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13949 2018-08-29 10:52:06
因為有些人所選擇的「放下」,其實只是欺騙自己的一個代名詞,只是為了逃避自己不敢面對的現實,因此,光是要求自己放下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能否在放下之後,還能坦然地面對ㄧ切活在當下。這才算真正放下,或許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是我們可以學習改變自己,用正確的態度面對當下,讓自己多一點幸福,少一點痛苦。幸福的最大敵人就是痛苦,因此,學會放下痛苦,不再沉溺於過去的失敗。利用短暫的生命活在當下,開創新的人生。
我們會為了得到而快樂,也會為了失去而難過。有些人付出許多時間、精神追求功名利祿,最後得到了,卻也失落了,因為他發現,那些收穫不過是過往煙雲。有些人為了理想付出ㄧ切,但始終無怨無悔,因為它值得。還有一些人,不曾重視圍繞在身邊唾手可得的親情、友情、時間、健康、快樂…,等到緣分已盡、無法挽回時,才赫然發現它在自己生命中佔據得位置竟然如此重要;也有人可以很快地放棄沒有必要的貪念、忌妒、仇恨、好勝,因而活的更悠然自得。
其實,如果我們只是僅僅想獲得幸福,那很容易實現,但是假使我們有了執念,希望比別人更幸福,就會感到痛苦,因為我們心中充滿偏執與妄想對於別人幸福的想像,總是超過實際情形!;放下,才能更樂觀積極地去面對現實。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尚待努力,只有適時將心中的執念放下,我們才能更踏實地活在當下。反之不懂得放下,只會使我們不斷追逐事物的表面價值,不斷因為自卑而苦惱,不斷用過往的失敗折磨自己,ㄧ再錯失當下可能擁有的幸福!放下身段,放下執念,放下偏見,放下錯誤的態度,人才能活的更快樂!才能用全新的視野看待周遭的人事物。
|
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2425 2018-08-29 01:10:18
書名: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閱讀此書時我覺得自己就是那名年輕人,因為他的觀點以及提出的問題都和我的想法相當雷同,因此能夠深深融入書中內容,能清楚的了解他所闡述的哲理,這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原因。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阿德勒的「目的論」,他表示人所做的任何事都是有「目的」,舉例來說:在咖啡館讀書時被別人用咖啡潑到因而憤怒吼叫。但阿德勒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因為你有個想大吼的「目的」,而衍生出憤怒的理由。看到此論點時,我是感到不可置信且充滿疑惑的,但哲學家的說法卻說服了我。他說:是因為你想藉由吼叫而使對方屈服。為了達到此目的而捏造憤怒這個情緒作為手段。他還加以表示「憤怒是可以收放自如的『工具』」,並沒有必要以憤怒來解決問題。一般我們認為有原因才會有結果,但目的論顛覆了這個既有想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原來每件事都是有「目的」的。
哲學家提到,人之所以不幸,並不是環境及過去造成的,而是缺乏「幸福的勇氣」。
以目的論來說,是因為有了不想改變的目的因而感到不幸。但「無論之前你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情,那對你將來要怎麼過日子一點影響也沒有。」,哲學家的這段話激勵了我,過去的我總羨慕別人富裕的家境,認為自己沒什麼優點感到沒有自信因而討厭自己,那是因為我有了討厭自己的目的,但人是能夠改變的,只是你要有跨出一步的勇氣,不要被過去所框架住,也不要安於現在,要在「當下」決定自己的人生。
這本書推翻了我很多想法,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發,也認識了阿德勒這個哲學家,它的論點都深深的影響了我,其中我相當認同「煩惱是來自人際關係」這個論點。今後在生活上我會妥善使用阿德勒的每項論點,它就像心理學的寶典,替我解決未來所遇到人生問題。
文章出處:岸見一郎、古賀史健(2014)‧被討厭的勇氣‧日本:究竟。
|
