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寒假作業 500字全文資料庫心得 13424 2018-03-03 19:27:22
篇名:情緒調節在青少年人際依附與心理困擾之中介角色分析研究
這篇文章的研究目的在檢驗國中生的情緒調節能力在其人際依附與心理困擾間的中介角色,結果發現(1)男生在「依附逃避-母親」、「依附逃避-好友」、「依附焦慮-父親」與「學校生活困擾」上的得分較女生為高;(2)青少年對父親與對母親的依附間呈中度正相關,而對好友的依附與對父母的依附間之相關則較為微弱;(3)與不同對象的依附逃避和依附焦慮和青少年自陳行為困擾、憂鬱情緒間呈顯著正相關;(4)青少年情緒調節能力與自陳行為困擾、憂鬱情緒間呈顯著負相關;(5)對父親與母親的依附焦慮與依附逃避可直接影響自陳心理困擾,亦可透過情緒調節間接影響自陳心理困擾;(6)對好友的依附焦慮可直接亦可透過情緒調節間接影響自陳心理困擾。
可以發現男性對於母親和好友的感情方面不會有太大的變動,但也有可能會感情變得不好,但對於父親會事處於想要保持親近卻不知道方法的狀態,也容易因為學校生活產生較多的壓力。
看完這篇文的我感覺想要對家裡的母親多做出一些關懷,小時候時付出許多,現在年紀越大,能為家庭做的事會越來越少,現在的我只能出去打工,幫家裡賺一些錢,但是只要是能幫到家裡忙,減輕媽媽的負擔,讓媽媽只後過得輕鬆一點。
|
106寒假作業 13203 2018-03-03 19:02:44
護理科二年乙班
學號:1055101066
姓名:陳岑毓
書名:恐懼的原型
作者:弗里茲 李曼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年月:2017年03月30日
索書號:092864
ISBN:978-986-477-201-8
書名:網路與臺灣青年人的自傷及自殺行為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害怕交出自己,害怕展現自己的弱點會被別人當作瘋子,於是他永遠不敢說,恐懼逐漸累積,終至他難以承受的地步。
2. 忘記你認識的那個我,千萬別丟失自己。
3. 兩人之間的距離令他痛苦-相反的,分裂人格者卻一心一意保持距離,以便保護自己。
4. 每一種習慣、教條以及狂熱主義的背後都潛藏著恐懼,害怕改變、害怕消逝,最終則是害怕死亡。
5. 他們片刻不安,以為自己一旦開放了內心或外在的壓抑,那些沒有按照他們意思進行的是誤會瞬間氾濫成災。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我不想被別人發現,當我面對這個世界,內心所帶來的恐懼。
無論是誰都曾希望能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恐懼屬於生命的一部份,我會害怕,害怕自己懦弱、自卑、滿是弱點的一面被他人看見,用精美的包裝紙一層一層的將自己包裹起來,塑造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我害怕被他人揭穿,只要有一點點的縫隙,恐懼便會一擁而上,將自己壓得喘不過去,其實我知道的,無論是誰都有自己脆弱的一面,但是無情的人們,總是用鋒利的言語,將我推入那無底的深淵,他們利用他人內心最脆弱之處,來隱藏自己柔弱的一面。
我藉由依賴他人來達成自己所需要的安全感,卻會利用控制他人來大到自己的慾望,在自己的所有物上尋求安全感,而當自己的物品不受自己控制時,會使我變得不安變得瘋狂,我不喜歡改變,我害怕時間的推進,會使我無法去熟悉這個世界,我只能從自己的物品中尋求安全感,從而推動我活下去的慾望,我習慣性地去依賴身邊的人事物,在他們之中尋找我活著的痕跡,去證明我的存在,我很狼狽,只能利用這種方式去尋找自己的存在感,沒有被這個世界拋棄的證明。
恐懼如影隨形,人們利用各種方式去證明自己並未被恐懼支配的事實,而當他們遇到挫折遇到失敗時,會再次意識到自己曾經的那些抗拒,在恐懼面前不過是孩子的小任性罷了,那些總是自認為能與恐懼抗衡的人們,口中所說出充滿希望勵志的言語,在我耳裡是多麼的可笑,他們還未察覺,其實他們早已被恐懼所支配,這便在他們決定要反抗恐懼時,便注定的事實。
