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2018暑假讀書心得 14020 2018-08-21 12:41:24
書名:頻尿.尿失禁的治療法、急救與護理手冊、生物醫學神效
為甚麼以前的人不重視尿失禁呢?又為甚麼不去治療呢?
以前的人認為尿失禁不算是一種病,也認為尿失禁去看醫生很丟臉,少數的人去醫院就診時也曾遭醫生說這是年紀的問題!1984的調查中,曾去過醫療機關的女性一個也沒有,可是隨著時間及醫療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就醫。
1989美國花在尿失禁的醫療支出高達日幣一兆五千億元,日本則有六百萬人陷於尿失禁的困擾中,且中年女性所佔的比例較多。這本書詳細說明尿失禁及頻尿的發生原因,膀胱和尿道的構造也是簡單明瞭!而尿失禁的應對方法非常的清楚,是本確實讓我受益良多的一本書。
當你在外突然被砍了一刀你會怎麼處理?當你在家不小心從樓梯上滾下,起來時發現你的腳骨折了你會怎麼辦?即使叫了救護車多少還是要有一點急救的自知,這本書《急救與護理手冊》就是在說明當你發生了這些事你要如何做一個好的急救。骨折、火傷、溺水、咬傷、包紮,儘管有些不常遇到的意外但這本書真的充滿了許多的急救方式,還用簡單的語句來教導!炎炎夏日這書裡還有如何急救中暑,真的是知識豐富。
現代先進工業國和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前三名殺手之一就是中風,又稱腦溢血而造成中風的直接原因是高血壓,一旦有了高血壓就表示要終生服用藥物,儘管藥物能暫時控制血壓但副作用卻很多。這本書《生物醫學神效》雖然講的並不只有高血壓,但這篇卻讓我比較在意,因為現在人的飲食問題導致不只有老人需要注意高血壓和中風,所以能補充到這樣類型的知識真的很好。書裡的內容裡有青光眼、白內障、高血壓還有癌症的各類介紹,雖然是本偏於醫學的書但是我卻特別喜歡。
|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 14005 2018-08-20 22:55:44
『一年級』主題:「與醫療照護相關」議題
書名:趁你還記得 作者:伊佳奇
書名: 癌症後廿年 作者:陳正武
書名: 伊波拉浩劫 作者:理查 普雷斯頓
【讀後心得】: 如果有失智症的家人我想大概誰都不好受也會想說為什麼是我們遇到吧。失智症患者一開始是忘東忘西,接下來是混濁記憶,失去理智,而家人就是幫助他們的最佳人選,作者在知道爸爸得到失智症時就辭掉工作專心地與太太和外傭找顧他,剛開始在送長者去日照中心也是困難重重,因為會害怕自己被遺棄,所以會盯著兒子看,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習慣,就不會那麼害怕了,除了常常忘東忘西的,也會常常迷路、欠缺定向感,這些都需要家人在旁邊看緊緊,以免發生意外,我覺得照顧失智的老人要很有耐心, 因為會將重要的東西藏起來,但是每次都會忘記放在哪裡,就要慢慢找,有時候會同一個問題會問好幾次,會讓你覺得很煩,就要回他同樣的話, 心臟要夠大顆,因為會發生預料不到的事,讓人措手不及, 也要細心的觀察這樣可以知道長輩已經退化到哪一個地步了 ,雖然失智症沒有藥物可以治癒,但是書裡面有說到,可以靠一些非藥物療法來減緩退化,像是懷舊、藝術、寵物等,現在台灣已經逕入高齡化社會了,出現失智症的長者也越來越多, 所以家人平常要好好的關心、觀察長輩是不是有出現失智症的症狀,可以到日照中心看服務人員是如何照顧失智症患者、和專家討論如何規劃照顧的內容。
|
暑假作業 14140 2018-08-20 19:43:11
書名:人道醫療 作者:瑪麗.德.翁澤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心得:作者從事安寧療護工作,接觸瀕臨生命末期的癌正患者與愛滋病患經常受邀演講主持工作,與讀者分享如何面對死亡以及如何陪伴臨終者。這本書的封面、封底都是一雙握著的手,再仔細看,是兩個人彼此握著的手,是在表示「人道醫療」的重點:關懷。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用握手來表達彼此的關心和祝福。
然後是作者的文章,從前言的「為他人負責」開始,到第一章「越過健康者的邊界,淪為病人」的護理長,和一位大型醫院的醫師主管的住院經驗,改變了他們對治療的看法。第二章「給我們人道醫療」的幾個見證和病人、家屬的對話。第三章「為何藐視人道」的起因,是資源慌、醫師慌、護理人力不足。第四章「灌溉人道」,寫堅守人道的醫護人員。第五章「醫療文化」,要讓人道的小火焰繼續發光。第六章「邁向互惠的人道」,醫護人員和病人的互信,每個人都要知道如何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文章最後的「拔」---「我活在烏托邦嗎?」是總結,把作者在安寧病房服務的好經歷向外傳播,讓關懷別人的原則,灌溉在所有醫療之中,從生到死。這裡有許多美好的故事,都是作者的放問,你要一篇一篇的看,才能看到醫療照護的好,作者就是要一般病房的照護和安寧病房一樣充滿溫柔與安慰,有愛、有關懷和尊重。
