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跑吧!孩子 14105 2018-08-22 23:46:11
在看完 跑吧!孩子,都單純覺得好看而已,現在在重新看,我重新學到了很多事情,裡面的主角是出生在很貧困的家庭裡,但是他們全家一家人都很努力,不放棄,假如全世界上的人們可以學習他們一家人努力的精神,我相信每個人做事情說不定都可以成功,這部書讓我想到我的媽媽,想到在她生我的時候的畫面,因為在那本書中也有寫到她的媽媽生孩子的過程,在生產中的過程所體會到的疼痛感,有多痛苦,讓我明白媽媽在生我們的時候,是這麼的痛苦難耐,也明白為什麼媽媽的肚子上怎麼會有一道疤痕,書中的主角和女主角很可憐,會被欺負,特別是主角,有時候會被欺負的很嚴重,雖然主角被這樣對待,但是主角他並不會用打架來解決問題,主角每次都會用簡單的方式來解決事情,關於主角處理事情的方式,值得我多向他多學習,我每次處理的方式大多都和別人吵起架來..,最後就不會在跟對方說話而結束了我們之間朋友的關係;看完這本書,發現現在的人和以前的人有很大的差別,差在努力和遇到困難時能不能撐得下去,繼續加油努力,而且遇到困難的時候,明白不能馬上放棄並且要堅持下去,勇敢面對難關,克服難關!一味的逃避是解決不了任何事,還有可能把事情越用越糟糕,所以我也要多多向主角他們一家人學習!
|
107年暑假作業心得報告 14228 2018-08-22 23:45:04
主題一:精神科實習冊 作者:邱照華
心得:這本書讓我們更了解到有精神方面問題的病患,她的心裡是處於什麼樣的感受以及我們要如何去改善他的不安和獲得他的信任,去學習站在他的角度為她著想並且當她與人相處的橋樑,去幫助他把心裡所想且想要分享的事物說出,並且使用對他合適的方式幫助他和疾病對抗,並且用同理心去包容對待而不是用同情心,多花點時間和耐心及包容去傾聽他內心的想法,多膽陪伴多點關心而不是不諒解他不然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套在病人身上這樣對病人是不公平的,對於有精神疾病的病人也十分需要家人的陪伴及關懷最重要的事是去尊重他傾聽他的想法不是一昧地去否認應當站在他的立場去為她著想,病人小小一個舉動也得非常的注意,有些精神方面的藥物會有暈眩.疲倦.嗜睡.視力模糊.眼球上吊.面具臉.噁心等等的副作用這時護理人員得安撫病人並且多多觀察病人是否有嚴重的徵象,照顧精神方面問題的病患需要實非漫長的時間去陪伴指導他並且幫助她走出困境這些都是我們該做的事,同時也可以使我們護理人員學習到更多並且更加的成長茁壯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學機會,我覺得病患就像小孩一樣身體不舒服會吵會鬧我們應該多點耐心去安撫她,和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西.
主題2:護理專業問題研討 作者:林靜頤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很多有關護理人員的知識和一些護理人員的共同目標,去幫助病人提供給病人個人身心靈全方位的全人照護,去研究探討出對病人最好最安全的解決方法,裡面也有提到在護理這個職業中首先環境並不適那麼的完善而且也有一定的壓力,有時候得不眠不休的投入在醫院裡工作協助病人我們班導師曾經說過醫生就像人體的心臟護士就像人體的腦袋一樣,兩個都是缺一不可緊密不分的,我覺得護士這個行業不管再苦再累就是為了看到病人康復後的笑容那是最溫暖人心的一注良劑,我覺得每一個病人也是一本讓我們學習成長很珍貴獨一無二的教材書,有時候可能會想抱怨說付出和收穫的不成正比,但當你換個角度想因為有自己使其他人受益多這不是一件偉大的事情嗎?所謂有失必有得,有得也必有失,換個角度去思考人生會快樂很多,我覺得和眾多的病人相處可以學到很多人生經驗,每一個病人都有一本現成多采多姿得人生故事,當我們細細去體會,可以了解到各種不同的經驗及歷程,這些都是我們值得去探討學習的!