死亡對於憂鬱症的人來說是一種解脫,他們對於死亡不會害怕,對他們而言他們找不到自己活著的意義,他們對於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有些人覺得他們很恐怖,那些人認為他們會做出瘋狂的事情,而這些卻是哪些殘酷的人們一手造成的,他們被迫背上異類的眼光,殘忍的言語一步步的將他們推向死亡,面對這殘酷的世界,他們只能用自殺結束自己的一生,逃離這世界對他們的束縛。
|
寒假作業 500自讀書心得 13424 2018-03-03 18:32:49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己
學號 1055101285 姓名 王宇佑
書名 你是EQ高手嗎? 作者 戴晨志
出版社 時報 出版年月 年 月
索書號 176.5 4364 ISBN 957-13-2281-4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人,或許是個[智慧的巨人],卻也是個[情緒的侏儒],
2:只要有心,凡事樂觀,即可在地獄建造天堂.相反地,凡事悲觀,憂慮,焦躁,也可能使天堂變成地獄
3:一個人如果[驕傲自滿],就像是一座藏著利刃,尖刺的[陷阱].而這個陷阱是[低情緒智商]的[自
己]親手挖掘的
4:世界上為什麼會有貧窮?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想和別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
5:唯有努力不懈,鍥而不捨,專心投入的人,才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冠冕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一個人在極度生氣、憤怒時,「脫口而出的話,常具極的大殺傷力」,但是有時候會覺得:話不說出
來,心裡會很難過。
人也要適當地把話說出來,要把一句話完整的意思說出來又不傷害到他人是一個很大的學問。講話
時不能只是[想要說],應該要[想著說],畢竟[想要說]等同於[沒講]。
人是[智慧的巨人],但也可以是[情緒的侏儒];這句話可貫穿了這本書的主旨,仔細想想的話,情緒
通常會牽扯到自己的思想,人們常講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用講的話確實很簡
單,實際做出來的有幾個?平常也是一昧地指責他人,從沒想過自己有沒有錯,才會害得自己陷入被
稱為[陷阱]的無底深淵之中。
一但憤努一擁而上,你的雙眼只能看到的就是想盡方法傷害他人,但這樣只會害自己更慘,何不冷靜下來,用智慧的方法解決。
當兩個人處於憤怒時,應該讓雙方心情平靜下,以免造成一場不必要的紛爭,這本書的主題[你是
EQ高手嗎?]想當EQ高手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往往做起來是很困難的,但其實只要在憤怒時
讓自己的心情穩定下來,不要貪一時的口舌之快而使自己的EQ降底,不要造成雙方的不愉快,就是
個EQ高手了
其實衝突等等的都可以避免或不會太大,其實這一切只在於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在自我的一
念之間,念頭一轉,就能避免暴力事件,改變自身想法,不為小事憤努,讓大家好過。
|
106寒假作業 12450 2018-03-03 17:44:1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丁
學號 1045101194 姓名 陳馥郁
書名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自殺傾向探討 作者 陳淑欽 、 林承儒
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7年 1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探討自閉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自殺傾向及危險因子。
2殺傾向在ASD 個案當中的發生比例高於一般人(兒童ASD 個案的自殺傾向是一 般兒童的28 倍,整體而言ASD 個案的自殺意念發生是一般人的9 倍)
3 ASD 個案 身上的自殺危險因子包括精神疾病共病、生活嫌惡事件、較少接觸心理照護系統、 致命性更高的自殺方式等。
