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786/7774頁 [首頁][上一頁][1784][1785][1786][1787][1788][1789][1790][1791][1792][1793][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寒假作業  14524  2018-03-01 14:41:50

書名 如何管理自己 作者 派勒、波依德 出版社 遠流出版公司 出版年月 1989 年 6 月 索書號 170.8 885 ISBN 957-32-0454-1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只有當我能妥當處理內在的自我時,我才能處裡自身以外的事情。 2要管理自己,必須能夠管理自己的思想、感覺和意志力。 3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是放縱自己、甚至是自我陶醉。 4在要求別人改變前,要先改變自己,才能制敵機先。 5一個成熟的人可不會盲從地跟著它,只為了要彰顯、滿足自己的虛榮。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自我管理中情緒管理佔其中之一,而情緒管理在整個人際相處中非常重要,所以學習如何控制自己 的情緒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是相當重要的。我覺得我情緒管理並沒有很好,我通常悲傷難過壓力大的 時候我都能忍住、不表現出來,但心裡的空間總有額滿的時候,額滿的時候自己可能會情緒失控造 成我不願看到的局面,就像你身邊的朋友每天都好好地看似無憂無慮,可是就在哪天突然心緒非常 低落、懷疑東懷疑西整個人變得很負面很陰暗的時候,這個時候你一定會手足無措不知該怎麼辦吧, 所以必須找到適當的發洩方式,讓壓力釋放不堆積在心裡。而當我生氣的時候我通常都很直接的表 現出來, 像是不經過大腦的反射動作,但往往都會傷害到雙方,就像是跟家人吵架的時候是不是都 口無遮攔吵得天翻地覆嚴重的甚至鬧革命,可是因為是家人所以一定會和好的時候,但是朋友呢? 幾天?幾個月?甚至是幾年的長大後回過頭來看都會後悔的,所以應該冷靜思考後好好地跟對方溝通, 所謂的三思而後行,這樣才是有利於雙方的方法。當然情緒管理不只上面指的,很多時候拿出自己 得同理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的脾氣會越來越好,人緣也會越來越廣 的,管理自己又更近了一步,而管理自己的管理並不是意味著約束、扭曲,相反的,是一段內省與 發展的過程,是要讓大家更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路,使人相處得更好。
      
身心靈健康(寒假讀書心得)  13445  2018-03-01 14:20:3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己 學號 1055101306 姓名 溫凱平 書名 身心靈健康的10堂必修課 作者 許添盛/著 出版社 遠流 出版年月 2004年10月01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每個靈魂投胎到人間都是為了成就自己,並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和諧與美好。」 2當我們因為錯誤觀念的束縛而讓心靈得到慢性病時,「快樂」彷彿成為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 3在追求成功的同時,你是否曾深刻省思過金錢代表的意義? 4我們如何才能成為身心靈上都富足的人呢?許醫師說:「關鍵在於重新找回生命的樂趣。」 5正因為面臨困境,才能夠驅迫我們回頭去問正確的問題,並且激發出存在真正的潛能,如此人類心靈 也才得以真正覺醒。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既然生命的快樂與美好事物是我們所追求,也是我們應該享有的;但環顧周遭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 為何大家心中似乎都有滿腹煩惱難以解決?針對這些錯綜複雜的人生課題,多年來從事心理諮商工作和 身心靈整體健康研究的許添盛醫師,融合其長期臨床經驗以及長期研究新時代大師賽斯的思想洞見,在 本書中把現代人在追求事業成功、愛情圓滿、家庭和諧、親情融洽或身心健康等道路上最常遭遇的障礙 與錯誤觀念,提出精闢的見解與令人深思的觀察。在追求成功的同時,你是否曾深刻省思過金錢代表的 意義?滿心自認為孩子安排好一切的父母,為何反而淪為扼殺孩子潛能發展的絆腳石?在忙著上健身房 、吃健康飲食的同時,你是否忘了也應該去審察和照顧自己的心?我們如何才能成為身心靈上都富足的 人呢?許醫師說:「關鍵在於重新找回生命的樂趣。」當我們因為錯誤觀念的束縛而讓心靈得到慢性病 時,「快樂」彷彿成為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但許醫師提醒我們:正因為面臨困境,才能夠驅迫我們回 頭去問正確的問題,並且激發出存在真正的潛能,如此人類心靈也才得以真正覺醒。本書是許醫師於2 003年在中正紀念堂所舉辦的「身心靈健康生活處方」十場精彩的系列講座集結而成;內容針對現代人 一生中必須面對的十大必修課題,提出耳目一新的新時代見解。不論你是關心孩子的父母,全力追求事 業卻深感無力的企業族,或是希望認識欲望、擁抱愛情的現代男女,閱讀本書後,除了衝擊你以往的思 考模式之外,還能喚醒你內心對於生命最大的敬意與感動。
      
