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659/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57][1658][1659][1660][1661][1662][1663][1664][1665][1666][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6學年度暑假作業  12632  2018-08-27 23:00:13

主題:護理倫理─安樂死 姓名:張顥瀚 班級:護四辛 座號:3號 學號:1045101374 書名: 1.天堂計劃:陪父親走向安樂死的一段路 作者: 艾曼紐.貝爾南 2. 「痛不欲生」還是「安樂死」 作者: 孫維仁 文章: 從醫師的天職來看成癮性藥物之管理 心得: 我尊重病人不接受急救的意願,但我一半不太贊同安樂死的方法,卻也有一半贊同安樂死,因為安樂死不僅不合法,與醫生救人的使命不符,而且我一向很擔心萬一「安樂死」的權利如被誤用或扭曲,而變成「安樂死」的義務,那就非常危險了。 文中提到作者的父親想要有尊嚴的離開人間,但她的女兒卻陷入了兩難的抉擇,但如果這些症狀是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我們會有什麼想法,會想要餘生之年都要靠著別人的協助才能過生活嗎?也許大多時候的人都說台灣醫療很進步,但遇到這種問題時,即使在進步的醫療都是無法救治的。 在台灣,曾經出現過先生因不忍妻子因病痛纏身,在妻子的要求下忍心對自己的妻子下手,最後出庭自首,但在他心裡承受多少的壓力,如果在台灣也有合法的安樂死程序,或許就沒有這樣的悲劇發生。 安樂死,可能在有心人眼裡,能夠當作借刀殺人的工具,但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或許是能夠讓他能夠安心地離去方式。誰都不能保證十年後,我們彼此之中不會有人生一場大病後就從此癱瘓,如果是你得到這種終身需要他人協助的症狀,你會想要成為家庭裡的『負擔』嗎? 是我的話,我會選擇將自己最後想做的事情做完後,就結束自己的生命,不成為他人的負擔,我也不想看到家人因為自己的疾病而感到苦惱,那如果發生問題的是在你身上,你的選擇是? 在病痛纏生時,服藥來為自己抑制疼痛,是不是也等於慢性自殺的一種,在身旁的家人,看了也會不忍心看著自己的親人這樣的漸漸地死去,如果自己生了病,還要看著家人為了你而哀傷,不是更痛苦嗎?
      
107暑假作業  12459  2018-08-27 20:43:59

文章不孕症心得: 看完這篇,如果是我得知自己得了不孕症,當下的我應該先不會想有什麼問題可以解決,可能先崩潰了,因為想懷孕的機率變小,想要有孩子卻沒辦法靠我們自己得到,需要接受很多藥物治療才能有胚胎著床,心情還是有點難過,但是如果我自己很希望趕快有個孩子,例如:試管嬰兒、人工受孕、誘導排卵。為了想要有孩子,不管花多少錢、有多少人力,都願意,不管結果怎麼樣,只要有努力嘗試過,先相信自己可以的。有些人可能覺得說沒辦法懷孕,就不花費那麼多時間在治療上面,用另外一種方式例如到孤兒院領養孩子,這種方式不會不好,每個人的選擇的方式不同,其實只要自己喜歡,幸福就好! 把自己做個假如,未來自己的另一伴是一個在無性功能的狀態之下,我的想法是,如果可以有什麼方法處理,先第一時間處理,為了家庭為了我們,先努力用另外一個方法試試看,不管結果如何只要過程有努力過,比什麼都好。看看不孕症的人,懷孕的機率很小,都多想要有自己的孩子,可是在世界上我感受不到有些家庭對小孩子的愛,明明願意把孩子生出來,為甚麼要虐待自己的小孩子呢?看到一些新聞,關於小孩的負面新聞,心裡都跟小孩的感受一樣痛了,為甚麼他們做出那些行為都不想想,有些人想懷孕,有些人想要自己的孩子卻得不到,還要看到那些新聞,曾有位藝人也是很想要有小孩,當時她也是透過人工受孕才能懷孕,過程也很艱辛,也曾經說過:「為甚麼小孩不是給我,我這麼想要小孩,卻是給了他們家。」當她講這種話的時候,我也莫名的被感動,以她的想法,可能就是很多不孕症的想法,看了都很心痛,如果那些小孩子出生在好的家庭,就不會遭受那種情況,真希望這世界上別再有這些事情發生了! 書名: (1)內山明好 (2018)‧身體小毛病跟你想的不一樣‧蘋果屋。 (2)蘇上豪 (2018)‧自己的血壓自己救‧明報出版。 (3)詹瑞棋、王家琪、李思慧 (2018)‧你的肩膀50歲了嗎‧大塊文化。 文章: (1)林承賦、陳明哲、劉夷生(2015)‧女性不孕症‧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0:12,356-362。 (2)王翠蘭(2008)‧一位舌癌併發直腸癌末期病人之護理經驗‧志為護理,7:1,126-135 (3)鍾家媛、陳惠滿(2008)‧一位左膝上截肢患者的護理經驗‧慈濟護理,7:1, 111-119。
      