4自殺和自傷行為雖像同一光譜中 的表現,但自傷的主要動機在減低痛苦 (對痛苦有控制感),自殺則是期待自 己再也不要有感覺、認知受限的程度更 高、會採取的方式更激烈,後果也更嚴 重
5 ASD 個案自殺風險較一般人更高,在高風險個案中 ASD個案的比例也偏高,並且他們身上有多
重自殺危險因子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覺得這篇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自殺傾向探討非常的有意義,看完這篇才深刻的體會到原來自閉症是
多麼的恐怖,自閉症這個病名稱我相信很多人都像對身心障這一類的人一樣覺得很恐怖,我在還沒
有看這篇有關自閉症的文章以前,對身心障礙者也是覺得可以不要接觸到就儘量不要,可是在慢慢
的認識了解他們之後,其實我們自己問自己,如果今天這個不幸的人是你自己或是週遭的親人,
你會希望受到一樣的對待嗎?自閉症的人症狀有輕有重,而且也不是全然無法醫治,重要的是藥物控
制與身邊親朋的關心,看完這篇文章才知道全臺灣自閉症患者居還以每年12%的速度在增長,有這
種成長數字代表的是我們更需要去關心這個問題,更不可以排擠已經得病的自閉症患者,如果我們
一再的拒絕面對關心他們,我相信成長的速度可能會比12%還要恐怖,多付出一份關心並不會讓我
們損失什麼,不過卻能讓自閉症者獲得許多關懷,希望全民都要正視這個問題,一起來幫助他們走到外面的世界來,多多的關懷他們,讓他們感受這個世界的溫暖,不讓他們自己默默承受一切。
|
106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12664 2018-03-03 17:37:01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護理科/班級:護三辛
學號:1045101406/姓名:盧沛晴
書名:烏合之眾/作者:古斯塔夫·勒龐
出版社:臉譜/出版年月:2017/02
索書號:97875168/ISBN:97875168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人生道路總有艱難曲折、悲歡離合,不管發生什麼事,永遠不傷害自己,永遠不傷害別人。
2愛是無條件的,非功利性的。健康,完美和人道的愛,不能因為孩子有出息,給自己增光而愛。
3永遠不要傷害自己,永遠不要傷害他人。
4人活在世界上為了什麼?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才能改變自己。
5沒有過不去的山、沒有過不去的坎,幹嘛跟自己過不去。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烏合之眾》是一本讓我很揪心的又覺得很扯淡的書,因為從一開始他就寫了很多我不太理解又有點反對的情緒用字。
我覺得《烏合之眾》這本書應該是屬於實用書的一種,主要是在闡述形成規則的原理。
第一部分它講道:在群體特徵中,群體中個體是無自我人格、責任感低,無意識本能起作用,情感和思想受暗示與傳染影響並能立即轉化為行動。在群體感情觀和道德觀中,群體受感情奴役、極端衝動無法認知障礙,群體情緒的誇張、單純、偏執和形象思考容易掩蓋真相。在群體觀念、推理與想象力中,群體只能接受簡單的觀念,形象的事情,他們需要宗教與偶像來引導。
第二部分它講道:群體觀點和信念受種族、傳統因素、時間等間接因素影響,往往在政治和典章制度中反應出群體需求,值得我們反思的就是他對教育製造無產階級大軍的理解。當然群體觀念也受形象、詞語、會話、幻覺、經驗和理性直接影響。所以領導煽動群眾無非就是用偏執的信念來斷言、重複、傳染,創造他們需要的夢境和希望,而不是告訴更多的事。想要獲得持久力也必須遵從普及性的信念和情感相修的東西。
第三部分:它將群體分為同質性群體和異質性群體,在犯罪群體中,談到群體的犯罪動機儘管可能因為被教唆但所有行為皆以結果論而非動機論,群體中的個體犯罪時可能因為自己在完成歷史使命,他們的善舉和殘忍同樣極端。在陪審團群體中,他們也受情感的支配,受靈魂人物的影響。在選民群體中,說服選民的手段和一般群體無異,用套話刺激想象力等。在議會群體中,相比普通群體特徵,他么的觀點更簡單化,意見質樸,議而不決,缺乏決斷力,受聲望支配,容易誇張恐懼信息、重複許諾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