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646/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44][1645][1646][1647][1648][1649][1650][1651][1652][1653][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7 暑假作業  13311  2018-08-29 23:55:10

107 暑假作業 班級:護二丁 姓名:聶思騏 學號:1055101174 良好的『人際關係』不一定使你成功,但不良的『人際關係』可能是讓你失敗的因素。溝通,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更是人人都需要的。 語言文字不僅只佔了溝通的一小部份生活中,只要與人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就必須處理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好或壞,是要自己努力的經營,因為對方是依照自己的態度而改變態度。不要奢望別人會為你而改變,因為別人也有拉不下來的自尊,放低自己的姿態、柔軟自己說話的語氣,功效往往比強詞奪理還要好上幾百倍。想要增進情緒管理與人際溝通的能力,絕對不能只注重語言與文字的溝通,更重要的是透過表情與肢體動作所傳達的非語言溝通。 道歉當真是這世上最難的事情,承認自己有錯就像是承認自己的缺點一樣艱難 說話的藝術是門高深的學問,道歉的藝術也是要眾人的無止盡學習的一門課程。 我最贊同它的論點就是人類遇到危機時的反應,第一個直覺會先靜止,等到這招沒效時,第二個反應就是逃跑,到了逃不了的時候只好選擇奮戰,但其實天地萬物豈不是都是這樣,再動物遇到天敵時的第一個反應當然是先靜止、偽裝或裝死,被發現時當然會逃跑,直到被天敵咬在嘴上,便會做出奮戰的狀態,那就是掙扎,就是有動物為證,所以我對這個觀點深信不疑,也會支持這個論點。 參考資料 書籍 1. 福田健 ; 莊雅琇譯(2015) ・ 道歉的藝術 : 說對話, 危機就能變轉機(第一版) ・ 新北市 : 天下文化。 2. 喬 . 納瓦羅、馬文 .卡林斯(2009) ・ FBI教你讀心術(初版) ・ 臺北市 : 大是文化。 3. 沉零(2010) ・ 一看就懂!卡內基人際溝通術(第一版) ・ 新北市 : 心經典文化。 期刊 1. 李麗花、葉靜宜、羅惠敏(2011) ・ 社交技巧訓練成效之探討 ・ 社交技巧訓練對住院精神分裂症病患表達與溝通成效之探討 ・ 65〜72。 2. 林怡攸 、 邱春鳳(2005) ・ 運用「護理人員-雙親溝通模式」協助一位慢性肺疾病患孩母親學習居家照護之護理經驗 ・ 226〜232 3. 張艾玲、張淑真、許秀櫻、顏妃伶(2015) ・ 專科護理師人際溝通能力、組織溝通滿意程度與自我效能關係之探討 ・ 017〜029
      
107暑假作業  13159  2018-08-29 23:25:37

人類八大通性談說話習慣 作者 劉秀丹 出處 台灣全文資料庫 會說話的人,既能給巧妙地朋友留面子,又不讓自己顯得虛偽做作。既不用靠貶低別人來突出自己,也不必妄自菲薄來抬高別人。 跟這樣的人在一起,他們既能坦誠地與你交流思想,又能體貼地照顧你的感受,不會只圖自己一時之快,而讓旁邊的朋友難堪。 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兩名高中生在上課時躲在衛生間抽煙,被來巡查的班主任撞見。 正當兩人戰戰兢兢地等待狂風暴雨的痛罵時,班主任從自己的口袋裡掏出煙,很肯定地讓他們抽。 兩人小心翼翼地接過煙,打火,點燃,小心啜了一口。 過了一會兒,班主任突然問:“我這煙怎麼樣?” 此時他倆已經完全放鬆,回答道:“貴的果然不一樣。” 班主任順著說:“所以啊,還不趕緊回去認真學習,不然以後怎麼賺錢買好煙?” 兩個學生恍然大悟,立刻回去發奮學習,考上了大學。 面對不思進取的學生,這位老師沒有揮起大棒一味說教,而是巧妙地站在學生的角度,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終究是為了自己,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想讓別人接受你,那麼請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無論在職場還是生活中,與人打交道時都需要有同理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以別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說話,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蔡康永曾說:比“術”更內在,也更高層的東西,是對人對己的了解,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說話,這才是說話之道的真正要義。 善言與理性是相互的,一個會說話的人,一定活得很理性。會說話的人,總能理性的表達自己,及時理清關係,既不拖泥帶水,也不簡單粗暴;既不委屈自己,也不傷害別人。 說話看似小事,卻能折射出你內心的智慧和人生的層次。 正如蔡康永所言: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會越快樂。 會說話的人,都活得理性而通透。他們不僅讓別人舒服,也讓自己舒服;不僅能收穫更多的朋友,更安穩的事業,還能擁有更和諧的家庭,更成功的人生。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你若口噴污穢,只會又苦又累;你若口吐蓮花,定能綻放光華。
      
