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二下讀書心得 12392 2017-09-03 17:48:56
在這次的暑假裡,因為我剛好實習的單位是在癌症病房,所以閱讀的都是有關癌症病人的書籍,有一本書書裡讓我很感動的事情是,有一次一個癌症病患去找醫生看病然後得知自己得了惡性腫瘤,但是病人自己知道自己沒辦法承擔那些來治療癌症的醫藥費,所以就問了一聲大概是多少錢,醫生其實自己也知道這個病人是沒辦法承擔的,就跟病人說不用錢,在這個醫生身上我看到了力量,他賜給了這個病人一份生命,一分更公平存活下去的力量,而另一個故事我覺得這個醫生很勇敢,醫生其實都很怕有醫療糾紛,有些醫生遇到了還有可能會鑽漏洞然後去逃避,而這個故事裡的醫生可不是,這個醫生有一次因為幫病人開刀了而開完後病人往生了,而事後家屬卻怪罪醫生沒有盡力跟有疏失,這時候這個醫生不但沒有逃避,而是跟家屬好好解釋其中發生的事,並且一步一步走著法律途徑,這個醫生說過所有打擊,都是考驗的時刻,更是檢視自己做法及初衷的最佳時刻,如果遇到了問題總是逃避,那這樣要逃避10年?20年?50年?,在這個醫生身上學到了其實遇到了問題不是逃避,而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鍛鍊自己,讓自己不再那麼脆弱
|
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2340 2017-09-03 17:41:01
書名:白色巨塔
作者:侯文詠
這本書的主角蘇怡華,原本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外科醫生,但自從知道要為總統的女兒動手術後,他就慢慢的捲入別人的戰爭,是一場由外科主任唐國泰和內科主任徐大明搶奪院長寶座的戰爭,兩派人馬一直用職權來讓對方難看,而原本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立的醫學院院長徐凱元,卻因為一位病人死亡的醫療糾紛,讓他不得不倒向唐國泰,希望唐國泰的人馬可以向麻醉師關欣施壓,要她扛下全部的責任。
以前我都覺得醫院是一個很神聖的地方,也一直以為醫生就是無怨無悔的付出,都會把病人排在第一位,不會像商人一樣貪圖金錢及和利益,但是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他們會無視弱勢的病人還有剝奪他們的權利,可是醫生也是人,也有追求利益的欲望,這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的心態。我覺得慾望是一個無底洞,會不斷要求更多的利益,到最後反而害了自己。
我以後如果遇到像這本書的事件,我會照著我自己的想法去做,不會因為做了某件事而可以得到很多的金錢或更高的職位,我會去想我這樣做會不會害到別人,會不會觸犯法律,如果真的被栽贓的話,我會尋求法律的途徑,我相信法律是會保護對的人,還有幫我們找出真相。如果有很想要得到的東西,我會用自己的力量來賺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在得到這些想要的東西的過程中學習新的技能。
|
106-1 暑假讀書心得 11790 2017-09-03 17:17:22
癌末照護-個案報告
末期乳癌之安寧緩和照護:一個案報告
安寧療護雜誌 ; 13卷2期 (2008 / 05 / 01) , P226 - 238
末期直腸癌護理:一個案報告
安寧療護雜誌 ; 12卷2期 (2007 / 05 / 01) , P221 - 235
癌末照護的衝擊與反思-一個案報告
安寧療護雜誌 ; 18卷3期 (2013 / 11 / 01) , P341 - 349
惡性腫瘤是台灣十大死因的首位,通常有很多個案被確診後都已經是第四期,除了要面對化學治療後造成噁心和嘔吐等副作用,及身體外觀的改變外,隨著癌症病情進展所伴隨的疼痛,和意識到死亡的威脅等出現的生理、心理、社會、靈性等問題及衝擊。我們可以長時間接觸給予正向鼓勵,採漸進式接觸人群,以增進其自信心。在個案面臨死亡焦慮時,運用家人支持及宗教師的靈性措施,加上生命回顧及慶生活動,引導他逐漸去瞭解生命意義及死後去處,並接受死亡。
當個案發出不平的感慨或是對生命的怨懟時,會無言以對,因為連想都不敢去想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該怎麼辦,其實真的無法打從心裡去同理,只能給予正向的鼓勵與關愛去緩解心理、靈性等層面的需要。
對於癌末病患「死亡」的陰霾環繞在心靈深處,再多的關愛與同在,似乎無法化解心中那深層的死亡恐懼,死亡是生命無可迴避的終點,更是旁人無法代行的孤獨之旅。
每個人離世的時間點已有定數,安寧療護的目的是能夠以安寧團隊的專業,協助病人緩和疼痛與不適,有尊嚴的、自然地走向生命的終點。在末期不做侵入性的無效治療、而是給予「緩和症狀」的醫療方式,讓病人有尊嚴的走向人生的終點,並和家人好好的道別,是安寧療護的核心精神。
在癌末病患的生活裡每個角色就像是一個小螺絲釘缺一不可,當大家都一起動員時,就能帶動機器,幫助病人達到身心靈善終的境界。協助到更多癌末病人,提升對癌末病人照顧的品質,期望未來安寧的理念是無國界的,讓癌末病人能免除身心靈的折磨,能夠舒適及尊嚴的往生,我相信這是每個人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都希望的,這也是我們安寧療護的最終目的!
