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106年級暑假作業{3升4年級} 12556 2018-08-29 22:48:35
書名:職能治療人員的母乳哺餵態度及知識
作者:葉蘭蓀 、 高美玲 、 周映慧 、 曾美惠 、 李守謙 、 紀昕妤
心得:母乳哺餵對母子雙方、家庭、社會及環境有莫大助益。為了提昇母乳哺餵率,世界各國很重視改善母嬰親善環境。醫療保健人員對母乳哺餵的知識及態度是母嬰親善環境的重要指標。文獻上雖有許多針對產兒科醫師和護理人員的研究,但針對介入哺乳較後期障礙處理的職能治療人員的研究則付諸闕如。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分析1,266 名台灣地區職能治療人員對於母乳哺餵的態度和認知程度。方法:經專家修訂內容及20 位預試者回覆並確認可行後,隨即寄發問卷。問卷內容含態度量表9 題、知識量表50 題及基本資料。結果:回收585 份,回收率47 %,分別為台灣省406 份、北市136 份及高市43 份。態度量表平均分數為4.73 0.68 分(滿分6 分),知識量表為14.83 4.30 分(滿分50 分)。對母親的好處、乳房問題、嬰兒問題、及哺乳的禁忌等四類知識題的答題正確率介於10%至20%,泌乳機轉及母乳的營養成分為28%和33%,實際生活應用之哺乳技巧為53%。進一步以逐步迴歸分析發現,態度的主要預測因子依序為知識得分、高中學歷、性別、母乳哺餵相關教育、研究所學歷,及幼時曾被哺餵母乳等六項;知識的主要預測因子依序包含為人父母、態度得分、性別、28 至38 歲年齡層,及職能治療士等五項。前述因子分別僅能解釋9.5%及15.6%的態度和知識得分的變異量,顯示仍有其他更重要的潛在因素,如社
會文化的長期影響。結論:職能治療人員對母乳哺餵持正向態度,但相關知識亟待加強。由於態度及知識互為重要預測因子,且母乳哺餵相關教育為態度之主要預測因子之一,雖然可解釋之變異量不高,但仍建議未來應加強職能治療人員的母乳哺餵教育,此將有助於提供患者較適切的治療,提昇國人母乳哺餵品質。
|
107學年度暑假作業 12652 2018-08-29 22:47:02
篇名: 大腸直腸癌病人首次化療焦慮情形的改善專案
作者:王淑惠、黃少伯、 吳靜宜 、 許曉萍
【本篇閱讀後心得感想】
現在大腸直腸癌位居癌症死因是第三名,現在術後治療後主要的治療是化學治療,病人要面對化學治療的許多的副作用,包括有外觀改變例如掉髮,也會有食慾不振、或是疲倦等等,會讓許多病人產生許多的焦慮,所以這篇文章說了許多如何讓病人減緩許多的焦慮,在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護理師會先觀察病人的舉動以及他的表情等,雖然觀察這件事是平常就會做的事,但許多的護理人員沒有很細心就忽略了,病人會產生焦慮或許是因為對疾病、化學治療的認知還不太了解,而產生了許多焦慮,所以身為護理人員的我們就要對這件事來做改善,可以運用一些工具來幫助病人例如衛教圖卡,簡單的圖卡就能讓病人能夠慢慢了解也能減緩焦慮,我覺得文章裡提到建立病友支持團體,這個方法很好,因為在同樣的情況下,有些病人的想法很正面,可以獲得精神及生活照顧上有很大的幫助,看完這篇文章讓我學習到了很多,護理人員最重要的就是觀察,如果我們很細心的照顧著每個病人,相對的病人就會更快好起來,更何況我們如果遇到是癌症病患的話,護理人員的角色更重要了,在一開始的否認期時,我們可以藉由許多的方式來協助他們,讓他們有正面的精神,來面對接下來的挑戰,有著正面的想法,這樣或許對於病情會更好,所以不管遇到了什麼樣的病人,我們也要有著正面的精神來幫助病人,希望我未來成為了護理師,我能夠幫助很多人。
