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972/7774頁 [首頁][上一頁][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2642  2017-09-03 21:21:21

書名:聲之行 作者:大今良時 心得:故事中女主角是一位聽障人士,一開始男主角小學時常常欺負女主角,但之後女主角因被男主角欺負到受傷而轉學,後來男主角也遭受到班上霸凌;之後男主角漸漸地和女主角當上朋友,也為過去的事情向女主角道歉,我覺得人都會犯錯,能好好地改進自己的錯誤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有些人天生身體就有缺陷,但我們應該用包容友善好的態度去面對這些人,讓他們可以好好地融入這個社會,不要因為和別人不一樣而自卑的想法。
      
服務學習反思心得   13175  2017-09-03 21:20:18

在這一次暑假我參加了一場四天三夜的為愛騎程鐵馬行公益活動,是一場由失親兒福利基金會所舉辦的活動,總共騎了180多公里,我們有到部落掃街也有到吉豐養護所那裏和老人做做操唱唱歌,然後幫忙不方便的老人餵食還有到瑞穗牧場去做公益。在四天三夜過程中我不只是為了時數,我也從中學習到了很多,我看到志工老師他們對每一個孩子的關愛,看到了原來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可以激勵每一個人的心,老師用相機記錄著每一個我們,我們則是用心體會著現在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最深刻的印象還是大家一起在瑞穗牧場淋著雨一起散播著愛一起做公益,在吉豐養護所也是,我們大家一起唱著詩歌,陪在長輩旁帶著他們做操,儘管老人不方便但我們依然笑著依然開心的跳著舞給老人看,當在給老人餵食時是最小心翼翼的,深怕他們一不小心就噎到,但肚子已經餓著的長輩總是叫我大口大口餵,所以看他嘴裡都沒了才慢慢地將那他覺得滿意的那一匙放入嘴內,看著他滿意的笑容不知不覺自己也笑了,我想這就是關愛吧!像家人對我們的愛是一樣的,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就像小孩一樣,以前他們教我們穿鞋,教我們讀書寫字;教我們走路吃飯,現在他們就像小時候的我們,而我們就要像以前的他們一樣用愛去包容他們用心去教導他們,不是責怪不是嫌棄,他們不是頭腦不好只是想法變得和以前以樣單純而已。那四天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分享是 <每個人腳上都有一把鎖,上帝會用愛將鎖打開。> 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腳上的鎖就像是每個人身上的心結及傷口,時常聆聽上帝的話語其實上帝祂一直都在你們的身邊,祂會用愛來將鎖打開。即使在護理的路上也是一樣,對待每一個病人都要細心地去幫忙他。


      
心得  11488  2017-09-03 21:19:34

我曾經問過我媽 當初生完妹妹的時候 是否有簽屬過母嬰同室的相關資料 她回答我說 「有 是你爸簽的 但我很後悔」 因為當時護理師在她麻藥還沒退的時候 就把妹妹推到她旁邊 媽還說 「她哭我也沒辦法抱她 而我又沒母乳給她喝 護理師又不給泡配方奶....到最後還是你阿嬤去拜託 才勉強給我們泡」 恩……看來這是段不怎麼好的回憶 對我媽來說似乎不太認同母嬰同室的觀念 身體痛但心更痛阿 沒有人喜歡看的到卻碰不到的感覺 而且明明有配方奶可以喝卻不給泡 讓寶寶在那大哭 也沒有奶嘴可以吃 有哪個當媽的不會心疼呢 實施母嬰同室活動 確實能拉近寶寶和媽媽之間的距離 但並不是每個媽都能理解和配合這項措施的 在簽同意書的過程中 除了要解釋 還要解釋到讓家屬完全明白才行 不然就會發生像我家這種悲劇 對於母嬰同室 我的想法是:產婦生產完後根本沒有足夠的體力去照顧寶寶 所以不應該那麼早把寶寶推給媽媽 這樣對雙方都不是很好的做法 而且媽媽如果要照顧寶寶還要處理自己 也沒有時間好好的休息 至少等2-3天過後 有那麼一點體力 在推給媽媽比較合適 我想剛卸貨的媽 都恨不得好好的睡上幾天覺 最好是不要有人打擾吧 若是我當媽 一定不會同意母嬰同室 更不會哺餵母乳 因為實在是太煎熬 好不容易堅持到卸貨了 當然要稍微對自己好一點吧 最好都不要理 讓我好好的休息和睡覺 等真的不舒服的時候在出現 不然病房一律保持安靜再安靜 我也希望有任何不舒服的時候 護理師們好好對待 不要一臉不耐煩的樣子 照顧產婦很辛苦 很累 並且要花很多時間 但要將心比心阿 若角色交換 躺在床上的是自己 是否也希望得到好的照顧呢 是否也不希望別人用隨便或將就的態度對待呢 產後的照顧不僅關係到產婦的復原能力 也會影響產婦對醫院的觀感 總歸一句 就是不要馬虎 盡力而為吧:)
      
