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955/7774頁 [首頁][上一頁][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作業護理典範人物3  13554  2017-09-04 01:42:43

書名:艾裏克森 作者:羅倫斯˙佛萊德曼 Erik H Erikson:艾裏克森(1902-1994),美國神經病學家,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他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把心理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指出每一階段的特殊社會心理任務;並認為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矛盾,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 他最著名的人生八階段模式,至今仍是心理學的重要學說,然而你大概不知道,他提出這個理論的靈感是來自第三個兒子,從小就患有唐氏症的尼爾,雖然尼爾本身並未經歷過這八個階段。   本書的作者是羅倫斯‧佛萊德曼,這位歷史學教授以傳記著作聞名,作品常獲得大小獎項,四度成為國家人文捐贈基金會的贊助對象。作者在資料蒐集上前後花費十年的時間,用心可見一斑。寫作本書時,艾瑞克森年歲已高,九十幾歲的他已無法自理生活瑣事,幾年後,他與妻子瓊相繼去世。這本書在瓊的協助下完成,可以算是對這一代偉人而言最詳實、貼近的,最重要的著作了。*自我功能:其認為健康的自我在面對危機時能尋求認同、力求適應,若認同受阻便會出現認同危機。 *社會文化功能:其認為人格的發展深受社會環境影響,從所處的環境中遭遇不同的課題,必須在社會的規範與自我中取得平衡以解決發展危機。 *發展危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發展危機,這些危機是個體與環境互動時一方面要滿足自我需求,一方面要符合社會規 範所產生的心理衝突,這些衝突與人格發展息息相關,能否順利發展與個體是否能透過自我調適而順利化解相關。若上一階段的危機未解決則會影響下一階段的發展。
      
暑假作業護理典範人物2  13554  2017-09-04 00:56:34

傳光─南丁格爾的精神與志業 作者:馬鳳岐 在醫學的歷史上,南丁格爾或許是最著名的女性之一了。她被看成是現代護理界的象徵,也常常被視為維多利亞時代,婦女爭取獨立自主的代表性人物--這樣子的說法雖然不算太準確,但是也相去不遠。 南 丁格爾幼年時就懷有一顆慈祥仁愛的心靈。她愛護生命, 家裏飼養的小動物受傷了,她會細心給牠包紮,南丁格爾懷有 一個崇高的理想、認爲生活的真諦在於爲人類做出一些有益的 事情。她不顧父母的反對而毅然選擇了做護士,這是她生平的 唯一宿願。 在 家人的反對下,她堅持到德國凱撒斯韋爾基督教女執士 學校學習護理,並開始對英、法、德等國的護理工作進行考察 研究,寫出不少護理學專著,她的主要著作更成為醫院管理、 護士教育的基礎教材。 克里米亞戰爭期間,南丁格爾以人道、以慈善的心為交戰雙 方的受傷的士兵服務,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被戰地士兵稱她 為「提燈女神」。1901年,她因操勞過度,不幸雙目失明。 1907年,為表彰南丁格爾在醫療工作中的卓越貢獻,英國國王 授予她功績勳章,使她成為英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 1910年南丁格爾逝世。 1912年,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決定,每 兩年頒發一次南丁格爾獎章和獎狀,作為對各國護士的國際最 高榮譽獎。
      
105學年暑假閱讀心得  12534  2017-09-04 00:46:26

心靈日記 詹姆斯 艾倫 每天一則,改變我們每個人的命運;解開一切外界帶來的心理癥結。 作者從1月1日開始每天給讀者一些啟示,寫了一年共365小篇,每一句都讓我覺得很中肯,他的書影響了許多名人,他有一個封號「現代個人發展產業的鼻祖」。 他讓我印象最深刻是1月4日那篇因為是我的生日,所以就會特別去翻那一頁看,他告訴了我要多留意自己的措辭,謹記三思而後言。還有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創造了我們的生活,一個人心有多高,就能飛的多高。這些話他是用日記的方式告訴我們,但卻讓我感覺很像台灣有的詩籤,也是在提點我們。三思而後言是我應該要努力做到的,因為有時候因為我不小心或無心的玩笑可能會帶給別人受傷或心情不好讓他造成陰影,嚴重的話可能會不可收拾,有提點到我;夢想要跟心一樣想多高,就要努力的多少,因為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努力哪來的收穫,等到最高點的時候就是讓你享受的時候了,現在的我們努力讀書就是為了以後的護理師證照,如果沒有努力到醫院上班只能做別人不想做的事情,然後薪水比別人少,這樣何必苦。我們也要三年級了所以目標設定的越高就要越努力去實現。作者的話可以讓我平靜,他的書可能會是我難得看完的書籍,因為很少書可以讓我全部看完,艾倫的這本書我真的推,可惜的是他很早就去世了,有他這樣讓我心靈受到照顧的書真的喜歡,因為從狂熱到冷靜,贏了自己就贏了一切,注重美德的生命高貴而優秀,總是惦記著別人壞處的人,永遠得不到平靜,完美的愛就是完美的力量………。
      
