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617/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15][1616][1617][1618][1619][1620][1621][1622][1623][1624][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動力取向人際關係團體心理治療個案報告  12631  2018-09-05 16:33:36

動力性人際關係團體心理治療,是以精神動力為導向,以人際關係為介入點的團體治療,本文報告一位患有重鬱症之已婚中年男性參與本團體之變化。 個案是位已婚的男性,父親因為自幼對個案要求標準很高、嚴厲,且個案因長達十年沒有工作,所以常常沒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父親。主要的壓力來源為與父親之互動,他不敢跟父親講話,覺得父親很兇、感到很畏懼。 個案在參與團體過程中,第一次與第二次語言表達比較少,與其他人互動亦不似過去團體積極主動。到第三次、第四次團體時,個案更無故缺席,原因是個案認為這一期的團體治療者是比較權威的角色,他會非常害怕,覺得壓力很大,所以不太想繼續參加這一期團體。但是透過醫師的持續鼓勵,個案又再次回到團體中。漸漸的每一次團體過程中,個案會開始分享自我的發現,也會跟大家討論到父親。原本在團體早期,他都坐在跟治療者呈90度的位置,避免眼光與跟治療者有所接觸,如今個案會主動坐在協同治療者的旁邊,也會分享自己最近與父親關係的改善,可以說是有說有笑的講事情,可以多談心,不用那麼的去逃避父親。 個案透過團體治療後,情緒過度低落的狀況已有蠻多改善,與父親互動已和順許多,雖然目前並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但是他偶爾會幫幫父親的忙,也不會再像之前一樣有自殺的企圖。 面對重鬱症者,我們都應該抱持著關懷、關心、傾聽的角度去看待他們,如果患者提起自殺的想法,要記得坦率地與他們一起談論不要迴避話題,並且告訴他們的醫師或是心理師。也可以適時地邀請他們一起出門運動或是參加一些輕鬆的活動,但千萬不要強迫他們。除了上述所說的那些,也可以參考以下「三不守則」:一、不鼓勵:不要一直對患者說要加油要正向思考等話語;二、不責備:不要責備患者說都是他的錯,或是有病就什麼事都做不好等等;三、不反駁:面對患者沮喪的話語,傾聽就好,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的都是錯的。
      
二升三暑假作業  13521  2018-09-05 16:30:45

*書名:體貼對方難過心理的回話術 作者:岩井俊憲 *文章:人際關係與人際感情的構念化 作者:楊中芳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個人與個人之間或個人與團體之間相互影響的行為就叫做人際關係。例如:我們和家人、和親戚、和朋友、和師良、和同學、或者和我們所屬的社團,因為有交往、有溝通、有互動,所以就形成了人際關係。如何與他人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增進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是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首要條件,以下幾項通則提供參考: 站在對方立場設想,將心比心,並且用溫暖、尊重、了解的方式去溝通。 了解溝通的障礙並且盡可能去突破。首先我們得有與人溝通的意願,以一顆開放的心靈傾聽,千萬不要立即下價值判斷,而最好以對方的立場和觀點去設想。 當一位好聽眾,用我們的心靈去聽聽對方的想法與感受,而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然後要坦誠地告訴對方,我們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和想法? 善解人意,我們不一定要贊同他人與我們不同的意見,但是如果我們能了解他人,我們自己也會快樂無比。 加強對自己的了解,知道自己會說出什麼樣的話,也是能與他人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技巧之一。 要善於處理自己的情緒,不要讓不好的情緒影響了與周圍入的關係。 什麼是溝通?溝通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人與人之間傅遞情感、態度、事實、信念和想法的過程,所以良好的溝通指的就是一種雙向的溝通過程,不是你一個人在發表演說、對牛彈琴,或者是讓對方唱獨角戲,而是用心去聽聽對方在說什麼?去了解對方在想什麼?對方有什麼感受?並且把自己的想法回饋給對方。溝通過程中可能因溝通者本身的特質或溝通的方式而造成曲解,因此傳送訊息者與接收者間必須藉著不斷的回饋,去澄清雙方接收及了解到的是否一致。一般而言,溝通包含語言和非語言兩個部分,前者指的是說話的內容,後者如臉部表情、手勢、目光接觸、語氣、觸摸、距離等等。比方說,當你的好朋友臉色不太好地回答你:「沒事」時,你會相信他說的話嗎?人際關係對大家來說,應該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人際關係指的是我們和週圍人之間的關係。例如在家裡和父母兄弟姊妹相處的狀況、學校和同學老師們相處的狀況、社區裡和左鄰右舍相處的狀況。隨著對象不同,您處理的方式或期望回應的水準也不一樣,例如您與同學間相處的期望是興趣相投、講話投機,能隨心所欲地玩在一起、混在一起,能坦然地表現出真正的自我;與鄰居相處也許只是期望見面時彼此打個招呼,寒喧幾句,彼此互相尊重,維護居住的安寧。您進入了企業成為企業內的一份子,您又擴大了您的人際關係層面,對企業的人際關係面您是否也有所期待呢?回想一下,當您應徵求職時,您是否期望能進入一家知名度高、待遇不錯的公司,期望能碰到好的主管,交到好的同事,希望工作場所是一個氣氛愉快的地方,這些期望中自然而然地透露了您對人際關係的期望。反過來說,企業在人際方面對您也有期望。過去父母、師長們對您在人際關係的期望,大概是希望大家能合睦相處、不要爭擾不斷,這也是一般人對人際關係最常有的認知。因此,一些長輩們也常常提供我們一些處世之術,讓我們能有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與人際情感的構念化   13541  2018-09-05 16:15:47