本校  11781  2017-09-03 21:18:02

書名:護理的信心 作者:蔡幸娥 出版者:信心護理文教基金會 心得:鍾信心的家族,過去在淡水是望族,她的大伯母鍾亞妹,是當年馬偕第一位客家籍門生;而她的父親鍾天枝,則與偕叡廉熟稔,後來成為淡水教會第一位牧師。以鍾信心父母家庭的地位,還有鍾家對她的愛護與支持,她先後受教於淡水女子公學校、淡水女學院、日本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可說是非常順利與特別。 就當時的台灣女孩而言,公學校畢業仍然能夠繼續就學,已屬不易。在當時學習護理的同輩之間,公學校或高小畢業的,一些用功的女孩就直接考進台北的看護婦養成所,接受殖民體制下的看護婦初等教育。但是鍾信心還讀完四年有優良長老教會傳統的淡水女學院,然後以近乎信仰的態度,遠赴殖民母國,進入有西方女子教育傳統的聖路加接受護理的高等教育。 留學會如此重要,部分原因在於台灣當時的看護婦養成所教育,就如同台灣的助產婦養成所,是看護婦與助產士在台灣所能學習到的最高階段,但是這個階段,就日本內地的護理教育而言,只是護理的初等教育而已。不同於當時男生有機會進入台北帝大、甚至拿博士,女生如果不到內地求學,在台灣就只能進入初等的「養成所」。因比,鍾信心在日本聖路加的三年半教育,在台灣護理界中就可說是首屈一指了。 關於台灣殖民教育中的這種殖民與性別的雙重歧視,蔡幸娥在《護理的信心》一書中,委婉道來,有不錯的整理與分析。 雖然鍾信心在日本的護理教育十分重要,她與陳翠玉、尹喜妹等所帶領出來的台灣護理史,卻同時還要負擔兩種原罪。一、無論護理學得多好,護理不是獨立的學術,只是幫忙醫師,甚至只是德日傳統下的「服從命令、完成醫囑」。二、無論在看護婦中如何受尊重,這種女性專業的身份地位,因為護理教育的長期受忽視與低位階性,比她同輩男性醫師的身份,一直要低不少。 所以,即使日本的聖路加專門學校有大專的水準,但畢業生仍沒有大學學士學位,這是日本本身的性別歧視;同時,即使戰後國民黨政府開始成立高級護理職業學校,超越了戰前「養成所」的位階,而鍾信心也成為最年輕的校長,三十歲就主持台南護理高職,但是她仍然得再進修,在三十八歲才在美國拿到護理的學士學位,回國後,才擔任台大護理學系助教。之後,在四十三歲,鍾信心再努力完成美國的護理碩士學位,回台後,才擔任了台大護理系的講師職。 當鍾信心於淡水女學院十六歲畢業時,就學業而言,我想她是走在當時許多同輩的台灣男生前面的,但當所謂「高等教育」一來,從殖民的戰前,到白色恐怖的戰後,即使像鍾信心的這種條件與努力,她與同輩男生的落差,就似乎是越來越大了。在這裡,鍾信心個人的情況,與我前面提到的日治台灣殖民教育的「性別歧視」傳統,是互相呼應的。
      
