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899/7774頁 [首頁][上一頁][1897][1898][1899][1900][1901][1902][1903][1904][1905][1906][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6 寒假作業_閱讀心得  13412  2018-01-23 15:18:32

 護二己 1055101273 賴秀慧

 

書名:我是自殺者遺族 

作者:呂欣芹、方俊凱

出版社:文經社

出版日期:2008.09.10
 

摘要或佳句:

1.你以為故事會終止,其實不會,故事會一直一直說下去……。因為生命需要被證明有意義,死亡也是。

2.自殺,是一種選擇;自殺者遺族,是沒得選擇。生命的存在,是沒得選擇;生命如何存在?則是可以有所選擇的。

3.幫助的前提是接納,而不是急著劃清界限,好像自殺是另一群人會做的事,而我們高高在上的想伸出援手,想要幫助「那種人」。

4.喜、怒、哀、樂都是同等可愛,而且是必然存在的情緒。若說要「走出」悲傷,或要做「悲傷輔導」,都是在對悲傷的情緒貼標籤、污名化為悲傷不好,所以要「走出」來;悲傷不正常,所以要「輔導」。

心得:

作者是身兼自殺者遺族與專家的雙重角色。
自殺者遺族,也就是那些棄世而去者背後,不被看見的生者。他們自責、悲痛、後悔,反覆的思考著「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如果當時我……是不是就不會這樣了?」、「我怎麼都沒發現到他的痛苦?」等等,而那些情緒卻難以隨著時間逝去而消失。新聞一個又接著一個,而事件也會漸漸被人遺忘,到最後只剩下自殺者遺族,仍舊要背負這份悲痛繼續努力的活下去,直到終老。

近年來,自殺的事件不斷的發生,也許身為平民百姓的死亡,只會為大眾帶來「啊怎麼會這樣?」一個小瞬間的想法,但若是公眾人物呢?甚至還有粉絲跟隨著他而斷送了自己的生命。大部分人都知道,自殺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作者的同學在自殺時,手裡握著《難以承受的告白》的書;作者的姊姊自殺前,在日記本上寫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他們又何嘗會不知道自己的死會讓周遭的人多難過?只是在一個分岔路時,他們眼前只看見了這條路,因為他們已經無法再承受任何痛苦了,比起怎樣也無法振作的活著,他們更想要的是貪圖痛苦後的解脫,但死後的世界真是如此美好嗎?無人知曉。

生命的盡頭是愛,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因為他讓我們更加珍惜。願每個自殺者遺族都能在無數個失眠的夜晚後,還能勇敢地迎向明天的陽光。


