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616/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14][1615][1616][1617][1618][1619][1620][1621][1622][1623][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7暑假作業  13512  2018-09-05 19:59:26

三年級 (105 級)暑假作業 N3辛 楊學典 1055101374 書名:天堂計劃 陪父親走向安樂死的一段路 作者:艾曼紐.貝爾南 編譯者:黃琪雯 出版單位:寶瓶 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是,以無痛的方式殺死一個人或動物,或者拒絕提供醫療服務而使他們死亡的行為,通常是患者有長期的痛苦和無法治癒的疾病才可使用。無痛死亡也稱為安樂死。這本書是在訴說著一位父親曾做過多種手術且常與死神交戰,加上他又罹患缺血性中風及嚴重頸內動脈瘤,一向個性樂觀及非常有主見的他,這次無法承受疾病的折磨了!所以告訴自己的女兒貝爾南,幫他了結生命。從故事中我看見了兩個世界的人,從死者的角度,死者在死亡前常會有焦慮、憂鬱、幻覺的現象,他們會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及關心。我覺得主要還是以旁人家屬的角度看,壓力不會比病人小,旁人必須忍住悲傷的情緒面對病人,絕對不能讓病人擔心,更何況像貝爾南要親手引領父親走向天堂,內心一定十分難受。最感動的部分是,貝爾南從一開的不願意到最後的妥協,這段過程真的很感人,心境的衝突轉折是非常痛苦的,尤其是當你知到病人會在什麼時候死去。所以我真的很佩服貝爾南的勇氣,我相信今天是我,我一定也有這股勇氣面對自己的親人,必盡這是讓他們脫離痛苦最快樂最舒適的方式了! 從這故事中學到了,人生中一定會遇到的四大課題是「生、老、病、死」缺一不可,所以我們只要保持著平常心,順起自然,勇敢面對就好,絕對不要逃避,不要得了小病就選擇放棄治療,必須顧慮到身旁家屬朋友的感受,別讓他們傷心了。可是我在實習時遇到一位阿公,身上裝了呼吸器,然後標簽註明DNR,每次去幫他做護理時都很難過,因為阿公年紀已大了,又昏迷插管,感覺十分痛苦,可惜台灣目前只有安寧療護可以減輕病人不適。我自己也希望台灣能實施安樂死,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尊重生命,不要放棄生命。 如果今天是我自己即將面臨人生的終點站,有兩條路讓我選擇,一條是讓自己在床上慢慢的等待眼睛闔上的那一刻?還是選擇安樂死的方式快速的結束一切呢?雖然這些決擇看起來沒什麼,但是需考慮到背後的許多因素,所以真的的難以選擇。 你認為安樂死真的對絕望的病患來說是一個好方法嗎?
      
與醫療照護相關  14187  2018-09-05 19:34:05

            暑假讀書心得       護二戊  蕭孜穎 *書名:沒有聲音的愛 作者:林怡君 在這篇沒有聲音的愛中所在敘訴的是女主角的父母都是聽障者,但她卻是一個正常人,在早上用語言和正常人溝通到了晚上見到家人便要用手語和家人溝通在書中內提到一句是他的父親也希望她和他一樣身為聽障者一樣聽不見這樣她和她的家人也不會永遠分屬在兩個不同世界了,一開始女主角會因為其他人對他們家的奇怪眼光感到非常厭煩,十分丟臉,甚至在怨恨父母,後來越长越大也變得越來越成熟,漸漸的不再感到厭煩丟臉,而是很驕傲,在他們之間的愛並不能像我們正常人一樣簡簡單單的說一句我愛你來表達,而他們藉由手語,肢體動作或手寫的去表達自由對他們的感受,用行動來訴說不用語言的愛,可在我們這些正常人中還有多少人明明可以一最簡單說話的方式來表達對他人的愛卻始終不肯,在找這個地球上有無數的聽障人士也有的是父母正常小孩卻是一位聽障人士,當我們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就會有無數的變化也不知道自己那天會需要他人的幫助,所以我們不都不因該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們應該用真摯的心去關懷及接納他們。 *書名: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作者:白裕承 在這本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內是在敘訴著一位和藹可親的大學教授,在知道自己羅患路格瑞氏症,那時已經是末期這個病將會漸漸帶走他的生命,而他的學生米奇·艾爾邦透過電視知道自己大學教授老師的身體的狀況便會到學校找多年不見的老師他給他最後一個學分,而這個名稱就是「人生之道」,在這之前畢業後的他被這個忙碌的社會步調影響而失去自己原本的步調,最後他迷失在這個充滿許多陷阱的社會,後來他在和他大學教授的課堂中,漫漫的找到那個原本對未來充滿憧憬的自己,從這個忙碌又有許多陷阱的世界中醒了過來,並找到自己本身的方向和目標,我們人啊要努力活在當下,把握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還有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人、事、物,當然是因為時間是金錢也不等人的,人要向前看也要向前走,不在自己一個人停留在原地,而是要保持向前看的態度面對人生,不要一直活在過去因為死亡是每個人都必經的道路,整天擔心害怕和煩惱死亡也沒有用啊!,不如換一個態度,更積極的態度去享用剩下的歲月也沒有甚麼不好的。 *書名:鋼鐵人醫生 作者:許超彥、黃述忱-口述 萬年生-執筆 這本鋼鐵人醫生他是一位台大醫科高材生在33歲之前不管是是感情還是事業樣樣得意就在33歲那年因為一場滑雪意外導致下半生癱瘓,從此他還有他身邊的人的生活步調規劃全部都被打亂,最讓我敬佩的是他不會因此自爆自棄、埋怨上天,反而是很快的正面看待這件事並且積極面對之後的人生他說到:「要看見自己擁有的,而不是失去的」和他一樣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而在他的眼裡指看到的是他還有上半身,愛他的家人還有努力鼓勵他的朋友甚至還有陌生人,他也始終相信上帝給予他雖然是苦難,但卻讓他增加生命的深度,他相信走過低潮,將獲得更多愛與盼望。這位是讓我真正的感到十分值得學習的是始終不理不棄的在這位鋼鐵人醫生身邊她的妻子他要照顧他老公的生活中的大部分的起居因為她先生因為滑雪出意外下半生癱瘓不能自主控制,她要一起床幫她先生換衣服褲子等等這個鋼鐵人醫生真好有一個真心愛他的老婆。 我從出生到現在身體很是健康,卻是一直不愛現在的自己,覺得自己還不夠好還可以再好再完美,也常常抱怨自己和他人,搞得大家都不快樂這樣的我們擁有的比其他人還要多所以我們要懂的接受自己,懂的欣賞自己,並且懂的看到自己的優點而不是缺點。
      