107暑假作業  12459  2018-08-27 20:43:59

文章不孕症心得: 看完這篇,如果是我得知自己得了不孕症,當下的我應該先不會想有什麼問題可以解決,可能先崩潰了,因為想懷孕的機率變小,想要有孩子卻沒辦法靠我們自己得到,需要接受很多藥物治療才能有胚胎著床,心情還是有點難過,但是如果我自己很希望趕快有個孩子,例如:試管嬰兒、人工受孕、誘導排卵。為了想要有孩子,不管花多少錢、有多少人力,都願意,不管結果怎麼樣,只要有努力嘗試過,先相信自己可以的。有些人可能覺得說沒辦法懷孕,就不花費那麼多時間在治療上面,用另外一種方式例如到孤兒院領養孩子,這種方式不會不好,每個人的選擇的方式不同,其實只要自己喜歡,幸福就好! 把自己做個假如,未來自己的另一伴是一個在無性功能的狀態之下,我的想法是,如果可以有什麼方法處理,先第一時間處理,為了家庭為了我們,先努力用另外一個方法試試看,不管結果如何只要過程有努力過,比什麼都好。看看不孕症的人,懷孕的機率很小,都多想要有自己的孩子,可是在世界上我感受不到有些家庭對小孩子的愛,明明願意把孩子生出來,為甚麼要虐待自己的小孩子呢?看到一些新聞,關於小孩的負面新聞,心裡都跟小孩的感受一樣痛了,為甚麼他們做出那些行為都不想想,有些人想懷孕,有些人想要自己的孩子卻得不到,還要看到那些新聞,曾有位藝人也是很想要有小孩,當時她也是透過人工受孕才能懷孕,過程也很艱辛,也曾經說過:「為甚麼小孩不是給我,我這麼想要小孩,卻是給了他們家。」當她講這種話的時候,我也莫名的被感動,以她的想法,可能就是很多不孕症的想法,看了都很心痛,如果那些小孩子出生在好的家庭,就不會遭受那種情況,真希望這世界上別再有這些事情發生了! 書名: (1)內山明好 (2018)‧身體小毛病跟你想的不一樣‧蘋果屋。 (2)蘇上豪 (2018)‧自己的血壓自己救‧明報出版。 (3)詹瑞棋、王家琪、李思慧 (2018)‧你的肩膀50歲了嗎‧大塊文化。 文章: (1)林承賦、陳明哲、劉夷生(2015)‧女性不孕症‧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0:12,356-362。 (2)王翠蘭(2008)‧一位舌癌併發直腸癌末期病人之護理經驗‧志為護理,7:1,126-135 (3)鍾家媛、陳惠滿(2008)‧一位左膝上截肢患者的護理經驗‧慈濟護理,7:1, 111-119。
      
