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738/7774頁 [首頁][上一頁][1736][1737][1738][1739][1740][1741][1742][1743][1744][1745][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6寒假讀書心得  12319  2018-03-04 15:05:0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65 姓名 徐嘉儀 書名 1. 幼兒睡眠品質與身體活動量之相關研究 2. 照護一位疑似萊姆病患者之護理經驗 3. 一位失智症患者初入住護理之家護理經驗 作者 1. 楊珮琦、黄永寬 2. 陳致珠、蔡宜秀、許翠華 3. 歐建利、戴仲宜、吳麗彬 出版社 1. 中華民國學校衛生護理學會 2. 長庚護理 3. 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出版年月 1.2017年7月 2. 201703 3. 201801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幼兒之身心發展對於其日後之成長發育至關重要,而睡眠與身體活動更是幼兒日常 生活之兩大重 心。 2幼兒上床睡覺時間越早、起 床時間越早、夜間睡眠時數越長及睡眠中斷次數越少之幼兒其睡眠品 質越佳。 3有吃早餐及夜間睡眠 時數較長的幼兒其身體活動量較佳。 4藉由提升幼兒睡眠品質來增進其身體活動量, 使幼兒在各方面的成長、發育獲得充分的發展。 5藉由個案感興趣的音樂和信仰的力量,降低其焦慮,不僅協助個案 的復原,也幫助本身照護知識 之提升,更體認到透過團隊的合作,能幫助罕見病症的病人,得到 更完整的照護。 6慢性 混亂/與失智症造成意識混亂有關 7照顧者角色緊張/案妻擔心、自責自己無法照顧個案有關。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睡眠對任何人影響都很大,不只有幼兒,早餐也很重要,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過一夜的睡 眠,夜間胃裏分泌的胃酸,如果沒有食物去中和,會刺激胃粘膜而導致胃部不適。早上不進食, 就不能彌補夜間喪失的水分和營養素。 睡眠越充足,隔天精神才會好,才有體力,容易就打盹,也是睡眠不足的跡象之一, 有助於立良好飲食習慣,充足睡眠幫你提高免疫力,睡眠的缺乏會損壞我們的免疫系統。 對各種疫苗的抗體反應也多數出現在缺乏睡眠的人群中,一個成年人大概需要七個小時的睡眠來保 證免疫系統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改善充足。 睡眠擁有美好心情,缺乏充足睡眠的人容易消極和焦慮,Rosenberg醫生說之所以會 這樣是因為缺乏睡眠會讓大腦情感神經中樞變得極度興奮,所以充足的睡眠不僅能夠讓我們保持愉 悅的心情,還能夠降低得抑鬱症的風險。 充足睡眠幫你集中注意力,Rosenberg醫生說每天多睡一個小時能夠幫人們提高專注力 人在睡覺的時候記憶力在不斷的固化,所以說得不到充足的睡眠會導致記憶力的衰退,這就是為什 麼那些經常熬夜的人通常都沒有很好的記憶力。睡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生理需求之 一。睡眠不足會造成記憶力下降、副交感神經失調、皮膚變差等不良症狀。 萊姆病是細菌性傳染病。最常見的症狀是皮膚會出現不會癢也不會痛的紅斑,稱為游走性紅斑,通 常發生於被叮咬後一周。 萊姆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其儲備宿主為老鼠,並會以真蜱科硬蜱屬的生物為媒介傳染給人類。 萊姆病無法人傳人、人類傳染其他動物,或經由食物感染,萊姆病會有皮膚病變,為首發症狀 神經系統病變、心臟病變、關節病變。加拿大有一個很漂亮唱歌很好聽的歌手Avril Lavigne就 得到萊姆病,他治療萊姆症花了2年的時間。包括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皮膚疹、肢體麻木、發燒 等等,嚴重的話甚至會侵犯中樞神經,可是不會藉由人傳給人,她當時光確診就花了好幾個月的時 間,長達5個月沒辦法下床。 藉由醫護等專業團隊的幫助,控制及改善精神症狀,經過護病關係信任感的建立,增加個案與人的互動,透過專 業團隊擬定具體可達成的復健計畫,突破家屬的心房使其願意相信並接受團隊 照護,使得個案與家屬生活品質 得以改善。期望能使醫療工作人員更關心失智症個案與家屬的需求,給予個別性及持續性的照護, 並且給予提供資源與協助,陪伴個案與家屬一起走過生命的幽谷。
      
