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781/7774頁 [首頁][上一頁][1779][1780][1781][1782][1783][1784][1785][1786][1787][1788][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6學年度寒假閱讀心得  12270  2018-03-01 16:33:43

書名:關懷照護的現象學研究--從經歷死產之臺灣婦女的經驗談起 作者:曾英芬 、 許敏桃 、 郭玲莉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人文知識則著重瞭解並評價人類目標與經驗,關注於人類對經驗所流露的情感反應,它相當重視存在於不同個體間之個別差異與獨特性,並且審視人類經驗的多樣性與獨特性。 2.護理界同時使用「caring」以及「nursing」,關懷照護被視為一個世界共通的現象,也是一個護理名詞,包括提供病人護理照顧的所有層面。 3.婦女描述在經歷死產的過程中,感受到護理人員與自己同在,包括身體上或情緒上的相伴,對她們而言就是種關懷照護。 4. 婦女描述在經歷死產的過程中,感受到護理人員在照護過程能讓她有對自己作主的機會,對她們而言就是種關懷照護,如此能夠提高她的自我控制感。 5. 婦女描述在經歷死產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會依照她的需要提供訊息與指導,以及主動分享自己本身與其他類似個案的經歷,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關懷照護,讓她們覺得安心、受用。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每個要當媽媽的人,從得知她懷孕的那個時刻開始,就滿懷期待地等著小孩出生的那一刻來臨,那種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並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 隨著小孩出生的日子越來越近的時刻,那種情緒起伏則會越來越大,時而開心,時而焦躁,又時而覺得害怕。可是如果在這個時候,突然跟媽媽說:「對不起,你的小孩可能有些問題,所以可能需要你住院觀察。」,而住院沒多久後,就又跟媽媽說:「對不起,你的孩子因為疾病而已經死亡了。」,這對媽媽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是多麼痛心的事。 但有些媽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適後,逐漸願意去面對這個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而她也願意聽從醫生的建議進到醫院引產,然而在媽媽準備引產的這段期間裡,我們當護理人員的理所當然要給她一些適度關懷及照顧。畢竟媽媽可能是第一次遇上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們要運用非語言及語言去關心她、陪伴她,使她能盡快調適好自己的心情。 當然媽媽不是只需要我們在她身邊陪伴她,最重要的一定是她的家人給她的支持與鼓勵,因為家人永遠都是我們最重要的支柱,唯有他們才會對我們不離不棄,並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盡全力地幫我們想辦法或給我們適當的幫助,所以在這個時候有家人的關懷與照顧是最重要的。
      
106學年度寒假作業  12639  2018-03-01 16:32:54

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 作者:麥可.內爾斯醫學博士(Dr. med. Michael Nehls) 爆炸性醫療新知—全球第一本解釋阿茲海默症成因、介紹有效治療方法且有科學根據的著作全世界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失智 失智威脅每個人的健康與壽命,撕裂家庭情感 作者以卓越的醫學研究證明,失智並非絕症 教你從自己做起,排除疾病成因,有效讓神經與心智功能保持健全,聰明到老。人老了就一定會失智嗎? 失智並非老化造成。世界最新研究已指出失智成因,為治療成果帶來曙光。失智是遺傳性疾病?基因與家族病史雖然會提高風險,但不是致病主因。失智無法預防?作者提出了有效預防方法。及早檢驗可幫助判斷,讓醫療手段介入、患者早日痊癒。失智是絕症?失智可以治!本書詳盡說明治療失智的有效方法,舉出實際成功案例。 失智只能靠藥物治療?採用系統生物療法,不用吃藥就可以預防和治療。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也是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隨著人口老化病例越來越多,因此中年人不僅擔心罹病,更害怕成為家題和社會的重擔。 阿茲海默症的臨床症狀、病程和腦部病變已經很清楚,但致病機轉仍未完全明朗。 雖然全球學者專家致力於藥物研發,但截至今日,乙烯膽鹼酶抑制劑和NADA受體拮抗劑兩種,是台灣和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署所通過用以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但也僅是症狀治療和延緩病情,而不能根治。輕度認知障礙是患者本人覺得記憶消退,認知功能測試也顯示近期記憶消退,但其他認知功能正常,且不影響工作和生活。
      