|
如何與我的小跟班-糖尿病和平共存 12567 2018-08-29 22:19:16
科技日新月異,飲料店遍佈在台灣的大街小巷中,人手一杯手搖飲料成了台灣社會常見的場景,然而在這樣的社會體系下,從小到大幾乎都是被飲料養大的,一天一杯這樣累積下來,其實已經累積了許多糖分在身體。喝手搖飲料對我來說已經是個無法改變的習慣,所以我強迫自己每天要喝下2000C.C的水,如同電視廣告上說的「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藉由這個方法我發現排尿量增多了,為了讓自己更放心,我也讓自己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對於食物的選擇,現在則多選擇青菜以增加飽足感,不再吃得那麼重鹹的口味。
改善了自己的飲食後,我才了解了糖尿病病患的辛苦,糖尿病患者在各個地方都必須特別的小心,像是他們必須每天要做足部的檢查,還得避免翹腳、盤腿坐、穿緊身衣襪,因為這些都會影響下肢血液循環,飲食部分的控制也得注意更多,像是用餐時間要固定,多吃纖維質高的食物,多用水煮、清蒸、涼拌、清淡的烹調方法,還得避免吃甜食,比起他們,我們一般人的生活根本是天堂。與其在快樂後要付出這麼多代價來生存,倒不如一開始就讓自己養成良好習慣,畢竟健康是無價的,沒有健康就少掉一半的人生,看了這些書後,對於飲食的方面我會更加小心,也要一直秉持著運動三三三原則,每周運動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心跳每分鐘要超過130下。
|
106暑 12602 2018-08-29 21:55:09
書名:跟著護理媽媽輕鬆育嬰 作者:張道鳳
書名:金牌月嫂教你坐月子 作者:艾貝母嬰研究中心
書名:愛哺乳 作者:蕭如芳
文獻名稱:台灣地區嬰兒親善醫院實施現況與未來展望
作者:陳昭惠、高美玲、盧玉贏、潘履嵐
文獻名稱:母乳哺餵與母嬰同室
作者:高美華、林育靜
文獻名稱:產婦實施24小時親子同室之壓力經驗
作者:張靖梅、林獻鋒
這些文章主要都是在介紹嬰兒親善醫院的實施,在現在這個繁忙的社會裡,現代社會的變遷、家庭制度的改變,以致於家庭經濟來源從以前的男主外演變到了現在職業婦女的增加,以及現在經濟的競爭,在眾多的壓力下使的人們幾乎沒有了時間,忘了人類是哺乳動物,應以母乳哺餵自己的嬰兒,導致全世界母乳哺餵率都有下降的趨勢。
母乳中有許多最適合嬰兒的營養素是配方奶再怎麼改良也無法相比的,母乳提供了新生兒重要的免疫及抵抗力,而哺餵母乳也對於母親有不少的好處,如降低賀爾蒙導致癌症的發生率,減少骨質疏鬆與加快子宮復舊等等...,這些都是政府積極在推廣母嬰親善醫院的原因。
而嬰兒親善醫院的目的是在於創造一個讓母乳哺餵成為常規的醫療照護環境,給予每個嬰兒生命最好的開始,為了提高母乳哺育率政府開也開始推廣了母嬰同室,培訓母乳哺育諮詢人員及單位等等,使個案能了解母乳哺餵的重要,而願意親自且成功的哺餵母乳,提供一個「友善」的醫療環境。
看完這些文章才了解原來我一直理解錯了母嬰親善醫院不是只有母嬰同室,而是也很注重於母乳哺餵的推行,我覺得政府推動這個政策能使家庭的經濟負擔減低,畢竟奶粉的開銷真的會很大,也能讓嬰兒與母親間能有更早的接觸,使的在未來彼此間的關係能夠更緊密,所以我個人是很支持此項嬰兒親善醫院計畫的,雖然在這項計畫中就像文獻說的一樣一定會遇到不少困境,但我覺得所有的困境都能化做助力,因為我個人認為就是有遇到問題才能夠有更好的改良政策,使的更多的人能在現代社會下得到越來越進步的友善醫療環境的對待。
