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閱讀心得 妹妹的墳墓 14148 2018-02-26 16:09:36
一句沒有說完的話,一個習以為常的轉身,卻是難以挽回的生離死別…… 我的妹妹失蹤了很多年,屍體從未被尋獲, 當時的罪證與目擊者供詞都指向她被謀殺致死, 嫌犯獲判無期徒刑定讞…… 我從來不相信這就是真相。 「答應我,聽話。」 「好,我答應妳。」她在心臟前畫了個十字發誓。 從此之後,我再也沒見過她──我的妹妹莎拉。 多年前的那一天, 在我轉身留她獨自一人目送我離開後, 莎拉不見了。 鎮民傾巢滿山搜索,父母焦灼聲聲質問, 而我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 接著,據稱已殺死我妹妹的男人被逮捕定罪, 卻怎麼也不說出屍首的下落, 得不到解答的父親難忍悲痛舉槍自盡, 母親也隨之病發身亡, 刨心的愧疚和絕望逼得我只能逃離。 多年來,我沒有一天不想起莎拉, 也時時刻刻做著準備, 等著她出現的那一天到來。 終於,一通來電通知莎拉的白骨在家鄉山中的洞穴裡找到了。 我踏上返家的路,展開籌謀已久的翻案上訴, 模糊不清的證據、迴避不談的鎮民……越來越多這樁命案的疑點湧現。 我的妹妹是怎麼死的? 哪怕再一次讓內心傷口鮮血淋漓, 我也會一塊一塊親手挖開, 那個小鎮不肯對我說的祕密。 當悲傷席捲,信念崩塌, 失去至愛的痛楚,要如何被撫慰?
看完這本書之後內心其實有點反應不過來,因為作者在文中其實埋藏著許多大大小小的伏筆,我在看了大概快要一半其實大概已經猜出來真正的兇手是誰了
有沒有一件事,不管是痛苦或快樂,總讓你魂牽夢縈,無時無刻都會出現在腦海?
在這本書的主角就有一件這樣老是縈繞在心頭的事。
我認為作者在劇情的編導上合情合理
而且作者在這個真相的安排上,衝擊性反而沒有法庭結果帶來的轉折那麼大,畢竟一開始莎拉的失蹤就跟崔西有關聯,所以我覺得作者這邊就只是補充說明得更詳細罷了。如果作者這裡有個更爆炸性的劇情高潮令我更加的印象深刻。
本書劇情環環相扣,我也許一開始就可以猜出兇手到底是誰。不過隨著劇情進展,看著崔西一步步解開謎團,慢慢釋放心中纏繞多年的愧疚與壓力也很令我著迷。本書推薦給喜歡推理、解謎、謀殺案導向的讀者,而看完這本小說不會讓我有什麼失望。
簡單來說這本書阿我覺得有一種令人不斷回味,有種難說感想。
|
2018寒假作業 13999 2018-02-26 16:02:31
書名:小故事大道理
出版社:培育文化出版
佳句:
1.如果不能把握現在,生命就將一點點消逝,如沙子從指縫中漏過,卻沒有抓住任何一顆,空嘆而已,終無所獲。
2.有時候,為人處世不能太認真,如果過於執著,可能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3.失敗的人往往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他們離成功如此接近,卻又無限遙遠。
4.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有人淺嚐輒止,沒有走進成功的大門;有人堅持到最後,品嚐到成功的喜悅。
5.主動出擊的人才能贏得機會,贏得美好得未來。
心得:
這本書有好幾篇小故事,而每篇故事都蘊含著一個道理,不管是做人處世,還是管理自己的情緒。
很多事,並不是靠著一時的衝動,往往一衝出去就會後悔,做一件事要按部就班的來,且全力以赴,才可能成功,若遇到困難必須堅持,一旦擁有不放棄的精神,遲早會走向成功,許多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恆德精神,必須付出時間和代價。成功和失敗的區別,往往不是機遇和聰明的頭腦,而是能否堅持到最後一刻,誰能堅持到最後,就能嚐到成功的喜悅,半途而廢的人永遠不會成功,一步一步向上爬才能把事情做好。