這個文章合前人在人際交往、人際關係及人際情感三方面所進行的構念化之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理論架構,把人際關係及人際情感在人際交往中的運作及互動出來,提供有興趣的學者共同參與,進行有系統的實徵探研工作,以期建立一個本土的人際交往學科。這文章合前人在人際交往、人際關係及人際情感三方面所進行的構念化之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理論架構,把人際關係及人際情感在人際交往中的運作及互動出來,提供有興趣的學者共同參與,進行有系統的實徵探研工作,以期建立一個本土的人際交往學科。什麼是人際關係:關係就是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係。這種關係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影響,會在人的心理上形成某種距離感。每个人在生活,學習可避免地會人產生交流聯繫,是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與人交往面臨的問題,從學校人際及影響,对学校人際關係建議,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際情感,我們的文化教養中,感受很容易被忽略,也導致我們缺乏感受。 人之所以需要界限,是要把感覺找回來,並指認出自己的感覺。 沒有自我界限時,一味付出就成了討好,最終因心力交瘁,而選擇斷絕關係。整理好與自己的關係之後,才能好好經營每一種關係。會為自己付出,不再執著於討好他人,讓對方負起該負的責任。越認識自己,也會越清楚界限,保護也尊重自己的感受,便有能力去愛與被愛。
      
106暑假作業  12396  2018-09-05 15:31:09

文章: 照護一位全身嚴重燒傷併右膝下截肢青少女之護理經驗 作者:陳昕彤 、 李玉秀 讀後心得: 探討一位青少女原本外型亮麗,卻因意外造成全身嚴重燒燙傷導致右膝下截肢的照護經驗,個案在病情穩定後轉入病房進行後續照護,卻出現易怒、大哭、拒絕 復健等身體心像紊亂行為。筆者自2015年9月8日至9月18日照護期間,運用 Gordon 十 一項健康型態功能評估作為指引,運用觀察、會談及傾聽技巧收集相關資料,確立個 案有疼痛、身體活動功能障礙和身體心像紊亂等護理問題。護理過程中,除了使用止痛藥外,換藥方面藉由選用特殊敷料減少換藥頻率和輕柔換藥技術配合刺激神經來減輕換藥疼痛;復健前先以中性乳液塗抹滋潤皮膚和復健時搭配腹式呼吸放鬆和 轉移注意力技巧調適復建不適;截肢護理以加強健側肌力、站立平衡訓練促進早期下 床並為日後穿上義肢做準備;心理方面,鼓勵面對外觀上的改變,強調個人自我正向 特質,以提高自我肯定。藉由分享媒體新聞了解社會大眾適應程度以降低身心威脅, 以及使用網路傳播軟體分享復健過程,獲得同儕支持調適逆境衝擊。教導穿著喜歡的 長袖、長褲以減少外表和他人的差異,促使接納病患。本文建議希望國內能成立專門 青少年截肢病患的支持團體,將青少年截肢支持團體納入照護計劃中,以支持團體協 助青少年截肢病患渡過艱辛漫長的復健歷程。燒傷是一件需要很多時間來恢復,除了每天做復健防止肌肉攣縮、還要忍痛換藥、有些肢體外觀會不平整、會不喜歡自己、搞自閉不想面對大家、很多挫折等等... ...,需要需多的幫助讓她可以堅強不怕苦不怕難的繼續生活下去。
      
三下暑假作業-個案報告心得  12276  2018-09-05 15:22:42

我看的這篇個案報告是在討論帕金森氏症與精神症狀的疾病,這個個案是一個77歲的阿嬤,他在69歲的時候因為右上肢的手僵硬被診斷為帕金森氏病,隨後開始服用抗帕金森氏藥物,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手抖的症狀也越來越嚴重,在一年半前住院並將抗帕金森氏藥物加重,他的精神狀況也漸漸的越來越不好,例如出現睡眠問題半夜會起來大聲哭泣,會以為別人偷他的錢,出現視幻覺以及被害妄想症,入院原因是上廁所時外勞動作太慢阿嬤生氣之下打了外勞而被家人送往醫院接受檢查。帕金森氏症、中風與失智症為老年人常見三大疾病,巴金森氏症主要是多巴胺不足所引起的,分為五期,常見於 60 歲及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但也有些人在40歲前就出現症狀。它的四大病徵是:靜止性顫抖、僵硬、動作遲緩、缺乏平衡感,有些患者精神狀況也會受到影響。帕金森氏症無法痊癒,只能靠藥物、手術及其他輔助性治療來治療這疾病。看完這篇個案報告我覺得對於患者及家屬來說要照顧是一件很費心費力的事,帕金森氏症的病程很漫長,家屬要照顧生活起居以及維持患者還可以執行的身體功能以外也要給患者心理支持,給患者多一些耐心與包容,讓患者去參加支持性團體,從其他人的例子中也能夠互相支持,患者心情也會較開朗一些。要照顧這類患者的家屬真的要有很大的耐心及毅力真的很辛苦。 資料來源(APA格式):林益卿、楊鈺雯、賴昂廷 (2011).個案報告與討論︰巴金森氏病與精神症狀.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26(6),261-267。http://www.hyread.com.tw/hyreadnew/search_detail_new.jsp?sysid=00138769&dtd_id=3&q_key=%E5%80%8B%E6%A1%88%E5%A0%B1%E5%91%8A&q_txt1=&q_txt2=&q_txt3=&q_txt4=&q_field1=&q_field2=&q_field3=&q_field4=
目前第1617/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15][1616][1617][1618][1619][1620][1621][1622][1623][1624][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