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護理典範心得 13488 2017-09-03 23:19:19
陳翠玉,於1917年2月9日生於彰化市的一個基督教家庭。彰化高女畢業後的她,到日本東京的「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專修公共衛生護理和助產士。這是日本第一所四年制女子專校,而她是第一位進入這所學校的臺灣女性。
戰後,陳翠玉繼續擔任主任,並協助聯合國戰後救濟總署(United Nation Relief and Re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在臺工作人員,也負責接待聯合國派來的國際醫界人士,並兼任翻譯工作。這段時間,她與許多國際人士成為好友,如《被出賣的臺灣》(Formosa Betrayed)作者喬治柯爾(George H. Kerr)。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陳翠玉曾好心收留一群官員,不料事後卻遭一位民政廳官員堅持要將她列入槍斃名單。其他受過她照料的官員,立刻催促她趕緊躲起來,但她卻堅持問心無愧,拒絕逃亡。3月離臺後,陳翠玉是第一位獲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出國深造的留學生,也是繼蔡阿信後第二位到北美洲留學的臺灣女性。1948年,她順利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學士學位,成為第一位擁有大學學位的護士。回臺後,受聘為剛成立不久的臺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她用西方護理教育訓練的經驗,大刀闊斧地革新了臺大醫院的護理制度,提升護士的地位。
我覺得陳翠玉女是他真的很厲害,她厲害的點就是有屹立不搖的精神,還有堅持不懈的鬥志啊,我們以後就是要保有這種精神,犧牲自我,造福大眾。
|
活著真好 13344 2017-09-03 23:19:02
書名: 活著真好
書籍作者: 夏本清
書籍編譯者: 李廣宙
出版單位: 宇宙出版社
出版年月: 1997年5月
版 次: 初版
一個人有再多的財富、再好的生活,沒有生命人生只是一場空白。我們總是為生存而努力打拼,但也因這樣漸漸忘了我們活著的意義。
生命就像流水般緩緩流動,放掉束縛和牽絆,無論是快樂或悲傷,都別再執著,因重複等於是停滯的狀態,生命如此短暫,應該好好把握,否則會浪費許多大好時光而無法接收到新事物,不斷學習累積無數經驗,漸漸形成智慧,這樣才可活的更好、更豐富、更有意義。
生活中有工作壓力、金錢壓力、課業壓力等,在競爭這麼激烈的社會中,當然就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無法突破現狀、挫折、忍受力低的人,更以自暴自棄或自殺求取解脫,但問題沒有解決,也讓他們的家人傷心難過。不抱怨、不沮喪,抽離那些負面的想法,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且從生活中找到自己喜愛做的事,結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享受生命中的精采,若是整天哎聲嘆氣,沒有自信及活力,怎麼尋找到快樂呢?竟然人生只有一次,當然要活的開心自在,它就像一張白紙,等著我們去描繪它,描繪成彩色的人生,日常生活中學習與人事物相處也是必修的課程,千萬不要有作者提到的「什麼事都不做就不會發生錯誤」的這個觀念,沒有任何經歷當然不會發生錯誤,可是也失去了成為人的興趣,雖然嘗試的 過程中會失敗,但也就是有這個失敗而讓我們找到一直期盼的成功,我們人是有潛力的,要靠自己,不能過度依賴別人,否則能力會慢慢退化,無法進步。倘若身邊有總是失落、無助的好朋友,我們應該適時給予鼓勵、讚美,也許他會因為你的肯定而有更好的表現,這不妨也是一件好事!在做任何事之前,必須先充分了解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選擇對自己最有益的,做一個對自己負責任也對別人負責任的人。
凡事身體力行,某些資訊只能當參考用,別人的意見也只是別人的生命歷程,人生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悲慘,其中一定有著生機和意趣,等著我們去發覺,生命很重要,學習真的不可少,活著,真的很好。
不要輕易放棄生命,只有一次的人生,只要肯努力,絕對可以很不一樣,找出自己的專長,投入全部的努力,把握每一次的機會,我們不是最棒的,可是我們是肯付出的,有投資就有回報,有回報就能揚眉吐氣,學校大大小小的活動,盡力去多參予,不但能在高中時增加經驗,更可以在人生中多一道榮譽,雖然不一定最頂尖,但至少有去嘗試,有做不一定能得到,但沒做是絕對得不到,人生中本來就要有些挑戰,若路程都走的平平穩穩,那也太無趣了吧!
