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106學年度暑假作業 13151 2018-08-20 15:56:36
標題:人際關係
生活中有很多人,為了維持一段感情,不論是友情或是感情,只因為害怕失去,不敢說「不」,而全權接受對方的要求。而有時候這種行為,讓別人過度依賴,什麼都麻煩你要求你,就成為了濫好人。別人的過度要求,你過度幫助,自己也會疲憊,想法會改變,會認為你自己被利用,當別人的要求觸及你的底線,也會爆發,那反而造成反效果。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互相包容互相幫助互相成長,才有一段更好的感情。
讚美,是最好改善人際關係的方法。適度的讚美,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大家都喜歡聽到別人讚美自己,大家都喜歡聽好聽話。朋友之中,好聽話誰都會說,但有時候發現對方缺點卻不敢講。我認為,真正能指出對方不好的地方,委婉的告訴對方哪裡做不好,才是真朋友,希望看到對方做改進,成為更好的人,這樣也為感情加分。真正一段感情,並不會因為你的一句指點,而造成改變。講出對方的不好並非就是壞人,能避免朋友被別人在背後指指點點,也算是做件好事吧!
人與人之間,有時因為意見不合而起爭執,溝通出現問題,而放棄溝通。覺得對方無法理解自己。有時候聽了別人的心事,除了訴說出自己對此事的意見,也該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看這事情,同理心嘛,當你受苦時,你也會希望別人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那跟任何人之間,也該試著站在他人角度看事情。
一直以來,我好像也都是別人問我可不可以做什麼,我都說好,明明有時候自己很累很不想做,但卻又不敢拒絕,覺得拒絕感覺對方會失望或說你的不是,到後來,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懂得拒絕。現在,有時候我會覺得,一個人很好,維持感情太難,偶爾會想脫離這世界,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圈,放鬆一下,什麼都不想,對跟人之間,感到很疲憊。但有時候,又覺得,這樣的獨立行為,很好,不會依賴別人,會試著自己做事情,一個人以後,就什麼事都想自己來。
|
精神病的症狀與治療 14166 2018-08-20 00:07:38
精神病的症狀與治療 主編:王麗芬 國家出版社
其實大多數人都誤解了精神病這個東西,很多人以為精神病會百分之百由遺傳基因傳給下一代,但其實不
全然是這樣的,就比如說有些父母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去看醫生,一開口就問為甚麼我的家族跟我先生的家族都沒有精神病的歷史,但是我的孩子卻得了精神病為甚麼會這樣?如果是這樣那有可能就是你們家族第一個出現精神病的患者,家族以前沒有人得精神病並不代表整個家族的人永遠都不會得病,就像你出生時是個健康的寶寶,但醫生也不能保證你一生都健康,每個人身上都有發狂素質的存在只是有些人沒有被觸發沒有被展現出來而已,且發病並不會只在特定群族發生,而是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病;精神病也有分不同的症狀像,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狀是人格崩潰,無法接受現實生活,易發病的性格和體型是內向型,感覺敏銳,體型是細長型,而破瓜型、緊張型、妄想型是分裂症的三個基本型。躁鬱症的主要症狀是反覆出現精神活動異常高昂與異常憂鬱的狀態,易發病的性格和體型是社交型個性很開朗,體型是肥胖型,工作能力強的男性,而它又被稱為造病或鬱病。癲癇的主要特徵是突然喪失意識,各種現象發作,易發病的性格和體型是做事一本正經,說話很婉轉,體型是肌骨型。還有其他精神病像非特定型精神病、梅毒與酒精也會引起精神病等等……。那如何治療精神病呢,醫生會按照疾病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像精神分裂症的療法是盡量使病人開心,治療躁鬱病會以藥物治療為佳,有癲癇的病人不可以喝酒是以藥物治療為主,其實精神並沒有根本的療法,因為都要先了解發病的起因,然後才能找出根本的療法。
|
106學年度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12532 2018-08-19 22:26:44
題目:重傷患者須有生理及心理的全面照護
文章、作者(三篇):
1.照護一位青少年下肢創傷合併腓神經受損個案之護理經驗 (作者:朱婕綾/朱羽莛/康瑞蘭)
2.急重症單位病患及家屬的靈性護理 (作者:楊星瑜)
