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2018暑假作業 14001 2018-08-31 15:02:23
1065101051 曾培禎
書名:失智症臨床照護指引
(作者:Carol A.Miller 譯者:莊琬荃)
書名: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
(作者:郭育祥)
書名:當爸媽變成小孩,全方位照顧失智長輩
(作者:張靜慧、黃惠如)
心得:這本書雖然薄薄的,但是裡頭的內容真是多之又多,對我來說就是大蓋翻兩面就翻不下去了吧,不過其中的「重點速覽」與「資源速覽」讓我可以從中獲取許多知識,像是失智症的定義、怎麼照顧失智者、失智症患者有哪些行為舉止、面對什麼症狀該如何處理......等。同時還介紹了豐富多樣的匿名個案,教我們一些應答的婉轉化,還有較為尊重病者的詞語,例如:看護者,照護者,可以改用幫助者、陪伴者、助理,讓被照護者不會感到他人只把他當病者,而是一個需要幫助的正常人。
也正是因為這本書我才了解到「失智症」並非只有一種表現,因為我在看這本書之前,看的電視劇有失智症狀況的人,大多都是以叫錯名字,把孫子叫成兒子這類的狀態,亦或是像小孩一樣講不聽胡鬧,找不到回家的路,亂報地址......等。但是這本書告訴了我,失智症病不是只有這幾種模式,有各式各樣的狀況以及不同的階段,面對不同的階段要用哪種方式溝通最為合適。
照顧失智者,說真的不容易,說駕輕就熟是騙人的,這種狀況要專注對一個個案有所研究,要有一定的了解,因為每個人狀況的不同施以不同的應對方式,不過依線在的護病比,有不成比例的狀況存在,要一對一的照顧應該是無望了啦...希望未來的照顧能夠更加平均,讓需要幫助的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及服務。
|
107學年度暑假作業 12636 2018-08-31 13:55:58
文章/作者
護理指導對準父親陪產效能及產婦生產支持感受之影響/施惠玲、李從業、張玉坤
準父親初次陪伴待產及生產之經驗歷程/周汎澔、余玉眉、余德慧
婦女經歷先生陪伴生產之生活經驗/傅雅麟、李從業、葉翠芬
看完本篇文章後,讓我更了解準父親對於初產婦在待產及生產過程中的一些想法及應對方法的取向。文章一開始介紹生產的演進歷程,人類史前時代婦女生產都是獨自一個人去完成,後來部落的形成才開始有分娩經驗婦女一同協助初產婦生產,而還沒有醫院出現之前,婦女都選擇居家生產(像是水中生產),陪產期間準爸爸都會在旁邊幫忙澆水、幫忙產婦擦汗,提供產婦懷孕過程所需的一些要求,盡力的去配合產婦。而且準爸爸還會比產婦更加擔心、不安、焦慮。我覺得準爸爸在陪產的時候會變成女生的感覺,很擔心很焦慮很想照顧自己的配偶,很想幫上什麼忙,但卻又只能做一些跑腿的小事,只能盡力的讓產婦舒適舒服,就像文章中說的,準爸爸的心裡一定不太好受,不只在陪產期間,其實在生產過程,因為有些醫院的限制使準爸爸只能在休息室等待,準爸爸就眼睜睜的看著產婦進產房,無助、孤立的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受,心裡一定會開始亂想。我覺得醫院可以改成讓準爸爸陪同產婦一起進產房,讓準爸爸一起和產婦經歷並完成這個生產歷程,所以在媽媽手冊裡也要有讓準爸爸認識學習的資料,讓準爸爸在產婦不管是在居家或是醫院生產都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不然不確定感會讓準爸爸即使在產房陪著產婦,但他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資料內容提到說「...那後來你們(醫護人員)有一直教她閉氣用力,雖然我們大家有幫他一氣喊、一起加油,有幫忙看,可是主要還是要靠他自己用力,那時真的是"同心不協力",都同心要把孩子生下來,但是我的力氣都用不上去,只有靠他自己啦...」,我覺得那句同心不協力真的深深印在我腦裡,讓我印象深刻,準爸爸只能在旁邊幫自己的配偶加油打氣,看著產婦脹紅的臉,提醒她要記得換氣,反而被產婦罵說「(很生氣)你不要講話!」,準爸爸們應該是又哭又笑吧!哭是因為怕她更不舒服,笑是因為竟然在生產時被自己老婆罵。相信居家生產時,有準爸爸的陪伴,產婦一定會更安心,即使準爸爸只是陪在產婦身邊、幫產婦放熱水、抱著產婦安撫她,這樣的支持效果也很大!
|
106學年度暑假作業心得 12270 2018-08-31 13:52:34
文章:運用治療性遊戲協助一位性侵害兒童在急診之護理經驗
作者:高櫻芬、劉淑樺
閱讀心得:
常常在想人會不會因為一己私慾,而做出一些喪心病狂或者害人害己的事情呢?而使自己達到精神上的痛快或者肉體上的滿足?