本校  11781  2017-09-03 21:17:43

書名:白色巨塔 作者:蔡培元 出版單位:皇冠 心得: 《白色巨塔》這一本書,是侯文詠先生在辭去服務十多年的醫院工作後,才開始著手,歷經四年時間所完成的第一本個人長篇小說。是以作者曾工作的臺大醫院為故事背景,真實的描寫出衝擊性的醫療實態,複雜的醫界鬥爭,不對等的醫病關係。在這一座應當神聖不可侵犯的醫療高塔裡,一場場人性與神性;道德與貪婪的角力,正激烈競逐上演著……。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白色巨塔》一書將這句話詮釋得淋漓盡致。對於這種激烈鬥爭的方式,或遠離紅塵,或保持中立,或倒向贏面較大的派系,或堅守自己的理念不同流合污。尤其是身處於書中這種惡性競爭當中,用污衊、陷害,甚至濫用職權的方法,換來了人人稱羨的寶座,真的能夠心安理得嗎?當午夜夢迴時,從不斷「競爭」的夢裡驚醒,又該怎麼面對自己的良知呢?《白色巨塔》的結尾清楚刻劃出「惡性競爭」到最後獲得的不是光榮的勝利而是淒涼無比的感覺,凸顯出「良性競爭」的重要性。書中寫到「一樣的白色醫袍下,各自包裹著不一樣的心思」,想要達成「良性競爭」最關鍵的還是在每個人的心理素質。書中人物不斷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便是他們看不清競爭的本質,競爭的本質並不是「名」和「權」的提升,而是對一個人的價值予以肯定。在迪士尼動畫——汽車總動員裡,有一輛獲得了無數比賽勝利,而最後卻因意外而退出的老賽車,告訴一輛一心想贏得比賽的菜鳥說:「那並不是一座獎盃,在我眼裡那只是一個空盃子。」的確,競爭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中,我是否已經傾盡全力的去努力。「良性競爭」就如同大海,而對手彷彿是一座座礁石,面臨越強勁的對手越能激起美麗的浪花。慾望是一個無底洞,不斷地索求再索求,到最後反而害死了自己。正如書中提過的那些醫生,因為貪婪的人性而一直以身試法,終至引爆「賄賂」這顆炸彈,最後真相大白,當然自己也被炸得遍體鱗傷。一位醫生的天職便是懸壺濟世,為需要幫助的病人解除痛苦,並不是為了賺進大把鈔票,更不是為了獲取虛名,他們應為了病患的權益及健康而努力。所以書中一群不願與世沉浮的醫師推起了「自清運動」,藉此訴諸社會:「並非所有醫生都汲汲營營於『名利』,也有為了『濟世』而存在的啊!」另外我很喜歡書中護理長說的一句經典名言:「你是來搞派系還是來救人的?如果你不願意幫忙,就算你當上教授我也不會尊敬你、認同你。」當大家忙著為自己的未來和地位煩惱得焦頭爛額時,護理長卻能夠「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當大家把自我的利益擺在第一順位時,護理長卻把病人的權益放在前面,甚至還不畏強權,大聲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西方哲學家說:「這世界上所有的悲傷與痛苦都完全來自希望自己幸福;這世界上所有的喜悅與快樂都完全來自希望別人幸福」,人們在不斷想著「利己」的方法時,他們萬萬沒體會到「利他」才是「利己」的最好手段,因為唯有透過「利他」,自己才能幸福。總而言之,不只是醫師,整個社會大眾都該了解,貪婪的人心造就了世界上所有的不幸。
目前第1972/7774頁 [首頁][上一頁][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