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13938 2018-08-26 17:59:08
文章:某地區教學醫院糖尿病門診病患個案管理照護之成效探討
作者:郝立智、馬瀰嘉、趙海倫、簡崇仁、楊純宜、林興中、李鎮堃、奚明德、葛光中、柴國樑、鄭錦翔
心得: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現在主要是以控制飲食、運動 、藥物來控制血糖;很多在偏遠地區的民眾對於糖尿病的認知不夠深入,一開始聽從醫生的話服藥1至2年,自己覺得有改善便自行停藥或是聽從他人之說改吃中藥秘方,卻不知道這樣會威脅到自己的生命。
糖尿病患者只要按時服藥,嚴格控制血糖、血壓及血脂肪,配合生活型態的改變,接受定期的追蹤,就可達到良好的控制;很多的患者吃東西是很不「忌口」的,有些老年人只要一餐不吃飯,就會覺得吃不飽,飯是屬於澱粉類,經由口中的唾液澱粉酶會轉換成葡萄糖,過多的澱粉會導致血糖上升,能吃但要「適量]吃!
控制糖尿病也可以以打胰島素的方式去降低血糖值,許多糖尿病患都會在家自行注射胰島素,但事先的衛教就十分的重要了,要給予病人最正確的觀念、認知。
控制糖尿病很簡單,只要聽從醫生的話,按時吃藥、定食定量、多運動、改變自身的不良習慣、改善生活品質,達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文章: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患的精神症狀與照護
作者:林文香
心得:全身紅斑性狼瘡,由於免疫機能亢進,導致多種身體器官的病變,為一種慢性自體免疫性的疾病,它可侵犯中樞神經,呈現神經精神症狀並且會引起一些症狀的發生,早期認為神經精神狀況與疾病的活動性相關。紅斑性狼瘡的患者可分為功能性及毒性器質性,大多患者為功能性。紅斑性狼瘡的患者長期承受疾病帶來的痛苦,疲倦和疼痛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困擾,已嚴重影響到他們的睡眠品質,患者們多以退縮.逃避的行為來因應。紅斑性狼瘡好發於年輕的女性,而最危險的是罹患紅斑性狼瘡的青少女個案,常會出現高危險性的感染和身體心像之改變,多數青春期個案被宣判罹患此疾病時多為感到茫然.對人生沒有希望,而家屬一開始多認為這是一種絕症,這些都是因為他們都對此疾病並不了解,由於對於此疾病是不了解的所以當護理師要做一些侵入性治療時,一定會要求要知道做這些治療的用途,而外觀由於雙頰出現蝴蝶斑,所以出門一定帶著口罩,還有因為類固醇藥物的副作用會使體態變腫,所以每天都固定要量體重,當個案與家屬明白紅斑性狼瘡的症狀及治療,對於紅斑性狼瘡就不再像原本一樣害怕了。
所以評估是首要的工作,紅斑性狼瘡患者的精神評估應該要有疾病史.症狀.徵象.治療.和是否有中樞神經病史,是否有出現譫妄.抽蓄.意識不清等情形,而心理上的評估則是要詢問是否有何事讓她感到焦躁不安.主要的壓力源是來自於哪裡等等…。患者的精神上的症狀是無可避免的,但是早期的發現與確定導因.盡早治療效果會是比較好的。
文章:高血壓患者服藥遵從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作者:胡文郁 、曾春典 、戴玉慈、余玉眉
心得:因為親戚中有人有高血壓,又常問我一些關於高血壓的問題,所以我特別找了這些文獻讓我了解更多高血壓,高血壓是老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而且長久以來高血壓和其它高血壓相關疾病狀況也名列臺灣十大死因其中之四大項,因此治療老年人高血壓對於臨床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要控制血壓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按時吃藥及自我照顧能力不足,都有可能導致血壓升高,而這個將來會變成專業護理師的我,能幫助病患們的方法就是給予正確適當的衛教,增強患者們的自我照顧能力及按時吃藥,這些事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事實上卻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相信有耐心的我,一定能好好照顧好患者。
