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608/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06][1607][1608][1609][1610][1611][1612][1613][1614][1615][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7-1<<三年級>> 暑 假 作 業 讀 書 心 得(人際溝通)  13485  2018-09-06 19:50:43

<<三年級>> 暑 假 作 業 讀 書 心 得 書籍(三篇): 1.人際溝通團體互動與職場工作取向。 2.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 3.人際關係溝通。 作者:1.曾美玲 2.萊啦.朗德絲 3.周談輝、周玉娥 【讀後心得】: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真的很重要。 要如何與人相處?!要如何與人有友好的關係?!要如何與人有革命情感之類的?! 都是要學習的。 最基本的<<互相尊重>>,接納他人意見不要意味的覺得自己總是對的要可接納他人意見才會讓所以事情變的跟完美。例如我的社團在樹芽子裡面我們都是互相提供意見互相接納意見並綜合所有討論的結果整合成一份份企劃書,一點一滴的修改成合格的記錄。人與人在討論的過程中難免都會有些糾紛,但是爭吵過後還是要平靜下來將事情解決,在一個團體裡面我覺得每個人都要保持這(對事不對人)的這個心態,不然總是因為針對一個人而不想接納他所提供的意見導致錯失次企劃的不完美那不就本末倒置了。人跟人之間的溝通真的很重要。 有一段內容是這麼訴說的(人際溝通是基本上每人每天都必定進行的活動,亦都是建立和維繫人際關係的唯一方法,我們經常都會進行人際溝通,溝通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人與人之間傅遞情感、態度、事實、信念和想法的過程,所以良好的溝通指的就是一種雙向的溝通過程) 溝通真的很重要溝通就是要說出想法別人才能了解,因為我們都不會讀心術。清清楚楚的把自己的想法用話語傳達出來也是一種學問,有時候心理明明不是這麼想的可是卻無法訴說出想要的東西。 說話是一種藝術也是學問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事項之一,應該是說表達意見表達自我內心想法使得別人了解。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其實不一定要說話也可以比手語,用寫字的但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表達出來。 而且在這是實習的過程中跟很多爺爺奶奶們互動聊天,聊了很多天他們都說跟我們訴說他們孩子或者是孫子們的奉公偉彥之類的,他們說話時都很可愛也很樂意告訴我們他們的家族史之類的跟他們溝通台語不知進步也可以知道一些叫年長人士才會知道的一些小趣事。那感覺真的好棒♥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護理科 三年庚班 1055101347 陳宥叡
      
2018暑假作業  14190  2018-09-06 19:35:07

2018暑假作業 *書名:白色危機:我們該如何面對高齡社會、醫病關係、醫療變遷的種種問題?作者:周恬弘 *書名:居家醫療與訪視看護、長期照護的整合 作者:前川厚子 *書名:實證醫學:醫療照護決策 作者:陳杰峰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造就了在國際上相當傲人的醫療環境,但是,當我們隨時可以享用物美價廉的醫療,和社會輿論氣氛傾向保障病人權益之時,可曾想過對於醫療訴訟.專科醫師缺人.錯失救人機會.濫用急診.加護病房.醫療有其極限,例如:專科醫師缺人就像年輕一輩醫師不願意走內、外、婦、兒與急診這五大專科,最主要的原因是五大科醫師處理的病情多半比較複雜,臨床責任較重,生活品質較差,但健保給付卻相對少。還有濫用急診,因為急診很便宜,有個貴婦帶著母親來急診,竟然是想來做「全身檢查」,原因是「急診檢查快多了,而且我們有健保!」 居家照護的相關人員為了滿足他們的期望,不斷地在資訊共享上付出努力,好讓療養者及其家屬能夠擁有更便利的療養生活。在現代,居家醫療與訪視看護、長期照護的醫療合作,已成為在確保照護品質上不可或缺的概念。 近幾年,隨著實證醫學觀念漸受重視,實證醫學的應用也由純粹學術研究,漸擴展至臨床實務的應用執行,並開始探向其他醫學教育、傳統醫療、預防醫學及政策制定等相關領域,而隨著各國健康照護體系面臨醫藥衛生支出急速攀升的壓力,如何運用實證研究以協助決策者訂定政策的優先順序及在有限資源裡作最有效率的運用,以實證為基礎的決策模式勢將成為未來重要的決策參考工具。
      
暑假作業  12394  2018-09-06 18:58:13

1045101139江洳蕓 護四丙 33號 暑假作業要我們閱讀三篇個案報告的心得我看了有一篇是急性疼痛是急診病人就診的主要原因,肢體創傷疼痛佔58–66%的急診創傷病人,解決病人疼痛成為急診醫療照護的重要議題之一,這篇內容並非藉由藥物的輔助介入措施,包括創傷肢體照護、治療性觸摸的身體操作療法,與加強支持系統、營造療癒環境的身心介入法,以提供急診護理人員對肢體創傷疼痛病人多元化的急診照護,強化止痛療效,以提升病人的舒適及照護,及減少回診率中文摘要 還有一篇是在說明目的為省思護理人員社區照護情境及角色功能,並呈現對社區個案持續性照護時,「社區精 神衛生護理能力」實際應用的情形。護理過程從96年11月至97年8月為期9個月,分別以電訪、面談、家訪追蹤照護一位重覆住院精神分裂症病患。了解個案照護需求,包括自我價值與自信心之提升、持續接受藥物治療、疾病管理、連結社區資源建構支持系統等。根據台灣護理學會與中華民國精神衛生護理學會所發展的社區精神衛生護理實務能力指標,運用其中治療性人際關、建構自我、藥物管理、疾病管理與資源連結等護理能力於病患的照護。結果顯示個案出院後病情穩定,生活作息規律,持續參與社區復健,也突破以往快速疾病復發再住院的困境。
      