然而機遇也是成功的條件之一,留意身邊細小的事,積極的人尋找機會,創造機會,當機會來臨時,只有主動爭取,才能得到寶貴的機會贏得未來。
人生當中珍惜也是很重要的,不管是生命,事物還是時間。過去的已經過去,將來的還沒有來,最值得我們珍惜的只有現在,不要錯過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事情。但我們總是忽略,並羨慕別人而不看自己所擁有的。很多時候,努力得來的東西比容易到手的還要更多人去珍惜,正是因為太過於平常,所以妻應到手的東西常被略過,最終等到失去才懊悔。
|
二年級寒假作業 13509 2018-02-26 15:51:0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系 班級 護2辛
學號 1055101371 姓名 楊穎瑩
書名 老神再在 作者 謝明杰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年月 2010年 5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生命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但卻可以是容易的。相信人生是容易的,它就會容易
2人並不渺小,透過提昇,人的意識可以如同宇宙般廣大
3我們的靈魂本質原就是清淨自在的,每天都快樂地體驗當你這個角色的覺受,卻完全不受角色限制,所以,不要被人世或身分感的執著所愚弄,更別因此限制原本自在流動的生命狀態!
4沒有是非善惡,沒有審判與刑罰,我們就是真神,愛自己就是愛真神。對自己有信心就是信仰真神
5信賴你的直覺 而非感官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本書的對話被歸納為大小不一的十個主題,裡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2則
〈 金錢的祕密〉
金錢的匱乏跟所有的匱乏都是一樣的,「…只有自認為不配得到神的愛的人才會遠離這份愛…」。儘管我們並非有意識地推開那些缺乏但心中一直想要的一切,但那卻深植潛意識。當內心因為所匱乏的事物而感到不安、不滿或遭遇不順利時,而種下了恨的根源時,會讓想要的念頭與所欲求的事物距離拉的更遠。「想要」,對宇宙表示缺乏的宣告,宇宙便回應給我們缺乏。因此,來自於神的第一個忠告:停止批判自己吧!原諒自己,然後再度的前進,這樣也給了其他人原諒自己的機會,而讓一切進化的循環得以繼續。
祂說,「生命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但卻可以是容易的。相信人生是容易的,它就會容易。」單純地去相信,成就的就是一個當下,而停止不了的「想要」意念,則是控訴自己的匱乏和寄望不可知的未來。如果總是懷抱著匱乏感的心,就算真的賺到錢或得到想要的東西,並不會真心喜悅或感恩,只會覺得是應該的。
匱乏感使人得不到想要的,而「補償心態」則常使人在得到之後快速失去。就像減肥的人在節食五天後大吃一頓,作為撐過五天的補償,結果就是前功盡棄。然而,一個有補償心態的人,只會得到更多、更大需要去補償的事情。當一個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選擇了「虧欠自己」或「虧欠他人」的想法,就無法避免會經歷到宇宙回饋痛苦給他。
一個人所擁有的要看他「自認為」擁有什麼,若他從來不曾自認為擁有很多,那他只會期待更多。然而,「本無匱乏,何須彌補?」,我們需要的是以善、以愛再去做些什麼,去問自己:「我要如何改善?」以及「如果愛會怎麼做?」,卻永遠不要用彌補的意念和態度來折磨自己和他人。當企圖去彌補什麼,就是「那什麼並不存在」的一個宣告,所以這種心態將越補越慘,終究經歷到永遠「無法彌補」的狀態。
