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106暑假個案報告心得 12531 2018-07-28 15:22:20
主題:糖尿病相關個案報告
書名: 1.下背痛教室 作者: 1.林宜潔
2.糖尿病 2. 羅勃‧巴克曼、克莉絲‧ 麥隆琳
3.糖尿病飲食速查隨身寶典 3. 龔僕
文章名: 1.右側髂腰肌膿瘍合 文章作者:1. 蘇家龍 、 蔡崇煌 、 廖重佳
併糖尿病酮酸中毒個案報告 2. 林宏隆 、 蔡政勳 、 爐士哲 、黃尚志 、 林明彥
2. 以針灸療法治療末期糖尿 3. 林亞發 、 黃如薏 、 柯月桂
病腎病變的中醫個案報告
3. 應用高風險家庭評估模式於糖尿病截肢之個案報告
讀後心得:第一篇文章的個案是一名51歲的男性是一名患有第2型糖尿病及高血 壓的患者,曾因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而接受過雙側髖關節置換術,經由實驗室檢查和急診室理學檢查顯示發燒合併輕度低血鈉、高血鉀、中度正球性貧血和嚴重的代謝性鹼中毒,嚴重的感染並懷疑有敗血性休克的可能。初始診斷為糖尿病酮酸中毒,合併急性呼吸衰竭,及懷疑敗血症導致休克,給予相關治療後,發燒仍未改善,且個案主訴右側髖關節部位有疼痛感。在安排腹腔電腦斷層掃描下,結果發現右側髂腰肌膿瘍併有右側腹腔內感染。
文章內也提到許多有關髂腰肌膿瘍的知識,包含原發性和續發性還有診斷及治療等等,可以嘹解髂腰肌膿瘍的相關知識,譬如原發性的髂腰肌膿瘍感染源可能不明顯,但經由血液或淋巴路徑可感染髂腰肌導致膿瘍,常見於糖尿病、靜脈藥物濫用、愛滋病、慢性腎衰竭等免疫力低下或異常的病人。繼發性的髂腰肌膿瘍大多因為周邊組織的感染擴散導致,但有時感染先從哪裡開始其實是不好區分的。如果病患有鼠蹊部、腰椎、髖關節的外傷或人工植入物,也是危險因子,診斷主要是靠電腦斷層掃描,而治療方式注重於膿瘍引流及適當的抗生素選用等。
第二篇的個案是一名五十九歲男性糖尿病末期腎臟病的病人,因低血糖原因就診住院,並於住院與後續門診追蹤期間接受中醫針灸治療後追蹤病患的腎臟功能有顯著改善,蛋白尿症狀也獲得紓緩。
經實證結果末期腎臟病病患的尿毒性搔癢發現確實具有療效,但試驗次數,總樣本量均不足,缺乏更多可靠的研究數據。 目前的證據證明針灸只適合提供作為輔助,而不是完全替代治療,所以目前並不能完全以針灸方式取代治療。
第三篇的個案72歲患有糖尿病和器質性精神病的婦女,運用高風險家庭評估表來評估,評估結果為1.案女身體常因生病無法工作,偶爾女婿會開計程車至個案家接待。2.案夫為失智症無法成為主要照顧者。3.個案患有糖尿病併左膝上截肢和腦傷性精神病;傷口癒合後,情緒較為穩定,經由各居家照護團隊合作定期家庭訪視。4.個案為中低收入戶。5.案女身體常因生病,無法接受工作介紹所和善心人士介紹臨時工賺取生活費用。6.案子因居無定所,聯絡不上;無法告知因他代替他人報稅人頭戶,造成個案家庭低收入戶資格被取消。個案本身有糖尿病又因不規則服藥控制和生活習慣不良(個案有吸菸、酒精濫用、嚼檳榔的習慣),而導致左膝上截肢的結果,除了造成病患身體缺損,功能喪失及心理精神方面的障礙外,也導致龐大的醫療費用支出與社會成本。高風險家庭個案的處境是現今老人社會所面臨的問題,因此運用高風險家庭評估模式於一位糖尿病末期截肢病患之居家照護過程中,體認全人、全家之照護經驗,可未來應用在社區居家照護上,提供家庭醫學科醫師更完整的評估與服務。
文章資料出處說明:1.蘇家龍、蔡崇煌、廖重佳(2016)‧右側髂腰肌膿瘍合併糖尿病酮酸中毒個案報告‧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31(2),52-58。
2.林宏隆 、 蔡政勳 、 爐士哲 、 黃尚志 、 林明彥(2016)‧以針灸療法治療末期糖尿病腎病變的中醫個案報告‧臺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2(1),31-38。
3.林亞發、黃如薏、柯月桂(2011)‧應用高風險家庭評估模式於糖尿病截肢之個案報告‧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26(4),177-185。
|
暑假作業 13987 2018-07-27 13:44:13
書名:加護病房裡的選擇題。作者:肯•修曼。
書名:心裡住著獅子的女孩。作者:麥克•葛林博。
書名:檢查表:不犯錯的秘密武器。作者:葛文德。
讀後心得: 讀完這三本後覺得其實護理人員並不是神無法都沒犯一點錯, 當然還是會盡一切能力去想辦法救每一位病患,所以身為病患的家屬也要體諒護理人員才對。