106 暑假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  13285  2018-09-06 18:50:29

主題: 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 作者:萊拉.朗德絲 書籍編譯者:鄭煥昇 出版單位:李茲文化有限公司 心得: 讀完這本書後,第一次感覺到原來說話聊天溝通也是很複雜的,需要配合一些表情或特別的詞句,讓別人知道你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以甚麼感覺表達出來的,而對話也影響著你的人際關係別人對你的印象和是否跟你有進步的交流,而讀護理具備對個案的溝通也讓他在醫院期間不會感到心情不爽快,維持良好的護理過程,在職場裡謝謝別人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覺得這很值得學習。 而對別人的態度不好時也會間接影響到各方面的事情,向如果身為護理人員用不好的語氣跟個案講解護理過程或須知時會讓個案覺得莫名其妙,而影響到護理人員本身職場的關係,或生活中買完東西店員對你的態度或語氣很親切再加上一個笑容,相信每個人心情都會不錯,而不會感到不高興,而像在家裡時家裡也只有妳的家人,家人也是生命中最親近的人,當你把事情做得很好或有符合他們期待時,他們就會稱讚你 ,讓你整個人活很開心。 在難過悲傷時,朋友會用各種方式開導你或用聊天的方式把你從難過的感覺裡拉出來,這也是一種聊天溝通的技巧,而在生活上常常說出謝謝再加上一個笑容會讓人對你的整體加分,如果有人臉很臭的跟你說謝謝,這樣也會讓人感覺不太到她真的有在謝謝你的感覺。 所以還是要是好好的表達跟表情讓別人知道你的意思。好好的溝通。
      
同情的負荷  13982  2018-09-06 18:10:50

同情的負荷 David A. Karp著 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反覆,牽動著家人的喜怒哀樂、生涯規劃和原本的人生夢想,因為照顧是一輩子的情感、責任和義務,割捨不斷,但情何以堪的是──「痊癒」竟如此遙遙無期。對每一位精神疾病照顧者而言,不僅是體力上的操勞,更是心力上的折磨與考驗,「照顧者會不斷地問老天、問醫師、問自己,為什麼我所愛的人會得到這個疾病?為什麼無法根治?為什麼無法控制?為什麼照顧他是如此的心力交瘁?為什麼醫療、保險制度和福利申請是如此的不友善?」……這些問題很難找到答案,因為病因是多元的、藥物控制是有限的、精神疾病的突發性和威脅性是無法預測的,而所有的制度並不是為精神病友和家屬設計的。 在本書第一章的序言中寫道:「我們對精神疾病的瞭解有限,對於精神疾病的主要照顧者的辛苦和照顧歷程更是所知不多……」而本書的貢獻在於: .肯定照顧者的辛苦和承受的壓力 .將照顧者的煎熬透過書寫與敘述呈現出來 .反應出體制對精神疾病患的忽略、漠視與冷淡 希望讀者看完本書後能夠試著以理性的角度看待精神病患,將疾病與人分開來看,以同理的心情對待精神病患的家人,並以客觀的立場倡導體制的改革。如果本書能夠達到此目的,對社會有所貢獻,這會是我們共同的心願。 心得:如果我們只滿足於「分享他人情緒」,之後卻永不行動,那麼這和對方沒「分享」有何差別?「好可憐」、「我好同情妳」這樣的話,當事者自己說也行。其實這種「純粹同情」的舉動,很可能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關係,也就是:反正我知道我不管怎麼向人求援,別人都只會告訴我,「妳好可憐」、「我好同情妳」,所以,我乾脆就不再說了。    自認具備有深刻「同情心」的人,他們的作法通常只會是「豎起耳朵聽」,然而當需要他們伸出援手,他們卻又通通跑的不見人影,美其名是「不能干預他人獨立或者克服困境的歷程」,但實際上卻是出自於一種冷漠、怕麻煩,甚至怕被拖累的心態。這麼一說,不知道會不會又有人想成,為了表現我很有「同理心」,所以不管誰來向我求援,我都一概伸出援手?如果這麼想,那又錯了,「同理心」的基礎應該根植於「自己不感覺勉強」這一件事情之上。也就是如果妳目前的情況僅能提供妳的陪伴,那麼最適合妳的同理心作法便是,不帶假設立場地陪在前來求援的人身邊,聆聽他心裡的苦悶與難過。而不是付出超過自己所能負荷的東西(比方錢,或者是責任),只為了圖那一個『妳真的好好』的虛假讚美。
目前第1608/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06][1607][1608][1609][1610][1611][1612][1613][1614][1615][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