2018寒假作業《臺灣全文資料庫》500字閱讀心得  13437  2018-03-01 16:21:31

以全國大專院校學生統計得知結論,大學生最常以自我內心具體感受、自我知覺及自我意識等展現自我情緒,其整理情緒智力表現大致良好;不過,參與休閒活動的情形略差,且壓力、沮喪或休閒活動後之感受,對其參與休閒活動有極大的阻礙。大學時期的壓力源主要來自學校課業考試、 人際交往、情感問題、生活改變事件、生涯探索等,當危機來臨時若欠缺有效的因應技巧,在加上缺乏適當的社會支持系統,常出現身體、心理與行為問題。大學生除了憂心未來工作機會更少及薪資更低之外, 其他的「長期壓力」還包括:研究所的考詴、助學貸款、證照考詴、沒有專長、不喜歡目前的科系、家庭問題(父母健康不良或感情失和、親子溝通不良、需 要分擔家計...)、課業及打工無法兼顧、日常作息不正常、時間不夠用等。每個人都會認同「健康」對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失去 了健康,就如同失去了一切,即使有在安逸的生活也是枉然。研究指出過去一般人通常認為身體功能沒 有出現不好的訊息,及沒有主觀的疾病或受傷的症狀 就是「健康」;現代的觀點認為心理因素可以影響任 何狀況,身與心之間已是「心身一體」了,我們所經驗的心理事件(如悲傷、憂傷)其實往往也是心理事 件;而生理事件(如感冒)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理與情緒。 所以「生活壓力越大,身心健康愈差」,生活適應問題中之心理、課業、就業、 時間、人際、食住問題、年制、年級,共可解釋身心健康33%的總變異量。但我認為,不只大學生面對這些多重的壓力,就連出社會的工作者,也是要面臨薪資或同事間,更甚至是家庭關係等壓力,任何人都是背負著壓力過生活,所以要懂得接受且緩解壓力,才能夠享受幸福的生活。
      
讀書心得  13971  2018-03-01 16:18:25

這本書之所以吸引我的閱讀,是因為它的書名——「做自己最好的心靈癒療師」,這是 一句多麼發人省思的一句話!看了這本書後,我心中充滿了極大的迴響,作者在 書裡提到的很多觀念都令我感到無比的同與感慨。有時受不了課業或工作的壓力 其實可以暫時的放鬆一下,給自己有一個可以喘息的時間,或許心靈就可以有所 舒解,心情也會好一點。我只要感覺到壓力很大,火氣就會逐漸的上升,變的脾 氣暴躁,這是我通常會看部影片或是睡個覺休息一下來放鬆自己,休息完後,心 情漸好,我也就有足夠的元氣來面對接下來的學業。 找些事讓自己做,可以從中得到些許對自己的肯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會讓我們覺得人生是有意義的,生活也會因此變得多采多姿;我們常在事情很多 時抱怨時間過得太快,事情怎麼做都做不完,可不可以不要做,但當真的沒事可 做時、休息夠了,卻又覺得百般無聊,不知道能做什麼,反倒希望回到以前生活 繁忙的生活,我們是否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呢? 作者認為人生的定義應加上第四條:你能找到一樣讓你覺得活著很快樂、讓 你能打從心裡維肖的事物,那人生就是真的有意義了!我每天都會微笑,在我的 生活中,有太多事可以讓我笑得樂開懷或是會心一笑,在學校裡,同學的幽默、 許多有趣得笑話、朋友間開得玩笑、打打鬧鬧,這些事都令我笑的無比暢快、開 懷,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我只要過的快樂,要何必在意我心中的壓力呢?只 要有心去做,那麼什麼事都可以輕鬆的解決! 學會樂觀,也是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快樂的,不管遇到什麼事,都可以試著往 好的方面想,我常覺得,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我們的心理因素,如果我們什 麼事都往好的方面想,或許我們也就不覺的有什麼事是不好的!我覺得我是一個很樂觀的人,我很快樂,我每天都覺得自己的人生充滿陽光,管是在家裡或是在學校,我都覺得我是一個很幸福的人,當我遇到不順心的時候,心情難免會有一陣的低潮期,但我會在心裡建立一個打氣筒,在自己的腦子裡輸入好的方面,為自己加油打氣,增強我的自信心,並對自己說我葛以面對、我可以解決一切難題,沒過多久,我常會揮去我心中那片陰霾,而我也不再憂鬱。 我發現,凡事以微笑面對、什麼難事都難不倒我的,每個人都必須了解自己的定義,學著面對未來、活在當下,不要總是生活在過去中,那樣就只是在原地踏步。再者,不瞭解自己、不艮定自己,那你就只是一句空殼。!人活著是很好 的,我們應該要感恩,做我們自己才不算是虛度此生。
      