在讀完此文獻後也讓我對於這項主題更有興趣了,因此也去看了不少媽媽在部落格中分享因為政府鼓勵這項親善醫院的政策後的經驗,才知道原來這項措施並不是強迫的而是會詢問媽媽的意見,這點我覺得很好因為畢竟不是每個人的想法都一樣也不是每位個案的身理狀況都允許,而且也覺得推動這項政策能夠讓更多人知道母乳對於嬰兒的重要性,也能讓未來選擇親餵的媽媽能有比較多餵母乳方式的基礎與知識,此外對於未來母嬰的關係還會更加的有幫助。
|
三升四暑假作業 12600 2018-08-29 21:29:17
三年級主題:三年級科目相關議題 1045101341 23號 林文傳
書名(三本):允許自己不快樂 作者:陶德.卡珊登(Todd B. Kashdan), 羅伯特.比斯瓦斯-迪納(RobertBiswas-Diener)著 ; 笵堯寬, 吳慧珍譯
找回內心的寧靜 作者:辛德.西格爾(ZindelV. Segal), 馬克.威廉斯(J. Mark G. Williams),約翰.蒂斯岱(John D. Teasdale)著 ;石世明譯
憂鬱病,就是這樣 作者:李子玉著
文章(三篇):治療K他命戒斷誘發憂鬱之個案報告 作者:楊淑如
內觀為本的認知治療團體對身心症與緩解期憂鬱個案的療效比較
作者:陳秀蓉、許正典、張育彰、陳昱潔
適應性疾患伴隨憂鬱及焦慮混合情緒之認知基模與信念發展歷程:個案報告
作者:藍羚榛 、 廖俊傑
心得:讀完這些書時,我了解到,其實憂鬱症並不是一夕之間形成的,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因為深受打擊,想不開而不斷的傷害自己的心靈,不論是在生理上或是心理上都是一大折磨,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是無益的。話是這麼說,但是願意開口接受治療的人有多少呢?也許他們是在封閉自己的心,不想敞開自己的心讓別人關心,或許這是在保護自己,不讓別人去觸碰傷口,免的再讓自己感到難過
我覺得患有憂鬱症的人,應該適時的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什麼,好讓別人設身處地的幫助你,讓你走出自己的陰霾,把自己關在自己的小框框裡,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糕而已。憂鬱症與個人的心理狀態,例如:個性堅不堅強、樂不樂觀,沒有絕對的關係,而是視每個人面對壓力時,是怎麼去解決處裡壓力的,由此可知,要把憂鬱症的病源根除,必須了解壓力來自甚麼原因的,再進一步的去做治療
大家總是活在壓力下,一但無法承擔或是無法釋放時,就會產生這樣的病態。情緒,往往是人類生病的主要因素。曾經有人接收到醫院送來的訊息,這位人士患有癌症,但他並不因此而悲傷,反而卻更努力的活在當下,把握自己手上的東西,用笑來觀看這個世界上的人、事、物。原本醫生說:只能剩下三個月的壽命。很厲害的是,最後他竟然打破了醫生口中的三個月!可見,情緒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很大
我覺得憂鬱症就像是一個人的心中有顆大石頭給它大大的用力壓住,使心無法喘息而生出病來,這就像是把一個不會游泳的人丟到海中,沒有別人幫助肯定稱不過的
參考文獻:
藍羚榛、廖俊傑(2012).適應性疾患伴隨憂鬱及焦慮混合情緒之認知基模與信念發展歷程:個案報告.臨床心理學刊,6(1),078-078。
楊淑如(2017).治療K他命戒斷誘發憂鬱之個案報告.中華職業醫學雜誌,24(1),053-056。
陳秀蓉、許正典、張育彰、陳昱潔(2012).內觀為本的認知治療團體對身心症與緩解期憂鬱個案的療效比較.臨床心理學刊,6(1),096-0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