生老病死本來就是每一個人在生命中必經且再正常不過的歷程,但隨著醫療技術日新月異,人們已不再向衰老和死亡區服,相信人定勝天的醫生和因為一種被扭曲的「孝」而不願放棄治療的家屬,導致原本只是暫時維持病人生命待檢查結果,讓醫生知道如何治療的加護病房,成無目標拖延病人死亡時間工具,讓許多病人走的最後一段路更為顛坡。作者累積三十年的醫療經驗,在加護病房裡看過的形形色色的病例,因了解整個醫療體制運作缺失,而發展急救小組概念,打破醫院的層層階級,以病人為中心,提供最接近實際需要的醫療服務。
在現今世界,我們已累積很多技能知識,然而可以避免的錯誤依然層出不窮。不管是醫療、施政、法律......幾乎在每一個專業領域,都可看到令人洩氣的疏失。原因很簡單:知識的龐大與複雜已超過個人能力所及。儘管訓練時間再長,再嚴格,在技術上精益求精甚至運用最先進的科技,也無法保證我們不會一錯再錯,提高工作效率與團隊精神的好方法就是「檢查表」,如何以簡取繁,避免疏失,讓人臨危不亂,提高工作效率。
回到醫療本質,醫生不是在修理機器人,哪裡壞了就換個零件,而是在照顧一個有感覺的人,尊重每一位專業人士才是比較好的選擇喔!
|
106學年度暑假作業 12344 2018-07-26 16:39:51
個案報告心得
看了三篇個案報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位不孕的婦女,經歷三次人工受孕及兩次試管嬰兒後成功的懷孕了,但是卻在懷孕第八周的時候不幸罹患了急性闌尾炎,而需要面臨抉擇終止妊娠,她很自責,因為她認為自己沒有盡到母親養育及保護的責任,她很悲傷,但是幸好她的丈夫和她的家人、朋友都沒有責備她,反而還給他極大的鼓勵,讓她的心情有比較好,在出院之後,護理人員也都會利用電話來給予她一些關懷及照護,這樣的一個方法對每一位個案來說都是能幫助她心理及生理的滿足,而讓不是讓她覺得出院後就不管她。雖然現階段的我還不能完完全全的體會到這位個案的心情及痛苦,但是有些心情我是能了解的,再踏上護理的這條路之前,我對一些事情完全都不瞭解,甚至得了甚麼病我都不會再去關心,但自從上了這麼多的專業課程及體驗後我都會想了解那些疾病的原因及預後的情形,有的時候身邊發生過的是當老師在課堂上說的時候都會讓我更了解,家人常常說遇到挫折不能逃避,要勇敢的去面對,如果解決了就是另一種收穫,但是如果沒有去解決之後還是會在遇到同樣的問題,在人生中不一定都是順順利利,有的時候挫折是老天給的另一種考驗,這種考驗不但會使人成長,更會使人知道如何去處理及解決。
張書瑗(2017)•照顧一位不孕症孕婦罹患急性闌尾炎抉擇終止妊娠之護理經驗•新光醫療財團法人。
|
107暑假作業心得 14212 2018-07-26 15:25:3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己
學號
1065101252
姓名
李晴羽
書名
腦性麻痺與溝通障礙
作者
Merlin J. Mecham
出版社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9年7月
索書號
082264
ISBN
978-986-191-279-0
書名
戰勝愛滋
作者
霍特(Nathalia Holt)
出版社
貓頭鷹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5年5月
索書號
074332
ISBN
978-986-262-241-4
書名
從症狀把關健康
作者
台中慈濟醫院醫療團隊
出版社
原水文化/靜思人文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5年8月20日
索書號
082513
ISBN
978-986-5853-77-8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腦性麻痺是非進行性的神經肌肉疾患,原因是還未發育成熟的腦部高級中
樞受損,這種病情不會越來越惡化,一般認為16歲腦部即發育成熟所以16歲後的腦傷病人大致歸類為
中風或是腦部創傷,腦性麻痺少數的個案發現於家族史表示有基因遺傳的可能性,主要成因即是腦部
的受損,͎共有兩種成因1.缺氧2.核黃疸。造成原因:1.產前:輻射暴露,子宮內感染,攝入致畸藥物,染色
體異常。2.:懷孕後期:胎盤早期剝離。3.生產過程困難。4.早產,窒息,敗血病...都是新生兒腦麻成因
癲癇也會造成腦傷,腦膜炎會對胎兒未成熟的腦造成永久損傷感染或許會直接傷害大腦細胞,腦膜增
厚會完全或不分堵住使腦脊隨液所需的孔穴還可能阻礙腦脊隨液的循環及吸收。導致腦內的脊隨