對待金錢與其他的一切,我想最好的答案就是,拋開「不相信自己值得得到好的對待」的念頭,以「善與愛的行動」取代消極且充滿負面能量的自責;而「感恩」的力量會源源不絕供應我們的需求,甚至無中生有的為我們創造新的資源。
〈自我的真相 〉
不管一個人目前的生活是怎樣,他都是正在過自己所要的「是」的生活,一切都是自己所創造出來的,不管他是不是意識到這點。大多數的人在潛意識的層面做了這樣的選擇,而表面意識卻不知道,仍舊抱怨或奮力掙扎。
對於潛意識,神的比喻是,「你若要移山,你可以徒手搬運砂石,也可以運用推土機和怪手,哪一個省時省力你很清楚;不過,就算你不懂得使用那些重機械,重機械仍然準備好要為你服務。他們隨時都在,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知道如何駕馭它們,若你不駕馭它們,它們反過來會駕馭你,因此才會有許多人認為自己的人生失控了…」然而,我們可以學習駕馭潛意識,只需要保持安靜與覺察, 對自已的所思所言保持清醒的覺知和正面的意念,不斷強化對自己最高意象的暗示,沒有懷疑,沒有恐懼,掌握每一個「突然冒出」的念頭和衝動。
神要說的是,「信賴你的直覺,而非你的感官」。直覺並非是心智所創造出來的感覺,要小心去分辨!直覺是一種不需要經驗,不需要理由,明明白白「就是知道」的呢喃。直覺是一種對當下的清楚認識,「當下」其實是橫跨過去與未來的,若活在當下、用直覺去生活,會發現總能做出最適當的決定,即便那未來的結果尚未顯現,你卻已經知曉。不去期待,而是去知曉。期待是把自己放在一個未知的領域裡等待去探索,生命本是他所「是」的,根本無需探索;而知曉卻是一種明明白白的存在狀態。
「知曉」之人就好像遊樂園的小孩,他們要去玩雲霄飛車或恐怖屋都沒什麼不好,他們只是選擇去「玩」,過程中他們可能受到一些顛簸或驚嚇,但終究會安全回來。他們和將世界的夢境幻象當真的人相比,唯一不同之處,就是他們清楚那終極的保證。而不知道那終極保證的人,以為所過的生活在一個真實當中,而汲汲營營於感官所能感受的事物。
人擁有永遠的自由意志去創造自我的實相。人生的遊戲中,沒有所謂必須遵循的遊戲規則,我們自己制定遊戲規則,自己參與,直到我們明白這只是場遊戲,而一旦「知曉」,就開悟了。人生是一場創造的過程;我們怎麼創造,創造什麼,賦予人生什麼意義,完全由我們決定。但若缺乏信心,則無法讓自己進化,變為更好的自己,朝向神的道路邁進。「只要有一粒芥子的信心,你就可以移山」,愛是信心背後的力量,愛是沒有分別心的,愛所有值得愛的和不值得愛的,愛一切讚美的和詛咒的,當能夠在所有面向當中看見愛、展現愛,則能與神性合而為一。
|
106學年級寒假作業讀後心得 13476 2018-02-26 15:44:02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庚
學號 1055101338 姓名 李家君
書名 給刺蝟小皇帝的情緒管理課 作者 王擎天
出版社 活泉書坊 出版年月 2015年 7 月
索書號 528.2 1041 2015 ISBN 978-986-271-611-3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過度介入孩子,是權力的剝奪;過早放任鬆手,是權力的濫行。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探索與困難
是他們走向獨立的養分。經歷風雨摧折的幼苗,才有茁壯自立的一天。
2.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自理能力,同時也能促進
孩子責任感的形成,使其對自己的生活與行為負責。
3.任何事情都不會使我們痛苦,真正讓我們痛苦的事以為會痛苦的念頭,只要讓我們念頭轉個彎,
換個不同角度看周遭事物,我們就會改變自己的情緒狀態,擁有不同的世界!