106學期暑假作業–個案報告文章心得 12438 2018-08-28 23:47:45
糖尿病病人的合併症,其實很多都是可以延遲發生,甚至是可以避免的,當中因爲沒有人告訴他如何好好的照顧與預防,以致有無法回復的身體傷害;每思及此不禁有感於醫護人員責任的重大,而有系統的教導,耐心的協助與支持,可喚起病人對自我照顧的認知,並學習與慢性病共存,是我們身爲臨床工作者需努力的目標。護理人員常是第一線接觸照顧個案的人,若能深入瞭解個案所經歷的壓力衝擊,協助儘早度過此壓力期,眞正做到身,心,社會三方面的照顧,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更進而提升護理服務品質。糖尿病病人的合併症其實很多都是可以延遲發生,甚至是可以避免的,當中因爲沒有人告訴他如何好好的照顧與預防以致有無法回復的身體傷害;每思及此,不禁有感於醫護人員責任的重大,而有系統的教導,耐心的協助與支持,可唤起病人對自我照顧的認知,並學習與慢性病共存,是我們身爲臨床工作者需努力的目標。在護理病人的經驗中,護士常以自己的觀點或一廂情願地給病人冠上一個「從」的帽子,是以當我們面對疑有不遵從服藥行爲的病人時,必須執行詳細的護理評估,確立問題後,再施行護理計劃及措施,並在衛教的過程中,除疾病,藥物知識的教導外,健康信念及行爲的導正促使病人獲得正確的服藥觀念進而改變行爲遵從醫囑服藥,如此才能發揮護理獨特的功能。探討一位糖尿病病人不遵從藥物治療之影響因素,發現有工作忙碌,記性不佳,就醫不便,醫病互動欠佳及認知錯誤,而服用偏方,導致低血糖休克及高血糖昏迷等併發症,在護理期間,筆者藉由與個案家屬之多次會談,收集了個案生活習性與以往就醫生經驗,幫助筆者於設計護理措施上能考量更多個案適應性,而取得其信任,進而順利執行,是此次照護中最大的收穫;建議未來在爲病人擬訂護理計劃之同時,多讓個案及其家屬參與,以利於護理措施更具個別性且有效可行,如飲食準備由媳婦負責,則飲食治療及其衛教就應將其媳婦纳入。糖尿病是一種人體代謝方面的慢性病,當被診斷後,與病患及其家人共生雖然病人在醫院控制好返回家中,但仍然有許多生理及心理上的問題尚待解決,如何成功的幫助病人在居家時做好正確的疾病照護進而使病人能擔負起自我照顧的責任,有賴於對病人作完整而深入的評估;筆者運用Orem自我照顧理論,並配合糖尿病居家照護原則進行完整的評估了解其自我照顧能力不足之處,在身心方面需給予協助,支持等代償性護理,經由個案及家屬的全力配合看到其狀況及自我照顧能力一天天改善,由開始的亦步亦趨到漸漸的放手,心理頗爲激勵讓我學習到護理不只是一個名詞當我們願意將所學用心服務他人時,她就成爲個動詞並且不受時空的限制;此次護理驗不但幫助了病人及家屬,亦讓自己成長許多。
然而筆者在護理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本院門診病患眾多,醫師較難有時間與病患,家屬作深入的溝通,再加上護理人力有限,所以出現衛教不足情形,針對此,筆者參考巴巴拉。寇爾博士的病患衞教-有效率的記錄表格,設計出一份適用於糖尿性腎病變須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評估表,預備在本院的教育委員會通過後,應用於血液透析室。在照顧潘女士後亦希望以家庭爲中心的護理,能落實於慢性病患及家庭的護理工作中,並建議教育委員會在院内繼續推展糖尿病防治教育,加強尿蛋白篩檢,以減少末期腎病之發醫生。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年紀大並不代表生命的衰退,如今面對高齡化的社會,護理人員應如何因應是當務之急。經由護理一位患糖尿病的獨居老人,藉著Orem自我照顧模式的逐項協助,筆者較能感受護理人員在照顧老年病患時,除生理層面外,亦可提升其在心理,社會層面的自我照顧能力幫助老年人在能力範圍以内保留他們的功能在整體護理過程中,運用傾聽,同感心及會談技巧以及出院後的家庭訪視,並且多方連繫處理個案擔憂的居住問題,使得個案重新走向人群,返回社會。
|
非藥物性減緩產痛 暑假作業 12421 2018-08-28 23:40:25
姓名:林汝蓁 班級:護四丁 座號:06 學號:1045101165
