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寒假作業 13991 2018-03-02 15:09:52
【書名】醫道官途
【作者】石章魚
【簡介】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隋末第一條好漢是李元霸,卻沒幾個知道隋末第一聖手是張一針。
張一針不是個英雄,雖然醫術高超,可是從來不做沒有回報的事情,找他看病好辦,要麼有銀子,要麼有美色,張一針治好的富人多,基本上都是給了銀子的,張一針治好的女人多,多數都是姿色出眾的,對於這種不良醫生野史都羞於記載。
【心得】
這是一本小說,分了超多章節,雖然我只看幾個章節,因為真的很多,但這本有關一些醫學的部分真的很不錯,雖然大部分都在講故事,但我個人覺得這小說不怎麼好看,主角是位醫生,而在他身上也發生太多事情了吧!而且也都是不好的,它只是一名醫師,雖然他的醫術高超,世人都覺得他是英雄,可惜,他不是,他治好了一個病人,家屬覺得高興,但她要的卻是錢,但我們不能跟他一樣,有心要幫助,就不要跟人家要東要西的,雖然現在看都是不好的事情,但他後而又憑藉自身的努力在仕途上官運亨通的歷程,做人做事一定要自信,如果自己不相信自己,就更不用讓別人,讓大家來相信了,要面對困難勇往直前,不要因為別人說什麼而放棄,雖人現在酸很多啦!做事情要負責,無論自己身處何崗位上,面對自己工作,要負責到底,不可以玩忽職守我們還年輕,學習是第一要務,不要讓家人失望了!!!
|
108年寒假閱讀心得 13543 2018-03-02 14:49:52
中文書名: 輕鬆駕馭壓力
原文書名: THE UPSIDE OF STRESS
書籍作者: 凱莉‧麥高尼格
書籍編譯者: 薛怡心
出版單位: 先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6年03月01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史丹佛最受歡迎心理學家暨最高榮譽教學獎得主凱莉‧麥高尼格,全面顛覆你對壓力的想像,探討心理韌性(在壓力中成長)與思維模式(面對現實的正念能量)的連結,帶領讀者看見壓力的光明面、如何善加利用壓力帶來的好處,以及壓力可以激發同理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重點是,你如何看待壓力,將決定你人生的精采度。
●內容摘錄:
其實你所需要的資源早已在你體內,只要你轉變思維模式,勇敢相信自己,就能幫助你發揮內在資源。〈p.165〉
肯定自己的能力,並將身體視為所擁有的資源。〈p.165〉
幫助他人並不會讓你長生不死,也無法保護你永遠康健,可是幫助他人的確能保護你不受壓力的負面影響。〈p.191〉
心得: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有壓力不是一件好事,會對身心靈造成傷害,剛開始我也是這麼覺得,但後來看了這本書,才體會到是當的壓力反而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使你成長,因為適度的壓力會促使你緊張、焦慮,這會讓腎上腺素飆升,可以激起你的生存本能,進而更積極進取!的確,如果是我喜歡而且有把握能做好的事,那在這之前的緊張,對於我是有幫助的,但如果是做我沒有把握的事,或許會把這件事情搞砸也說不定,為什麼呢?書上有提到,是因為對壓力抱持負面看法,書中提到,有研究指出承受龐大壓力的人其死亡風險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四,但只有認為壓力對健康有害的人,死亡風險才會增加,而相較認為,承受高壓而不認為壓力會危害健康的人,死亡機率並未提高。
|
106學年度寒假作業 12668 2018-03-02 13:28:31
篇名 一位口腔癌患者術後身體心像改變之加護經驗
這篇在講說有個人得了口腔癌動了手術後有的影響,像是外觀或是心理的問題,他用了一些方法了解了病人現在所面臨的問題,然後再跟病人建立好良好的關係,陪伴他關心,讓病人信任他,鼓勵病人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教導了他怎麼改變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讓病人重新肯定自己,我暑假的時候,在腫瘤科實習,裡面有很多生病的人,大部分的人都是癌症病人,但一開始有些人看不出來哪裡怎麼了感覺都很健康,有人進來打化療藥是面帶笑容地走進來說我來了,我在實習的時候也有遇到口腔癌的病人,那個病人的也有舌癌,講話講得雖然有點讓我聽不懂但是我覺得他已經對生病沒有失落的感覺,這是在實習過程中蠻有印象的一個病人,上課上到的治療有些病不會痊癒,只能減少擴散或是減緩的擴散速度,而且化療的藥副作用也可能讓病人很不舒服,做了化療後可能讓身體外觀有改變像掉頭髮之類的,看到了那裏的病人覺得他們雖然生病了但是他們都表現得很樂觀不會因為生病,讓他們心裡有甚麼轉變,在他們身上學到了蠻多的東西
|
107寒假作業心得 13415 2018-03-02 12:40:10
如何進行「情緒管理」 做個EQ達人?