這本書有許多讓病人和家屬覺得窩心的話,我們也會將心比心去體貼醫護人員。
|
暑假作業 12553 2018-08-20 16:29:45
書名: 德米安徬徨少年時 作者:赫曼‧赫塞
情緒勒索 作者:周慕姿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作者:住野夜
篇名: 一位胰臟癌末期病人臨終之護理經驗 作者: 黃雅婷
正念如何減輕癌症病患和遺族痛苦 作者:鍾易勝
一位中年女性胰臟癌患者面對死亡威脅的護理經驗 作者:康金玟
讀書心得:國人的十大死因中,「癌症」一直佔據了第一名,在這次所閱讀的書及文章都有寫到,當人們在經歷癌症化療和臨終過程中,個案和家屬會經歷的內心變化。
雖然照護病人進行護理措施非常重要。但全人、全家的照護也非常重要。以往的課堂中,都專注於教我們做技術和學理部分。臨終關懷也有提到,但並沒有非常深入了解。所以這次的選擇了與臨終照護及癌症有關的資料作閱讀。
我在基護實習時,有位同學照顧到口腔癌,即將臨終的個案。我看到了家屬及個案本人對於癌症化療的不適及害怕天人永隔的樣子。那時候我覺得很悲傷,可能是因為我很年輕,沒有太多與所愛的人天人永隔的經驗。認為生命的流逝非常可怕。但透過這次的作業,我看到了個案可能會有的想法,有可能會害怕、傷心、悲傷、憤怒和不解等等…這些反應不管是青少年、還是中年人或是其家屬都會出現。病人在徬徨時,在此時去給予他們支持,不管是護理或是幫助心理上的調適。都非常重要。人在生命走到最後的時候,都會有想完成的事情。像是想解除和家人的芥蒂等等。也都是護理人員可以去引導幫助的。
雖然我在基護實習時,對於那位口腔癌個案,什麼幫助都沒有辦法做,但是藉由這次的學習,讓我進步了很多,希望未來在臨床上,面對臨終或是癌症的個案,除了護理上的幫助外,也可以幫忙調節他們心理上的問題,讓個案及家屬能有最好的護理,就算最後照顧的病人去世了,個案及家屬也不留下任何的遺憾。在未來會努力將今日所學回饋在臨床上。
|
2018暑假作業 人際溝通 13423 2018-08-20 16:14:32
書名: 1.其實,我很在乎你 作者:石原加受子
2.不要用嘴巴說話:用你的腦袋說話 作者:梅用
3.20幾歲,就定位 作者:水淼
文章: 1.「媽媽,我不要上學!」-一位幼兒分離焦慮的故事 作者:王佩泓
2.無聲勝有聲?!─「不理」在青春期友誼中的意涵與歷程 作者:賴思伃
3.愛恨交織的關係—談青少年的友誼嫉妒 作者:周怡蕙
「溝通」表面上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其實它需要非常多的技巧,就像作者水淼曾說:「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主要靠人脈關係與處事技巧」;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完全不顧慮旁人的看法,在我看來那是絕對不會成功的,當然擅長於溝通的管理者,也可能擅長於掩飾真正的問題,所以掌握一些溝通技巧並且懂得謹言慎行,將會為你在人際關係上有很大的幫助。
我覺得家長與孩子間的溝通、青少年友誼間的溝通、團隊間的溝通更為重要,家長和孩子有一定的年齡差距,也就代表著時代差距,有很多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家長對事情的想法可能更為保守、古板,相對的,孩子對事情的想法可能更為開放、創新,我覺得這就是家長和孩子在溝通上會有隔閡的原因,我想兩方必須相互溝通找到一個互相都能接受的平衡,會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青少年除了和爸媽相處之外,就是和朋友相處,雖然想法大同小異,但還是會因為總總原因導致爭吵,可能兩方都有錯,也可能是因為誤會,這時候溝通就很重要,如果雙方都因為拉不下臉找對方溝通,而一直僵持著,那很可能會失去這段友誼,有時候放下自尊、相互退後一步,用好的態度來和對方溝通,說不定事情還有轉圜的餘地,不致於會失去一段美好的友誼;對於正在工作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會遇到上司與下屬的溝通、同儕間的溝通、與客人間的溝通等,在面對不同的人,必須要有不同的樣子、不同的說話技巧,才不會說錯話得罪別人,這也是年輕人應該要學習的應變溝通能力。
我認為溝通是每個人一生中必須學習的課程之一,因為不管你正處於什麼年紀、正在做些什麼事,每天一定都會和別人說話,所以都應該學習什麼是好的溝通技巧,都必須要有好的溝通能力,才不會一個緊張或害羞而說錯話或不敢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