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931/7774頁 [首頁][上一頁][1929][1930][1931][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讀書心得  11796  2017-09-10 23:56:47

主題: 等一個人咖啡 等待,往往讓人煎熬,但若等待的結果是美好的,那這過程就算再苦澀,也會讓人回味無窮;就算結果並非如你所願,這段艱辛的路程也能成為人生中的一個經驗、一段回憶,就算裡面參雜了無數的淚水、汗水。這書裡的每個角色,都在等待一個值得他們花一輩子去等待的人,等待的時間不論是多久,都顯得特別漫長、難熬。等待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你不知道在等待的過程中是否能堅持下去,你的心是否能如此堅定,在過程中不會因為任何事情左右你的想法,也不知道你等待的結果會不會如你預期的出現在你面前,又或者你花了一輩子的時間,而你等待的事物在你沒注意到的瞬間,早已消失在人群裡、城市裡、時間裡。像書中的女主角,等了好幾年,最後才發現自己真正所要的,不是原來心中的那個人,雖然結果是這樣,但我反而覺得等待的過程使人更清楚自己心中的的空白到底要填上的是甚麼,想到的什麼,等待的又是什麼?等待的動機,可能是情感,可能是欲望,但只要能等待就是一種幸福,有些人永遠都無法空出一些空白來體會等待所帶來的那種忐忑、和得到好結果後的喜悅,仔細想想,等待的感覺其實蠻好的,心中一點點希望的微光,都是牽動人心繼續等待的動力。故事剛開始而已,我開始覺得有趣,因為阿不思這個角色太酷了,還有咖啡店裡每個月總會出現一名「亂點王」,但,阿不思總有辦法將他擺平,她永遠都是靜靜的、冷冷的、酷酷的,絲毫沒出現過一絲緊張,這是最吸引我的一位人物。在這個故事中,我可以領悟到很多,懂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懂得好奇別人的心思、懂得等一個人咖啡的意思、懂得以另一個角度看待每個人,什麼時候我學會這麼多?很簡單!因為我看了這本書,我不急於去看下一頁的內容,我只專注當每一位人物的故事完了之後,我的想法又改變了什麼或者我又領悟到什麼道理。也許有很多人看過這本書了,但,你可以重複看,一本書如果值得你一翻再翻,那它便是一本好書。
      
105-2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1805  2017-09-10 23:54:14

愛與思索的一生-史懷哲 現在的人也許沒辦法體會當時的社會情形,但史懷哲靠著他的毅力幾乎解決了所有的困難,也造福了許多人,令我覺得當下的我們應該要惜福,也要懂得去幫助那些弱勢團體。史懷哲他花了大半輩子在黑人的身上,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值得我們去效法他的精神。 史懷哲他總是樂於行善,不管是否是別人有求於他。當他看見需要幫助的人或事,他都樂此不疲。對於黑人的懵懂無知,他更是耐心的教導,也許是因為文化發展上的差異,黑人們的行為在當時就跟原始人差不多。史懷哲為了讓他們知道什麼是感恩和道德,總是不厭其煩地向他們講述道理,即便是黑人一犯再犯,他總能把他糾正過來。日子久了,史懷哲便依照他們當地原有的習俗,逐漸的改善並慢慢地發展出屬於黑人的文化。在當時很少人願意去非洲救濟,更不用說,像他這樣有耐心的教導黑人們。相較於現在的人們總是缺乏耐心,更顯得史懷哲的用心彌足珍貴。我時常看到一些新聞,報導著年輕的父母親因為小嬰兒的哭鬧,而不小心把他給弄死,讓我知道史懷哲的耐心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史懷哲的毅力也是使他能夠辦好所有事情的原因,凡是他想要做的事必定做到,很少有未成功的。像是考醫師執照的事,他從三十歲開始整整花了八年的時間從頭開始學醫,而且學習的是全方面的知識,彷彿在他的人生裡沒有不可能的事。不禁令我感嘆,一個人竟然能夠為了救濟需要幫助的人而花下了這麼多的歲月去學習,對於他擁有的身分──哲學家、音樂家等毫不眷戀,他真的很偉大,也因此拿到了諾貝爾獎。我覺得如果做一件艱難的事能夠像他這樣有毅力、有恆心,那怕是天塌下來也能夠頂著。
      
