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735/7774頁 [首頁][上一頁][1733][1734][1735][1736][1737][1738][1739][1740][1741][1742][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寒假作業-無口語或認知障礙老人之疼痛評估  12377  2018-03-04 20:24:26

作者 王牧群、陳人豪 出版社 長期照護雜誌 ; 20卷1期, P23 - 34 索書號 DOI: 10.6317/LTC.20.23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有50%的老人會經歷疼痛,在護理之家的比例更高達70 到80% 2自我陳述、尋找潛在疼痛的原因、觀察病人行為並使用行為評估量表、參考親近者描述的疼痛或行為改變、嘗試給予止痛藥物。 3 臉部表情、言語或發聲、身體動作、人際互動的改變、日常活動型態改變、心智狀態改變。行為評估工具需注意適用的對象,以及臨床的可行性。 4 當有造成疼痛的病理性或醫源性因素存在時,或是充份滿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仍出現疼痛行為時,就需考慮給予止痛。 5 不建議使用精神用藥做為疼痛行為的第一線治療。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很多的老人因為慢性病等疾病時常會經歷著疼痛,慢性痛楚在臨床上有相當多的疼痛末獲得妥善的處理,醫療界低估疼痛 止痛資源使用不足,醫護人員對個案疼痛沒有察覺,或是有失智症和認知障礙老人無法清楚的表達不適,就必須根據慢性痛楚評估表來做疼痛評估。 老人的譫妄症可能由疼痛所致,也可能和疼痛有共同的成因,和疼痛也常有共同的行為表現,因此在鑑別診斷相當困難。 加護病房病人因意識喪失、插管、氣切等因素無法表達疼痛。針對老人之疼痛評估,可遵循階梯式的五個步驟:自我陳述、尋找潛在疼痛的原因、觀察病人行為並使用行為評估量表、參考親近者描述的疼痛或行為改變、嘗試給予止痛藥物。 疼痛會造成某些特定行為,但這些行為的出現並不能代表一定有疼痛存在,因此在觀察上更需密切注意,才不會混淆。美國老年醫學會將認知功能障礙的老人之疼痛行為分成六大項:臉部表情、言語或發聲、身體動作、人際互動的改變、日常活動型態改變、心智狀態改變。行為評估工具需注意適用的對象,以及臨床的可行性。當有造成疼痛的病理性或醫源性因素存在時,或是充份滿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仍出現疼痛行為時,就需考慮給予止痛。希望能提供健康照顧人員評估疼痛的認知層面時,能有指引去選擇在不同情境時最適合的施測工具,並能將疼痛的信念及態度這兩個概念有更清楚的瞭解,以利未來訂立處置時的參考。
      
寒假作業  13469  2018-03-04 19:32:38

書名:肯定自己 作者:劉墉 讀書心得: 雖然這是一本劉墉寫給他兒子的書,裡面的故事大多數也與他兒子有關,但講述的道理卻是跟 我們息息相關,這是本書最有力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看重自己、肯定自己的存在,又怎 麼去要求別人來肯定我們呢?就像作者所說的:「每個人都應當從小就看重自己!在別人肯定你之 前,你先要肯定自己!」每個人生下來就是個獨立的個體,雖然身上有著父母的基因,但不可能完 全一模一樣,因為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觀感,所以每個人在世上都佔有 一席之地,都是最獨特的。沒有誰可以取代你自己,如果今天連你自己都不認同自己的價值,甚至 貶低自己,那誰還願意來肯定你、認同你。俗話說的好¬「天生我材必有用」,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在 超越、創造自己之後,接下來就是肯定自己。從這本書裡可以看到劉墉是如何用什麼方法和力量來 教導兒子,讓一個怯生生的少年,成為充滿自信的青年,也告訴我們年輕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應該怎樣調整自己,還有如何設定更高的理想,並對生命有更深的體認。從前我總是認為自己比不上別 人,比別人差,喜歡畫畫,卻沒那個天分;想要跳舞,卻沒那個舞台,總是自嘆不如,怨自己先天 比別人差?怨爸媽沒能給我更好的基因?直到有天我接觸到音樂,發現自己有這方面的天分,還有興 趣,我很快樂!我找到我喜歡且擅長的事了。我不再像之前一樣,反而變得更有自信。
      