暑假讀書心得  14587  2018-09-05 18:16:43

書名:皮膚的醫學美容與保健 作者:李育享 書名:高血壓症的飲食與治療 作者:林毓楨、Amanda 書名:慢性呼吸道疾病支氣管擴張症 作者:林鴻銓、何淑娟 在現今社會人口老化及平均年齡逐漸增長的時代趨勢下,許多健康和慢性疾病議題越來越受重視。而高血壓是現代普遍人會有的疾病,這種疾病若長期控制不佳,會衍生出許多的併發症,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台灣有將近四分之一的民眾有高血壓。雖然高血壓已從十大死因排名第四降至第十名,但在防治工作上還是不能輕忽的。我們必須時常提醒量血壓,強調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並教導正確的飲食與方法。高血壓若長期未控制好,不僅對心血管及腎臟造成損害,有高血壓的人其大腦腦部年齡比一般人老了3.3歲,長期高血壓除了會讓大腦提早退化,更容易造成失智症的發生。我覺得若能儘早治療高血壓,或許是儘早避免大腦被高血壓傷害的最有效的方式。血壓會高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遺傳和生活型態不正常引發的,稱之為「原發性」的高血壓,少部分的人則是因為內分泌失調或生理變化所引起的,稱之為「續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要依靠生活型態改變及藥物的配合,協助改善高血壓及預防併發症的產生;「續發性」高血壓則只要將造成血壓高的疾病治好,就能明顯改善高血壓的症狀。
      
暑假閱讀心得作業-個案報告  12412  2018-09-05 17:20:31

慈濟護理雜誌-一位嚴重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婦女之護理經驗 這篇個案報告是在探討一位28歲女性罹患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併發肋膜積水住院期間之護理經驗。筆者以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工具為指引,運用觀察、會談及身體評估方式收集主、客觀資料確認護理問題,發現個案有睡眠型態的改變、特定性知識不足、體液容積過量、低效性呼吸型態、情境性低自尊等問題。主要的問題我覺得是在心理的方面,個案因得知無法生子心中產生焦慮與公婆的壓力,所以我覺得可以鼓勵個案正向思考減輕壓力提到抒解心理壓力方法,並幫助他說出心中之壓力,陪伴共同討論心中的焦慮並鼓勵他說出感受,建立個案的自信心,另外適時給予正向心理支持、主動察覺其需要並與家屬共同討論個案心中壓力,在家庭調適上也可以鼓勵個案夫與公婆討論,增加家庭和諧氣氛都是相當重要的。護理期間由於婆婆出門不方便無法與其會談,使筆者無法探討個案與婆婆心裡想法及解決之道是本篇個案報告最大限制。整個護理中,筆者看到個案之病程及心理變化,努力執行護理計劃協助個案生、心理調適,提供有關之衛教及指導抒解心中壓力方式讓個案更能自信迎接未來生活,所以看了這篇文章除了讓我更佳的了解到了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也讓我了解到了護理過程給予個案心理方面的溝通及安慰也是很重要的,希望未來有機會我也能成為能夠照顧個案生理及心理健康的護理師。
      
運用「臨終照護」概念提升加護病房末期重症病人之照護品質(心得)  13528  2018-09-05 16:43:26

臨終照護,曾被認為是一門藝術,但現在也是一門科學,更是善終的一部分,加護病房是一個常常需要面對死亡衝擊的地方,研究顯示80%的人是在醫院中死亡,2011年三讀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案,讓臨終病人可選擇免除醫療維生儀器侵入性的痛苦,讓臨終者可以得到善終,但自許多高科技醫療儀器的發明,延長人的壽命及存活率,但也相對大大降低臨終品質,但藉由完善的臨終照護相關教育訓練,增加相關設備,並建立加護病房臨終照護關懷監測機制,啟動「加護病房臨終照護關懷」醫療團隊,執行高品質臨終照護政策宣導,提升加護病房末期重症病人優質的臨終照護品質,達到病人及家屬生死無憾的目標。 臨終對我們來說都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每個人都會面臨生老病死,但走過歲月中,我們對生、老、病比較能夠體會,但卻沒人知道死是什麼,也沒人知道死之後會怎樣,依我們讀護理的,以後去臨床工作,一定都會遇到,像是這次的基護實習,就有看到一位阿嬤,最後家屬也討論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把阿嬤轉到安寧,雖然不是我和其他同學的個案,但是看到這幕,心情難免有些沉重,畢竟這是我第一次面臨這種事情,但是現在身為護生的我們,不管是現在,或是以後到臨床工作,我們都要盡全力幫助臨終的個案,讓他們在人生的尾端能安詳的走完。
目前第1616/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14][1615][1616][1617][1618][1619][1620][1621][1622][1623][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