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寒假作業2018 1055101102 13239 2018-03-05 18:56:02
書名:身心靈健康的十堂必修課
作者:許添盛
讀書心得:
當我們在做情緒發洩時,首先要記住,不是發洩在別人身上,而是把內在的情緒導引出來。發洩的方式有許多技巧,我們提倡的是既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的健康方式,甚至能正面提昇情緒。像我自己會把憤怒的情緒轉為生命中的活力,化悲憤為正面的力量,再去做溝通的工作。
情緒是我們的朋友而非敵人,它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帶給我們力量。有時情緒正是為了協助我們跟他人溝通,而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與人友好,達成和平的局面。若產生情緒而沒有溝通,只會為雙方帶來更大的誤解:我們不是要用情緒來指責對方,而是告訴對方你的情緒,讓對方了解你的感受。
所以情緒也是一種溝通的工具,它甚至可以用來治病.這是運用導引情緒的方式,來達到療癒的效果。有時,發怒是一種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作用不是對他人生氣,而是喚起內在深處的生命動力。
|
居家護理諮商對失智症照顧者照顧負荷之成效 12530 2018-03-05 17:29:44
我覺得電視上有時會報導一些有關老人讓我感到憂心不已,是否將來自己年老後也是一位失智老人。最近老師要我們投稿小論文,我就選擇有關「失智老人的醫療與照顧」做為題目,並且借閱有關失智老人的書籍來研讀。林桑彧先生所編著的「認識老年失智症」這一本書,讓我對失智症名詞有了正確的認識,雖然我剛開始也對「失智老人」的了解不夠深入,他到底與常人有何不同?所以有時間就上網搜詢查閱失智老人的新聞知識及到圖書館借閱有關失智老人的書,由於讀了這本失智老人的書,讓我知道許多失智老人這方面的知識,對失智症患者的醫療和照顧有了更深入認識。
為了對失智老人有更深入的了解,藉由從書中所研讀的知識,例如:「如何與失智老人溝通」、「如何判斷失智老人」、「失智老人的記憶」...等題目。我看書玩發現其實失智老人對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失智老人十項物品,有手機、鑰匙、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百元、一千元和盒子,結果十項物品只有一樣東西記不起來,再來把鑰匙、手機、十元、五十元、五百元放入一個盒子裡,沒想到失智老人都記得起來,後來再連續問了一些問題,例如:知道住家地址嗎?知道你目前幾歲嗎?知道自己有幾個兒子、女兒、孫子嗎?妳知道現在幾點嗎?失智老人把每一項說得一清二楚,只不過其中有幾題不知道,且回答錯誤,由這些問題可得知失智老人並不是完全喪失記憶,而是記憶力逐漸降低、退化,所以先前的一些記憶還存在的,只是無法完整的述說,可見失智老人的記憶力並不是完全喪失。還有失智老人跟人相處及互動跟一般人不一樣,一般人總是會找一些事或話題來做,而失智老人則是你在跟她互動時或講話,他才會回答你,有時會一直重複先前的詞句。
失智老人及研讀「認識老年失智症」,讓我了解到失智症的主要症狀為「記憶障礙」,記憶事情、思考、判斷、與人交談...這些在日常生活上不可缺少的能力,也就是認知功能,失智症患者除了有認知功能障礙以外,有時也會出現情緒不穩定的狀況,或者出現癡呆的行為,伴隨著走失,重複做某一項動作。為了照顧失智老人,勢必衝擊家庭的經濟與和諧,在長期照顧失智老人時,照顧者有時也會成為病人。
|
記得要快樂 13186 2018-03-05 12:12:45
我很喜歡,從日記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一天、他的想法,還有他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因此,我常常鼓勵我的個案寫日記。利用書寫過程,對生活開始有感覺。這本書與其說是A到Z的「辭典」,倒不如說是一本日記,一本幸福日記,也是一本不幸福的日記。因為,根據正向心理學的觀點,幸福和不幸是必須一起存在的。書中有個傳神的比喻是,停水之後的第一個熱水澡真是讓人幸福不止,但是停水本身卻是痛苦的。這本