寒假作業  14243  2018-03-01 16:10:1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一己 學號 1065101283 姓名 鍾佳穎 書名 夜班急診室 作者 布萊恩•高德曼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年月 2015年 5 月 索書號 082512 ISBN 978-986-320-734-4 書名 忘了:走一段無悔的失智照護旅程 作者 褚士瑩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年月 2012年 12 月 索書號 067972 ISBN 978-957-13-5691-4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睡眠剝奪仍然是住院醫師的一大問題。 2只有醫師能指責醫師,只有護理師能指責護理師。 3醫療錯誤不是單獨一個人造成的。 4我相信,「必須保持緘默」是造成醫療專業人士習慣壓抑感情的原因。 5很多病人在對醫生陳述病情時,不是撒謊,就是隱瞞病情。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不久前的八仙樂園塵暴案件發生時,大量的燒燙傷病患湧入北台灣各家醫院急診室,甚至必須要遠送至中台灣的醫院。這場意外讓台灣各大醫學中心急診室再度站上新聞版面,醫病關係、醫療專業人員超時工作又被名嘴們拿出來檢討、批判,但數月後的今天卻又再度沉寂。但到底為什麼急診會成為現在醫界的燙手山芋呢?布萊恩醫師在書中提到的幾點看法十分精確。 首先,醫學生的意願與熱忱是最大的問題。現在仍有需多醫學生是因為成績到了或者是想要更高的社會經濟地位而選擇了醫學院。但這些沒有理想與抱負的醫學生到了要選科的時候總是挑些皮膚科、醫美等錢多事少的科別,錢是賺到了,社會經濟地位也拿到了,但這些醫師都只救得了臉,而救不了命。真正到了攸關人命的時候,這些整形醫師的用處完全無法施展。 其次,工作壓力一直是急診醫師逃不掉的夢靨。急診醫師不像一般醫師能坐在診間內優閒的看著病人,也沒辦法像一般醫生除了固定門診時段以外就能回家休息,如同這本書的書名一樣,「夜班急診室」才是急診醫師最大的挑戰。就算是像布萊恩醫師這樣充滿熱忱的醫師,也常常在急診值勤中恍神,甚至發生誤診的情況。日夜顛倒的作息,往往也讓急診醫師吃不消。 另外,病患和媒體的問題也是造成台灣急診空洞的原因。社會新聞總是常常提到急診醫師被毆打、辱罵等等,而當記者去訪問這些病患家屬時,卻又裝出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處處批評醫療人員的疏失。但當急診醫師發生誤診時,新聞媒體總是搧風點火、推波助瀾,開始批判醫師的不是,甚至開始起底醫師,將醫師的私生活暴露於大眾的眼光之下,這樣的對待當然會使許多原本願意投入急診的人才避之唯恐不及。 布萊恩醫師在本書序中提到:「我寫這本書是為了你們。你們當中大部分的人,遲早都會需要像我們這樣的急診醫師的服務。」急診是我們醫療體系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防線,如果我們沒辦法尊重並妥善利用的話,我們將沒有辦法享受第一時間最精確最優質的醫療,而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八仙塵暴其中一位家屬在募集善款的臉書專頁上謾罵急診處理的醫師,對醫護人員造成了莫大的傷害。雖然該名家屬在輿論壓力下撤回言論,但由此可見台灣的病患家屬素質真的有待加強。 我本身對急救醫學十分有興趣,也規畫在未來投入這個志業。布萊恩醫師的書本帶我看見更多急診室內的運作,也坦承檢視目前醫界遇到的許多問題,如論件計酬制、醫師為什麼會犯錯、醫病關係的分際、醫師與藥廠間的互惠文化等等,更讓我領會到醫生最重要的東西:醫德。
目前第1781/7774頁 [首頁][上一頁][1779][1780][1781][1782][1783][1784][1785][1786][1787][1788][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