液增多或是顱部變大及所謂的水腦症。水腦症引起的發炎或其他原因都可能造成血管炎於是造成
腦部供血不足影響發育。*醫療處置;醫師對腦麻患者的醫療貢獻主要還是在於藥物,神經鬆解術,手
術和醫療輔具例如:支架,輪椅。藥物在鬆弛腦麻患者肌肉上發揮了一些作用,鎮定劑,麻醉劑...這些
藥物已經不常使用患者在服用藥物之後有極輕微的改善而不好的副作用令人望而卻步,藥物也使用
於腦麻患者的癲癇腦麻患者會伴隨癲癇發作一般認為腦麻是非進行性的疾病但合併的癲癇通常可
能導致進行性的感官和運動上的合併症,藥物通常可以控制癲癇發作。最有用的醫療方法是支架及
擺位裝具,支架可以控制不隨意運動防止攀縮使坐、立、走穩定,極為實用。許多重度腦麻兒童無法
行走,因而行動上依賴輪椅調整過的輪椅除了讓患童可以四處行動外,也有利於適當擺位的支持。腦
性麻痺為一隱藏的社會問題,它的治療需要家長和醫療人員的團隊合作。許多家長因害怕手術, 不
了解手術的療效而一再拖延; 也有些家長將病患藏於家中不願暴光, 或索性送到教養機構收容, 而錯
失了不少正規醫療的機會,得了這種病應該做適當的治療才對而不是到其他機構尋求幫助。
從症狀把關健康,最讓握印象深刻的是四肢症狀:不自主動作障礙疾病,症狀的成因動作障礙疾病較
為廣泛,可粗落分為低動性及過動性動作障礙症。因大腦深部控制動作協調的神經核區域與前腦的
運動皮質區及輔助運動皮質區,所形成的神經網路系統出現病變時,會出現動作異常的症狀。1.低動
性:帕金森氏症2過動性:顫抖症.肌張力不全症.舞蹈症.肌躍症...。顫抖症較為常見。*帕金森氏症:發
生於中老年人身上,出現在手與腳休息時特別明顯,病程會持續惡化。*顫抖:是一種規律性振動的重
複性不自主動作,可以是靜態性,動態性或姿勢性。顫抖於正常現象非疾病,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生,顫
抖型態細小而快速。因不明顯而不自覺,發生病因不明一般與個人體質及家族病史或是遺傳,各年齡
都有可能發生,年齡愈大顫抖程度愈大主要出現於雙手,有些患者喝酒後顫抖的程度會減輕。所以有
些人發生顫抖但自己卻不會發現而且發現了也許找不出問題或是發病原因因為可能是家族或是體
質,顫抖會讓人做事情很不方便所以能治療當然要治療。
|
106暑假作業 12608 2018-07-26 14:54:24
文章:運用治療性遊戲於一位急性白血病學齡前期兒童之護理經驗
作者:吳喬巧、陳永薇、洪嘉玟
內文:本文運用治療性遊戲於一位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學齡前期兒童的護理經驗,筆者於2014年1月21日至2月5日護理期間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評估,經由觀察、會談、身體評估及實際照護等方式,確立個案有血小板低下的現存性損傷,對於住院期間接受侵入性治療的恐懼及對陌生人及環境所引發的分離焦慮等護理問題。照護過程中筆者針對個案的發展特色,評估個案的需求,設計適合的治療性遊戲方式於照護過程中,先以親切、友善的態度與個案及家屬建立良好的治療性關係,運用專業知識,提供個案及家屬在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照護指導,運用行動遊戲車、繪畫、繪本故事及角色扮演等遊戲,予以支持及鼓勵,協助個案接受化學治療所面臨的症狀及治療,讓個案及家屬增進照護知識,降低因侵入性治療引發之恐懼及緩解對陌生人、住院環境的不安全感所致之分離焦慮,改善住院壓力。惟在圖畫分析上仍需專業技巧,建議增進兒科護理人員的治療性遊戲專業能力或藉由跨領域團隊,安排遊戲治療師、心理諮詢師等領域專業人員介入,以提升兒科護理人員專業知識,促進護理品質。期望此護理經驗能提供兒科護理人員在照護類似個案有更多元化的參考。
治療性遊戲是兒童住院時重要的護理措施之一,不僅可以幫助住院兒童處理他們的焦慮及壓力,增進兒童及其家庭面對醫療處置的準備度,同時也可協助醫護人員洞察兒童身、心上的需要及感覺,落實兒科無創傷性照護之理念。然而應該考量那些因素以利治療性遊戲進行,相關經驗上的論述卻闕如。因此,本文針對擬訂治療性遊戲之具體可行目標、思考主要照顧者角色、選擇執行場所、考量介入時機與執行時間及衡量遊戲主導者參與及互動方式等面向進行實務經驗分享,希望能從指導學生進行治療性遊戲的經驗與學生的回饋中,探討治療性遊戲成功與否的影響因素並提出建議,期盼增進兒科護理人員對治療性遊戲執行的熟練度,進而提升兒科護理之照護品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