      
106學年度第一學期寒假作業  12354  2018-01-20 19:41:2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045101100 姓名 陳沁汝 書名 護生初次實習壓力、身心社會狀態、因應行為與人格特質關係之探討 作者 許淑蓮、林惠賢、黃秀梨 出版社 社團法人臺灣護理學會 出版年月 2001年 6月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初次實習經驗很重要,它會影響護生如何面對往後實習,進而影響學習成效,最後影響護理教育品 質 2初次實習護生的兩大壓力來源為專業知識與技能之壓力及實際護裡病人的壓力 3對處於青春期,在學校僅接受基礎醫學及基本護理技術課程的護生而言,初次實習及必須面對形形 色色的生、老、病、死個案,其壓力比實習中、後期均高 4高品質的護理教育應注意個別差異性,依照不同人格特質給予學生不同協助是護理教育重要的議題 5因應在壓力調適過程中非常重要,它是個體面對特定之內外在要求,持續在認知或行為上之努力 書名 恐慌症病患接受認知行為團體心理治療之歷程分析 作者 石芬芬、王郁茗、賴德仁、陳登義 出版社 社團法人臺灣護理學會 出版年月 2001年 6月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恐慌症在過去藥物治療顯示僅能減少症狀的發作,卻無法降低預期性交律及害怕發作所造成之行 為退縮現象 2Mei-chenbaum主張認知思維中的「內在對話」是導致個體情緒與行為困擾的根源,而病患的認知 基模與錯誤訊息歷程會修改或扭曲其認知結構 3適合性:團體互動過程中,口語反應模式反映了治療者與成員溝通型態,而團體進行成功與否決定 於彼此間的互動效果 4藉由重新概念化的過程,學習揚棄自我挫敗的思維方式,重建新的內在對話、認知結構並配合行 為改變技術,促使病患產生合宜的適應性行為 5可藉由日常生活話題及心理防衛機轉來表示其人格特質與自我肯定的方式進行互動 書名 產褥期間母親的關注與社會支持 作者 鄭綉絨、陳彰惠 出版社 社團法人臺灣護理學會 出版年月 2001年 6月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初產婦語經產婦在關注的形態上和數量上有顯著的不同,初產婦較關注如何照顧嬰兒、嬰兒得為 食,而經產婦則較關注生活方式改變與家庭關係改變 2初產婦由於缺乏照顧嬰兒的知識與經驗,或對於照顧寶寶所必須投入的時間及工作有誤解,因此 比經產婦有較多負向的經驗 3有產後憂鬱的婦女比梧產後憂鬱的婦女經歷較多的壓力事件,且來自配偶的支持較少,對其社會 網絡成員所提供的支持行為之頻率較不滿意,由其來自配偶所提供的支持 4產婦在關注的各個因素以及各個事項所使用的協助資源不同:在生理的關注方面醫護人員為最常 被使用的協助資源,但是在其他的三個因素(生活和社交、母職角色、心理) ,產婦所使用的協助 資源多為家庭成員 5如何協助產後婦女及早完成角色的調適,家庭協助資源的安排與壓力的減輕是提供產褥期護裡的 重點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護生初次實習壓力心得:對於在醫院第一次要面對需要照顧的活生生真實病 患的實習生,初次實習的護生難免會有些擔憂/懷疑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技術與知識能力是否能夠 勝任並且幫助病人直到康復出院,這時部分沒有經驗的護生會因為對自己抱有要求,開始產生了壓力 而緊張,害怕自己無法做到導致亂了手腳。對於文章中所提到的「高品質的護理教育應注意個別差異 性,依照不同人格特質給予學生不同協助是護理教育重要的議題」,在一般擁有多位學生的班級裡面, 校方很難去仔細顧慮到每一位學生他們所擅長的是什麼?所缺乏的又是什麼?個人特質是什麼?之類的 ,加上也有很多學生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該如何去做挑選?自身哪些地方該改善?對於填寫自己的意願也 沒多去好好考慮。 恐慌症心理團體治療心得:在心理方面的病人,病因常常是因為在對於生長環境中所面對的事物有些 誤解,而時常產生負面的想法出來,總是難以想出樂觀的事情,可以藉由參與依治療為目的的團體, 在開始熱絡/熟的對話口語及分享事物之類的細節,了解內在的情緒。 產褥關注心得:一般懷孕的媽媽們總希望親近的熟人可以時常探望她,陪伴她聊聊天,尤其特別希望 丈夫可以這樣做,然而當重視的伴侶卻沒做到時,部分婦女會開始焦躁擔憂,漸漸地,對於懷孕過程 就沒什麼值得可言,連即將出世的孩子也沒抱有什麼好感,更別說期待日後的生活了,就算是專業的 醫護人員也無法完全根除這項問題。
      
