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630/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28][1629][1630][1631][1632][1633][1634][1635][1636][1637][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6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13329  2018-09-03 09:29:54

書名:一眼看穿怎麼溝通 作者:DaiGo 出版社:方智 心得:這本書是關於男生與女生思想不同和溝通的書,尤其是情侶之間最明顯,例如:今天女生請男生去幫忙買巧克力,男生的思想是:就是需要巧克力其他的不用,可是有些女生的思想是:可以幫我去買巧克力嗎?(順便幫我買不同甜的東西)括號裡的那些話沒說出口是因為有些女生會覺得男生應該會體貼一點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但也有例外,例如:女漢子說要什麼就是什麼,不會去想希望男生順便買點什麼回來;男生也是一樣,暖男就會想到女生可能還會想要什麼然後就順便買了,可是大部分男生就會像我說的例子一樣,覺得就是有需要才買其他沒說的就不需要;才會造成生活上為了小事也在吵。 還有女生在買東西時都是看今天的心情或是喜歡與不喜歡,而男生是看規格有沒有符合自己需要的;像現在的臉書也不例外,女生大多會分享的都是一堆自己去過的風景地區或是去吃過的美食餐廳,而男生是分享比較多有關機車或是車子或是遊戲,也可能會是自己開的店。 這些例子都是在生活中可以看到的。
      
107年 暑假功課  13419  2018-09-03 01:59:09

班級:五護三己 座號:18 姓名:游心儀 書名: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 作者:陳皎枚 關係是人際的重要管道,也影響著我們學習、教導、成長變成現在的我們,在這本書當中總共有五種的秘訣可以讓我們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更好溝通了解,其中第一篇[凡事以我為主]通常我們的觀念裡很少會有人認同這點,但其實它就像自己和他人的過濾網一樣,在每一次遇上新的事物,經過當下的感受,在做出判斷,每個人的評判標準都不相同,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常很難用主觀的眼光看待每一件事,因此也常常聽到的成語或者是諺語都是有關將心比心,飲水思源期望的就是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同理心。 在書中有一篇我覺得也很重要,主要是再說明當我們在與朋友溝通的過程中常常認為[你怎麼看不明白我的感受!][你應該知道我想說什麼!],在有這樣想法的人應該先想想自己有沒有和對方敞開心房,讓他們有時間了解隱藏在話語背後真正含義,且我們其實透露給對方的線索少之又少,卻自以為已經很足夠,在對方不明白你的感覺時,又以責怪的口吻去怪罪,最後引發不必要的爭執,但其實只要我們提供完善的資訊讓對方了解,不僅可以讓彼此的關係更緊密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爭吵,但首先要做的很是敞開心房的去溝通。 在溝通的過程還有兩點也很重要是價值觀的不同和不經意的放大別人的缺點,但卻要求對方接受自己的不完善。首先因每個人因家庭背景成長經歷都不相同,所以無可避免的是造就的價值觀也會不同,書中教了怎麼樣判斷他人價值觀的許多方法,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尊重,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再來我們應該以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不應該永遠的堅持自己是對的,這樣才能了解周遭的人,展開真正的人際交流。這本書從自己的心態和他人的行事風格都舉例了不少,總結只要我們了解對方的風格、價值觀,再以客觀的判斷來溝通,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107暑假作業  12577  2018-09-03 00:14:22