|
臨終護理 14166 2018-08-26 17:45:29
臨終護理 作者:邱秀渝 董芳苑 楊麗齡 唐秀治 匯華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對於死亡的另一些定義關於某種東西的停止,在這種情況下,死亡僅僅描述了某種東西停止了的狀態,例如生命,因此定義生命也就同時定義了死亡,還有失去自我家人對死者的哀傷與悲痛,死亡就如同生命的終點沒有人可以躲過。臨終護理可以幫助瀕死病人跟家屬調適心理、生理、社會、心靈的狀態,面對壓力及本身的自我狀態,有些得知時患者會不接受自己的死亡,庫伯勒羅斯模式他把瀕死病人的心理分出五個期,否認與隔離:他會覺得不是我,怎麼可能我之前都還好好的絕對不是我,這個期間有時患者會很忌諱談到疾病、死亡、治療等的事。憤怒:會出現為何是我,為甚麼不是他之類憤怒的話語,會把氣撒在護理人員或平時接觸的人身上,還有不合作、無理取鬧、無盡要求,來彌補內心的憤恨不平。磋商或討價還價:假如怎樣我就怎樣,這時患者還存有一點希望,磋商行為是病人對死亡或生命控制極限的試探行為,就是患者會藉由任何可能的力量挑戰生命極限,但無論方法是否成功患者會越來越意識到死亡真的存在。抑鬱或沮喪:患者會開始覺得好吧!就是我吧!事情都發生在我身上了我認了的各種的失望,同時也覺得抗議無效了,沮喪又分兩種形式,反應型式跟準備型式,性質不同處理的方式也會不同。接納:是的,是我!我以經準備好面對了,這時患者幾乎是無感情的狀態,但心境是平和的。無論是患者還是家屬都需要護理人員或醫生的協助才能好一點的經過這段時期,但這也是護理人員辛苦及厲害的地方。
|
暑假作業 500字心得報告 12277 2018-08-26 17:41:05
Swanson所提出的關懷照護是以人、環境、健康、護理及關懷為基礎,並以五大照護過程:了解(knowing)、在旁陪伴(being with)、為他做某些事(doing for)、使他能夠(enabling)、維持信念( maintaining belief )來執行的中範圍理論(middle-range theory)。
本篇個案報告運用Swanson關懷照護理論,協助一位面對八仙樂園粉塵爆炸意外的22歲未婚來自馬來西亞僑生林小姐。家中成員有父母及弟妹共五人,親子關係相處融洽,本身個性獨立、壓抑,不喜歡麻煩他人,做事有規劃安排。也預計之後要到各國去旅遊。但在當年6月27日八仙樂園遊玩時發生粉塵爆炸 燒傷意外,導致全身55%燒傷,且燒傷程度多為二度 ~三度灼傷,受傷部位分布在四肢。
燒傷病人的心理社會反應可以分為急性期、適應期與復健期,瞭解病人
面臨的不同階段心理社會問題,能適時應對。筆者在照護過程中,不只要照顧傷口,也要注意個案的心理狀態。但說實在的,燒傷患者的照護,需要大量的精力與人力,除了這個之外還要兼顧個案的心理需求及情緒反應,這可是對醫護人員的一大考驗。如果無法兼得,不只會影響護病關係,也會影響個案的未來。我們應該善用溝通的方式來引導病患。本篇個案在燒傷後出現情緒壓抑、迴避、罪惡感及夜間常作噩夢等 創傷症狀,以及身體心像的改變導致個人因應能力不足,筆者運用Swanson關懷理論於照護個案,能有系統及循序漸進地引導,筆者站在個案的角度評估個案的需求及問題所在,訂了個別化的護理目標,也運用治療性溝通來幫助個案面對創傷後的自己。
燒傷病人很容易會有憂鬱症,因為常常面對不同層面的壓力。治療後也會因為外觀毀容、活動不變而擔憂,這些原因可能會使個案社會化康復有問題,難以回歸社會,甚至影響預後。因此醫護人員不應該忽略他們的心裡狀況,要教導他們適當的調適。(陳映瑾、江慧珍、蕭淑代、鐘國軒與鍾明惠(2017)˙運用Swanson關懷理論於一位粉塵爆炸創傷後燒傷病人心理社會調適之護理經驗˙新臺北護理期刊,19:2,125-136。)
|
107學年度 暑假作業 護四乙 48號 楊勻嘉 12355 2018-08-26 15:37:55
中華團體心理治療
篇名: 正念為基礎介入方案於改善慢性思覺失調症患者負性症狀之初探
卷期: 24:2 作者:李昆樺、江信男 出刊日期:201806