志工  13490  2017-09-10 23:42:39

這次去里長那裏幫忙讓我體會到要在冬天一大早4點多起床是多艱辛的一件事!本以為自己已經很早起床了,結果去到那裏才發現原來大家都已經開始在準備了。在那裏每位志工都很認真地幫忙在維護社區的環境。不管是阿公阿嬤還是叔叔阿姨都很勤勞的在做事。在那邊幫忙的時候才知道原來社區平時會這麼的乾淨都是這些志工一起努力來的!早上掃完地後我們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去里長辦公室幫忙分回收。一箱箱的回收推起來讓人看了都覺得可怕,可是大家依舊有說有笑的在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有許多居民陸陸續續地拿著家裡的回收過來秤重換洗碗精或垃圾袋。結果發現其實還是有許多人的資源回收沒有分清楚,還是全部都丟在一起,讓大家整理的非常辛苦!在整理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家真的都整理得很精準,不像我可能還會有搞不懂的地方。雖然平時在學校也有分回收,但去到那裡幫忙才發現回收其實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一下要檢查有沒有清洗乾淨一下要看哪裡丟錯。真的要非常的仔細才能確保不出錯
      
護理典範  13490  2017-09-10 23:41:45

南丁格爾是一位為了病人付出很多的白衣天使! 南丁格爾年輕時,過著十分優渥的上流社會生活,隨時有人服侍,活在舞會、沙龍,以及與貴族們的周旋之中。雖然表面看來是令人稱羨之生活,但南丁格爾內心卻一直感到十分空虛,覺得自己生命活得毫無意義。一直到她決心選擇為人服務的護士,當作自己一生的天職後,她才強烈感受充實的生命意義。傳說南丁格爾曾聽到上帝對她說話,要她成為護士,才選擇這條道路。南丁格爾在當護士的期間,為許多的病人付出時間,心力。不管是怎樣的病人。不管他們的身體乾不乾淨,南丁格爾始終願意不嫌棄地為他們清洗。但其實當南丁格爾宣布她將入行護士一職,此舉令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母親極為震驚、憤怒和悲痛。不過,南丁格爾後來的表現,徹底改變了社會對護士的社會負面形象,更打破了當時「一位好女性不是當賢妻就應當良母」的社會根深蒂固觀念,讓大眾認識到,原來女性可以在社會發揮更多不同的貢獻。這令我非常的佩服!當南丁格爾知道改善環境可以改善病人的身體健康時,他不顧一切地去做了,不管別人的反對。堅持做自己覺得對的事。
      
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2597  2017-09-10 23:30:17

乳癌不是中年以上婦女的專利! 台灣小於35歲的乳癌患者比例高,是美國的4.5倍 乳癌防治基金會提醒年輕婦女重視定期檢查,留心乳房異常症狀! 台灣乳癌的發生率為婦女癌症之首,過去國人往往認為中年以上婦女才需要注意,但根據幾項調查發現,台灣的乳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台大醫院的統計顯示,小於35歲的乳癌患者比例為9.2%,遠高於美國的2%。換句話說,台灣小於35歲的乳癌患者比例是美國的4.5倍!可見乳癌已經不是中年以上婦女的專利,小於35歲的年輕女性,也有很高的比例會罹患乳癌。 台大醫院一般外科郭文宏醫師指出,美國乳癌發生率最高的年齡是在50-60歲,而台灣是40-50歲,兩相比較之下,台灣已經是年輕了10歲,主要是飲食西化等問題造成乳癌的發生率節節上升。所謂的「年輕型乳癌」,意即年齡小於40歲的乳癌患者,其所佔的比例也遠遠超過美國。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張金堅指出,台灣小於40歲以下的乳癌患者比例為16.6%,而美國是8%。 臨床研究上發現年輕型乳癌患者有幾項特徵:(1)由於年輕而容易疏忽乳房健康,以致於發現時,腫瘤通常都很大;(2)年輕型乳癌的癌細胞惡性度較高;(3)在相同的期別(癌症分期)下,年輕型乳癌的預後較差;(4)年輕型乳癌患者術後的心理創傷壓力較高,根據270為乳癌患者的調查發現,年輕型乳癌患者有4成有憂鬱傾向,普通的則是為3成,年輕型乳癌患者因為子女還小需要照顧、女性性徵遭切除……等因素更為困擾,也更需要專業的指導與協助。(5)年輕型乳癌的再發率高於平均約5%~10%,目前推測可能與乳房保留手術有關,但是也要提醒做過乳房保留的病友必須更加重視定期檢查。 徐小姐,29歲,已婚,1年前發現乳癌,他在哺乳期間發現乳頭搔癢與乳房濕疹的問題,懷疑是哺乳所引起,期間去看過婦產科、皮膚科都沒有起色,一開始認為是哺乳女性常常會遇到的問題,就沒去管它,拖了快2年的時間都沒有好,直到後來去做乳房檢查後才發現惡性腫瘤。他希望年輕的女性要注意乳房健康,即使是一個很平常小傷口,久久不癒其實就隱藏著疾病的威脅。 病友的例子可知,不論已婚、未婚,甚至年齡不到30歲者,都有可能罹患乳癌,因此要特別提醒年輕女性,不論是否有家族史,都應該積極接受乳房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目前第1931/7774頁 [首頁][上一頁][1929][1930][1931][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