寒假作業  13242  2018-03-04 19:31:26

書名:好情緒事半功倍,壞情緒事倍功半 很多人都覺得只要事業課業完成就好了,但往往卻忘記人際關係跟情緒管理,在我們生活日常中有很多情緒問題解決的放事都是我們應該好好去學習的,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我們該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呢? 有的人可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聊聊心中的不愉快,但也有的人卻只能自己忍氣吞聲。而我們都應該學習如何掌管自己的情緒跟如何去抒發自己的不愉快。 會有情緒 幾乎都是因為外來的因素 而去影響到自己的不愉快,可能公司上與老闆有些不愉快,更有可能在家庭上會發生了一些事情而產生的,再有這些不愉快的情況下,我們都應該先安定自己的心聆聽對方要對我們說些甚麼,而不是一見面就開始吵架或大罵,別因為自己無法控制的情緒去影響到周遭人,或許我們去認真聽財部會有這些磨合。 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聰明者勇於防護,愚蠢者全面妥協。」意思就是一個聰明的人知道該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免找來更大的麻煩,所以適當的保護與防禦是一點都不為過的。同樣的,要將一樣的道理運用在日常生活,別讓瑣碎繁雜的事困擾我們的生活,讓焦躁不安的情緒趁虛而入,破壞了原有的好心情。學會為壞情緒築起一道堅固的高牆與試著調整自己的心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僅要學習不讓自己的壞情緒牽引他人,也要去學習如何保護自己,不要讓他人的不良情緒左右了我們的心情。
      
記得愛  14213  2018-03-04 19:09:07

護一己1065101235 一本真人真事改編的書,男孩女孩在網路上相遇.相見而相戀。 當時網詐騙的案例這麼多,而且還能在網路上遇見一個能真心相愛的人,多不容易。但女主角的爸爸非常反對,男主角很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這些負面批評聽多了、看多了,但男主角依然不放棄,最後感動了女主角的父親。經歷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日子,而和女孩相愛。 裡面有三句我很喜歡的佳句:1苦是生命的盡頭,我其實慶幸自己所做的最後一件事是為了妳。2 妳說,我們要記得,愛的樣子。3 僅管最後付出的代價異常昂貴,我也不後悔,因為這是我對妳最純粹的愛情。 妳很早就知道愛情從來就不可能純粹,只有我,天真地不肯相信。 女孩說過,男孩是外星人,所以,外星人可以對殘酷的現實不管不顧,可以帶著女孩一起作夢
      
寒假作業心得-預防性照護:慢性病遠距健康照護  12411  2018-03-04 19:05:38

臺灣醫學-預防性照護:慢性病遠距健康照護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21世紀全球人口老化快速,與老年人口密切相關的慢性病也隨之倍數增加,因此發展更有效且省人力的方式成為慢性病健康照護的重要趨勢 2. 結合資訊通信科技和疾病管理,應用在健康醫療的整合性遠距照護,將是未來解決慢性病問題的重要選項 3 .遠距居家照護是透過運用資訊通信技術提供服務的照護模式,1.居家遠距監測:是慢性病遠距居家照護中最常見的項目 2.做臨床決策與處置,即時警訊反應和處理 3.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教育 4.定期關懷 5.資源連結與轉介團隊其他成員或機構 6.遠距視訊會議,進行個案討論或研擬照護計畫 4 .遠距居家照護不是要取代專業人員的當面照護或訪視而是要提升照護層級,強化照護的即時性、持續性與可近性,節省病人和醫護人員往返居家和醫療機構的時間和精力,透過資通設備把照護服務擴充輸送到住處 5 影響慢性病遠距居家照護方案實施與推展的因素 (一) 病人的接受度 (二)醫療人員的接受度 (三)組織系統對實施慢性病遠距居家照護變革之因應能力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國人十大死因以慢性病為最高佔比。臺灣有75%的老人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病,約一半以上老人同時罹患兩種甚至更多,由於病人需要持續的照護,慢性病遠距健康照護雖然是個方便又能大幅的減少人力資源的良好系統,但我認為在怎麼樣的系統也只能盡到提醒的措施,很適合在那種比較廣大又先進的國家,以現代的科學進步還有醫療發展和一些智慧型居家生活,對一些有慢性疾病的人都有很大的幫助,只要是血壓高低血糖含量等一些身體機能異常就會顯示於電視螢幕和通知附近醫院或者是以訊息的方式傳送至親屬給於通知,讓我們能更加便利的去瞭解病人現在的狀況,文章提到有一部分的人停用的原因,有的病人是因為缺乏學習設備操作的動機或未能克服設備操作的障礙而拒絕參與或中途退出,有些對每天要自我測量感到生活不便,但對遠距照護持正向態度者覺得更加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有問題隨時有專業人員處理,有人關心、增加了很大的安全感,在這個漸漸邁入老人化的社會中,我覺得遠距健康照護這方面以後會很盛行,病人能透過自我監測的行為和過程中,養成能自我管理的好習慣,而且可以促成專業人員和病人有更密切的互動,提升病人的照護品質,而且也能即時的得到病人相關資訊,往後我們可能會逐漸的往這方面去發展
目前第1735/7774頁 [首頁][上一頁][1733][1734][1735][1736][1737][1738][1739][1740][1741][1742][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