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679/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77][1678][1679][1680][1681][1682][1683][1684][1685][1686][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二年級暑假作業  13224  2018-08-11 12:01:26

書名:為什麼我們總是不願意面對現實 作者:杜風 書名: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 作者:岸見一郎 書名: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作者:貝塞爾·范德寇 文章:家:成長之路 作者:陳冠宇 文章:不管如何,你都有價值 作者:留佩萱 文章:挖開被掩埋的哀傷,讓情緒探出頭來 作者:留佩萱 【讀後心得】:看了三本書以及三篇文章後,我覺得各有收穫,活在當下、做決定的是你自己、勇敢面對、相信自己與感受情緒等…道理都在這明白。 看了這三本書的標題後,就直接決定要寫這三本了,覺得我本身也是非常需要這類的啟發。在「為什麼我們總是不願意面對現實」的書中,寫著很多道理令我領悟很多,就像是“悲觀的人低著頭,總有撞破頭的一天;樂觀的人抬著頭,總有腳踩空的一天;只有面對現實的人,才能繼續前進,並且隨時能夠改變”這段話,我也有同樣的想法,因為我有時候也是太樂觀看待,看事看得太簡單、高估自己的能力,結果反而讓自己難堪。“什麼事情都知道些皮毛,還不如在某一方面懂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徹”(p-63)就像是在說同一時間裡,與其分配時間去學習各種事物而略之一二;不如花費所有時間去精通去磨練一個技能。在這個世界,擁有一個獨特的技能是必須的,要不然會很徬徨,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的書中,這句“重要的不是你有些什麼,而是如何運用你所擁有的東西”(p-110)在日常上課時,聽過一位老師也說過類似相同的話,那位老師說:重要的不是擁有那張護理師證照,而是怎麼把為了那張證照所學的知識與技術活用在生活中。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而是為了活用它而學。在「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的書中,我看到“創傷使我們不斷面對自己的脆弱,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冷酷,但也使我們面對自己卓越的韌性”它想表達由各種原因、因素所造成的創傷,它的後遺症(PTSD)是很難去治療的,只要有類似情況發生就會使他們的記憶重現進而陷入恐慌、崩潰,難以融入社會、難以與他人建立關係。 讀了這三篇文章後,了解了很多事,看到了許多例子,在「家:成長之路」中,看到了“保持著凡事包容、相信、盼望、忍耐的態度,在家庭中學習愛”是我從這篇文章中看到最能代表的一句話。在「不論如何,你都是最有價值的」中,我覺得這篇真的寫得很好,令我懷有同樣感受甚至到眼眶泛淚,裡面有許多有力量、激勵人心的話語,如:一個人的價值,從來就不應該取決於學歷或成就、你有價值,你值得被愛,因為你是一個人、我雖然不想讓你痛苦,但我會選擇坐在你身旁,教你如何感受它。這些都是作者想讓各位父母親們不要被「羞愧」驅使自己的行為而灌輸給下一代負面的觀念所寫的一篇文章。在「挖開被掩埋的哀傷,讓情緒探出頭來」中,它講的是看開、談論負面情緒,一切就可以不一樣。 我覺得台灣有很多父母都強硬的給孩子戴上完美小孩的面具,要求做到最好,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會受到父母的指責,解釋變成了父母眼中的藉口、說謊,漸漸的使孩子也什麼話都不說了,因為說了也是白說,久而久之,各種心病也就慢慢產生了。傾聽與接納才是心病的治療之道。
      