一位巴特氏症候群個案引發心室纖維顫動之急診護理經驗  12558  2018-08-29 23:07:51

一位巴特氏症候群個案引發心室纖維顫動之急診護理經驗 作者:戴嘉玲 、 林霏儀 、 黃麗華 心得:這個病對我來說很印象深刻,上星期才剛兒科實習完不久,我有遇到一個個案是巴特氏症候群的,他同樣是因為巴特氏症候群,導致他低血鉀,巴特氏症候群是一群腎小管病變的總稱,它們的共同症狀為低血鉀、低血氯,代謝性鹼中毒以及血中腎素濃度過高,但血壓同時為正常。此症候群為腎小管上的數個離子通道基因突變所導致的疾病。而低血鉀將會常見症狀有疲勞、腳抽筋、虛弱以及便祕,多尿,夜尿等症狀,而那個個案也正好有這個這些症狀,常常看到她精神不好,有些想睡覺,走起路來也常駝背,不知道是累還是肌肉無力,所以對於他我很有印象,在他12歲時,就被診斷出有此病,而我照顧的個案是15歲,很讓人心疼,畢竟還那麼小,在同年齡時,每個人都在開開心心的玩耍,但得此病的人,卻要一天到晚吃一些補鉀的食物,比如:香蕉,火龍果之類的,或是吃一些補鉀藥物或吊點滴,有時還會因為此病導致低血鉀,而引起暈眩或直接暈倒,然後被送去醫院,這不是人們所希望的,所以對於得此病的人我覺得很心疼,也覺得很可憐,畢竟這種病是罕見疾病,根本沒法好,而且還要一天到晚去抽血,偵測他的鉀離子,實在很辛苦,希望未來他們能好些。 1045101300 護四己 林詩紜
      
107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2332  2018-08-29 23:04:35

