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一年級暑假作業 13972 2018-09-05 23:02:32
『一年級』主題:「與醫療照護相關」議題
*書名:失控的照護------------------------作者:葉真中顯
*書名:照顧不必一個人硬撐-------------作者:橋中今日子
*書名:老人精神疾病之職能治療--------作者:朱文玥.
【讀後心得】(至少 500 字)
我認為呢醫療照護是件非常困難的,但是只要用心不管是誰都能做好,醫療照護可以在醫院或家裡,有些護理師會去家裡,照護些老人,因為這些老人呢喜歡這輩子都在家裡不是在醫院,照護的病人有很多種,其中呢最難照護的我個人認為啦,是癌症.精神病.肢體受損,這些疾病呢是會受到很大的打擊,而精神病呢受到打擊的是家人,可能父母剛生下來的小孩因為小時候受到什麼病,導致腦袋受損.也有可能是天生的,而我覺得不管事被照護的人還是照護的人都是辛苦的,不管人有多偉大多強大,一定會有被照護的時候,例如剛出生的嬰兒.生病的人.照護是個非常重要的事物,如果沒有照護的話可能現在嬰兒不會活著,生病的人會痛苦的離開人世,老人會孤獨的離開人生.照護也不一定是人類醫療照護也可以用在動物身上,在別的國家有些機構就是負責照護動物,非營利的愛心團體,在護理人員的培養課程裡面照護不管你在怎麼聰明沒有愛心一樣是做得非常爛,讀了這些書我對照護的看法更重,醫護人員的本質就是照護不管是男是女都可以把照護做得很好,而照護呢並不是只有護理人員跟病人1對1照護,有可能也有家人有朋友醫療照護呢其實跟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是全心全意,當別人問我們為什麼呢,因為照護別人會讓大家都很開心,不管是護理人員還是家人只要好起來大家都會開心
|
一年級寒假作業 13972 2018-09-05 23:02:09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一甲
學號:1065101025 姓名:魏台軒
書名:夏日大作戰 作者:細田守
出版社:台灣角川 出版年月:2011年7月20
索書號:987.85.2742-3 ISBN:9789862379288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人生最糟糕的事,一個是肚子餓,一個是孤獨.
2.希望我們一家人收牽手,不要敗給人生.
3.如果遇到艱難和痛苦的時刻,要能夠像往常一樣全家人聚在一起憶起吃頓飯.
4.我把我的帳號給你,請一定要守護我們重要的家.
5.成千上萬的人處在困境中,現在不加油,什麼時候加油?
[本書閱讀後心的感想]
我看了這本書讓我覺得是一本大眾看了都喜歡的書,現在有翻作成電影,每個人物都有一個特別的個性,營造出有家的感覺,這小說有一個很平衡的劇情,但平衡可以說是優點也可以說是缺點,它在適時的在讀者有需要的時候加入劇情,太無聊就來段戰鬥,太平淡劇情就會開始起伏,太高潮就會來段低潮,劇情彷彿是照著讀者的需求再走,缺乏領人驚喜的劇情,平衡不代表完美,平衡代表這部片面面俱到,可是並不突出,夏日大作戰有一種東西叫做OZ,這名叫OZ的東西就是就是故事裡的現在科技,它可以傳送電子郵件,可以買東西......等OZ帳號就等於身分證相等的東西,而敵人是一個女主角叔叔發明的人工智慧AI,這AI一出生就喜愛玩遊戲,但因不知世間道理於是走上毀滅人類的道路,它覺得毀滅人類是在玩遊戲,於是操控了美軍航空的帳號要發射導彈,在全世界眾人的努力擊敗了它,這小說有幾個很棒的劇情像全世界出,老奶奶用盡自己的全力來引導那些有職業的人,還有當你遇見困境全世界都熱心幫助你的熱情,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達,網路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夏日大作戰故事設定就是有個超大網路交流平台,不過所謂科技就像是一把雙面刃,再帶來便利時也能夠帶來難以想像的災難,夏日大作戰的內容一點也不誇大不實,失去控制的科技世界癱瘓的情節可能會在未來的世界真實上演,這部小說和電影是真的一定要推廣的神作.