我們是活人,不是死人,請為自己的人生增點趣味吧!
|
暑假作業 12586 2017-09-03 23:17:12
主題: 臨終關懷《如何面對篇》
心得:
如果病人及家屬之間有機會完成「幸福人生四件事」,病人比較能夠心無罣礙地面對死亡、獲得善終;對於家屬而言,有機會對病人好好地告別,也能從這樣的過程中體驗悲傷、宣洩失落的情緒,面對病人死亡的事實時,也比較不會有自責或是遺憾的情緒產生,能夠讓生死兩無憾、生死兩相安。在陪伴父親走向人生最後階段時,其實我有很多機會可以好好跟父親道別,表達我對他的愛、表達對他的感謝、表達我會為他好好照顧媽媽……,而我也非常清楚「最後的道別」的重要性。可是,很遺憾的是,每當我想要跟父親說話時,巨大的悲傷襲來,淚水就像關不住的水龍頭一樣,傾瀉而出,模糊了我的視線,哽咽了我的喉嚨,我一句話也無法面對父親說出,只能以流不盡的淚水,宣洩我的悲痛。因為太過悲傷、因為不願意接受父親即將離去的事實、因為太過含蓄保守、不好意思將「愛」說出口、因為…,因為…,以至於在父親即將臨終的時候,並沒有對他完成這「幸福人生四件事」,以至於到現在為止,我心裡還存在著無限的遺憾…。是我不願意面對死亡所造成的結果,我還沒有做好面對親人死亡的準備…。因此,如果我們能夠練習面對死亡、練習表達我們的情感、練習說出那些隱藏在心中、不敢說出口的感謝與愛意,那麼,也許就不會留下未能圓滿的缺憾了。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一定會強忍著內心的悲痛與不捨,暫時擦乾眼淚、梳理好心情,好好地跟父親道別。
|
105暑假作業 志工心得 13316 2017-09-03 23:15:02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8/19那天 因為那天大洲有舉辦每年都會來幫忙健檢的活動 有2個博愛醫院的護理師來 我跟我的夥伴一起幫忙 她負責量血壓 我負責記錄 看看有沒有過高的阿公阿嬤 因為台語不是很好 所以在找他們的單子的時候沒有找的很快 而我跟她都沒幫人量過 所以手腳都不是很俐落 還有被一些阿公阿嬤指責說到底會不會什麼的 其實蠻難過的 不過後面就越做越順了 那天我們還跟阿公阿嬤一起吃了中午這次當了志工 我覺得我的台語真的不是很好 要在加強 在吃飯的過程也跟阿公阿嬤聊天也發覺我好像很少跟自己的阿嬤聊天 她很愛我然後有時我卻忽略她
|
105暑假作業護理典範心得 13316 2017-09-03 23:14:07
陳翠玉,於1917年2月9日生於彰化市的一個基督教家庭。彰化高女畢業後的她,到日本東京的「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專修公共衛生護理和助產士。這是日本第一所四年制女子專校,而她是第一位進入這所學校的臺灣女性。聖路加除了傳授專業的護理知識,也注重人格的培養,強調學生要有社會責任感,用基督的愛來關懷和服務人群,對陳翠玉產生深遠的影響返臺後的陳翠玉,任職於臺北保健館護理部主任。她創辦公共衛生護士養成所戰後,陳翠玉繼續擔任主任,並協助聯合國戰後救濟總署在臺工作人員,也負責接待聯合國派來的國際醫界人士,並兼任翻譯工作3月離臺後,陳翠玉是第一位獲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出國深造的留學生,也是繼蔡阿信後第二位到北美洲留學的臺灣女性。1948年,她順利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學士學位,成為第一位擁有大學學位的護士。回臺後,受聘為剛成立不久的臺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她用西方護理教育訓練的經驗,大刀闊斧地革新了臺大醫院的護理制度,提升護士的地位,臺大醫院護理部成為日後臺灣護理界的典範。1950年,為解決護士素質和人才短缺問題,陳翠玉在臺大醫院設立護校的構想獲得實踐,由她兼任臺大護校校長。她以母校聖路加為模範,講究國際觀,積極送護理人員留學,造就人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