|
志工服務心得 13520 2017-09-03 17:16:32
我是在我家附近的衛生所當志工,我都是每個禮拜三去那服務也剛好禮拜三早上有小孩來打預防針,就可以幫忙護理人員,雖然我只能在旁邊替小孩量身高還有頭圍,但對他們來說或許是很大的幫助,看那些小孩一進來還沒看到針就開始哭,忍不住讓我想起以前的我,我媽媽說我以前很愛哭,也像那些孩子一樣,除了幫小孩子打預防針之外,還會幫護理師他們做一些瑣碎的事,例如打資料很多的事,而且我在當志工的時候,也會有很多阿公阿婆去那當志工幫忙,我每次去那他們都會很熱情的向我打招呼,他們每個人都會帶著笑容面對所有去看病的人,不論大人或小孩,他們也都會耐心的替老人解釋,帶他們去抽血、量身高體重、量血壓,我是負責幫他們量視力,有些老人的事力依舊很好,可能還比我好,他們也都會開玩笑跟我說,是因為以前種田每天看綠色植物的關係,叫我不要一直玩手機,多去戶外散步、望遠凝視,這樣眼睛才不會老那麼快,他們也時常和我聊天,一點都沒有陌生的感覺,讓我在那也不會覺得無聊,非常的充實,在那邊當志工,受到很多人的照顧,才終於明白,世界還是有很多溫暖在,我以後老了,也會向那些爺爺奶奶一樣,替很多人服務,向別伸出手,多關心身邊的人事物,讓自己也不會覺得孤單無聊。做志工的這些時間也讓我學到很多事情,希望以後也能有更多這種機會。
|
護理典範人物 13228 2017-09-03 17:12:34
書名:那一天我們去看你
作著:韋至信 彭月枝
心得:
”7C”是衛生署新竹醫院腫瘤暨安寧病房的代稱,自民國八十八年成立以來,
提供癌症病人全面性的照顧,教導病患及家屬更正確地面對癌症.在這裡,
不但病患肉體的痛苦獲得減輕,且能更有心理準備去面對人生的終點.
韋至信是血液腫瘤科醫生,曾著有”醫生與醫死”.而彭月枝則是7C病房輔導員.他們用信仰來幫助癌症病人思考,人死了以後靈魂的歸處在那裡?就像人到了國外旅遊,都要辦簽證.人到天國之前,也是要辦天國的簽證,就是認識主耶穌,才能達到天堂永久的居留卡.並且讓病患思考什麼才是人生最重的事?是金錢,名利,地位,權利嗎?其實這些都會成為過去,無法永遠保留.最重要的是人際關係的修復,如家人,朋友等,在死亡前處理這些關係,讓自己沒有遺憾的面對死亡.就像”追逐日光”的作者一樣,他知道自己罹患癌症,只剩下三個月的壽命,就放下一切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跟家人朋友相處,讓大家沒有遺憾地說再見.因為能夠好好地面對死亡,與大家道別;總比無法說再見,讓週遭的人不能好好道別要好得多了.
癌症病人的生命隨時會結束,所以要讓病患和家屬學習”愛要及時說出口”,讓心裡了無遺憾.癌症病人可以捐贈眼角膜,甚至是遺體供教學研究.有一篇文章”一份禮份,雙重祝福,三種心情讓我很感動.一位遺體要解剖的那一天,韋醫師準備一個小禮物給小孩,”癌症還有韋醫生的書”醫生也醫死”,讓基督徒的阿嬤可以利用這本書來關懷有些同經歷的人.而三種心情指的看到韋醫師的用心,小女孩的貼心和阿嬤的寬心.另外還有”癌症病患醫院外延伸照護計畫”,去探訪已逝病人的家屬,給他們真摯的溫暖與關懷.將安寧照顧的觀念,從病房內擴展到病房外,從病人延伸到逝者的親人.
我們沒有權利選擇出生的方式,但是我們可以決定死亡時要盡全力急救,或是用安寧照顧的方式,走向人生的最後一站.希望我們都能尊重生命,也能幫助癌症病人,心靈平靜的勇敢面對人生最後的日子.
|
|