暑假作業 文章:照顧一位肺結核患者呼吸道隔離的護理經驗、肺結核病與醫療照顧之研究、肺結核患者社會支持與生活品質的相關研究 作者:賴雅惠 心得:肺結核原是台灣最常見的傳染病,因早期台灣的醫療並沒有那麼發達,但近幾年,台灣的醫療逐漸進步,使肺結核已漸漸地被控制了下來,但是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是必須要持續服藥2-4週,才能將病情穩定下來,但是國內的人以為已經沒有了症狀,就不用繼續服藥;這樣的觀念是不正確的,雖然沒有了症狀,但還是得繼續服藥才能完全治癒,不然前面所做的,不就白費工夫了嗎?! 肺結核是一種傳染性高的疾病,主要的症狀是咳嗽持續3週以上、體重減輕,一旦被傳染了,就必須要趕快進行治療,並且要採取呼吸道性的隔離,住在負壓病房,不僅是保護個案,也是為了保護周遭的人不被傳染,但這樣就會導致個案的心理產生了疏離感,因自己得了這個病,而被迫要強制住進負壓病房,讓個案的活動,受到了限制,也無法跟家人和朋友好好地聊天,會擔心自己會不會傳染給他人,所以才會不想讓他的朋友知道,以免自己傷害了朋友;從這篇文章可以發現個案其實很害怕自己的病沒辦法治好,自己的身體狀況感覺越來越差,當護理人談到肺結核的疾病時,個案卻低頭不願繼續談下去,然而住進負壓病房也讓個案的自由受到限制;我們要讓個案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並說明這疾病是可治癒的,只要個案能持續服藥2-4周以上,就能夠治癒了,不再會有傳染的問題,也能再回到工作崗位上繼續工作了;除了生理的問題,我們還要去照護到個案的心理,生理可以用醫學的方法來進行治療,但心理層面的問題是必須透過不斷地溝通,然後再進一步去了解問題的所在,並和個案一起討論,看要怎麼把問題解決,在護理的過程中,”溝通”與”關愛”是最重要的元素,因為你觀察到個案需要什麼,並讓個案一起參與討論,這兩個元素是絕對不可或缺的;近幾年來,台灣的飲食越來越精緻化,運動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台灣給了我們便利的交通,精緻的飲食,這造就了人類會變得懶散,以及身體體態逐漸豐腴起來,最重要的是,身體內的循環機制也逐漸地下降了,首當其衝的是,造成心血管系統方面的疾病,太過於精緻的飲食以及缺乏運動,長期的累積下來,會導致我們的血管阻塞,心臟的功能逐漸下降,最後以死亡為收場;政府一直在提倡333運動以及提醒國人不要太常吃過於精緻的飲食,以免讓身體造成負擔,所謂的”333運動” 就是指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運動三十分鐘,且每次運動後的心跳速率需達到每分鐘一百三十次以上,如果持續三個月以上,則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有效預防疾病,也可達到減肥的功效;另外也有「531運動法」,即每周至少運動5次,每次30分鐘,心跳速率達每分鐘110下為原則,一開始先設定一個簡單的目標,達成後再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此循序漸進慢慢進行,持之以恆地去做,就能降低心血管系統以及各系統的疾病了。 資料出處:全文資料庫
      
106-2暑假作業-閱讀心得  13517  2018-09-03 00:09:15

書名: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 作者: 戴爾.卡耐基 (Dale Carnegie)譯者; 詹麗茹 出版社; 龍齡有限公司 【讀後心得】 我認為在生活中人際關係是影響我們很深的關鍵,在與人相處的環境下一定會存在著人際關係的問題,除非到山中隱居與世隔絕過著不會和他人相處的日子直到老死。 書中提到耶穌基督在由泰山上一句訓誨門徒的的總結「你要別人怎麼待你,就得先怎麼待別人」假設自己帶著脾氣的語氣和人談話,那對方肯定也會被自己的情緒影響到,而以相同語氣回復,可能最後有一方爭贏,但兩人不也是到最後都不歡而散嗎?不就逞一時的口皮之快,可等著我們失去的代價是什麼?是建立起來的友誼失去好友、是生意上的合作夥伴損失好幾億、又或者是與你共度一生的伴侶賠掉幸福美滿的生活,最後在懊惱後悔時這都來不及了。 假設我們先緩和情緒,如果遇到意見不同時,不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在實習的時候我們這一組就有同學每次都很堅持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說的才是正確,當我們告訴他這樣是錯誤的對方就會很固執都聽不進我們的話,也開始讓同組的我們開始反感,也覺得和他談話很痛苦,畢竟每次遇到意見不同不是在討論正確做法和答案氣氛總是特尷尬,每個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我也不例外,批評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只有招致憤恨,我們都害被人指責,因批評引起的羞憤,常常使員工、學生、親人和朋友士氣大為低落,並且對應該矯正的事實狀況一點幫助都沒有反而還會適得其反,舉例來說,一家幼兒園在吃完午餐要把碗放在餐具回收區前,老師們都要檢查碗內的飯菜有沒有吃乾淨吃光,突然發現一位小朋友挑食不把青椒吃掉,老師跟小朋友說「不能浪費食物把它吃下去沒吃掉不能睡覺」,這時受到指正的小朋友開始哭鬧不管怎樣都不吃下去而且還把碗直接打在地上,可是假設老師換別種說法並用親近的語調問小朋友為什麼不吃是討厭青椒的味道還是其他原因,小朋友可能會告訴老師他不吃的原因,然後讓老師想方法讓他吃下去,這樣的效果顯然比第一種好,也可能因此讓他接受。 「經常微笑」這一個小動作也很重要,在實習第一天結束時我搭著電梯準備下樓走去火車站準備單公車回家時我遇到修女們,於是我先主動向修女們問好,因為這一個小舉動修女們開始跟我聊天,到某層樓修女出去電梯前跟我喊加油我也和他們說再見,接著進來一位清潔員,我也和他打招呼,結果他跟我說剛剛走出去的修女們第二位是院長,還好有主動打招呼沒有給不好的印象,之後實習只要在單位走廊遇到病人我都會打招呼,讓我和病人變成好朋友,連很刁難學姊們的病人都可以很輕鬆地就和她相處,想要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其實不難,即使當不成好友也不要建立仇恨。
      