本書以「正向心理學」小主題,試著透過作者許多日常觀察與片段,用輕鬆有趣的方式,呈現正向心理學背後的精神。偶爾,是作者本人的小故事、是一些科學研究、是詩詞、是作者在書上看到的話。讀起來沒有太大的負擔,也沒有一定要從頭讀到尾,一天睡前看幾個詞也不錯。
*愉快與不愉快不僅是相反的情緒,而且也代表著不同的機制,因此應該分別來研究。僅僅專注在消除悲傷與焦慮,並不能自動保證快樂幸福;就像消除了疼痛,並不表示一定能夠得到樂趣。因此,不僅有必要釋放負面情緒,同時也必須開發出積極正面的情緒。*接受,並不表示要我們慶幸痛苦,只是要我們看到痛苦的存在。並不是要說「痛苦很好」,而是說「痛苦是存在的」。
其他我很喜歡的句子:
*當你不開心的時候,就不要暴露在「要幸福」的勸世語錄之中。
*幸福的秘訣往往很「簡單」,因此挑戰之處在於如何「實踐」。
*悲觀和樂觀是基於兩個大腦功能的自然運作:悲觀主義著眼於預測問題,樂觀主義則著眼於解決方案。當這兩種功能平衡的時候,我們就是一個「務實的人」。
|
107寒假作 12349 2018-03-05 12:04:36
看完這一本書,我真的深深認為南丁格爾是一位多麼了不起的人,他不求回報的心真的很佩服,
忍受了許多鄙視,他卻始終堅持的努力下去,對上帝的那一份心也始終屹立不搖,這一份心,是我們平凡
人難以望其項背的。而且他照顧病人的並不僅此於身體,他更是許多病患們的心靈寄託,深深感謝他的
努力付出,深深感謝他對護理的犧牲以及奉獻,南丁格爾的所作所為,也更進一步的讓我了解到了「努
力」的重要,「堅持下去不放棄」,我想也是南丁格爾能夠成功的條件之一吧。
我認為南丁格爾的介紹十分的敬佩,讓我更深入的了解了他那不同於一般人的人生,他對主的信仰永不
改變,對護理的堅持也是無人能及的,能夠為護理盡那麼多心力的,我想也只有他這一位這麼了不起的
人物才能夠辦的到吧。他這一路走過來,支持他作多的應該就是上帝了吧,上帝給了他心靈上的慰藉,
才能夠使它幫助許多的人們,至死不渝的信仰,這力量實在是太龐大了。
白衣天使」,在現代的我們都認為這是一件理所當然的職業,可是我萬萬沒想到,在古代的歐洲,竟然會
是一個如此下賤的存在,在現代的社會之中,沒有護士的幫忙,想必一定會是一團糟,要是沒有南丁格
爾的出現,那麼這段漫長且痛苦的黑夜一定會再持續下去,溫暖的太陽也不知道會何時探出頭來對我們
微笑,我只知道,我們一定要發自內心的深深感謝他,深深感謝他的努力付出,深深感謝他對護理的犧
牲以及奉獻。
南丁格爾,他的所作所為,也更進一步的讓我了解到了「努力」的重要,雖然努力不一定會使我們成功,
境下仍能夠將自己的精神專一集中,全新權力的專注在護理這項工作上面,要是不付出努力,怎麼能夠
擁有美滿的收成呢?
書名: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
|
現代少年維持的煩惱¬¬¬-談青少年的情緒管理 13317 2018-03-05 11:54:40
在青少年時期的我們無論在生理、心理社會角色上都有著劇烈的改變。此時期的我們渴望獨立、
自我主觀意識強烈、急於尋找自我與表現自我。但是,當我們生理、心理調適與社會適應無法獲
得平衡時,情緒就容易受到影響。常常無法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容易發生鬥毆、自殺、離家
出走,等等情緒化的反應。對這時期的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於情緒管理這部分。
根據調查發現:拒絕型的父母會使兒女難以和他們接近,孩子容易產生低自尊、乏安全感、較多
攻擊性行為;放任型的父母,兒女從父母親身上得到的愛較少,所以在情緒上會有較多的害怕、憂
傷、生氣、擔心;民主的父母會使用引導的方式來代替控制,兒女會較具自信、獨立、想像力、適
應力。所以雖然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常是青少年模仿的對象之一,但是從小生活到大的家庭卻是影響
我們情緒管理最大的的主因。所以,不只是老師,父母也是協助我們情緒管理很重要的角色之一。
因此父母更需要有耐心,才能真正了解青少年情緒當中想表達的意涵。當我們開始覺得我們是被
關心、被在乎時,這份感動將會成為我們更願意去認識自我的動力,讓我們更有勇氣去面對自己也
不大了解的青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