每次看到小朋友受到這種暴力對待時,我就會很難過,常常在想說為什麼我還沒長大,為什麼我還沒有成為更好的人來幫助他們,為什麼我還沒有辦法保護他們,而且也會對那些加害者覺得憤怒,為什麼要為了自己一時的快樂,而去傷害那些過著快快樂樂的純真小孩們,難道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其實以現在這個社會來講,不管男女老少,都會有受到這種暴力對待的可能,只是我們有沒有發現而已,例如:會有人在公廁偷裝針孔攝影機偷拍、會有人刻意當溜鳥俠在公園等別人經過、又或者會有人當跟蹤狂當那種襲胸狼,這些也都是屬於性暴力的範圍。
但在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國家裡,好像對這些加害者的懲罰沒有很嚴厲,所以才會使犯案率提高,畢竟人都有一種僥倖心理,總會覺得反正只是罰罰錢、關幾個月就能出來了,或者是靠關係來掩蓋自己的罪行,那這樣受害者的那些保護根本就沒有得到保障,而且這樣可能也會間接造成對他們的二度傷害。
現在的我能做的,應該就是去社福機構多多陪伴他們,還有給他們鼓勵,讓他們不要一直活在恐懼中,能繼續快快樂樂無憂無慮的長大,然後繼續成為更好的人來幫助他們。
高櫻芬、劉淑樺(2005)・運用治療性遊戲協助一位性侵害兒童在急診之護理經驗・護理雜誌,52(1),88-93。
|
2018暑假作業 14173 2018-08-31 13:45:10
書名:哈佛教你推動醫療管理 作者:麥可˙波特
書名:護理心理學 作者:林仁和、龍紀萱 著
書名:創造性治療 作者:Creative lnterventions
with Traumatized Children
任何醫療系統的適切目標,應該是改善他們提供給病患的價值。醫療價值是由每元花費對病患產生的成效來衡量,服務項目或數量並不重要,提供的價值多寡才重要。更多及更貴的醫療,不見得就是更好的醫療。
這本書不但收集台中榮總引進並成功推動平衡計分卡管理系統的個案,又收錄多篇精采文章,針對美國持續上揚的醫療成本、醫生在醫療轉型的角色、成功領導組織變革的要素、人際關係對大變革的影響、服務創新與顧客需求和企業文化變革,提供客觀但深入的探討,讓我深深佩服能寫出這樣書籍的人。
我們都是有生病或是有需求才會去醫院,但在門診資訊主動提醒檢查是否做完全的時候,我們也會想到,而去做這些檢查,讓醫院不再只是病院,不在只是被動看病,更可以做到提早預防,所以也有可能我們去看感冒而檢查到其他病狀。
我看到了一個實例:
長期往返兩岸經商的蔡先生,因有高血壓、糖尿病,長期固定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看診。有一次,蔡先生照例到門診拿藥,門診護理師告訴他,政府有提供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可以做,他就依指示採了檢體送回醫院。沒想到接到通知,檢驗結果為陽性,必須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個案管理師不斷說服他才完成了大腸鏡檢查,幸好發現得早,簡單的治療後,復原良好。
我也相信醫院不僅是治病,更能主動提供預防服務,積極保障民眾的健康。
希望每個醫院都可以如此!
|
心境決定你的處境(2018-8-31) 13548 2018-08-31 13:05:11
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現在的處境,但我們能改變自我的心境,就好像在逆境中自我的成長。當自己沒能力改變自己現在的處境時,心態、心境都是我們唯一可改變的,勇敢的去面對自己的難處還有處境時,獲得的東西就會更多也會有所成長,但自己還是保持現狀都不積極去面對的話,那麼我們就會一直陷在那處境當中無法做任何的改變。人生很多的起起伏伏,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我們能在這種逆境中得到不同的驚喜,保持微笑接受任何的事這時候自我的態度就很重要了,法國文豪羅曼羅蘭說:「人生原是與苦俱來的,不要沮喪人生的痛苦,應該在痛苦中學習、修養、覺悟,在苦難中發現我們內藴的寶藏。」 我覺得這段話很有意義,就像羅曼羅蘭說的我們人生就與苦牽繫著,但我們能把苦變成自己成長的路,那我們收穫的一定比任何人還多,在患難中學習寶貴的學習態度,用這種在任何事上那我們一定會更加重視種種的困難,讓我們有所成長。一時的挫折與不開心也會影響自己的決定,當一個人人覺得難過、失望、心煩時,他做的任何決定往往都是不理想的,而是為了自己當下的情緒去選擇的,對自己不會有益處反而走入歧途。心情不好是一時的,但重大的決定可能會影響自己的一生。在人生的路上我們常常會遇到自己不如意的事,但我們用正確的心態去面對所有困難,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勇敢去面對所有的問題或人生的課題,這是我們都該去學習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