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三年級寒假讀書心得 12665 2018-02-27 07:57:37
老年失智症病患家庭照顧者之照顧負荷
作者:陳昱名
隨著人口快速的老化,失智症人口也會快速增加,台灣失智症盛行率於 65 歲以上的人口分別為 1.7%到 4.4%不等,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遞增,失智症患者的家庭主要照顧者比病人常遭遇許多困難與壓力,包括:無故半夜醒來、大小便失禁、重複問問題與動作、獨自外出迷路、遺失東西或放錯地方等,最困擾主要照顧者的是病患的行為異常與精神障礙,加上逐漸退化的認知功能,長期下來的結果,主要照顧者也漸漸成為病患背後的「隱形病人」。照顧工作不僅需要付出時間、心力,還會影響正常照顧者的工作機會,甚至和家人發生衝突等,有半數以上的照顧者必須調整、改變工作時間,才能承擔照顧的責任,他們經常使自己陷入生病與情緒上的崩潰及財務上的危機,主要照顧者的負荷程度與壓力也往往隨著患者病情的變壞而增加。在照顧者缺少正向觀點時,照顧者社交生活被限制、身體健康不佳、生活滿意度低、假期減少,且缺少資訊性支持,都使得照顧者易有憂鬱現象。醫療人員除了照顧失智症個案外,也需注意到主要照顧者的健康狀況與心理、社會狀態,特別是主要照顧者的所承受的壓力來源和健康狀況,並提供主要照顧者情緒性支持,及教導問題解決的策略,以避免產生照顧者無力感導致崩潰,才能維護主要照顧者的整體健康品質。
|
寒假心得 長照 12564 2018-02-27 03:37:41
台灣逐漸步向高齡化的社會也是 21 世紀全球人口的趨勢,家庭照顧者是長期照顧體系中最主要的
照顧提供者,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照顧者也逐漸高齡化,未來的家庭照顧者可能會有高齡化的趨
勢,現在的長期照顧政策是依據失能狀況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務方案,沒有考慮到照顧者可能因為年
齡差距的不同或家庭照顧者所照顧的家人狀況不同,需求可能也因此不一樣。主要照顧者年齡愈大
,其身體負荷較重,隨著照顧者高齡化的趨勢,針對不同年齡需求計畫不一樣的服務方案,也變的
很重要,因此比較不同年齡家庭照顧者的照顧狀況與需求。現在台灣的生育率已降至全球最低,老
年人口數在未來必定會佔大多數,我們現在還是年輕的一輩,當然應該要早點規劃,人總是會老,
步入老年並不是絕對代表結束或是死亡,仍然可以試著規劃,過屬於老年人的生活。以前只認為給
那些老人們一些錢就可以,不過我錯了,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人的陪伴。老人送來長照中心是要疼惜
的,不是來被管教的。老人就像小孩子,你跟他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老人家根本聽不進去,只
能盡量順從他們的意見,好好哄他,安慰他,才能使他接受我們的照顧,學習如何相處,這樣老人
才會覺得快樂。有時候老人常常晚上睡不著,起來吵鬧,他本身也很痛苦,又不會表達,只要我們
去安慰他,關心他,哄讓他入睡。老人家每日的正常排便更是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若不能每日順
利的排便,會因水份及毒素的再吸收造成身體的不適,形成腹脹。
|
情緒管理 心得 13431 2018-02-27 02:55:24
看完情緒管理的文章後,我覺得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情緒無法避免,但是能被控制,當壞情緒發生時,要如何讓自己冷靜的思考怎麼面對,而不是變得更焦躁不安。有些人天生就是情緒處理的高手,能夠理性去看待任何事情,不容易發脾氣,但控制情緒其實是可以學習的。文章舉例說有甲、乙二人在同一處上班,兩人都因業務關係會受到刁難,甲的個性好勝,不喜歡被刁難的感覺,總是想回應、抨擊對方,乙則是覺得沒什麼,總是冷靜以對,以和平的方式處理。