文章來源: http://www.epochtimes.com/b5/9/8/7/n2615880.htm
閱讀心得:
台灣董氏基金會對台北地區民眾所進行的一項「生氣」統計顯示,有一成半的人每天會生氣,有六成以上的人每週會生氣一次,這告訴我們人的每天都是有情緒變化的,不管是喜、怒、哀、樂,種種的情緒表現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周遭。
文章裡面主要是講有關於自己生氣時,是什麼類型的,例如:爆發型、自暴自棄型、逃避型、諷刺型、消極抗議型、習慣惱怒型,關於生氣的類型就這麼多種了,那就更不用多說我們每個人的個性跟人格都不一樣,我發覺自己生氣時,是屬於逃避型的,常常面對一些無奈又讓人想生氣時,我都會告訴我自己,「沒事的,一切都好」,但其實內心一直在胡思亂想,我是個脾氣很好的人,總覺得只要存著一個很友善包容的心,就能減少一些脾氣,有時候我會固執再一些很無聊的事情上,自己生著悶氣,但卻很快就恢復,但不是每個人都一樣,周遭的朋友我看過最多的應該是屬於諷刺型生氣,生氣時總會講一些比較刺激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每個人的脾氣都有優點跟缺點,所以不管怎樣我們不要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別人,「講講別人,先看看自己」。
生氣時該怎麼辦?或許是到外面散散步、聽音樂、找朋友聊天、運動,這些都是可以幫助自己做好情緒管理的休閒運動,先了解自己生氣的模式跟原因,才能更有效的控制情緒進行情管理,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1055101276 N2己 14號 顏昱庭
|
107寒假作業心得 13155 2018-03-02 12:16:54
《路西法效應》緣起於史丹佛監獄實驗,在這實驗中,一群年輕的男性被隨機分配為獄卒或是囚犯,原本預計執行兩週的實驗,在六天後草草結束,因為獄卒的行為出現超乎想像的改變,且有多名囚犯情緒崩潰。這本書的大部分章節鉅細靡遺描述了這個研究進行的始末,以及不同角色的心情轉折,其中當然包括金巴多教授自己的轉折。其實我覺得這本書其實關於到很多道理,關於到服從權威之類的啊,我其實覺得這本書很好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比較喜歡這本書,這本書還關於到很多人性啊什麼的,還有包括犯罪心理吧。在台灣,不少檯面上政治人物的言行,就常常被鄉民們拿出來嘲諷,原因不外乎,他們對同一件事情的態度、看法,竟然可以因為自己的角色轉變,而有了近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俗語說「換個位置換個腦袋」,替這些不一致的行為下了很好的註解,畢竟多數人都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因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某種程度上的重要性。這本書裡探討到很多東西很多心理,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有點感到不安,我覺得可能是這位作者太厲害了,能讓很多讀者能進到故事裡,然後入戲。這種作者很厲害,因為我通常看書都很少看到入戲,所以我覺得雖然這本不算是小說是關於心理,但還是非常力推這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