106學年度寒假閱讀作業心得  12632  2018-03-01 14:06:54

書名: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 作者: 鄭惠方、吳佳蓉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護理人員佔醫院全體員工總數的半數又是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故護理人員在感染控制上扮演非常重 要的角色。 2護理人員應具備新型流感的傳染知識及治療方式、通報條件及確實執行佩戴防護用具等的認知,以 減少傳染疾病在院內感染或是群突發,造成醫療人員健康生命之損失,進而付出極大的社會成本。 3在機構管理部分,落實醫護人員健康管理,減少不必要的工作人員及訪客進出病房,減少受暴露的 人數。 4在病人安置與照顧部分,教導病患勤洗手並遵守呼吸道衛生/咳嗽禮節,接觸口鼻分泌物時須加強 手部清潔衛生,以免汙染環境。 5針對受到病人血液、體液或是排泄物等污染的區域,使用適合的消毒劑執行有效的環境消毒。機構 內維持良好的通風,視疫情發展,執行機構出入口管制並篩檢病人家屬或是訪客健康情形。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護理人員所支配的工作不只是照顧好病人而已,需要顧到很多危及到病人的事物,必須非常的 小心注意周遭的任何事,避免個案的病情加速惡化。除了病人,家屬的部分也非常的重要,需要教 導家屬如何給於病人安全的環境,並安撫家屬的心情,提供完善的照顧及後續處理發髮給家屬,並 協助家屬一起照護病人。醫護人員也需要對病情非常的了解,並提供家屬更完善的知識,讓大家知 道平時該如何去防範這些,像是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摀嘴,都能夠達到一定的防範,也可以降低 傳染病的傳染機會。護理人員平時也該做好防治污染的事,像是各種東西都要達到無汙染的標準, 在幫個案做技術時,都一定要記得洗手、戴手套、戴口罩,做完技術後,所有東西都必須丟到感染 性垃圾桶裡面,到下一位個案的房間時,也要重複一樣的動作,才能確保第一位患者的病,不會傳 染到第二位患者身上。 護理人員若是有足夠的危機意識,並擁有相對的防範機制,那就能教導家屬及個案,大大的減少傳 染病的擴散,也能夠保護每個人的安全,減少民眾被傳染病感染。有許多研究顯示,若是沒有做好 病毒的防範,或是平時沒有習慣洗手,在做技術的欠缺手套及口罩,都會讓護理人員本身受到很大 的危險,也可能帶給家屬甚至其他人的危險,要防止這些事情發生,就一定要做好病毒的防範,並 維持自己的洗手好習慣。
      