雖然這看似沒什麼,但甲的情緒處理能力卻明顯低於乙,甲的處理方式可能埋下往後災難的根源,乙卻能慢慢改變另一部門的人的態度。看完後我覺得其實每個人平時如何處理 事情的反應,往往就能左右未來的發展,做好管理自己情緒的人,別被其他人左右了自己的情緒,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能夠讓自己越來越好。我身邊的朋友,有一位他在思想方面總是很成熟,但有時候總是經不起人家三言兩語的嗆聲,他雖然很適合做領導者在對於處理事情上是個很有責任感的人,但有時候他的衝動與莽撞會毀了他的所有好,但他的勇於表達在我眼裡是值得欣賞的。而我好像就比較屬於會被左右的人,在任何事情上我總是猶豫不絕,甚至有時候在情緒上會慣性隱藏,無法對於他人表達,在大家看來可能是我個性好啊脾氣好忍受度高,不過其實也不是,到家了可能就會因為壓抑住的情緒而對家人發脾氣之類,所以總是壓抑住也不好,很多時候適時的控制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也希望我能在這方面做最適當的拿捏。
|
身心靈文章心得 13433 2018-02-27 02:40:08
看完文章後,所謂的身心靈成長
簡單來說就是認識自己.接受自己,做適度的調整,展現出最好的自己,文章上說:「“身”指的是肉身,是存在物質界的部分,
也泛指眼睛所看得到的一切」在這方面的成長,隨著年齡一直在改變,進了聖護後倒是胖了不少。「”心”則是我們出生到目前為止,成長過程中所學習到、感受到的一切。」在我目前的狀況來說 其實進了聖護後,學到最多的就是獨立,很多事情都是自己來,以前班導會唸補習班會提醒家長會幫忙準備,但住宿後什麼都得自己來,在這方面確實成長很多。「”靈”指的則是我們累世輪迴中,一直存在的一種能量體。」其實對於靈這種東西,我特別害怕,常常聽到當護士啊會容易遇到鬼,而且大家也常說醫院有很多鬼之類的話題,我是一個特怕鬼的人,所以在這方面可能就要等以後的多接觸去克服,畢竟我也是個靈,和他們的差別只在於有沒有個體。這篇文章內說了很有道理的話,他說:「通常我們最熟悉的是肉身界,因為那是我們最可以看到、感覺到、掌握到的部分,而要了解〝心〞就要花一點時間和力氣了,因為那需要有〝心〞才能辦到!面對〝心〞必須有很大的耐性,要抽絲剝繭一步步的去認識、理解和發現!但對一般人而言,靈魂是最難認捉摸部分,因為肉身是看得到,心是可以感覺到而靈魂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認識了。」看完整篇文章後, 我覺得受鼓勵就會有動力,我們不能老是等別人來讚美自己,要肯定自己,讓內心獲得平安,不要後悔過去做了什麼,不要自責,可以認錯可以改變,但別一直低落於自責中,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失敗,也希望在身心靈方面的成長可以更加順利,這是一個不會斷的旅程,是一件必須活到老學到老的事情。
|
2018寒假心得 14266 2018-02-27 01:59:18
書名:幼兒、家庭與社會
在這本書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是在家庭裡孩子的模仿是最強的譬如媽媽在丟垃圾孩子也會把自己的玩具往垃圾桶丟,所以像那些家暴或受虐的孩子長大成人說不定也會打人或做類似的事。父母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畢近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家庭,學校則是孩子第二學習的地方。為了讓孩子增加知識許多家長也會讓自己的孩子去參加活動,增加社交活動也可以去參加夏令營之類的不但可以讓孩子交到朋友也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沒有媽媽或爸爸的孤單而哭泣。在家如果孩子們想要幫忙做些事情也可以讓他們幫忙,但做錯了或失敗了絕對不要打他罵他,這樣會讓孩子不但覺得自己很沒用也不再想幫媽媽的忙了。做錯了或失敗了重來就好媽媽也會一起幫忙,鼓勵孩子請他繼續加油!不要放棄。 這樣孩子不但增加自信心也會繼續把它做完。在學校也是一樣的,霸凌是孩子的致命傷,每個孩子都不想遇到的事情,但在學校生活的小屁孩偏偏卻仗著權勢權利來欺壓弱小,這樣不但會讓孩子感到恐懼不敢上學,讓孩子做惡夢怕每天都被欺負。但他們因為害怕不敢跟老師說,這時候家長應該要天天注意孩子有沒有怪怪的讓孩子免於這個讓他們感到恐懼的行為,孩子的身心是很脆弱的,所以能經得起考驗的孩子,真的非常了不起。在這個時代裡,沒有人是萬能的,都是靠後天學習來的好好的感謝自己的爸爸媽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