主題3:憂鬱症心靈地圖
長期壓力會引發各種的身心反應,如果壓力未適當因應或者身心反應未適當調節,久而久之將傷害神經、內分泌、消化、呼吸、心臟血管、免疫、生殖系統,出現各種症狀進而導致生病。
(一)生理方面: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失眠、便秘、腹瀉、頭痛、肌肉張力增加、唾液分泌量減少、出汗增加、呼吸急促、血糖升高。
(二)心理方面:認知功能:可能降低或提高注意力、工作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情緒反應:包括焦慮、不安、恐懼、易怒、攻擊、憂鬱、厭惡、沮喪。
(三)行為方面:吸菸、酗酒、藥物濫用、自殺、意外事故、攻擊、失眠、食慾改變、哭泣、逃避、靜止不動、行為慌亂、易有意外事件。
最近韓國娛樂圈的鍾鉉因為嚴重憂鬱症而燒炭輕生,離世了。國中時,很喜歡他所以常常看他出演的綜藝節目,在節目裡他總是很搞笑也沒有偶像包袱,很難想像這樣開朗照顧人溫暖的哥哥竟然在私下卻患有嚴重憂鬱症,他在他遺書提到說自己找不到開心的地方覺得自己很沒用,做得不夠好,他總是告訴自己打起精神但卻做不到,他只想聽到一句你辛苦了還有沒關係,而不是像心理醫生告訴他一切只是你性格上的問題,他很抱歉做了這個決定,但他希望大家就算不能笑著送他離開也請不要責怪他,他知道有很多人愛著他但大家喜歡的那個他並不是真正的鍾鉉,他輕生的前一個禮拜在演唱會的尾聲時,和大家說請大家失去重要的人也不要太過傷心因為那個重要的人知道後會很難過的,當他出現憂鬱症的症狀且求助時,我們大家只以為是我們的哥哥太過感性了,他走後,粉絲們看到鍾鉉的求助文感到十分的心疼且抱歉,要是粉絲多注意,鍾鉉是不是可以更打起精神對抗病魔,但我們知道最關心粉絲的鍾鉉不會希望我們責怪自己的,發生這個遺憾我們很難過,但也更警惕了我們多多關心身邊的親朋好友,有時一個小舉動就能挽救一個重要的生命!
|
106-2暑假閱讀心得1 14113 2018-08-22 21:24:50
『一年級』主題:「與醫療照護相關」議題
書名:一個人老後
作者: 上野千鶴子
書名:下流老人
作者: 藤田孝典
書名: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
作者: 小野、葉金川、柯文哲、羅文嘉等共同創作
【讀後心得】(至少 500 字):
一個人老後 :
看了這本書後,可以找到「不會老」的秘訣,老並不可怕,但是要老而安、老而康、老而美、老而無憾、老而快樂與滿足─洪秀柱委員說。這是我在書本裡無意間看見的一句佳評讚譽,雖然此刻的我還無法體會老的感覺,但我可以從這本書中看見很多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去預防的事情,是不會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看完本書後,除去我們對於一個人向來的疑惑與恐懼,人生有很多不同的選擇,無論做什麼樣的抉擇,都應該要快樂的享受。然而教導我們「如何一個人過生活的想像與準備」,就像是聖嚴法師帶來的啟思:「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希望不結婚的人能夠快
樂,結婚的人也能夠得到應得的快樂。這是一本每個人都必做的功課。
下流老人 :
下流老人的生活狀況大家可想而知,我就不用多說,比如沒錢吃飯、沒錢看病吃藥、沒親友接濟照顧、孤單、貧病交迫,過著沒有溫飽,沒有尊嚴的生活。我們為什麼存錢?因為以後需要的時候可以用到吧。那要存多少才夠?估計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給個正確的數字,當然連政府也都給不了,我們又何以算出我們未來需要多少才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品質,同時還要照顧小孩或父母。老年人口增加、貧窮問題嚴重加上長照政策、年金制度的不健全,讓我們必須及早準備老後的生活。
為了老年的生活著想,現在可以先做的是先了解老人福利制度、準備額外醫療開銷、讓自己活得健康,除了上述幾樣之外,人際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親朋好友要常連絡,一起做些有益身心的活動,例如健行散步、打太極拳、讀讀書唱唱詩歌才不會變成孤單老人,整天坐在電視機前被電
視看。
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 :
中國人避談死亡,總是認為這是不吉利、晦氣的;但是如果能在生前,把自己的生命價值發揮到淋漓盡致,也不枉廢自己在人世間走一遭。國內衛生福利部推廣器官捐贈觀念,許多因器官衰竭等待器官移植的病友,在生死交關中徘徊。社會上有腦死的患者家屬願意做器官捐贈遺愛人間,這是何等的大愛!這是到了說再見的時刻,把生命再延續,在別人的身上繼續發光發熱,為另一個生命再造奇蹟。「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我會選擇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最後讓自己塵歸塵、土歸土,在這天地萬物之間化為一道幻影,隨風飄逝!