107學度署假讀後心得  13146  2018-08-10 09:21:23

書名: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作者: 鄭佩芬 心得: 人際關係與溝通對我而言,是一門極為複雜的學科,同時也令我感到奧妙且有趣,可以讓我們了解溝通的重要性,無論是現在的學生生活,或者是未來的工作生活,甚至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家庭生活,「溝通」在此刻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個良好的溝通可以讓兩者的關係更加親密,讓彼此都了解對方心中的想法,也多為對方想一想,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衝突,也不會讓關係一天一天不斷地惡化下去,最後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雖然有時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提供給我們的並不一定是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卻可以在這環境中學習著如何與人溝通、與人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如環境中重要的講話用詞、姿態、表情、語調……等。都是會影響我們日後的人際關係上的溝通行為,要增進好的溝通技巧可以藉由認識、了解以及練習的過程中來增強溝通技巧,不僅增進了我們的溝通行為,更使人際關係的內涵更具多功能性以及多元性。溝通是種藝術,要有人際關係變的更好的關鍵就是要先學會重要的溝通技巧,有好的人際關係,在遇到困境或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朋友們可以互相幫忙,解決困難的事情也會比較容易,在遇到事情不知道該怎麼向家人開口時,可以尋求朋友的幫助並且傾訴內心的事情,心情也會因為這樣而得到釋放和紓緩,跟朋友說明事情的經過才不會感到肩上有所重擔,重擔也能減輕許多,就像心理上得到了安全感這股安心的力量。 要學會著用不同的角度和觀點接納別人,並且多傾聽別人所說的話,不但可以獲得對方的尊重,你們倆也可以築起一道信任。也要善於處理自己的情緒,不要讓不好的情緒影響了與周圍入的關係,遷怒別人絕對不是好事,也可能打壞你們之間的關係。要有好的人際關係就要具備重要的溝通技巧、幽默感並且傾聽別人的言語。還必需學習、察言觀色等等,學會多聽、多看能幫助自己增加知識、溝通能力及人際關係。 姓名:林巧妤 學號:1055101010
      
106-2暑假閱讀心得  14206  2018-08-09 22:25:10

主題:「與醫療照護相關」議題 *書名:醫者 作者:黃瑞仁 *書名:復健護理 作者:陳玉枝 *書名:醫生,不醫死 作者:傅志遠 【讀後心得】:「醫生也是平凡人,但在披上白袍之後,為了成為從死神手中搶下生命的那雙手,人生最嚴苛的考驗才正剛開始。」這本書透過作者多年來行醫的經驗,分類歸納成寶貴的十四堂課,種種議題中都藉由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及作者的看法和態度,從中告訴讀者在醫師生涯面臨種種狀況,要如何面對及保持正向快樂的心情,也點出醫生需要具備的人格特質和條件。醫師五心─責任心、愛心、細心、耐心、同理心在五心之中,責任心尤為重要,有了責任心,愛心、細心、耐心、同理心自然會常存於心中。對病人負責,就是做好「萬全的準備」、「竭盡全力幫病人復原」、「將病人的利益凌駕於個人之上」,例如幫病人開刀,手術前一定要做齊備的檢查,熟悉病人的狀況,不要到手術台上才發現有些檢查該做而未做,造成遺憾。「竭盡全力幫病人復原」是醫師的使命,不但對得起病人,也對得起自己。身為醫生,一定要有「病人至上」的心,醫師是不能「打卡」的職業,不能因為自己要下班了,而不理會病人痛苦的呻吟,要把病人的利益擺在第一位。「負責,就是不說早知道」,醫師,沒有說「早知道」的權利,因為對病人的傷害早已不能彌補,因此,不要等到病人付出健康甚至是生命,而醫師也蒙受失敗案例的打擊,才體會到責任心的重要性 來源: http://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1220497
      
