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775/7774頁 [首頁][上一頁][1773][1774][1775][1776][1777][1778][1779][1780][1781][1782][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7寒假作業  12284  2018-03-01 19:45:0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甲 學號 1045101031 姓名 陳詩蓓 書名 護理雜誌 作者 余尚儒 出版社 台灣護理學會 出版年月 2018年 2 月 索書號 ISBN ISSN:0047-262X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急速高齡化,是台灣未來難以避免的課題。2016年日 本高齡化率已經達到27.3%,推估2060年台灣將和日本同樣,趨近總人口的40%。2025年開始,日 本戰後嬰兒潮世代邁入75歲大關之後,將衍生出長期照顧及臨終安排的問題。自1976年以降,日 本人在家死亡逐漸被在醫院死亡取代,經過這幾年在宅醫療的努力推動,2016年,「在家死亡」的 比率已達12.7%。然而,日本將在2040年迎接死亡海嘯,到達「多死社會」高峰,屆時每年有167 萬人死亡,因此,2012年日本政府確立推動「社區整體照顧系統」,在宅醫療中居家護理是不可或 缺的角色。本文整理日本過去居家護理發展經驗,作為借鏡。目前居家護理的給付財源是來自醫療 保險與介護保險的混合。2016年,日本有8,613間居家護理所,搭配1萬4千家在宅療養支援診所, 照顧57萬在家療養患者。未來台灣的居家護理,如何建構我國在宅醫療的基盤,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日本相對於台灣來講更早針對老人社會這個議題做研究,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速度將比日本更 快,對於台灣將面臨的需求一定就是如何增加照護人手、如何將長趙人員的離職率降低。 日本與相當多的企業家聯手打造老人社區,讓老人的居家生活能夠更加的便利,更擴充高齡照護 設施與鼓勵智慧健康住宅改建,以處成高齡照護服務活動的產業與科技的發展,台灣也建造了長庚 養生文化村,讓老人們養老有了更多的選擇。老人社區是為了讓老人積極的經營生活而不是被動的 接受養護、協助他們過獨立自主的尊嚴生活、是一個可在學習、在發展,並可達成心願和做出貢獻 的場所。 在未來老人的商機會更加的強大,為此很多國家都開始研究長照這個議題,日本最近研發了如何 讓因為行動不方便而需要坐輪椅的民眾更加的便利,研究出了一種把人吊起來的機器,來讓民眾更 加方便,據說也將引進台灣。 這次妹妹去日本參觀了養老院,跟我說了很多有關日本為了老人社會所做的努力。日本有規定每 一間養老院都必須要有一大片的草坪或農地,政府也有規定40歲到65歲必須要繳介護保險專門給 老人的保障。日本的政府會透過與私人企業的合作,以打造出更完善的保障。而本文章的作者也希 望台灣政府可以參考日本政府的做法,放寬民間企業參與長照事業的法規,也希望政府可以研擬出 促進長照服務與科技產業化之相關政策,以實現台灣長壽樂活的政策目標。
      
106 寒假作業  12523  2018-03-01 19:42:1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三戊 學號 1045101430 姓名 黃芷妤 書名 照顧一位冠狀動脈心臟病合併肺水腫病人之加護護理經驗 作者 陳嘉惠 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4年01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主動告知生命徵象、血糖值、抽血報告及其代表的意義,及目前治療的方向和進度。 2每班交接班時主動打招呼,並作自我介紹,以降低陌生感受,建立護病信任關係。 3建立護病信任關係,運用傾聽技巧,藉由言語、手勢鼓勵並引導內心感受表達。 4以全人的方式來分析並 確立個案健康問題,評估後有氣體交換功能障礙、 潛在危險性感染及焦慮等健康問題。 5護理過程中嚴 密監測生命徵象,給予氧氣,維持呼吸道通暢,增 加心肌氧氣供應,改善呼吸情形和血中含氧濃度, 並採適當擺位維持舒適,減少耗氧量,採取預防感 染之相關護理,運用傾聽,藉由言語、手勢鼓勵引 導個案內心感受表達,並適時提供訊息,使其了解 周遭環境和儀器的運作方式,建立護病信任關係降 低焦慮等護理措施,改善個案的心肺功能及減低因 疾病所引起的焦慮。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讀完這篇文章讓我了解到照顧一位患有心臟病的人是多麼不容易,他們可能會出現很多合併症,這 位病人就是出現肺水腫的狀況,在臨床上可能還會出現有血壓低、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唇和指甲 發紺、皮膚蒼白、軟弱無力和疲倦、腳和手有下垂性水腫以及少尿或無尿等,所以護理人員都需要 注意非常多的細節,預防病患感染。這種病患身上也會有很多管路,未來在臨床上也要注意無菌技 術,常常注意傷口的顏色或有沒有發炎,如果有出血必須更換敷料察看是否管路有脫落。當病患感到恐懼害怕時,這些可能會加重他們的病情,所以我們要給他多一點的正面能量以及心靈上的輔導。 在加護病房時可能會有很多設備運轉聲、警示聲、醫療人員的交談聲等,加上病患活動的受限,而 讓病患產生焦慮。病人會因疼痛、聲音、燈光和許多治療措施使其沒辦法得到適當的睡眠和休息, 病人也會因為無法說話及溝通感到非常焦慮與害怕,也會因身上留置的各種管路,及擔心自己會死 亡而感到困擾。所以未來我們在臨床上不管是哪一個單位,我們都要更有耐心傾聽病患的感受,用 同理的態度的對待每一個人,讓他們感到溫暖。雖然可能是一個小小的舉動或問候,他們可能都會 覺得很開心。希望以後也能當個有愛心的護理師,去幫助更多的人。
      