閱讀3篇產科個報文獻後,特別從中選出這篇跟大家分享,本篇內容主要是在探討以家庭為中心進行產前、中、後的相關衛教及護理,大家都知道母乳哺餵對產婦及新生兒都有極好的功效,但知道歸知道卻不是很清楚到底優點在哪,讀完文獻方可得知於產婦而言能有促進子宮復舊、減少產後大出血、協助恢復完美體態等功效;於新生兒則能增加抵抗力、減輕過敏體質以及使孩子感到安全感和快樂,上述這些只是舉例個大概,相信還是有更多的優點長處,等著我們去發掘。 之前在網路上有看過其他跟母乳哺餵有相關的文章,內容大致上也在說母乳哺餵的好處,那篇文章最值得推薦的地方是它提供了產後媽媽對母乳哺餵常會有疑惑的Q&A,而這篇文獻的可取之處是這間位於台南的奇美醫院提供了24小時的專線,此專線是專門幫有進行母乳哺餵的媽媽們解惑的。如果是在此醫院生產的產婦,會於生產出院後定時電話訪問,使新手媽媽對於母乳哺餵有任何不明白處立即為其解惑,而就算不是在這間醫院生產的媽媽們也能透過此專線進行詢問,真的是很棒的方案。 小時候的我並不是喝母奶長大的,至於為甚麼我會知道自己沒喝過母奶是因為之前無意間翻到了我的嬰兒手冊,裡面就有記錄,因此我詢問了我的媽媽為甚麼沒給我喝母奶,結果得到的答案是:我有給你喝,是你自己不喝的,還一直一直哭,可是給你喝米漿你就很滿足都不會哭。媽媽說因為母奶沒有甜味,還會隨著媽媽吃甚麼東西就會有什麼味道,所以我會不喜歡很正常,而媽媽很壞的挖苦我說難怪現在的你又胖又黑,是因為從小就喜歡喝甜米漿而且還愛挑食。而我又從其他相關文獻中得知喝母奶的孩子都不太會挑食,而且智商還會比喝配方奶的孩子還要高上一點。舉一個例子就是我姑姑,生了一個女兒,然後堅持以母乳哺餵到長大,還記得那個時候她跟我說這樣妹妹就不會挑食,我還不信說怎麼可能,是人就會有不喜歡吃的東西會挑食吧,結果事實證明妹妹真的不會挑食,而且成績還很優秀,搞得我很懊惱為甚麼當初媽媽要餵我母乳時我會不要吃,這樣我是不是會更聰明點哈哈~雖說對於智商比較高這點只是研究數據的顯示,並非真的是喝了母奶就會比較聰明,因此,我還是決定要靠自己努力,畢竟聰明人99%都是靠努力而來的,只有剩下的1%是來自於天分呢~
      
三升四暑假作業  12613  2018-08-29 23:00:36

書名:小鬱亂入,抱緊處理 擁抱黑狗:如何照顧憂鬱症患者,同時不忘呵護自己 想太多也沒關係:如何紓解紛亂的思緒?不再對人生感到厭倦! 心得:其實憂鬱症並不是一夕之間形成的,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因為深受打擊,想不開而不斷的傷害自己的心靈,不論是在生理上或是心理上都是一大折磨,對自己和對他人都是無益的。話是這麼說,但是願意開口接受治療的人有多少呢?也許他們是在封閉自己的心,不想敞開自己的心讓別人關心,或許這是在保護自己,不讓別人去觸碰傷口,免的再讓自己感到難過。 我覺得患有憂鬱症的人,應該適時的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什麼,好讓別人設身處地的幫助你,讓你走出自己的象牙塔,把自己關在自己的小框框裡,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糕而已。憂鬱症與個人的心理狀態,例如:個性堅不堅強、樂不樂觀,沒有絕對的關係,而是視每個人面對壓力時,看待壓力的反應,刺激到腦部神經的狀況而定,由此可知,要把憂鬱症的病源根除,必須了解壓力來自何方,再進一步的去做治療。 人總是活在壓力下,一但無法承擔或是無法釋放時,就會產生這樣的病態。情緒,常常是人類生病的主要因素。曾經有人接收到醫院送來的訊息,這位人士患有癌症,但他並不因此而悲傷,反而卻更努力的活在當下,把握自己手上的東西,用笑來觀看這個世界上的人、事、物。原本醫生說:只能剩下三個月的壽命。很慶幸的是,最後他竟然打破了醫生口中的三個月!可見,情緒對一個人而言,真的是非常的重要。 憂鬱症就像是一個人的心中有顆大石頭給它大大的用力壓住,使心無法喘息而生出病來,這跟不會游泳的本人而言,把本人丟到汪汪大海之中,必死無疑!除非奇蹟出現,在那一刻本人學會了游泳。如果身邊有人不幸患有憂鬱症,請付出愛心,不是同情心喔!用關懷去讓他感受,其實在他的週遭充滿了愛!可能是他們缺乏安全感吧!
目前第1646/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44][1645][1646][1647][1648][1649][1650][1651][1652][1653][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