寒假閱讀心得2  13539  2018-01-19 09:34:35

書名:大腦不聽使喚怎麼辦? 作者:Dawn Huebner 出版:書泉出版社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因為強迫症讓你害怕、難受,所以你一直讓步。但是每一次的退讓,照著強迫症的話做, 這就是給強迫症世界上最大顆最好吃的糖果。 2. 強迫症讓你心裡不舒服,會想聽它的話,讓緊張的感覺停下來;但你要記住, 緊張的感覺一定會結束,就算不照著它說的做也一樣,只要讓自己習慣這感覺就行了。 3. 你可以對抗這個病,就是教大腦怎麼分類才是對的,並學著怎麼給自己傳遞隊的訊號; 像用工具調整,幫助大腦恢復運作。 4. 當你開始認清強迫症的樣子,每次它帶著其中一個想法跳到你腦中,就要告訴自己: 「那是強迫症在跟我說話!」 5. 對抗強迫症的過程中,偶爾休息一下也沒關係。不管走到哪個步驟,都可以停在那一會兒; 就像爬山爬累了不會直接下山,而是停在原地休息。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原本以為強迫症的人就是會那樣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看完這本書我才知道原本也是有辦法與這個心理疾病對抗,雖然不了解那些努力克服強迫症的人的心情和想法,但我能夠從這本書裡看書,那一定會是一段像我們這樣的正常人無法體會的既漫長又兼難的路吧!如果說我有一個強迫症的朋友,以我曾經的想法與認知,也許會覺得那是個好疾病吧!因為我是一個神經非常大條的女生,常常都會忘東忘西,總是應該要多想一點的事,每次都想得太少,可以說是標準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那時的我還會以為,如果我有強迫症,是不是就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得特別得好呢?但在我看完這本書以後得到的結論卻跟我以前簡單的想法是相反的。也許在總是忘東忘西以及想太少的這方面會有那麼一點的幫助吧!可是我卻忽略了書中所說到的更重要的兩個要點,第一就是那些有強迫症的朋友們無論是該想很多的、不該想很多的,都會〝想太多〞;再來就是,只要開始想太多,就會變得比一般正常人更容易緊張,而在很緊張的狀況下,對於任何一件事的臨場發揮都會失常!講到臨場發揮失常這個問題,我還真的可說是極度的感同身受呢!記得二上期末的最後一次技術考,就是因為壓力大想得太多,還沒進到考場就自己在那緊張到頭痛肚子也痛,進到考場與評鑑老師獨處的時候簡直就是快吐出來了;那場考試毀得很徹底,其實對我而言毀掉的並不只是臨場發揮跟那幾十分的數字,而是那一個多月來每一天所花的時間與精力,於是我忍不住沮喪得大哭,真的從來沒有想到,那些就連唱著歌都能夠記得一清二楚的步驟,竟然會毀在一個我所忽略的緊張上面;所以我想那些有強迫症的人,肯定也經歷過這種挫折吧!想了一想,其實那些強迫症患者,所煩惱和糾結的問題,事實上也正是每個人都有的煩惱,只是在他們的腦海中,那些問題都被加倍放大了更多更多。想得太少就會常常忘東忘西,而想得太多就會越容易緊張;我想每一個患有強迫症的人,在自己大腦開始想太多的時候要試著控制它,叫它別想太多,也真的會是我們體會不到的疲憊呢!如果我身邊再出現了患有強迫症的朋友或同學,我想我會知道自己是不應該在旁幸災樂禍地說著有多麼羨慕他/她,尤其是在看完這本書以後,讓我對強迫症的了解有了更深一層的想法與概念;那麼我就會一直在那位朋友的身邊鼓勵他/她,並且當一個能夠在強迫症開始對他/她說話的時候,喚醒他/她的人。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適合推薦給患有強迫症的人、以及像我這種完全不了解這個疾病,甚至還覺得是一個「好好病」的人看一看呢!真沒想到,這一本看似淺顯易懂的小書,能夠給我這麼多很不一樣的領悟,嘻嘻!
      