2018 暑假作業 讀書心得 護二己 03   13404  2018-09-02 23:37:07

班級:護二己 姓名:吳羿慧 學號:1055101265 座號:3號 暑假讀書心得 『二年級』 主題: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三本):《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譯者:葉小燕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 《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作者:戴爾卡內基 譯者:詹麗茹 出版社:龍齡出版社 《改變心態,就能改變事態》 作者:千江月 出版社:普天出版社 *文章(三篇):<有效人際溝通兩大因素:自我揭露與他人回饋> 作者:吳硯文 刊名:經理人 <「人生的朋友」 人際溝通實踐--綜合活動課程分享> 作者:劉樂農 刊名:諮商與輔導 <追求共織的圓點一一談組織中的人際溝通> 作者:晉麗明 刊名:絲織園地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閱讀完這些書和文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書中的觀點都是以阿德勒的理論來描述,而阿德勒許多理論皆與佛洛伊德不同,帶給我許多不同面的思考,雖然有些觀念乍聽之下難以接受,但是仔細想想好像也很有道理,例如阿德勒主張的目的論,認為人所做的任何事都是有「目的」,書中的例子是:「在咖啡館讀書時被別人用咖啡潑到因而憤怒吼叫,但阿德勒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因為你有個想大吼的『目的』,而衍生出憤怒的理由,哲學家的說法是想藉由吼叫,使對方屈服,因而為了達到此目的,而捏造憤怒這個情緒作為手段」,這個目的論,顛覆了我們原本相信的決定論,一直以來都認為事情是因為有原因才有結果,但阿德勒認為應該追究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希望我們不要因自身經驗所產生的衝擊而痛苦,而要由經驗中找出能夠達成目的的東西。還有,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一開始對這句話其實半信半疑,但書中哲學家表示,會感到孤單寂寞,並不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的緣故,是因為發現在自己周遭的人,將自己排除在外才會感到孤單,所以我們就連要感受孤獨,也需要其他人的存在,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換句話說,想要除去所有煩惱,唯有獨自一人存活在宇宙中,可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在本質上,就是以他人的存在為前提,原則上無法跟他人切割獨自生活。書中提到人生並不是一條線,而是一連串稱為「現在」剎那的點組成,所以應活在當下,舉例來說:「想像自己站在舞台上,如果將整個會場的燈光都點亮,應該連最後一排觀眾席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反過來,當聚光燈打在自己身上,恐怕連第一排都看不見」,也就是說聚焦在此時此刻,則應該看不見過去及未來,所以無論過去發生什麼事,和當下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未來會如何,也不是當下該考慮的問題,只要將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就好,這樣並不是在逃避,反而是認真且謹慎的,這是為了專注在當下可以做的事。關鍵的一刻,不在昨天也不在明天,就在此時此刻,或許你會疑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但阿德勒表示:「普遍來說人生沒有意義,因為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給予」,確實如此,人生的意義,是由自己賦予的,除了自己沒有別人能給予你的人生任何意義。這本書推翻了我很多想法,並且給了我很多的啟發,讓我從不同角度看待很多事情,也讓我更認識了阿德勒這個哲學家,今後在生活上我會妥善利用這些論點,解決未來人生遇到的問題。
目前第1630/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28][1629][1630][1631][1632][1633][1634][1635][1636][1637][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