|
暑假作業 14148 2018-09-05 22:56:50
護理科
班級:護一戊
學號:1065101190
姓名:吳家綺
書名:記憶空了,愛滿了 : 陪爸爸走過失智的美好日子
作者: 周貞
書名:與失智共舞 : 照護失智症患者的漫漫長路
作者: 潘秀霞
書名: 一個人好好走:生命最後的另一種選擇
作者: 李宜萍
這是勇氣與淚水的真情告白, 3700多個日子的親身照顧與陪伴, 以愛與信念一步步摸索出溫暖可行的照護方法。 華文世界第一本失智症家屬親筆寫下的故事與經驗,獻給所有子女,以及在照顧路上不孤單,記憶空了,愛滿了"是現任台灣失智症協會家屬聯誼會會長 周貞利女士的著作,是<華文世界第一本失智症家屬親筆寫下的故事與經驗>。<這是勇氣與淚水的真情告白,3700多個日子的親身照顧與陪伴,以愛與信念一步步麼所出溫暖可行的照顧方法。
近年來,失智症的議題在台灣逐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與討論,歸功於一群默默耕耘的醫護團隊,及熱心奉獻的志工和失智症患者的家屬。由於他們的努力,讓我們逐漸認識這種來得無聲無息的疾病,並減少因誤解而產生的家庭和社會問題。更重要的是,讓整個社會因了解而包容、接納,進而向失智症患者和家屬伸出援手。><這本書不但是女兒照顧失智症父親點點滴滴的思念,更是足以讓許多照顧專家耳目一新,感動有加的失智症照護書籍,值得向所有關心失智症的讀者們全力推薦。
書中被照顧的主角是作者的爸爸,是一位<聰明溫和>很得鄰里敬重的退休小學老師,培養出分住在多個國家的五個孝順孩子,其中有三位有醫護背景,因此他幸運地自被檢驗出失智症起,直至在家中子孫環繞下善終,都有子女們百分百的妥善照顧。我認為本書提醒了大家,面對老年時,有親人的真心陪伴和相當的"經濟能力"非常重要。而,要有孩子的不辭辛勞全心照顧,一方面當然先必須是得到孩子的珍愛,(也必定是先給過孩子滿滿的關愛,才可能得到這樣的回報),另一方面也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作後盾,讓照顧的人無
失智症是不可逆的,意味著人生將面臨無力挽回的巨大改變。根據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最早造成的變化,其實在症狀出現的25~30年前就已經開始,科學家認為,若能在發病的25年前就偵測到阿茲海默症,並及早治療,治療成功的機率將會大大提高。
作者年逾八旬的母親,六年前被診斷為「中度失智症患者」。從發現母親言行異常、錯失診治失智症的第一時間、如何確診、如何對應失智症各階段病情變化……,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在書中一一分享身為子女在照護時應注意的實際情形及對應技巧外,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照護時的無助與心力交瘁;在各種問題出現時家人的相互扶持與信任。
茱莉安摩爾因《我想念我自己》一片得獎時說:「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因為這部電影的成功,讓更多人知道了阿茲海默症,罹患此疾病的人應該被關注、醫療問題應該被重視……」失智共舞》的出版,也能帶給失智症患者及其照護者幫助;能讓社會大眾瞭解並接納他們;能讓政府重視長照問題;能讓健康的人開始認識並預防失智症
現在的生活壓力真的越來越大
工作壓力、金錢壓力、家庭壓力等等...
而你如何面對你的壓力?
關於壓力,有壞的當然也有對自己好的
有壓力不必然是糟糕的!
而是我們應該要怎麼克服這些壓力呢?
