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身心靈 13165 2018-03-02 10:13:34
我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懂得處人處世的道理和遇到問題中要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它。
每一則小故事、散文看似簡短俐落,但在故事背後卻有很大的教育意義,等著讀者去挖掘它去、了解它,並且運用在生活和人際相處上。
一個人如果只想著「成果」,而不去嘗試「過程」的話,那永遠只會原地踏步,唯有在人生的長途耐力賽中咬牙撐下來的人,才是獲得勝利的人。我想分享書中的「跳樓的奇遇」一文,人們都是等到失去一切後,才懂得去珍惜。有很多寶藏都一直在我們的身旁,而人們卻一直向外尋找,往往到了失去之後,才知道身旁的東西沒有好好珍惜,後悔莫及。在我身邊同樣出現在這樣的例子,我的舅舅曾經是一個順利的生意人,因為太過順利了,有了企圖心想要到海外發展,所以把心思花在工作上卻忘了自己還有一個擔子——家,他忽略了舅媽和表妹,直到海外經商失敗才知道家人是真正默默支持他的人。他跟我說:「不要覺得身邊的東西不重要,等到真正失去的時候,才知道他的可貴。」可見,人的眼中往往只知向前邁進,不斷追求之餘,卻忘了該回頭看看,那些曾在背後的推手。
|
綠櫻桃 二年級寒假作業 13219 2018-03-02 08:45:46
書名:綠櫻桃
出版社:九歌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3/01/01
重要摘要:
如果你將櫻桃含在口中,爽快啖去飽實的果肉,最後把硬核放在臼齒間慢慢地磨咬,當它碎裂開一個細縫,一種前所未有的酸甘將布滿整個口中,那是真正難忘的櫻桃滋味。
讀書心得:
這本書我讀完之後覺得徐國能說的很棒,他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顆櫻桃,但在書中我最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少年貧》這篇,他講了一句[千金難買少年貧],我覺得說我感同深受,因為那時家境雖然說還不錯但也說不上好,當時都不富有,然而現在才懂珍惜的滋味,所以人真的不能小看那些錢,畢竟我們不是賺錢的那個人,當出了社會才懂得錢如此的難賺,現在我自己有打工也感到錢真的不好賺,我也謝謝以前有苦過現在才有機會能出來闖一闖。
|
耳鳴,是救命的警鈴 12402 2018-03-02 02:43:09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三丙
學號 1045101147
姓名 康子芸
書名 耳鳴,是救命的警鈴
作者 賴仁淙
出版社 平安文化
出版年月 2016年 4月
索書號 415.939 8362.
ISBN 9789869261074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耳鳴不需要根治,也不必恐慌,剛剛好的耳鳴,是你最忠實的健康守護者。
2「治療耳鳴,最需要改變想法的是醫生。」
3面對患者時,就算真的沒辦法了,也要說:「我們一起想辦法」,更何況真的有許多方法,只是還沒想到或嘗試過而已。
4做醫生的唯有先改變對耳鳴的觀念,不再停留在過去錯誤的治療方式,才能真正地幫助患者。
5剛剛好的耳鳴:適量又有任務性的耳鳴,是身體最敏銳的警衛隊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文章中所提到的耳鳴不是疾病,而是身體傳來的一種警訊,告訴你、提醒你要好好觀察自己的身體
,哪個部位發生異常,並找出引發耳鳴的原因。耳鳴的患者常會出現憂鬱、焦慮、失眠的情形,也
會讓有些人有自殺的念頭。而耳鼻喉科的醫師們必須要有的認知是:不是只有聽力的問題而已,而很
有可能是因為謀些地方異常造成的,例如:胃食道逆流的病人也有可能造成耳鳴,因為胃酸到喉嚨
以及耳咽管的距離很短,一旦胃酸往上來時,就有可能塞住耳咽管,引起耳鳴。造成耳鳴的原因有
很多也很複雜,牽涉的範圍也很廣泛,包含:身、心、靈各個方面。
近年來的研究有發現耳鳴跟大腦聽覺皮質的異常有相關性,從前端負責接收聲波的內耳毛細胞到末
端的大腦皮質異常都有可能造成耳鳴的現象,而六十五歲後的患者引發耳鳴的機率高達三成,而且
疾病原因難找、不容易治療,但是耳鳴造成的不便之處卻有機會可以獲得改善。通常患者會反覆有
耳鳴的現象是因為身體某個地方異常,例如:一種內耳疾病的梅尼爾氏症發作前,耳鳴會別大聲,假
如鼻子有發炎或是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鼻子是對外開放的部位,友友和耳咽管及耳朵相通,只
要一阻塞就會加重耳鳴的狀況。
|
106寒假作業 12308 2018-03-02 01:54:4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54 姓名 張庭瑜
書名 腫瘤護理雜誌 作者 莊莉瀅 、 劉曉君
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7年 06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哀傷為照顧者面對病人過世前所經歷的悲傷過程。護理人員應運用同理心,給予傾聽、陪伴,鼓
勵情緒抒發;建立良好護病關係,提供歸屬感;協助了解生命價值,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2. 協助將個案頭側邊,將口腔內分泌物引流出來,以維持呼吸道通暢。 觀察生命徵象、意識及瞳孔
大小、對光刺激有無反應。監測和記錄當下抽搐情形以及持續時間,並通知護理師。指導案妻不要強
制按壓或約束其肢體,可輕握個案雙手,並於耳邊訴說安慰話語,以放鬆個案情緒。
3. 教導案妻一天兩次使用溫毛巾熱敷頭皮及頸部後側肌肉,再使用精油輕柔按摩,以減輕頭痛。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是一篇有關肝癌轉移到腦部的文章,文中個案因為癌症轉移到腦部壓迫要腦神經造成癲癇發作,
因為癌症到後來被診斷為末期家人也同意簽屬DNR才結束與病魔纏鬥的人生。
一開始個案因為頭痛去看醫生,一開始總是不以為意的以為只是感冒,但經過2個月後頭痛並沒有
改善醫生才驚覺不大對勁,請個案先去做電腦斷層檢查,檢查結果發現是肝癌只是已經轉移到腦部
骨頭,等地方,但個案不放棄能治癒的機會接受化療配合醫生診療..只是治療不如預期順利..