106年學年度寒假作業  13256  2018-03-04 14:35:55

書名:精神作用藥物與自殺防治 作者:吳其炘 出版社: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根據臨床試驗資料的大型統合分析,發現 25歲以上的成年人使用抗鬱藥物的個案,其自殺風險顯著低於使用安慰劑的對照組。 2兒童、青少年或 是未滿25歲的成年人,服用抗鬱藥卻有可能會增加自殺意念或自傷行為的風險。 心得感想: 這篇文章主要是再說精神疾病是自殺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而精神作用藥物是用於治療精神疾病;那使用精神作用藥物,是否能降低精神疾病患者自殺死亡或是減少自傷行為的風險。 然而在1990末期,新一代的抗鬱藥物出現了,它的特點是副作用少,因此大量使用,之後卻出現了"兒童、青少年或 是未滿25歲的成年人,服用抗鬱藥卻有可能會增加自殺意念或自傷行為的風險"這個爭議,雖然最後被推翻了,但我個人認為有這些症狀的人,我們更應該要去關心他們,雖然他們有在服藥但沒有任何人去關心他們,我想他們可能會一直有負面思考,如果我們有去稍微關心或者多陪他們聊天說心事,增加他們的正面思考,應該多少能減少他們的自殺意念或自傷行為。畢竟吃藥3分毒,雖然去關心他們不會治好他們的病,但至少可以讓他們意識到是有人在關心他們的。
      
106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12635  2018-03-04 14:18:40

書名:我就要一個精采的人生 作者:劉偉 前幾年劉偉來台灣宣傳他的新書,他用腳彈鋼琴彈的很好,所以一直好奇想知道他的故事,我還記得他說的一句話:「生活,就是要生生地活著」因為這句話,讓原本懶懶散散的我好像得到動力似的,開始有些改變。 我認同他說得兩句話:「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采活」、 「活著,就是最幸福的事;活著,就要燦爛每一天」,不要因為一點悲傷或挫折就自甘墮落,只要努力向上勇往直前,劉偉都做到了,我們好手好腳的還有什麼能說做不到的呢,劉偉會成功最大的原因應是劉媽媽肯狠下心來要求他,她說:「你沒有跟別人不同!要把自己當成正常人」,使他看清他自己,而且對自己有開始有了信心,他認為:「如果只是抱怨,你就看不到事情背後的禮物」,劉偉看待生活的態度非常樂觀,雖然失去雙臂但他不因此就怨天尤人,反而還勇敢的起來面對他所遇到的困難,這種精神和態度真的很值得我們來效仿,從劉偉發生意外後,一路走來他受到很多社會人士的幫助和關心,而他現在已走出傷痛,並且在社會上發光發熱,但他並沒有因此忘了大家對他的照顧,所以他用成立基金會的方式來回報當時關懷他的人,這點很值得肯定! 希望所有人都能看過,別再因為一點挫折就灰心喪志,甚至墮落。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東山再起,也希望所有看到這本書的人,遇到困難時都能想到這句話:「站起來,走出去。」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常常玩電腦,打字就可以很快了,但對於像劉偉這樣的人呢?腳指向來不比手指來的靈活,看似不可能的事,再次証明了不放棄的精神。對於正常人來說簡單的幾件事,他可是比我們還努力才完成,我特別喜歡他說得這句話:「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采活」今天因為他選擇了精彩活,所以他成功了,反之,有人選擇了放棄所以失敗,看完這本書後我的結論是:面對逆境需要勇氣面對一切,自己的人生,自己改變。
      
寒假作業  13225  2018-03-04 13:41:39

書名:散步在傳奇裡 作者:果子離 我覺得這是一個能推薦還沒好好認真讀書的學生看的一本書,這本書的內容有連結其他書的句子「那些賦予我力量的書!」,看了能加強自己寫作的能力,於是我推薦這本書《散步在傳奇裡》是一本收錄全台五家獨立書店店長傳奇書單。 我住在簡單的地方,簡單地生活。 時代向前走,興衰起落,自有調節,我還是散我的步,讀我的書,寫我的,平靜生活。 作者和陶淵明很像,隱姓埋名生活著,他能對歷史小說的體會跟書市現象的觀察。悠然散步在屬於他自己的傳奇裡。
      
106學年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13267  2018-03-04 13:38:35

書名:壓力與情緒管理 作者:黃惠惠 心得:這本書裡面述說了近年來台灣社會發生了許多不幸的社會案件,包括母親因不堪幼兒吵鬧一時氣憤勒斃小孩、高中資優生因找不到人生目標而自殺、大學生因情感糾葛而誤殺他人、博士班的學生因來自父母的讀書壓力而選擇自殺。而這些問題都說明了許多人在生活中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而壓力的承受度也太低,而社會上發生這些事的大多是高知識份子居多。而書裡面作者鼓勵我們提升自己的EQ能力,她在書中探討了情緒與壓力的管理方式,除了情緒的內涵、情緒與自我價值感的表裡關係,更專章討論現代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壓力」及調適的方法,強調壓力管理也是情緒管理的一部分。看完這本書讓我了解要如何管理自己的壓力與情緒,裡面說了很多有關解壓的方式,有情緒壓力的人不妨看一看。
目前第1738/7774頁 [首頁][上一頁][1736][1737][1738][1739][1740][1741][1742][1743][1744][1745][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