最近看到了一本書叫 一個人好好走:生命最後的另一種選擇
他讓我了解應該怎麼去釐清壓力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先生認為
「使我們受苦的,往往不是情況本身,而是我們對於情況的想法。」
所以你如何看待壓力 就決定壓力將如何影響你
舉目無親、與家人分離、個性開朗、生性沉穩的人……
本書將介紹作者照護過的個案,
記述他們的生,以及他們的死。
傳達為了安穩走向人生終點所必須認知的重點。
案例1:金谷博子女士,75歲,肺癌末期
從富裕華麗的生活,轉向樸素貧困的生活,這是條伴隨著巨大變化的道路。
她經常用「跌落」這個詞,來表達她生活的變化。
博子女士完全理解自己的病是「不治之症」、「很快就要迎接死亡」等。
她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貫徹到最後。
逐漸退化的記憶力、社會適應力,還有自主打理生活的能力,
沒有錢、沒有可依靠的家人,對任何事情都有強烈堅持的博子女士。
正好測試了居家照護團隊的能力……
|
暑假作業 14148 2018-09-05 22:56:45
護理科
班級:護一戊
學號:1065101190
姓名:吳家綺
書名:記憶空了,愛滿了 : 陪爸爸走過失智的美好日子
作者: 周貞
書名:與失智共舞 : 照護失智症患者的漫漫長路
作者: 潘秀霞
書名: 一個人好好走:生命最後的另一種選擇
作者: 李宜萍
這是勇氣與淚水的真情告白, 3700多個日子的親身照顧與陪伴, 以愛與信念一步步摸索出溫暖可行的照護方法。 華文世界第一本失智症家屬親筆寫下的故事與經驗,獻給所有子女,以及在照顧路上不孤單,記憶空了,愛滿了"是現任台灣失智症協會家屬聯誼會會長 周貞利女士的著作,是<華文世界第一本失智症家屬親筆寫下的故事與經驗>。<這是勇氣與淚水的真情告白,3700多個日子的親身照顧與陪伴,以愛與信念一步步麼所出溫暖可行的照顧方法。
近年來,失智症的議題在台灣逐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與討論,歸功於一群默默耕耘的醫護團隊,及熱心奉獻的志工和失智症患者的家屬。由於他們的努力,讓我們逐漸認識這種來得無聲無息的疾病,並減少因誤解而產生的家庭和社會問題。更重要的是,讓整個社會因了解而包容、接納,進而向失智症患者和家屬伸出援手。><這本書不但是女兒照顧失智症父親點點滴滴的思念,更是足以讓許多照顧專家耳目一新,感動有加的失智症照護書籍,值得向所有關心失智症的讀者們全力推薦。
書中被照顧的主角是作者的爸爸,是一位<聰明溫和>很得鄰里敬重的退休小學老師,培養出分住在多個國家的五個孝順孩子,其中有三位有醫護背景,因此他幸運地自被檢驗出失智症起,直至在家中子孫環繞下善終,都有子女們百分百的妥善照顧。我認為本書提醒了大家,面對老年時,有親人的真心陪伴和相當的"經濟能力"非常重要。而,要有孩子的不辭辛勞全心照顧,一方面當然先必須是得到孩子的珍愛,(也必定是先給過孩子滿滿的關愛,才可能得到這樣的回報),另一方面也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作後盾,讓照顧的人無
失智症是不可逆的,意味著人生將面臨無力挽回的巨大改變。根據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最早造成的變化,其實在症狀出現的25~30年前就已經開始,科學家認為,若能在發病的25年前就偵測到阿茲海默症,並及早治療,治療成功的機率將會大大提高。
作者年逾八旬的母親,六年前被診斷為「中度失智症患者」。從發現母親言行異常、錯失診治失智症的第一時間、如何確診、如何對應失智症各階段病情變化……,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在書中一一分享身為子女在照護時應注意的實際情形及對應技巧外,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照護時的無助與心力交瘁;在各種問題出現時家人的相互扶持與信任。
茱莉安摩爾因《我想念我自己》一片得獎時說:「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因為這部電影的成功,讓更多人知道了阿茲海默症,罹患此疾病的人應該被關注、醫療問題應該被重視……」失智共舞》的出版,也能帶給失智症患者及其照護者幫助;能讓社會大眾瞭解並接納他們;能讓政府重視長照問題;能讓健康的人開始認識並預防失智症
現在的生活壓力真的越來越大
工作壓力、金錢壓力、家庭壓力等等...
而你如何面對你的壓力?
關於壓力,有壞的當然也有對自己好的
有壓力不必然是糟糕的!
而是我們應該要怎麼克服這些壓力呢?