4.父母為孩子擋下所有困難並不是愛孩子的表現,而是抑制其人格發展,造成孩子經常找藉口的壞
習慣,因此當孩子面對失敗時,不應讓他一味找尋藉口,而是找出失敗的真正原因。
5.正所謂「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藉口」,一個人的成熟程度,最簡單的衡量方法就是以其責任的
程度來評斷,意即不以客觀理由來棠塞而是能及時反省自己。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情緒管理在整個人際相處中佔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這本書就是教我們以後有了小孩該怎麼讓
他們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學習獨立還有有了小孩以後該用怎樣的情緒方法來去對待他們,首先我個人
是覺得我們應該要自己承擔自己的情緒責任,不應該將自己不好的心情或脾氣附著於別人身上,不、
管是朋友同學、家人、師長或者是自己未來的小孩或丈夫,我覺得都應該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因為只有自己的想法才能使自己生氣或者是難過,並不是他人的行為所造成的,而這本書所要告訴
我們的就是要讓自己以後的小孩學會好控制自己的脾氣和自己的獨立性,但首先我們自己就要先做
好榜樣才有資格教導自己的小孩,就像書裡說的¬¬─經歷風雨摧折的幼苗,才有茁壯自利的一天,只
要讓念頭轉個彎,換個不同的角度看周遭事物,我們就可以改變自己的情緒狀態。所以我是覺得控
制自己的脾氣是很重要的不但可以增進自己的人際關係還可以讓自己有自信心,而書中還有提到關
於家長對於小孩的的過度縱容,造成他們的獨來獨往不去理解他人想法的皇帝個性,這有很大的關
係都是來自於父母和周遭環境,因為小孩會有模有樣如果不是家長的行為和生長環境所造成的那小
還怎麼會變這樣呢?所以小孩就是要從小教起養成好習慣,不要太過縱容他們,以免養成那種草莓族、
靠爸族、媽寶……等。也不要讓他們一直依賴我們要讓小孩面對自己的錯誤,自我反省思考和學習
獨立的機會,以上這些就是我看這本書的想法和心得,覺得蠻有感觸的,可以讓我了解以後有了小
孩要怎麼去教導他們,所以這本書對我的收穫蠻大的。
|
106學年度寒假作業 13542 2018-02-26 15:41:32
書名:情緒勒索
作者:周慕姿
心得:在這本書中的自序有提到,為什麼我的人生總是在滿足別人?一句話打醒了我,就如同書上所說的,霎時,許多往事歷歷在目。想起對方是如何要求我做了哪些事的,而我則是負責滿足他人的。 我認為許多的勒索、被勒索者並不知道自己正處於這個循環中,他們只是習慣利用這樣的方式去達到自己的目的,滿足自己。可是相對的,開始一個循環,代表著被勒索者願意接受情緒勒索,藉此安撫自己內心的不安。只有接受勒索,這場交易才會成立。以我國中的經驗帶入書裡來說,同學間互相幫忙是常有的事,當有朋友需要我的幫忙時,在我的能力範圍內,能做到的都會盡力去做。而長時間下來就好像習慣了一般,力求方便,好多事情讓我做的理所當然,而我意識到了這樣的一個循環,卻又不好意思拒絕,當我鼓起勇氣拒絕了,卻又因此破壞了我們之間的友誼,不幫他的忙就像是不把他當朋友看待一樣。我覺得一定很多人都有遇過類似的事情,朋友把你對他們所做的事情當作理所當然,這非常不好的,但是最糟糕的就是就樣我一樣,不幫他的忙就像是不把他當朋友看待一樣。
在書裡有提到了一些觀點我整理了一下總共有6大重要特徵1.勒索者提出「要求」2.被勒索者想要「抵抗」3.勒索者讓被勒索者感到「壓力」4.如果被勒索者沒有接受,或者是反駁,勒索者持續「威脅」,例如用金錢、關係的破裂等等讓被勒索者不得不就範 5.被勒索者「順從」,於是看起來雙方的焦慮好像解決了,但其實是被勒索者「被摸頭了」 6.勒索者食髓知味,於是下一次又「舊事重演」 這六項。
那是個漫長的壓榨過程,別人忙著試探的勒索者底線,而勒索者忙著別人該忙的事,忙著質疑自己,永無止盡。勒索者甚至抗壓到能夠悶不吭聲,任憑每個夜晚因為壓力而睡不著覺等等的,因為那是惡霸會威脅你、打擊你、要你點頭交出身上所有的場域。當人自我價值感低落時,便容易陷入情緒勒索中。但假如你今天是個有自信的人,經常讚美自己做得很好,認為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就不會如此在意他人的眼光,也不會因為自卑而想得到更多人的認同。自然就不必去證明自己有多好,因為我相信自己夠好就足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