暑假作業-雙胞胎  12398  2018-08-27 20:20:44

雙胞胎 護四丙 37號 張斾旋 文章:一位雙胞胎妊娠之婦女住院安胎之護理經驗 作者:買筠菁、梁幸如、周承珍 一位雙胞胎孕婦安胎之護理經驗 黃秀琴、郭憲華 照護一位高危險妊娠婦女孕育雙胞胎的護理經驗 楊馥綺、黃久美、王卿凌 <讀後心得> 看完這三篇文章後,懷孕、生產及成為母親,是女性內心最大的期盼,甚至有些 女生想懷上雙胞胎,但整個懷孕過程充滿考驗和危機,而有些孕婦會因早期破水 或早期子宮收縮住院安胎,此時他們可能會擔心寶寶有甚麼狀況。雙胞胎的死亡 率和早產都比單胞胎來的高,因此孕婦要多臥床休息,長期臥床可促進胎兒血液 灌注,減少子宮頸變軟、變薄和擴張的刺激,以延長胎兒在子宮內成熟的時間及 預防早產。當發生此事時若有家人陪伴在身邊話,孕婦會比較不焦慮,而護理人 員要適時的關懷孕婦,傾聽個案及家屬的感受,建立彼此新任關係,而在每次做 完檢查時都應告知孕婦寶寶的狀況,讓孕婦不必猜疑及擔心。經過此次作業後讓 我又更了解懷孕的艱辛及危機了,往後若有遇到這種孕婦時我就不會手忙腳亂 了。 參考資料 王惠蘭(2000).一位安胎失敗的前置胎盤孕婦之經驗歷程及因應行為.護理雜 誌 ,48(1),59-68。 李美玉(2006,5月) .人性化的安胎照護模式.2007年7月4日取自 http://www.pbf.org.tw 林淑宜(2000).一位住院安胎孕婦面臨失去胎兒壓力源及其行為反應. 助產雜 誌 ,43,23-29。 柯淑華(2005).分娩期異常之護理於李從業總校閱,實用產科護理學(667-672 頁,686-691頁) 台北 : 華杏。 陳美月、陳月春(2005,11月).由護理觀點談安胎照護.2007年7月4日取自 http://www.pbf.org.tw 郭素珍、高美玲(2002).美國高危險妊娠婦女的居家照護. 護理雜誌,49(4), 81-86。 張碧芳(2001).不孕症.夏萍絧綜校閱,實用產科護理學(243-257頁) 台北 : 匯 華。 梁文薔(2005).揭開便祕之謎. 健康世界,230,65-69。 馮容莊(2002).高危險妊陳護理.台北 : 偉華。 曾雅玲(1999).多胞胎妊娠減胎術.護理雜誌,46(4),40-44。 劉玲足、鄭靜瑜(2001).一位紅斑性狼瘡出孕婦住院安胎之護理經驗.慈濟護理雜誌,1(3),104-111。 謝英彪(2003).失眠自然療法.台北 : 培根文化。
      
107年暑假作業  12565  2018-08-27 19:23:13

唐氏症 作者/篇名: 黃璉華/ 養育唐氏症兒對家庭的衝擊 蔣欣欣、喻永生/唐氏症嬰幼兒父母認知真相後之調適過程 周承珍、李從業、施富金/母血篩檢唐氏症陽性孕婦面對羊膜穿刺術的決策過程 心得:唐氏症是造成中度智能障礙最常見的先天性原因,是可以訓練的,智商平均約30至70,台灣每800個活產中會有1個,母血篩檢結果為陽性的孕婦是怎麼決定是否要進一步接受羊膜穿刺術,原本是用大於35歲的孕婦作為羊膜穿刺檢查胎兒染色體異常的指標,而母血篩檢是一種有效、經濟、和安全的唐式篩檢方法,可增加產前診斷率,並可廣及余筱瑜34歲的年輕孕婦。但母血篩檢的結果並非診斷,而是顯示相關危險性。由於假陽性結果的機率為4.1%,如果母血篩檢唐氏症結果為陽性的孕婦要確定診斷的話必須進一步接受羊膜穿刺檢查。羊膜穿刺術是安全、可靠的產前診斷方法,用來檢查染色體異常的胎兒,診斷的正確率高達99.4%,而胎兒的流失率不到1%。唐氏症出生時可由外觀辨識,其外觀特徵包括顏面扁平、臉裂斜向外上、枕部扁平、短頸、項部贅皮。其染色體異常之類型有三種,三染色體症,染色體轉位,和鑲崁型。這些類型中以三染色體症最常見。嬰兒的誕生是人類生命的延續,使家庭的存在產生意義,達成女性腳色中創造給予的功能。但是一位具有遺傳或先天性缺陷孩子的誕生不只是代表父母照顧上面臨挑戰,而是對父母本身自戀的嚴重傷害。我相信每位母親對子女都有著理想中的影像,這種影像可能反映著對自己的期許,或對其他重要人物的感受。一旦發現自己的小孩是殘障者,一定會產生期望與現實的差距而陷入失望悲傷的情緒中。
目前第1659/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57][1658][1659][1660][1661][1662][1663][1664][1665][1666][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