閱讀完這篇文獻後,每個產婦都會經歷產痛的過程,我覺得產痛比我月經來還要更加劇烈的痛,我發現大多產婦都會施打止痛藥與麻醉劑減輕產痛,在臨床上普遍都採用藥物來減緩產痛,其中原因也講求方便快速,且也能真正緩減產婦的疼痛,但是孕婦們擔心止痛藥與麻醉劑的副作用帶來給寶寶一些危險,所以反而有些孕婦則選擇非藥物性減緩產痛,漸漸地慢慢陸陸續續大家開始注重非藥物性來減輕生產疼痛,這種輔助療法也有很多種,就像音樂性、草本植物療法、按摩療法、穴位療法、芳香療法、生產球運動等,其中最典型為穴位療法,穴位療法也特過實證,可以真正的促進子宮規律收縮、改善疼痛平衡、縮短產程時間,穴位療法是屬於中醫,可達到所謂的平衡穩定,將氣與血流貫穿全身經路,穴位按摩主要按摩位著是手指的指腹、大拇指與趾關節,溫和施壓會讓全身感到舒服、氣色變好、經路也很順暢以及病痛感覺消失一樣,護理人員可以獨立完成,去指導產婦們如何按壓穴位,是一個非侵入性、方便、安全、非同意書的措施。
過去還沒接觸護理時,有經過網路文獻稍微瞭解穴位療法,也能從長輩們口中聽到有關於穴位療法的使用方式,當時的我聽到也很有興趣,所以想進一步了解穴位療法,也能為了我將來去產科實習能派上用場,緩減待產或分娩產婦的壓力與不安全感,就像我大嫂當時懷孕時,她也很擔心到底要不要施打麻醉藥,怕將來藥物會影響胎兒的發展,所以她找了她的親人詢問有關於如何使用非藥物來減緩生產中的產痛,最後她選擇了穴位療法,順利達到她所要的療效,也減緩她的疼痛,有感到全身身心舒暢,她產後也告訴我說,穴位按壓能馬上減輕產痛,甚至按壓後一小時仍然可以減輕產痛的效果,她還告訴我說,穴位療法還能減短生產時間,難怪我大嫂在生寶寶時能如此順利又生出這麼健康又可愛的寶寶,在生產前我大嫂也很擔心會不會需要剖腹產,所以她經過親人的建議,採用了穴位療法,也降低了剖腹產的機率,焦慮感也降低了許多,所以穴位按摩在現今臨床上有許多產婦使用這個方法,使穴位按摩的產婦最後都很成功順利生產,所以我或我身邊的人以後如果遇到這種經驗,也能推薦給她們使用,讓他們減少使用藥物帶來的副作用,藉由這次的作業讓我更深入了解有那些非藥物性減緩產痛,其中穴位療法是我之前就有興趣也有聽家人講過稍微了解一些,而讀完這篇文獻後,有些部分的計分及數據,我還是看不太懂,有點複雜文獻裡面內容充滿中醫的專有名詞,所以需要花時間去想一下,這份作業我有收穫了許多課本以外的內容,可以運用在實習或者以後走產科病房教導除了西醫以外的中醫,要多元化的採用不要只是使用單一的方法,多多查詢文獻,以後我懷孕時也要採用這個療程來減緩產痛及縮短產程時間。
書籍: 穴位按壓減輕待產婦產痛及縮短產程時間之成效:系統性文獻回顧暨統合分析
資料出處: 陳崇宣,高美華:穴位按壓對產程時間與止痛劑使用之成效,長庚護理(2009);20:16-25
|
三年級暑假作業 12524 2018-08-28 22:42:30
三年級專業科目相關議題-兒科
文章: 新生嬰兒的發燒、新生兒發燒為什麼需要馬上住院、以實證護理探討小兒發燒的處置
作者: 謝孟翰、謝宗學、王玉媚、黃美智
新生兒的抵抗力多來自媽媽所給予的抗體,若出現發燒,表示母體提供的抗體已經無法有效抵擋病菌,如果將新生兒的免疫系統想成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城堡」,媽媽的抗體是「強壯的守衛」,圍繞在城堡外形成防護網保護著寶寶,這層防護網有著跟成人相差不遠的抵抗力,可以防禦大部分細菌和病毒的攻擊,讓寶寶免於生病。假如入侵者威力太強,突破了媽媽賜予的防護網,城堡將赤裸裸暴露在敵人面前,毫無招架之力,新生兒發燒代表發生急性感染,雖然大部分是病毒感染,通常會自行痊癒,但有少部分是細菌感染,潛藏著致命的危機。根據統計,發燒中的新生兒即使外觀看起來正常,活力、食慾沒有明顯異常,仍有 7 % 的寶寶潛藏著嚴重的細菌感染,病程進展會快到無法想像。
發燒的好處包括:
(1)做為一個警訊,表身體有問題,需注意或求醫治療。
(2)可殺死病毒及細菌:許多疾病的病媒菌只有在正常溫度 37℃ 時才能生存,當體溫升高時,可抑制這些有害病毒及細菌的生長,這也是人體防衛的轉機之一。
(3)發燒時身體會不適,此時因疲倦所以需要調養休息不致讓身體過度疲勞,以全力對抗內在的細菌。
2.發燒的壞處包括:
(1)體溫突然的升高,會使幼兒調適不當而容易誘發抽筋。
(2)發燒使兒童身體不適、全身痠痛、精神欠佳,不能從事正常活動。
(3)發燒促使體內代謝活動增加,加上胃口不好,容易體重減輕。
參考文獻
王玉媚、黃美智(2008)‧以實證護理探討小兒發燒的處置‧護理雜誌,55(2),10-15。
謝孟翰(2010) ‧新生嬰兒的發燒‧取自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912
/6.htm.
謝宗學(2017) ‧新生兒發燒為什麼需要馬上住院‧取自https://mamilove.com./881.
17/03/young-infant-fever.html?m=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