最近看到了一本書叫 一個人好好走:生命最後的另一種選擇
他讓我了解應該怎麼去釐清壓力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先生認為
「使我們受苦的,往往不是情況本身,而是我們對於情況的想法。」
所以你如何看待壓力 就決定壓力將如何影響你
舉目無親、與家人分離、個性開朗、生性沉穩的人……
本書將介紹作者照護過的個案,
記述他們的生,以及他們的死。
傳達為了安穩走向人生終點所必須認知的重點。
案例1:金谷博子女士,75歲,肺癌末期
從富裕華麗的生活,轉向樸素貧困的生活,這是條伴隨著巨大變化的道路。
她經常用「跌落」這個詞,來表達她生活的變化。
博子女士完全理解自己的病是「不治之症」、「很快就要迎接死亡」等。
她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貫徹到最後。
逐漸退化的記憶力、社會適應力,還有自主打理生活的能力,
沒有錢、沒有可依靠的家人,對任何事情都有強烈堅持的博子女士。
正好測試了居家照護團隊的能力……
|
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13152 2018-09-05 22:22:22
*書名(三本):1.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 第二版 2013年 作者:陳皎眉
2. 你不必討好這個世界,只需做更好的自己 作者:采薇
3. 劉墉談處世的40堂課:解憂、解惑、解人生,跨世代的人際智慧錦囊
作者:劉墉
*文章(三篇):1.由於受到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古典文學對於「生」的興趣遠勝於「死」;歷代批評也以「常世價值的實踐」與「典範」的觀念做為評價的標準。這種文學批評標準,在李賀詩的詮釋中特別顯得有所缺憾。李賀詩好談鬼神之事,又喜用「死」、「鬼」、「泣」、「血」等字,營造幽冷陰森之意象,後世便以此為由稱其為「詩鬼」。論者多以李賀之多病、懷才不遇、孤憤而好神祕幻想為因,「鬼詩」便為其果;然而這種批評觀忽略了在因與果之間,詩人的心理轉折。本研究擬藉由終極關懷的研究視角,探析李賀詩的「過渡書寫」。「過渡」意指人們脫離「常世」的觀念與心理狀態後,進入價值觀動搖、自我認同混亂、主體飄泊無依的生命階段。此種傳統批評鮮少探索的心靈書寫,從文學生死學看來,卻正是李賀詩獨特的價值。作者:陳沛淇
2. 藝術治療是一門與心理健康相關的領域,透過治療,個案可以運用藝術來表達自己。思想與感覺,隱喻與象徵常常可以在一個具體的及明確的藝術活動下更輕易地表達出來,其效果遠比單獨使用文字來得好。本研究是以一位專科、患有強迫症的學生為對象,安排接受14次繪畫藝術治療的輔導,目的在於探討其自我探索、自我認同、情緒表達以及學習態度上的改變歷程。結果顯示:(1)繪畫提供一種既安全又有效率的遊戲。個案可藉此自然的活動去探索及經驗外在的世界,了解這世界是和平的、快樂的,或者是混亂的、悲傷的。(2)藝術治療有助於個案對自我的探索及自我認同。(3)繪畫活動有助於誘發個案潛意識的經驗以及情感的表達。(4)由學習態度測驗中發現,階段性的創作藝術治療課程對其學習計劃與學習方法方面的進步最為顯著。作者: 陳繼勝 、 郭怡婷
3. 當老人接受機構式照顧,他們接觸最多的是提供第一線服務的照顧服務員。研究者以為,照顧服務是一種道德介入的行動,在照顧歷程中以自身做為工具提供服務,於焉形成照顧場域中的社會關係,並因此於所有照顧行動中隱含權力的建構與流動。本研究透過敘事研究方法,從照顧服務員的視角來理解其對於照顧關係的詮釋,並呈現照顧服務歷程中的權力影響與內涵。研究結果發現,照顧關係高度動態且互賴,照顧服務員甚至降低權威感以維持彼此友善的關係並帶動改變。在照顧場域中的權力關係是雙向流動的,看似無權力者卻經常運用權力,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事實上交互運用各自的權力基礎。進一步亦發現,華人文化的家族主義與關係中的自我,影響其間權力的形成與改變。所謂專業的照顧者在被賦予愈多的法定權力時,實不該忽略隱匿在知識優位化趨勢下對於權力的反省。作者: 鄭佩芬 、 黃秋琪 、 周傳姜
【讀後心得】(至少 500 字):看完這些書以及文章後讓我領悟很多,不但教會我許多人際關係的處理方式,以及想法上也讓我改觀許多,很多時候我們不得因為外在社會壓力而讓自己不斷的改變不斷的屈服,但在你長大的過程中即使外表上有多大的改變也別忘了初衷的自己,學會做自己、愛自己比任何事來的重要多了,要是你真的成長一切功成名就但這過程以及最後結果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你真的成功了但你真的快樂嗎?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世界再怎麼樣我們看淡點也不過如此,能讓它改變也是需要靠我們自己的,所以別擔心的太多認真的做自己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別讓自己有所遺憾有所後悔才是最為上策。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總會遇到許多不一樣形形色色的人,我們不可能要求以及期望每個人都喜歡自己,有喜歡妳的人自然也會有討厭你的人,我們只要做最真實的自己讓喜歡你的人喜歡你真正的樣子那就夠了,要是你所有都是裝出來的最後你會因為自己心中的壓力而壓垮自己,身旁真正關心你的人也會因為妳的不真心而一一離開你,說了這麼多只是要我們告訴自己即使世界外在給你奪多的壓力,只要你真心對待好好的做自己愛自己,相信你都能一一克服因為那都是最真實的你啊!你的努力外在的人一定會看見,所以再怎麼樣也別迷失自我這是最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