106學年度上學期寒假作業  12484  2018-03-01 19:41:29

初產婦與早產兒建立親子依附關係之護理經驗 每位媽媽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健康平安的出生快樂的長大,但有些媽媽在懷胎和生產時還是會不順利,例如:早產。 「早產」是指胎兒在未滿三十七周之前就生出來,早產的相關症狀包含媽媽子宮收縮間隔小於十分鐘、陰道流出液體,胎兒會有很大的風險患有發育遲緩、聽力問題、視力障礙……等等的風險。 大部分的媽媽在胎兒早產後的產後初期心情沮喪、焦慮的指數、程度相較於一般自然足月生產的媽媽來的高,媽媽會去擔心胎兒是否活著是否健康、未來要面臨到相關問題,然而因為胎兒出生後立即與媽媽分開接受治療的原因在胎兒照顧方面的經驗相對較少、使得媽媽會比較害怕照顧小孩,所以護理人員應該要在媽媽或胎兒還在醫院治療時安排一些規定的探視時間以外的彈性時間 讓胎兒多和他們相處,也讓媽媽及家屬能有更多的時間能接觸、照顧胎兒,也能提供一些胎兒的相關的訊息,引導他們去熟悉胎兒和胎兒的照護、多說出心裡的疑慮及疑問並給予解答,出院前的衛教須告訴爸爸媽媽及家屬在家照顧胎兒的相關注意事項、告訴他們應該需要準備些什麼東西,教導他們如何照顧。 這篇文章讓我學到了護理人員應如何照顧生下早產兒的媽媽們才不會使得他們和胎兒變得陌生、恐懼害怕去照顧胎兒,也知道這些媽媽會有什麼樣的擔心和問題,然後如何在適當的時候用他們能了解的方式讓他們知道。
      
106寒假心得  13164  2018-03-01 19:36:38

書名:勇氣與自由 作者:楊蓓 這本書第一眼最吸引我的就是封面的一段話逃避的方法有千百種面對的路只有一條這整體來說就是需要勇氣去面對,如果說今天沒有勇氣去應對的話做在足的準備也是徒勞無功雖然說嘴上說說很簡單,但要做起來還真的要下點功夫來才行,我們時常都跟別人說要有勇氣但是當我們自己遇到了事情才發現當時別人要鼓起勇氣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另外書名的另外一個標題是自由,人心之所以不自由是因為人想方設法的爭取位置,期待以掌控來獲得安定感,然而,一路努力,卻仍處在搖晃狀態,宛如行在吊橋上風一吹整座橋便隨之晃動,正如這邊所說的,人的野心太大而早就自己的不安定感輕推一下彷彿全世界都沒了,而形成自己心不自由把自己弄的傷痕累累的,人要懂的知足,我們都不是聖人每件事怎麼可能都十全十美,有時候給自己一點自由,才不會覺得自己身上背了一顆石頭既放不下也丟不了給自己些空間人生才會多些快樂,生活才過得美好,既要勇氣也要自由肯定要花些時間來去磨練自己才行我相信如果能做到這兩點你一定離成功不遠要去達到這成就不可能一兩天的時間,一定要慢慢的去造就勇氣與自由看似簡單的4個字但卻要一大把時間來去達成也許半輩子過去了才達到勇氣可見這個單詞的含義有多麼的深奧°
      
寒假作業  13304  2018-03-01 19:33:00

書名:身心靈健康的10堂必修課 作者:許添盛 剛開始閱讀,老實說有點快睡著,談子女教育、親子互動跟一般教育專家的看法很相似,但到了"愛在瘟疫蔓延時"這一章,有一些觀點超出我想像,例如病毒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而是我們的意識所招致,而傳染背後的本質是愛!接下來許醫師一一探討生命的意義,他認為身心靈是一體,一般醫學和人們只注重物質性的治療而忽略心的治療,人會生病常是因為我們不信任自己的身體,或是對生命感到絕望,使身體的創造力、復原力不再作用,否則人的身體本質是很純淨的、健康的,具有很大的能量。 許醫師書中常會引用賽斯觀點,我沒讀過賽斯的著作,從許醫師的闡釋發現很符合新時代的需求,例如,建議人們要找到"生命中最想唱的那首歌",而不是庸庸碌碌的照別人的價值觀生活,而且當我們找到最想唱的歌,並適當的用自己的方式去實踐,會發現自己擁有精彩的創造力,這樣的滿足會讓自己不知不覺走向富足的人生。 賽斯也主張靈魂的存在,許醫師提到佛家面對死亡稱"往生"是很好的詮釋,是通往另一個生命的開始,許醫師建議大家面對此生要抱著來遊歷、學習的心情,而不是恐懼生命的終結。古謂"人生七十才開始",以前人們因為貧窮與營養不良無法體驗,現在人們如果有健康的身心靈,也許可以體驗第二青春期喔!所謂的童顏鶴髮並非傳奇
目前第1775/7774頁 [首頁][上一頁][1773][1774][1775][1776][1777][1778][1779][1780][1781][1782][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