暑假作業  14151  2018-08-09 17:39:25

書名: 記憶空了,愛滿了 : 陪爸爸走過失智的美好日子 作者: 周貞 書名:與失智共舞 : 照護失智症患者的漫漫長路 作者: 潘秀霞 書名: 一個人好好走:生命最後的另一種選擇 作者: 李宜萍 【讀後心得】: 失智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自己或身邊的人身上,我們自己都無法接受它,更何況是身旁的人?每次看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心裡總替他們感到不值,為什麼老天對他們這麼不公平?為什麼我們可以是正常的人,而他們不行?不過,有些家庭中,成員裡其中之一有些不完美,也因為這樣,家人之間彼此的情感會因此更加濃烈團結,更珍惜現在擁有的美好時光,把痛苦幻化成勇敢向前的動力。 我覺得作者比我堅強許多,面對父親的病況,作者不但沒有逃避,反而勇敢面對它,和手足們一起想辦法,分工合作,盡量讓父親能減輕一些痛苦,也能多陪陪他們,雖然父親的記憶已經消失,但家人們對他的愛反而是永無止境,用正面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所有的困難。她更以「關愛,慈悲的心胸;尊重,無憾的視角」看待與至親的生死課題,更是發人無限省思,玩味再三。這本書不但有女兒照顧失智症父親點點滴滴的思念,家人之間的羈絆,還有提供對失智症所應變的方法,值得向所有關心失智症或者是想被感動一番的讀者們全力推薦。 作者的母親在七十幾歲時被診斷為「中度失智症患者」,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 從發現母親言行異常,,家人錯失診治失智症的第一時間,到如何確診,如 何對應失智症各階段的病情變化,作者以自身經驗陳述這些日子的種種,分享身為子女在照護時應注意的實際情形及對應技巧,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照護時的無助與心力交瘁,以及在各種問題出現時所有親朋好友的相互扶持,細膩地把相處的細節,面對的危機感,不易排解的焦慮與不捨,都在書中呈獻。 我認為,在第一次面對這樣的親人時,一般人總是先否認、忽視,到最後沒法控制時的手忙腳亂,這些我們都曾在診間看過,其實若有經歷長期陪伴的過程, 就比較容易能有較好的因應作為,以盡量不讓所有相關家人的生活作息有太劇烈的影響,但最重要的,還是要使病人在安全舒適的環境活動,其他的要求就先不急著。 快速高齡化的社會,獨居世代遽增,更有許多人只能選擇自家度過人生最後。本書的作者為居家安寧照護的先驅,負責約200位癌症末期的獨居者的居家照護工作。舉目無親、與家人分離、個性開朗、生性沉穩的人……
      
1062暑假閱讀心得  14202  2018-08-09 01:26:19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一己 學號 1065101242 姓名 游婷亦 主題:與醫療照護相關 書名:藍色病毒12個抗憂解鬱的處方箋【陸汝斌】、精神科護理學【徐瑩媺】、女生の痛【清水良美】 心得:我借的三本書是不同類別的書,分別有關憂鬱方面、精神方面以及女生生理方面,首先是憂鬱方面:憂鬱是指一個人的情緒呈現悲傷、心情低落的狀況,這是人類的正常反應,但是如果呈現時間太久,反而會造成疾病,憂鬱也可能因為某一件事造成刺激而導致憂鬱情形發生,憂鬱時的悲傷反應,一開始會極度否認,再來就是痛苦,然後產生死亡的念頭,接著會感到沮喪,最後會隨著時間慢慢地度過悲傷期而恢復。憂鬱症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有三種,1.心理療法2.藥物治療3.電痙攣療法。 再來介紹精神方面:精神疾病的患者,因為容易慢性化及復發,所以常常要長期或終身的治療,面對不同的患者,也需要做不同的考量,面對患者醫生必須要先評估患者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再來和患者做會診,但除了患者之外要還需要詢問他周遭的人做為佐證,患者在服用藥物時要注意,精神藥物也可能作成患者中毒,精神的病患有分成門診照護和住院照護,門診照護的病患需要定期回診,住院照護的病患擇要看醫生的評估,來決定要不要強制住院,以保障其他人的人身安全。 最後是女生生理方面:月經是指女性的血液或黏膜定期從子宮內膜經陰道排出體外,有大部分的女性表示,在月經來之前會長粉刺、乳房變得柔軟、感覺疲憊、容易發怒、情緒改變,月經通常在12到15歲間出現,第一次叫初潮,經血一般會留2到7天,經痛又分成原發經痛跟續發經痛,原發經痛大都是在月經來的前一兩天痛,來之後的二到三天緩解,較年長或生過小孩的,會減輕經痛或消失經痛,有時會伴隨著腰痠,疼痛也可能牽連到大腿,噁心、嘔吐、腹瀉也很常見,續發經痛是指女性有一段時間沒有經痛後,原本不舒服的症狀漸漸地變成腹痛,而且痛還很多樣性。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目前第1679/7774頁 [首頁][上一頁][1677][1678][1679][1680][1681][1682][1683][1684][1685][1686][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