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609/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07][1608][1609][1610][1611][1612][1613][1614][1615][1616][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受傷的醫者  13982  2018-09-06 18:10:29

受傷的醫者 作者:林克明 人生苦難、適應困難及由此氾生的情緒、行為問題,必然曾是大師們創見、洞見的一個重要源頭。就此一意義而言,他們原來就都是「受傷的醫者」,他們「救人」先是為了「救己」……                           ──林克明《受傷的醫者》    內容簡介: 當走到生命貧乏處、被迫直視心靈傷口時,研究人類心靈的大師們會怎麼做?   醉心於人文思考的精神科醫師林克明,在接觸心理學之始,便是為了解開對人生的困惑。他試圖從傳記中尋找大師的人生智慧,卻驚訝地發現,這些所謂的「心理治療大師」,他們的人生其實滿布荊棘,或有童年創傷,或有成長挫折;成年後時常懷才不遇,事業發展一波三折。他們也許堅毅、進取、百折不撓,但當生命轉落困境時,也與我們同樣徬徨、沮喪、舉止無措;而憤怒、激情、勾心鬥角等人性面貌,更是經常上演的劇碼。 在《受傷的醫者》中,林克明記錄了心理治療界的大師生平、人生轉折、走上探索心靈祕境的原因、彼此從惺惺相惜到分道揚鑣的轉折歷程,清楚刻畫深刻的人性糾結。在作者筆下,大師們不僅是專業領域的典範,更是有血有肉、是非禍福懸於一念的凡人。經由這樣的「近身觀察」,我們得以藉其經驗反思己身,從苦難困頓中學習,走出自己的生命格局。 心得: 在《受傷的醫者》裡,所有不認識林醫師的讀者,必然都可以感受到林醫師對知識的包容,對人物的包容,以及對生命的包容。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我常常思考,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生命狀態,讓一個具有傳統權威地位的醫者,可以如此敬畏自己的傷痛,甚至真正做到這樣的體悟,也就是正如榮格說的,是病人的力量讓醫者成長。因為這樣的包容,在他筆下的每一位醫者英雄是如此可以理解的脆弱,他們或可親或可憎的性格反而是我們看見他們內在世界的最清楚角度。這是林克明醫師才有的功力。他在字裡行間所展現的態度,又一次讓我有了如沐春風的感動。我要再一次謝謝他,就像謝謝他們那一輩的努力,不只為我們打開了精神分析之門,也為我們打開了世界 護二甲 1065101035 陳品蓁
      
覺醒的生命力  13982  2018-09-06 18:09:28

覺醒的生命力量 編著:陳郁文 內容簡介:沒有一件事的存在是例外。欲行平坦路,先令平其心。樂活當下,做好每一件小事,活在當下,且行且收穫。生活是一串念珠,無數的煩惱寄託在念珠之上,轉過去了,煩惱消失了一個,轉回來,煩惱又再來一個。真正的禪者在不斷的懺悔和寬心之中,就能輕鬆地撚動著佛珠,在塵世裡捕獲屬於自己的幸福。 真正幸福的人生,難以圓滿。 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活了一輩子,到頭來,還沒有得到生活過程的樂趣,沒有享受生命,這是一種生命自覺與自省的缺乏。沉浮動靜皆人生,體悟每種境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失沉浮皆是生活所獲的賜予。 心得:我們常說要「安身立命」,安身立命指的是什麼?我認為,安身是謀得一口飯吃,是向外追求;立命是反問自己的生命,是向內追求,是生命覺醒的範疇。安身也許是立命的基礎,但安身未必可以立命。很多人有一個棲身之地,但很不快樂,更不要說生命的覺醒。當然,如果連混一口飯吃都不可得,也很難談立命。我們在座都有一口飯吃,安身不是問題。在座不少人已經到了生命的秋天,可能比較會反問自己,春夏已去,我的秋冬該怎麼過?我們該有怎樣的生命態度,如何獲得一種開放、但是不可動搖的篤定?安身比較容易,生命的覺醒很難。有些人社會位置高、人脈充沛、累積的財富多,可是很多牢騷不滿,很不快樂。他們的心搖晃不定,有如風中的燭火,忙著執取、算計、爭勝、干涉別人的事,真正的生命大事卻毫不注意。我在學術界工作,所以清楚知道,學術圈的人並不更容易有生命的覺醒。學術工作就是專業知識的研究與傳播,這種知識全部都是向外追求,分析自身以外的事務,完全與生命自身無關。法律、犯罪學、經濟學、交通管理、知識管理、資訊科學、哲學,等等,全都如此。知識處理上很傑出的人,不但未必快樂,而且可能是一個沒有心肝的混蛋。 護二甲 1065101035 陳品蓁
      