暑假作業志工  13483  2017-09-04 00:32:43

暑假作業 志工 我參加的志工是由佛教慈濟善事業基金會志工服務,這個活動最讓我印象的就是參加外澳的活動,我們去那裡幫助一些外國漁夫他們拿著台灣的健保卡來做一些健康檢查,我們帶著他們去過任務,第一關是體檢量個身高體重,第二關牙齒檢查,第三關正確分類,第四關是讓他們去拿衣服,第五關是讓他們放鬆一下去給按摩師紓解一下筋骨,第六關就是最後一關可以領精美小禮物………. 在這些過程中有的時候真的很難跟他們溝同,英文也不行國文也行只能靠著比手劃腳去跟他們溝通真的是蠻好玩的,與外國朋友建立良好的關傒也不錯,那位先生還給我看他們的家人,他還說他希望他們一家庭可以來到台灣來玩,小孩也都長大希望他可以跟家人一起到台灣這個地方來玩,我就聽他說完這些話覺得特別感動,一位外國人說想要帶著自己的家庭來到我們這個地方真的很感動,我很幸運的參加這次的活動,可以認識到不同國家的人也可以參予戶裡的活動真的是非常珍貴,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可以參加類似的活動這種活動對我來說真的非常喜歡,他讓我在這個時間點不無聊,讓我的生活變得更有趣更好玩,在這些日子裡我學到與人溝通,相互扶持,包容,友善,還有尊重,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裡我也可以在著這份心意去做每一件事情
      
暑假作業護理典範人物1  13554  2017-09-04 00:31:57

書明:《打開史金納的箱子:二十世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 作者:羅倫.史蕾特 史金納在社會改造方面的成就,令人聯想到德國納粹和法西斯主義,可能成為獨裁者利用的工具。俄裔美國女作家蘭德曾言:「史金納極度厭惡人類的心智與道德,此種意念偏執強烈,終至自取毀滅,到頭來只剩灰燼與若干嗆鼻的煤塊。」如此具爭議性的人物,作者一一從其生平與成就中,慢慢的找出隱藏在抨擊背後的真相。 史金納生於一九零四年,是美國行為學派的先鋒,個性十分謹慎,一九二八年進入哈佛大學心理研究所,不過他最初的志向是成為小說家,之後他讀到威爾斯的文章:「俄國科學家巴夫若夫與美國作家蕭伯納,若只能救一人,他會選擇前者,因為科學比藝術更能拯救世界。」我們不知史金納為何轉為研究增強作用,但當時的世界確實需要拯救,正值一次大戰後的戰間期,越來越多飽受戰爭摧殘的人們身心受創,當時精神分析當道,治療方式是讓病患追憶過往,挖掘陳年瑣事,心理學界由佛洛伊德、美國心理家詹姆斯等人稱霸,皆探討內在精神狀態,史金納最先接觸到的心理學,就等於內省、唯心論的同義詞,但他認為世間萬物不只要用心感覺,更要親手觸碰。俄國科學家巴夫若夫對他影響深遠,其次是創立行為學派的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巴夫若夫的發現稱為古典制約,意思是動物的本能反應,例如:眨眼、驚嚇、流口水……,可用人為方式制約,使其伴隨新刺激出現。巴夫若夫的實驗中,搖鈴後再給狗食物吃,反覆多次後,只要一搖鈴,狗就想到食物而流口水,史金納對此極感興趣,不過他想研究的不只如此,而是整個有機體,他便以電線、鐵釘和金屬片,打造出那個有名的箱子,於是實驗就此展開。 巴夫若夫強調先前刺激,即是先出現的鈴聲;史金納則著重事後結果,及事後給予食物,他首先讓老鼠意外踩到控制桿,掉出食物,因為得到獎賞,原先無意間的舉動遂轉變為刻意的行為,史金納進一步實驗,將獎賞移除或改變出現頻率,對老鼠行為有何影響,後來他改採固定比例的獎賞,一開始每次壓桿都有食物,接著必須壓三次桿才有食物,下一次老鼠不需要按一次停一次,而是一口氣連壓三次,增強物出現頻率改變動物的反應方式;如果他停止給老鼠食物,老鼠逐漸不去壓桿,最後就算聽到噴管有東西沙沙作響,也無動於衷;他進而研究不固定的增強,間歇給予食物獎賞的方式,反而讓老鼠像染上毒癮一樣,不斷壓桿,不論能否得到獎賞,他發現獎賞間隔不規則的情境下,消除既有行為需時最久。
目前第1955/7774頁 [首頁][上一頁][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