看完這篇文章,我深深的感受到不是身體健康沒有甚麼毛病就可以對自己的身體沒有警惕心,
不管是感冒還是有一些小小的症狀都不能輕忽,要正視這個身體給你的警告,好好地照顧自己
雖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的到絕症但不論如何,都要重視自己的身體,年輕雖有本錢可也不能如此
揮霍生命,我本身就很能體會身體很重要的事實,因為如果你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那麼你還跟別人
談甚麼未來?
在文章裡也提到照顧癌末病人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情,先不提那龐大的醫療費用,
對家人心理的傷害及精神上的耗損相對地不比醫療費用來的少,即使在捨不得有些時候我們也只能
學會放手也是一種愛,畢竟每天每天看著你的家人朋友很痛苦的化療,卻一天天不見效果心裡也是
很心疼的,所以為了不讓家人傷心不讓自己後悔更應該要好好照顧自己開心的過每一天。
|
106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12340 2018-03-02 01:05:55
書名
1.新臺北護理期刊-乳癌病人手臂運動促進量表的前趨測試
2.護理雜誌-乳癌病人的症狀經驗
3.護理雜誌-運用認知行為治療促進乳癌病人心理健康
作者
1.鄭素月、賴裕和、邱淑貞、陳靜敏
2.羅琦、廖芳姿、陳淑齡
3.李麗紅、賴鈺萍、楊政議
出版單位
1.臺北醫學大學
2.社團法人臺灣護理學會
3.社團法人臺灣護理學會
出版年月
1.2008年2月
2.2017年04月
3.2017年04月
索書號
ISBN
1.1563-1230
2.0047-262x
3.0047-262x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藉由改變病人的認知模式可有效減緩病人的心理壓力與困擾。
2症狀經驗是一個動態過程,是癌症病人常同時經驗到單獨或多個症狀一起發生的困擾。
3乳癌病人承受多重的心理壓力,例如憂鬱、焦慮、失眠以及慢性疲憊等
4護理人員在照顧乳癌病人過程,除了協助減少病人身體上的病痛外,亦應提供身、心理照護
5在治療過程當中,藉由改變病人的認知模式,可有效減緩病人的心理壓力與困擾。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我選的文章是有關內外科護理學的乳癌,這個議題跟我的一個親戚息息相關,幾年前,我的親戚她
一開始很反對開刀,但為了活得更久,她才願意配合開刀。開完刀後還有很多關卡等著她,其中一
個關卡就是復健,印象中我的親戚有做把兩隻手放在牆壁上和肩膀一樣高慢慢往上爬的爬牆運動,
還會常常會拿一顆球在手上捏的握拳運動,梳頭髮以前對她來說得心應手,現在變成了一個關卡梳
頭運動,洗澡的一個搓背姿勢也變成也變成她的關卡毛巾運動,我那時好奇就問媽媽說:為什麼要
做這些運動?媽媽回答我說:因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肩關節會不好動,就連簡單的舉手會有困難,
總而言之做這些運動可以幫助她回到正常的狀態。還有一個關卡就是手術後的心理狀態,會想說別
人會不會覺得自己很奇怪,會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化療時,頭髮都會一大把一大把的掉,會覺
得自己少一個乳房和別人不一樣覺得自己是怪物。如果我是照顧我親戚的護理師我會運用認知行為
治療這個方法,用談話的方式知道病患在想什麼,也可以減輕病患的心理壓力,或許解決了病患的
困惑,就可以減輕例如:焦慮、憂鬱、失眠、等問題。還有就是協助患者調整自己的想法,不要所
有的想法都是負面的,還有要教導病患適當放鬆,像是可以做平時喜歡做的事情,或是可以找一個
興趣愛好,鼓勵病患盡量多出去走走,不要把自己關在家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