106上-寒假文章心得NEW  12452  2018-03-01 13:55:2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三丁 學號 姓名 游欣霖 書名 不同活動型態、時間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立即反應影響之探討 作者 顧家恬、鄭綺 出版社 社團法人臺灣護理學會 出版年月 90年 6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容易罹患高血壓、心臟病、中風、腎臟病、周邊血管疾病、神經病變及視網膜病變。 2 運動對糖尿病患者血糖變化之立即成效,許多研究已證實運動的長期成效,包括增加胰島素接受器感受性、增加熱量消耗、促進體脂肪分解,因此有利於減重和維持理想體重,此外也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血中三酸甘油脂,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因此可以降低動脈硬化及心臟病的危險性。 3 運動後因肝臟及肌肉消耗的肝醣需要再補充,由葡萄糖轉成肝醣的醣質新生會持續作用,可以使血糖降低達24小時。 4 女性在中強度、長時間運動時較男性消耗較多脂肪,較少的蛋白質與醣類。 5 研究指出胰島素與口服降血糖藥物可以改善病人的血糖,但藥物配合3-4週有氧運動訓練,更可以使病人明顯降低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藥物的劑量。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讀過此文章後,讓我更加的了解課堂中以及實習時老師所說過的糖尿病患者所會經歷到的,以及如何改善。在實習時,我遇到一位不想打胰島素的糖尿病阿嬤,他說若施打了胰島素就會越來越依賴藥物,而我當初聽到時想說怎麼可能如果飲食加上藥物的控制,血糖肯定能控制的很好,而我是跟病患說飲食加上藥物的控制血糖可以控制得很好,不用擔心過度依賴藥物,但我覺得好像少了什麼,原來是要加上運動,原本的我一直以為運動對於糖尿病患者沒有特別的效果,只是身體會比較健康而已,完全沒有想到運動會讓血糖控制得如此的佳,透過此篇文章所研究的不同活動型態、不同的運動時間及在不同活動型態、時間下比較不同性別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變化之影響,有更準確的數據,讓我更有證據能夠為病患解釋藥物搭配運動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原來他的原理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持續運動10-40分鐘時,主要能量來源為醣類,包括肌肉和肝臟中的肝醣和血液中的葡萄糖,因此,運動的立即效應是可以降低血糖濃度。運動後因肝臟及肌肉消耗肝醣需要再補充,由葡萄糖轉變為肝糖的醣質新生會持續作用,可以使血糖下降達二十四小時。早餐後有氧運動持續45分鐘可以有效降低血糖,但此效果無法持續到午餐後,且研究指出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藥物可以改善病人之血糖,並且藥物配合有氧運動訓練3-4週,更可以使病患明顯降低胰島素及口服降血糖藥物的劑量。
      
臺灣成年人的鎮靜安眠藥知識、效能 與使用行為之探討  12557  2018-03-01 13:29:16

健保署統計,全台民眾1年吃掉13億顆安眠藥」,點出臺灣失眠患者習慣藉由安眠藥解決睡眠困擾的普遍性問題。事實上,失眠者對安眠藥物的感受只能用愛恨交加來形容:沒有它睡不著,吃了又擔心副作用或成癮。今天我們就從安眠藥物的演進史,認識各類安眠藥物的特性與副作用,可以減少些不必要的擔心,也順帶幫安眠藥物洗刷汙名。如果你有點年紀,應該能想起早期電影、花系列連續劇中,那些常見的吞安眠藥物自殘的橋段,他們所服用的就屬第一代的安眠藥物-巴比妥鹽類,因為它可同時活化抑制性的神經傳導物質和抑制興奮性的氨基酸,故鎮靜和安眠的效果十分良好。但因為藥物的作用,會降低中樞神經對血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敏感度、造成呼吸抑制,也會影響心血管系統,造成血壓下降、心跳變慢,適量時可以達到鎮靜效果;但當服藥過量時,就會有致死的可能性。此外,長期服用巴比妥鹽類藥物後,就必需得增加劑量才能達到相同的助眠或鎮靜作用,因此耐藥性和成癮性風險均高。上述的壞名聲造就了大家對於安眠藥物的刻板印象,但可以放心的是,現在醫生早已不再開立此類藥物給病人助眠囉
目前第1786/7774頁 [首頁][上一頁][1784][1785][1786][1787][1788][1789][1790][1791][1792][1793][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