3.鬱症病人之靈性照護 (作者:高家常/林佑樺)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當初會選擇這三篇文章的原因,只是單純因為覺得年輕人得重病、急重症或是憂鬱症者都會對人生產生比較悲觀或是絕望的想法。單純的希望可以多關懷他們這樣子而已。但是在我看完這三篇文章之後,覺得我選得很合適,且當初只是看得非常表淺而已。他們是很需要關懷及照顧沒錯,但是實際上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簡單輕鬆。
首先青少年的想法裡本身就對朋友及自我外觀會比較在意,且家人也會覺得自己孩子年紀輕輕就毀掉前程的感覺,所以照顧青少年時除了基本的生理狀況之外,還需要特別了解且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給予支持。在研究統計中也有提到年輕人比起年長者較容易有憂鬱症,所以就要多方面都注意,包括身體(食慾減低或增加、睡眠習慣改變、疲倦感、失去對性的興趣與失去精力)、心理(哭泣、悲傷、悲觀、煩躁易怒與心煩意亂)、認知(難以專注與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社會(失
去興趣、社交生活退縮)與靈性層面(失敗經驗、無快樂感、罪惡感/內咎、討厭自己、自我懲罰、自我批評或自責、無價值感與自殺念頭。這些都是憂鬱症會出現的一些症狀。也許專心做著換藥工作就忘記觀察個案的心理反應及肢體動作,而錯失一個可以幫助他們的機會。且不同程度的身心靈的困擾,藉著專業知能與個案建立互相相信的治療性人際關係是提供靈性照護的第一步,畢竟互相信任後他們才會把心裡在意或是糾結的地方說出來,並依照病情的進展而設定不同的靈性照護目標。如處於靈性危機期的病人其思考聚焦於負向情緒,建議以宣洩情緒為導向的靈性照護。且文章中提到急重症或是臨終的病人,如果詢問病患願望的本身就會激發急重症單位醫療人員、病患、家屬整理自己的靈性意義、價值、目標與需求;在個案願望徵詢結果,可以看到靈性兩層面的與至高力量及自己與自我及重要關係人的連結需求;透過醫護團隊有彈性個別化的協助急重症病患臨終前願望的達成,而增進了病患的靈性安適。
不過仔細想想,在繁忙的日常護理工作中,本身就快忙不過來了,還需要特別學習及注意個案的心理狀況及評估,也是很困難的。所以我覺得我既然現在就發現到了這一塊式困難且重要的方面的話,不如從日常生活中就開始多加練習,從平日與人相處中多加觀察,也許對日後在醫院工作或實習有很大的幫助。
|
亞斯伯格症 13354 2018-08-19 11:25:31
讀完這本書,從中學到原來有些孩子會做一些讓人生氣的事,也須是因為他有心理障礙而導致的,而
兇孩子,而是要適當,不要無緣無故把氣出在孩子身上,因為他們沒做錯,他們也是無辜的,
這些的判斷與評估也是需要特教老師來協助孩子來幫助他們,不管是讀書還是生活,像小中是有亞斯
伯格自閉症,那其實這位孩子的家境不錯,只是因為媽媽和爸爸的管教方式不一樣,媽媽常常被婆婆
念,常常把自己的不滿的情緒出在孩子,而且小中放學後還要去安親班,那安親班的管教方式就會體
罰孩子,這對他來說影響他很大,他沒有心靈可以依靠的地方,所以他才這樣以搗亂的讓大家知道它
的存在,讓大家知道他需要被關心,其實孩子就是家長的反射鏡,你怎麼對孩子,孩子就會有樣學樣
也不是都不用兇孩子,而是要適當,不要無緣無故把氣出在孩子身上,因為他們沒做錯,他們也是無辜
的,那如果在孩子發現問題時有專業教師去幫助他們讓他們跟大家依樣,不去做一些跟大家不一樣的事情,教導孩子怎麼表達情緒的不滿,並且認識自己,知道什麼時候生氣該怎麼表達該怎麼發洩,這對
他們來說很重要,雖然過程會很辛苦,需要下很多的功夫和精神,但能幫助孩子其實也是幫助老師幫
助其他孩子,向柯文哲也是亞斯伯格自閉症,他也他的障礙,他現在也受大家的肯定,在台北當台北市
長,把台北經營得很好啊,雖然講話直白比較制式化,他認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理由,就是公司會
很分明,但有好有壞,有些人可能覺得我是因為某些原因才做錯都不能通融嗎,亞斯伯格症的人就是
比較不講人情,也只能這麼說
|
2018暑假作業 14274 2018-08-19 10:51:35
主題:(與醫療照護相關)議題
*書名:失控的照護 作著:葉真中顯
*書名:我跟你一樣絕,我是你的心理醫師 作著:琳達‧嘉絲克 *書名:上一堂最好玩的日本學: 政大超人氣通識課 作著:蔡增家
【讀後心得】:在很久以前,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紀錄片,紀錄片在介紹有關日本老人養老院的醫療照護,一開始我以為很無聊,但這紀錄片出人意料的感人,甚至覺得他們做的然那麼好,有幾個片段讓我映象深刻,在其中一個療養院,我印象特別深刻,在那裏的老人有分布同等級,分成可以走路、不能走路...等等,然後可以走路的,就會讓他們自己準備材料,然後煮給其他人吃,生日還一起吃蛋糕,希望我老了以後也可以有這樣的養老院。
但有些沒有家人也沒有很多錢的老人,而們也需要住養老院,他們政府就會把他們的家還有家當賣掉,然後用那些錢讓他可以住在養老院,雖然我覺得這個方法很好,但他住了九的家沒了,很多回憶也沒了。
我覺得老人照護很重要,日本做得很好,尤其現在高臨化的社會,我們也因該好好跟他們學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