暑假作業  13052  2018-09-06 17:51:42

五護四辛 55號 1045101433 湯絜靈 書名:一位剖腹產初產婦於產後初期哺乳之經驗 作者: 陳淑齡 心得: 這本書是在敘述一位28歲剖腹產的初產婦,面對產後的自我生理、傷口疼痛、乳房充盈不適,以及初為人母在面對新生兒的照護各方面的經驗感受。筆者以田野研究法,在照護期間過程將個案所表達的語言和行為寫成行為過程記錄,將內容分析歸類分析。這孕婦在 懷孕過程中,曾因疑似早產徵象,在家安胎,所以家屬都會陪同產檢,後面因為38週的時候現血入院催生,待產了一天半產程沒進展,最後面臨了剖腹產,術後孕婦表示傷口疼痛及自覺無奶脹、對哺餵母乳心生怯意,所以作者透過照護過程中,瞭解剖腹產初產婦哺乳之經驗還有感受,以期作為未來幫助更多剖腹產的孕婦成功哺餵母乳之參考。在閱讀完這本書後可以讓我們在懷孕與待產還有往後顧小孩的過程中,能夠更能解決這些問題,不在是驚慌失措,不再是為此問題更擔憂,讓孕婦以及新手媽媽能夠更了解與熟練,不怕自己的寶寶會受傷,在懷孕時也會更加小心,在面臨懷孕的產婦,時時刻刻都會很保護與小心自己腹中的小小孩,則有些產婦會努力專心於自身的工作,而忽略了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導致流產,這些事情可以能讓我們在實習時更提醒在待產的孕婦。
      
106-2暑假作業  14010  2018-09-06 17:29:05

一年級主題『與醫療照護相關』議題 護一乙13號 徐祀筠 1065101060 書名:終點前的分分秒秒作者-泰瑞莎·強森 書名:失控的照護 作者-葉真中顯 書名:當爸媽過了65歲。作者-康哲偉 【閱讀心得】我覺得“失控的照護”這本書是一本非常真實的小說,少子化的現象像是兩具渦輪引擎,加速了台灣朝向高齡化社會前進,伴隨而來的老人安養及照護讓整個社會措手不及,由於台灣與日本結構相似,許多問題與經驗都值得參考借鏡。通常一對新婚夫妻以開心的心情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任何的付出都是充滿著希望,未來是多麼的光明有活力,但如果是一對一的照顧年邁又痼疾纏身的老父母,任何的付出都是孝道的負荷,短時間還能享受被讚譽,長時間下來,當符合被重擔壓垮,一點一滴的付出都變成無窮無止盡的折磨,對照顧者或被照者而言都是。然而儘管投入再多未來仍只有黯淡的死亡。現代的年輕人都自顧不暇了,哪有餘力去照顧自己的父母及年老的自己,最終照護還是失控了,這幾年,獨居老人自己了結、老伴結束另一半在自我終結、孝兒終結久病臥床的老父母的新聞時有所聞。人老了終究一死這是千年不變的定律,但在返老還童,自顧不能的情況下,人們該怎麼因應年老這件事?怎麼做才不讓照護暗地裡失控?難道只有生命了結一途嗎?《失控的照護》裡沒有提供答案,但卻開始讓你思考妳的老年。這本書在台灣雖然沒有受到很大的關注不過光是長照議題這部分就足以給四顆星,長期束縛之苦,非經過的人不能想像,經濟不景氣,在時間、金錢、心力上無法負荷,無法兩頭兼顧時勢必造成社會的問題,導致小說裡極端的作法,書裡直言日本有個說法「照顧家庭是日本的詛咒」聽起來非常殘忍,但是卻是不得不不面對的問題。台灣除了偶發幾起社會案件外,大家並沒有正視到長照的問題,只要新聞停止播報,民眾又馬上遺忘,作者能主動關心議題已經很不錯了。
      
106暑假作業  13198  2018-09-06 17:22:33

『二年級』 主題: 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三本): 跟誰都有好交情的心理學 克服累死人的人際關係,輕鬆打造好人緣 不辦清單:史上最不勵志的爛泥哲學書 作者: Pawpaw Poroduction 心屋仁之助 pha *文章(三篇): 大學生情緒智慧、人際關係與自我概念之關係探究 台灣大學生人格特質、人際互動策略與人際關係品質之關連 高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校園人際關係與學習自我效能之研究 作者: 張學善、林旻良、葉淑文 林家瑩、林韋誠、鄭婷婷 蘇玲慧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很多人都會為了人際關係所苦惱,不只是有許多的對象,像是同學、朋友、鄰居⋯等,煩惱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門,例如無法理解對方、想法和意見上的差距。書中寫到,人際關係中真正的問題其實在於自己的心裡,對人際關係感到惱人的兩種人分別是:對自身言行感到困擾的人和對他人言行感到困擾的人,說到底其實兩者問題都出在自己的身上,我認為就是本身想法問題吧。 我覺得自己就是個自我意識很強大的人,但每個人價值觀不同、個性不同、想法不同,所以告訴自己別自以為是的覺得我才是正確的,接受別人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不要執著於自我認定的通常或應該,因為每個人的認知往往都大不相同,若是強逼著套在彼此身上,就出現了人際關係的問題了。與人相處很重要的是-傾聽,這件事我就做得很不好,因為我總是很愛在聽對方說話時插嘴表示自己的想法,如果立場調換我想我一定會很不喜歡跟這個人講話,因為總是沒辦法把自己想表達的事情好好的說完,所以我想,在與人交談時,發話權換到對方時,應該要用心多聽少說話,同時也換到對方的角度去看待這整件事情再表達想法,輪到自己講話時,再隨心所欲的和對方暢談。 一直都不喜歡讀課外讀物,但看了這些書和文章以後,才深知自己的不足,也明白如何解決自己的三千煩惱絲,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更是教會了我怎麼與人有融洽的相處、與人有好交情,希望自己在未來對閱讀可以越來越有興趣。
目前第1609/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07][1608][1609][1610][1611][1612][1613][1614][1615][1616][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