|
護理之家 14166 2018-08-22 16:57:10
護理之家 作者:林慧珍 匯華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台灣因為醫療衛生進步,生活水平提高,國民營養變好,有效的的控制傳染病,所以人們的平均壽命足漸變高,平均壽命變高就代表老年人口會變得越多,會有人口老化的現象,而慢性病就是人類的殺手,患上慢性病的老人更是需要多元化的照顧,但這些東西對一般的家庭來說又有一定的負擔,像經濟或實際行動的照顧,有些老人患上慢性病後行動又不方便,在家中又沒人照顧,所以就無法獨立自主的生活,但當到了這時有些子女或自己的配偶可能也已步入老年了,照顧起來很有負擔也力不從心,所以這時就需要護理之家的協助了,那護理之家它有很多需要注重的東西;環境安排,因為大部分被送到護理之家的老人有很大的機會是餘生都在那度過直到人生的終點,所以需要舒適點的環境,像家一樣的環境。與老年人的溝通,許多老年人是因為家庭或身體健康的因素而入住護理之家,並不是出至於自願性,而且周遭都是不認識的陌生人居多,如果不在一開始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可能就會影響老年人是否願意開放自己與大家互動,甚至可能不願意居住護理之家,在我看來溝通互動與傾聽了解對方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部分老年人身心上有殘疾或疾病,更是需要護理人員的耐心及同理心,讓他們更容易走入團體生活且放開心胸,認真的陪伴與關懷是建立良好關係與信任的好辦法,有了良好的信任關係才能提供良好的服務與生活環境也是護理人員責無旁貸的責任。
|
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3259 2018-08-22 14:44:22
本書的作者,他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文字完成,但裡頭卻隱藏著莫瑞教授的人生課題。看完此書,我深刻的領悟到”死亡”這兩個字,我們都害怕死亡,無法擁抱死亡,因為我們總是認為死亡距離我們很遙遠,但無形中卻時時時刻都圍繞在你周遭,也許死亡來的很措手不及,讓人總是無法太快面對,亦或是你得了什麼病痛,所以生命將走向盡頭,但我們終究沒有選擇的權利,我們只能選擇面對這殘酷的一面。或許我們沒有莫瑞教授那樂觀面對死亡的態度,但我認為我們唯有認真思考死亡,才是真正的存在著,不過其實放下仇恨,讓心永保慈祥,這就是死亡不是嗎?
我認為這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不是死亡,而是你明明擁有卻還不珍惜,我們總是盲目追求於理想,把自己的時間塞得滿滿的,而忘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忘了留時間給愛我們的人,但我們明明擁有時間可以跟愛我們的人好好相處,為何要到走向死亡才懂珍惜?對的,這就是人性,就像我們明明都懂生命誠可貴的道理,但為何遇到挫折就要自殺結束自己的性命?這是個很簡單的生命課題,可以用很簡單的言語帶過,不過真正要用心體悟到,卻是件很難的事。
書中提到: 就是今天嗎? 我是否已經過著我想過的生活? 我是否已經盡了力去成為我想變成的那個人?生命的路途很遙遠,但我們卻一直在虛度時光,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時間很多,夠我們慢慢消磨,殊不知其實時光早已悄悄溜走,我們每天都忘了停下腳步,思考這樣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這樣的人生真的美好嗎?但其實帶你靜下心來好好思考這個課題,或許你的人生就會大不同了!
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第二句話是: 生命若要有意義,就要投入你自己去愛其他人,貢獻你自己給周遭的社區,去創造一些能夠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在這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不可能不依賴別人,就算我們都懂得病不可能痊癒,但是,我們卻還是很盡心盡力得花時間、花力量在照顧,因為我們都充滿愛,因為就算曾經與你起過爭執有過深仇大恨,就算生命最後終將撒手人寰,但站在病榻前的你,終究會卸下心防的,用愛灌溉他最後生命的每一刻,就像教授用他畢生的心血,教會作者那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