這篇文獻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在於設計本土化慢性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正念方案,並探探討其成效。負性症狀是慢性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核心症狀之一,它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功能改變和生活表現有很大的影響力,改善負性症狀應是協助思覺失調症患者返回社區和建立個人生活平衡之重要的介入目標。
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之負性症狀進行調查後,主要可以歸納出五類症狀表現,包括:情感平板、貧語、無動機、喜樂不能、情感缺損,負性症狀不但影響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生活表現外,也會讓症狀更加嚴重。在臨床上看到負性症狀明顯的個案大多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獨處,也很難專注地去理解醫護人員給的指導。目前治療負性症狀的方法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
針對思覺失調症患者設計八週的正念練習,教導其正念呼吸、正念飲食、靜坐與瑜珈練習,透過質性訪談的方式去了解正念練習的感受,結果顯示參與學員都感受到主觀的症狀減少、認知改變。
這個研究的參與者可能在接受正念練習後,能夠逐步地練習課程內容,慢慢地增加自我的了解。當思覺失調症患者提高了自我覺察後,當開始在思考如何改變自己的生活時,憂鬱的情緒更有可能被察覺和感受。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更進一步的教導其職能復健,或人際互動技巧,就能夠幫助患者掌握生活的步調和方向,或許憂鬱的情緒會有所改善。
這個研究是只是初探性的計畫,以正念練習的方式幫助思覺失調症患者改善負性症狀,雖然在過程中有少部分的個案動機偏低或與其他治療時間相衝突而無法接受治療,但還是能觀察到負性症狀嚴重之程度有明顯的改善,如果這種研究計畫能越來越多,這樣就能幫助他們改善症狀且有痊癒的可能。
|
暑假作業 14234 2018-08-26 15:06:58
『一年級』主題:「與醫療照護相關」議題
*書名: 醫人三角的獨白 作者: 傅志遠
*書名:1公升的眼淚-亞也的日記 作者:木藤亞也
*書名:疝氣迷思的解惑 作者:曾振橿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這本書是一段家庭同心協力的故事,是一個女孩勇敢生存的紀錄。木藤亞也在他15歲的時候卻罹患了「脊髓小腦萎縮症」的疾病,生活全變了調,寫字、吃飯等在別人眼中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對亞也卻是不容易的一件事,而隨著病情的持續,亞也更失去了做這些事的能力,這些事只能回憶,亞也的生活徹底地因為這個疾病改變這個疾病帶給亞也許多的痛苦,身體上的痛苦,及精神上對抗病魔、被人嘲笑,還有因疾病無法完願望的痛苦,雖是如此,亞也仍抱持著「勇敢活下去」的精神,因為她知道美麗的世界風景與親人朋友的疼愛,這些美好的事物是只有活著才能看見與感受到的,憑著這個原因,亞也知道她不能屈服於病魔,要更勇敢地活下去。我們總是身在福中而不知福,常常還怨東怨西的,卻不知道我們擁有,有多麼的多是別人想要卻無法得到的,上帝剝奪亞也的一切,她還是堅強的撐著,也有很多例子 在世界上有很多的人在努力的對抗命運,這些都讓我們了解生命多麼的堅強和脆弱,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現在,把握自己的健康尊重自己的生命,亞也讓人感受到了-「原來活著,就是一件最快樂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