寒假作業(1)  13529  2018-01-18 19:07:49

這本書以佛陀的教誨為出發點,教導人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引導,生命竟然可以如此無憂無慮、飽滿自在,當我們面臨恐懼時,因為心理因素而導致我們害怕,所以要有很大的勇氣踏出第一步,去了解事情的真相,並且會有更大的壓力與毅力去接受曾經歷過的真理,而恐懼是自己生成的,如果能坦然面對,那再好不過了!現在的人都太在意自己是否能得到一些自己所要的,也很積極在某件事物上,而導致每天把自己弄得緊張兮兮,只要事情不符合他們心中想要的就會開始埋怨自己為什麼沒辦法做得比別人好,而心中的那份憂慮,便油然而生了起來,心中的煩惱就會一直持續的累積,如果一直持續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心裡會生出病來的,所以要適時的解放自己,做一些放鬆的事情,還有人常常為了自己的未來而擔憂,卻從來沒想過自己是否快樂,如果自己從來沒得到快樂,那麼還有什麼資格談論未來!擔憂未來!快樂不在於得到些了什麼,而在於自己是否能活在當下,其實簡單來說,快樂就在於生活中體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們不需要為了未來而擔憂,更不需要因為過去而難過、自責,因為我們已經無法回到過了,已經做過的事早已銷聲匿跡,而未來的事,誰也無法猜測的,我們連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都不知道了,要怎麼去思考未來的事呢?更何況未來世事難料,隨時都在改變,所以只要當下的自己可以活的自在、充實,那就好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如今科技的發達,人們擔心及恐懼的事就一波接著一波的到來,而屬於我們的童年,屬於我們的純真,也慢慢的一點一滴的被剝奪了,如果想做到豁達開朗、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為大家、為地球建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吧~這本書告訴了我很多,裡面的內容結合了許多的佳句,而這本書的精華不在於文章的多或少,而在於這本書想表達的內容,這本書告訴了我們應該如何無憂無慮的過生活,應該如何無憂無慮的過生活,應該如何做對的事,不過~做得到的人,想必也是寥寥可數吧~畢竟,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
      
寒假作業-身心靈健康 心得 護二己 54號  13947  2018-01-17 21:14:3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二己

學號

1055101433

姓名

李育全

書名

做看雲起

作者

劉銘

出版社

經典雜誌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6年06月

索書號

857.78285

2006[民105]-053391

ISBN

9789866292798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P37

但我並沒有這麼做,我總是提醒自己,莫忘初衷。混帳綜藝團舉辦生命教育演唱會的目的,不就希望帶給台下的觀眾—一些的鼓勵,一些信心,一些對於生命的珍惜嗎?

2

P81

歌詞有一段寫著:「是多少磨練,和多少眼淚,才能夠站在這裡。」

3

P87

原來,只要有一顆布施的心,不需要任何形式,或是任何身分地位,一樣可以灑愛人間,讓生命更精彩。

4

P123

幸福不是你失去什麼,而是你擁有什麼。美麗的人生,依然是美麗的。

5

P156

演戲對我來說,是人生中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告訴自己,成功不是靠夢想,而是靠實踐,我會努力地去演好「自己」這個角色。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看完這本「做看雲起」的書後,我學習到很多,尤其是從作者劉銘的身上,因為從三歲罹患小兒麻痺症後,從小到現在都以輪椅代步,但作者就以坐輪椅為傲,稱自己為「坐家」,就光這一點就對他非常佩服,不會因坐輪椅而悲觀,還開自己的玩笑,另還也不因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不做任何事,現代人大部分都因一點小傷就請假在家休息,但他不一樣,還有主持廣播節目還有演大愛台的「人生逆轉勝」連續劇,也從原本的「坐家」變成「作家」, 追逐自己生命中的目標,作者從年輕時打拼,力爭上游,突破困境,這種堅毅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學習,我們可以訂下自己的人生目標或者短期的目標,努力朝著這個方向持續前進,持之以恆,總有一天也能像作者劉銘一樣成功,還有這本書有個地方很有趣,就是作者有說一句話:不比「殘」而比「不廢」,這句話我覺得很特別,不會跟別人比較時的殘缺多或少,而是比不廢多或少,這種另類的思考角度,更其他人很不一樣,也就是作者跟其他人人生不一樣的關鍵,也就是正所謂的「態度決定一切」,我也因此更相信這句話的價值,做事情都以正面態度去思考,作者的成功,不是沒有原因的。

總結,因罹患小兒痲症的作家劉銘,積極樂觀態度,將生命的感受化為動人的文字,分享在自我的生命歷程以及拍戲的心路歷程,我也想跟所有人說:「不要放棄自己價值,人不因自我的殘缺而失去彩色人生」,最後,這些樂觀積極的態度也是我們必須學習的。

           
 

 


目前第1899/7774頁 [首頁][上一頁][1897][1898][1899][1900][1901][1902][1903][1904][1905][1906][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