從常常在病房的長廊徘徊走動,我不敢走進病因為不知道委和病人說什麼 很怕病人問我一些我不會的問題 病人則處於身體不舒適、內心擔憂的狀態,兩個極度不安的個體,透過「質習」產生交會,這交會的過程必須使用很多的溝通。我被這書本的書名及主題給深深吸引,於是就下載閱讀了起來!對於這次去基護實習,除了技術與學理上的東西是最重要的,第二重要的是溝通!「溝通是建立人際關係的基礎,也是能了解對方的需求。」對於做個案觀察的人際溝通,查閱了好多書本,問了實習老師,該怎麼與個案聊天,又如何從聊天裡知道他的需求,溝通完之後怎麼去打報告? 每次與我的個案聊完天,信心滿滿的回到宿舍打個案觀察的報告,但打到一半就會發現,其實我都會漏掉一些問題沒問到他們,這時候我才發現對於溝通我並不是很會,後來我詢問了老師,老師第一次會帶我們跟我們的個案見面自我介紹,會簡單的溝通,示範給我們看,但後來讓我們獨自與病人聊天,後來我也突破自己心裡的難關,「尷尬」和「怎麼從聊天中不忘記自己要的溝通是什麼?」 我在實習中換了三個個案,我算是換個案換蠻快的人,面對這三位病人,每個人的病因、個性、家庭,都是不一樣的,先了解他們不光光只是看病歷。在溝通的過程中,不僅僅只是聊我想要的事情,我也會聊關於他們的家庭,或者是一些現代的話題及道理,我都是從中切入重點的話題,建立與個案的關係不單單那麼簡單,是有技巧的! 與個案在溝通中,我能了解個案的病情以及該如何幫助個案衛教以及照護,像是我照顧一位手骨折的病人,他一天下來一直在冰敷,他也告訴我他的手很不舒服,我就看書本,在網路上查閱骨折術後的一些照護告知,我查完的隔天就到醫院,跟個案衛教,他照我的方式進行手部運動,在他出院前一天她和我說他的手已經好很多了,不會像之前一樣那麼僵硬。所以說溝通不只是溝通,也能從溝通中知道個案的需求是什麼?
目前第1605/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03][1604][1605][1606][1607][1608][1609][1610][1611][1612][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